第七章 何去何從

袁大奎根本接受不了這種狀況,他是袁時中同鄉的一個族人,也是因爲荒年欠下了利滾利的閻王債,走投無路纔去投奔了那個闖出很大名堂的族侄袁時中混飯吃。

可在參加小袁營的日子裡,袁大奎漸漸發現小袁營和於大忠之流的河南土寇決然不同。他們軍紀嚴明,只打土寇和流寇,而不打良民良紳,甚至還和不少官紳山寨關係良好。

加入闖軍以後,小袁營雖然被迫跟着闖軍也打掉了許多豪強山寨和士紳莊子。可在袁大奎看來,小袁營依舊是一支真愛民、不擾民的好部隊,甚至比闖軍都好!他無法接受小袁營就這樣,走上一條本不該屬於他們的覆滅道路。

袁大奎把刀架在脖子上,當時就產生了一種自殺的衝動。可這時候陳德帶着明軍騎兵發動了一次反攻,風馳而過的戰馬把袁大奎撞倒到一邊上去,他纔打消掉了這個衝動的念頭。

小袁營看來還沒完!

不僅是陳德這支生力軍在反攻,袁時中也親自帶着小袁營裡最寶貴的一千多名老本勁兵發動了反攻。

這次反攻頗爲奏效,使得因爲過度追擊而造成部隊前後完全脫節的闖軍遭到當頭一棒。

之前和袁大奎一起攀談過的那名軍官,臉色也由憂轉喜,他感到局勢尚有挽救的餘地,忍不住跟身旁的袁大奎笑着說:

“陳協臺和我講了,說是東虜毀邊牆入寇,現在已經殺到了山東境內,朝廷兵力捉襟見肘,現在特別器重咱們小袁營這一股力量呢!只要能逃到歸德、只要能逃到徐州去,就輪到咱們的好日子了。”

袁大奎卻沒有他這麼樂觀,只是微微嘆了一口氣。可袁大奎的這一口氣還沒嘆完,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一發銃彈就打碎了軍官的天靈蓋,一片鮮血驟然濺射到了袁大奎的臉上。

賊不殺賊……小袁營怎麼會走到要被闖軍消滅的地步?

轟隆一聲,伴隨着闖軍隨營火炮的轟鳴聲,袁大奎感到眼前的一切都在旋轉着,昏天旋地,緊接着他就摔倒在了地上,兩眼一黑,暈了過去。

等到袁大奎再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成爲了闖軍的一名俘虜。

在他的面前,則有一個相貌非常年輕的將領在問話。

“東虜已經入寇到了山東境內?你們是哪裡來的消息?”

問話的人相貌清雋,頭戴一頂紅纓氈帽,右手搭在虎頭刀柄上,年紀輕輕,卻已有了十足的威勢。他剛問完話,就有兩名腰粗膀圓的闖軍士兵將袁大奎架了過來,要他回答這個問題。

袁大奎還在迷糊之中,他之前被闖軍的炮火打暈,對當前闖軍和小袁營間的形勢兩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更不知道戰況進展到了哪一步。

“我們大帥專門選你問話,還在這兒給磨磨蹭蹭什麼?快起來!”

架着他的那名闖軍士兵顯得有些不耐煩,他粗魯地搖晃了袁大奎身體兩下。可是被呼爲“大帥”的闖軍年輕將領卻伸出了手,制止了士兵的行爲,溫言道:

“闖軍的軍紀法度你們在我的面前也要拋之腦後嗎?這位小袁營的弟兄,你過來,我有話要問問你。”

那兩名闖軍士兵這才放開了架住袁大奎的手,袁大奎先是小心翼翼地環視了周圍一圈,看到四面八方全都是闖軍的隊伍,然後才大着膽子小聲問道:

“大……大帥有什麼話要問嗎?”

袁大奎想到闖軍士兵對這名青年將領的稱呼是“大帥”,小袁營好歹也曾經和闖軍合營作戰過很長一段時間,他大概知道闖軍內部只有對制將軍以上等級的將領,才稱呼爲“大帥”。

而闖軍制將軍以上的人物,也只有田見秀、李過、李來亨、袁宗第、劉芳亮數人而已。站在袁大奎面前問話的將領,看外貌如此年輕,他的身份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除了近來在南方風頭正勁的李來亨以外,又會是何人呢?

李來亨用一種類似於長輩對待子侄的語氣和袁大奎說話,其實他的年齡比袁大奎還要小上二十幾歲,因此顯得頗爲滑稽——但在信服李來亨權威的闖軍將士眼中,這當然又是李來亨長者之風的一種表現。

“我聽小袁營的俘虜兵說東虜已經打到了山東境內?這是怎麼一回事?我聽好直說過,東虜初五才破了薊州,這才過了沒多少天,怎麼可能打到山東來呢?”

袁大奎被李來亨親手扶了起來,又有一名頂盔帶甲的闖軍親兵給他搬來了一條凳子坐,這種額外的待遇使得袁大奎渾身上下都感覺到一種不舒適、不踏實的錯覺。

他依舊低着頭,很小聲地回答說:“是河南鎮的……陳……大人,大人會砍掉我們的手掌,還是會把我們放回鄉去?”

袁大奎正要把小袁營瞭解到的清軍入寇情況說出來時,他突然想到了小袁營的現狀,突然改口問了李來亨一個並不那麼合適的問題。

但是李來亨並沒有在意袁大奎的突然改口,他用一種非常體恤的語氣說:“爾等無須多慮,小袁營從來就不是闖軍的敵人。袁時中他是一時昏了頭,被朝廷安插在他身邊的幾個奸細欺瞞,這才幹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來。爾等只要接受闖軍的改編,餉械、口糧、軍裝衣物等項,全都按照闖軍標準配給。

不止是爾等,小袁營其他軍民只要放棄叛變的打算,回到闖軍的旗幟下面,大家就依舊是老朋友、依舊是老熟人——即便是袁時中,只要他能回來、肯回來,大元帥都將既往不咎,爾等還擔心什麼呢?”

李來亨的話確實給了袁大奎幾線希望,袁大奎雖然特別信服袁時中的能力,可就算是他這樣的小袁營鐵桿、袁時中的同鄉親戚,都覺得小袁營叛離闖軍,實在說不過去。

小袁營絕大多數的將士,對闖軍根本就沒有任何敵意。只要闖軍能夠既往不咎,將大門打開,小袁營非常多的兄弟,都絕對願意丟下手中的兵器,回到闖營來。

就算是小袁營的一些高級將領,大部分人也都並不想把事情做得那麼絕,他們對袁時中現在的做法,也都是頗有微詞。

“好……大帥都如此說了,小人便是放下心來了。”

“你繼續說吧,東虜入寇至山東境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二章 顧炎武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
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二章 顧炎武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