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皇上賜婚

“首先,我軍原有的3362名預備役輔兵已全部收入軍中,那麼他們的原有崗位,可從這剩下的25000多俘虜中,選出3362名補充進去,要選擇剛加入流寇不久品行尚好的人,代替那些原有的預備役輔兵的工作崗位。,”李嘯說道。

“那剩下來的22000多人呢?”陳子龍復問。

“接下來從這些俘虜中,以互相檢舉的方式,篩選出惡行嚴重及當過軍官者,從中選出3000人出來,分別放入現有的煤礦廠、銅礦廠、金礦廠、石灰廠中,做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挖掘工作。以進一步擴大這些工廠的生產量。”

陳子龍笑了起來,連連點頭:“大人這個分別對待好,這3000人,估計都是些惡貫滿盈之徒,殺人越貨之輩,本該就戮於戰場之上,現在李大人仁慈,給他們活命的機會,那麼,這般苦役,卻是最適合這幫傢伙。這樣一來,還剩19000人要安排了。”

“拂子,現在北興區擴大這麼多,也到了該開發新的桑田的時候了。本官決定,在現有的1萬畝桑田的基礎上,再開發9萬畝桑田,使我雄唐衛的桑田總數達到10萬畝,爲保證進度,本官派7000名俘虜去幹桑田開發與鹽鹼地整治的工作。”李嘯侃侃而談。

“大人此方法甚好,這樣就還有12000人需要安排。”陳子龍接着說道。

“接下來的話,可安排3000人去牧場區整治土地以及栽種牧草,那種美洲玉米草更是要大力培育,廣加種植。讓牧場區負責人丁威統管這些人。”李嘯想了想說道。

“此法甚好,只剩9000人要安置了。”陳子龍的神色,也開始越來越輕鬆。

“這9000人,暫時全部投入明光大道及雄唐大道的修建中,具體分配由拂子先生你負責。務必讓這兩條交通主幹線早日全線貫通。象諸如挖砂、鑿石,開挖土方之類苦活,全部安排這些人幹。總之,拂子你記住,所有的安排,都是一定要讓這些流寇俘虜通過幹苦活下苦力的方式,以救贖往日的罪行。”李嘯最後說道。

“那個流寇大將頂塌天,該怎麼安排?”陳子經又問。

“此人往日惡跡深重,罪行累累,反覆無常。不可再用。我將安排其進入燒炭廠當一名小主管,與其他流寇隔絕,算是給他反正的一點補償吧。我會着人暗地嚴加看管,其若再起異心,不服管束,即時誅殺。”李嘯冷哼一聲說道。

“好的,在下保證做好李大人的這般安排。這3萬多的俘虜安排得這般妥貼,李大人統籌之才,在下實爲佩服。”陳子龍一臉笑容地說道。

李嘯笑了笑說道:“當然。凡事有罰便有賞,你跟那些俘虜也都說明清楚,只要表現好,用心改造。將來脫離苦役,甚至加入我虎嘯軍,都是有機會的。”

“請大人放心,在下知道當如何處理。一定不負李大人所託。”陳子龍大聲說道。

在李嘯這邊整頓軍隊之時,回到濟南的李懋芳,立刻強令劉澤清出兵收復失地。

劉澤清聽聞不可一世的羅汝才部流寇大軍在兗州被幾乎全部消滅之時。大驚失色,心下暗歎,這個李嘯真真了得,竟然幾乎僅憑雄唐衛一已之兵力,便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實在讓刮目相看。此人,着實非凡。

原本士氣消沮的山東兵馬,見有這樣幾乎是摘桃子般的戰鬥在等待自已,立即士氣大振,隨即出動。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時,李懋芳、劉澤清率領山東兵馬迅速地收復了濟寧、鉅野、曹州等被流寇攻佔的州縣,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什麼戰鬥,所剩無幾的殘餘駐守流寇幾乎望風而潰,讓官軍順利地收回了這一座座已成廢墟般的市鎮。

而原本不得不去援救山東的鄧玘兵馬,見山東的流寇已滅,頓時長出了口氣,本來就不想來山東的他們,立刻原地返回,重新去參加河南之地的流寇圍剿。

半個多月後,山東全境光復,山東巡撫李懋芳立刻向朝廷發去報捷的奏章。

李懋芳是個比較實誠之人,奏章中,他雖有爲自已邀功之成分,但也盛讚了李嘯及時出兵守衛兗州並擊潰流寇,纔是整個山東最終光復的關鍵原因。

約在七天後,崇禎皇帝收到了兵部送上來的李懋芳報告,

看完奏章的皇帝,一臉喜色,心中的歡喜,更是無可名狀。

“此皆李嘯之功也。非此人力挽狂瀾,山東局勢,只怕已是難以收拾。”皇帝合上奏章,慨然而道。

只過一會兒,魯王朱壽鋐的一份奏章也隨後送到。

朱壽鋐同樣在奏章中對李嘯的守城功勞大加褒揚,讓崇禎皇帝對李嘯更是極爲欣賞。

只是,朱壽鋐的奏章中的一段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朱壽鋐在奏章中說,李嘯這樣的年輕才俊,堪稱我大明中難得將才,以他觀之,乃是不世出之俊傑。這樣的人,需要刻意拉攏方好。他在信中說,他已與泰興王朱壽鏞議好,欲將朱壽鏞之女朱徽佩賜婚李嘯,以堅定其忠誠爲大明效力之心,成爲真正的國之柱石。

皇帝陷入了沉吟。

他思考了一陣,隨即對一旁的小太監說道:“速着首輔溫長卿來殿中見朕。”

不多時,溫體仁快步來到殿中。

一番君臣禮節之後,皇帝讓溫體仁看了李懋芳與魯王朱壽鋐的奏章,隨後問道:“愛卿,你對此有何看法?”

溫體仁快速地思索了一番,然後緩緩答道:“啓稟皇上,臣認爲,李嘯在山東局勢如此困難之際,還能守住兗州攻潰流寇,這般大功,縱是我朝開國之猛將,亦難爲之。這等不世出的英傑人物。陛下確需多加拉攏,以固其心,使其永爲我大明忠誠柱石,方是上善之策啊。”

崇禎笑了起來:“朕也確有此意。如何拉攏李嘯,愛卿且詳細說下。”

溫體仁急急說道:“陛下,現在李嘯最憂之事,便是有小人流言,說其受韃酋皇太極拉攏,不日將叛變往投。臣以爲,陛下不如效國初故事。將這雄唐衛賜於李嘯世代駐守,以爲其子孫萬世立業之基。同時,同意魯王的請求,將徽姵郡主賜婚李嘯,至此,君臣姻親,永爲親戚。那李嘯,受皇上這般深仁厚澤,定當盡心竭力以求報效朝廷。斷不會再生有異心。”

崇禎點頭微笑,臉色歡喜。溫體仁見自已的話深得皇帝之心,又接着低聲說道:“陛下,如若這般封賞。虛名籠絡爲多,而並不需要給李嘯更多實利,這樣的話,既能堅其心志報效朝廷。又能絕其成爲藩鎮尾大不掉之憂,故臣認爲,當爲最臻完美之策。“

崇禎皇帝臉上泛起了滿意的笑容。他大笑道:“溫卿之意,甚合我心,就如卿之見擬旨,封土賜婚,厚加金銀賞賜,讓那李嘯,永爲我大明之忠誠良將。”

“微臣謹遵聖意。”

至於山東巡撫李懋芳與指揮僉事劉澤清等人的內鬥糾葛,在收復山東這樣的重大勝利面前,都變得無足輕重了。崇禎只是派人訴責了一頓他們前期敗軍失地之過,卻也沒有對他們作出實質性的處罰,兩人繼續擔任原職不提。

七天後,正在雄唐衛中,親自對那從流寇改變爲預備役輔兵的5000軍兵進行訓話的李嘯,收到了宣禮太監帶來的皇帝聖旨。

獅子峰的議事大廳中,早已灑掃完畢鋪了紅毯,李嘯率一衆幕僚將領,跪地聽太監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時艱節現,板蕩識忠。崇禎六年以來,流寇狂逞,攻州克縣,塗炭生靈,以致山東危急,局勢幾頹。幸有雄唐衛指揮使李嘯,馳驅王事,扶危戡亂,牢護兗州,得保皇族。朕聞奏報,不勝欣然之至矣。李嘯忠直大義,爲王先驅,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此等大功,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爲寵命乎?茲特封李嘯爲世鎮雄唐衛指揮使之職,世代效忠,萬世不替。另賞黃金1萬兩,紋銀15萬兩,綢緞8000千匹,以慰其功。所部從徵將士,俱諭兵部從優敘議。朕再賜婚泰興王之女,郡主朱徽姵嫁於李嘯,擇日成婚,永爲姻親,以爲榮寵,自此君臣永洽,合爲一家。望李嘯戒驕毋矜,另加丕績,克盡職守,戮力中興。欽哉!。。。。。”

宣禮太監唸完這段長長的聖旨,口乾舌燥地嚥了口唾沫,然後笑着對李嘯說道:“李指揮使,還不速速接旨謝恩?”

“臣李嘯接旨,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嘯一臉恭敬之色地領旨謝恩,隨着將一盤300兩的雪花紋銀送於宣禮太監,太監頓時一臉笑得稀爛,略作推辭,便順勢收下了。

宣禮太監走後,李嘯立刻被歡呼的部下所包圍。

“哈哈,這下咱們李大人娶了郡主,成了皇親國戚了,那咱們豈不是天子親軍。”張行猛一臉笑得燦爛如花。

“那可不,哼哼,若不李大人出了死力守住了兗州,山東局勢早就不可收拾了,封李大人世鎮衛所,我還覺得不夠意思呢。”雷傲急急插言。

“李大人,這下咱們在山東可就威風了,那劉澤清等小人,再借他一萬個膽,也不敢對李大人暗作手腳。”上官雲傑同樣滿臉喜色。

看到周圍一衆親密將領的歡喜模樣,心下最感慨的,還是表面故作平靜的李嘯。

他內心之中,激動得有如打鼓一般。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弱智墩卒,現在成了皇帝欽命的世襲衛指揮使,並有皇帝賜婚迎娶郡主,21歲的李嘯,終於徹底完成了一個吊絲的逆襲。

不過最讓李嘯開心的,還是因爲,現在皇帝又是封他世鎮雄唐衛,又是親自賜婚,將郡主朱徽姵嫁給他,無疑是在表明,皇帝對他已打消了疑慮,而在全力拉攏他。這樣一來,李嘯將來的行事,處處處掣的情況會減少很多,很多事情,等自已實力到了,就可以甩開膀子去幹吧。

李嘯隨後,帶着一衆護騎,回到小李莊,向母親稟報了這個消息。

讓李嘯心憂的是,出現在自已面前的母親吳氏,頗爲乾枯憔悴。據妹妹葉小萍說,母親身體自去年冬天開始,就越來越不好了。現在時常頭暈乏力,飲食也大不如前。

李嘯雙眼之中,頓是滿含熱淚。

雖說自已的靈魂是穿越而來,與面前這個瘦小乾枯的婦人沒什麼關係,但這具軀體,卻與吳氏血肉相聯。而且,這個溫和善良的婦人,對自已確是真誠關愛,舔犢情深。自已一直在雄唐衛忙碌,卻甚少回家照看母親,想來慚愧。

李嘯在母親面前跪下,顫聲道:“娘,兒子不孝,沒能照顧好你老人家。”

母親連忙將他扶起,她乾枯的手在李嘯英俊的臉龐上摩硰,彷彿要把兒子仔細端詳個夠一般。隨後,滿是皺紋的臉上,兩行濁淚悄然而下。

“嘯兒,娘沒事,有你妹妹照顧得很好,你在外面忙事,倒是自已要多加保重。”母親的聲音,滿是慈愛。

李嘯忍住眼淚笑道:“兒子現在雄唐衛一切都好,母親您就放心吧。”

說完,他扶吳氏坐下,然後將皇上賜婚之事向母親稟報。

吳氏的老臉霎時蒼白,滿臉不可思議的驚訝之情。

旁邊的妹妹葉小萍,嘴巴也張成了o型,彷彿聽說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傳說一般。

“我兒,你,你是說,那魯王竟欲將那位郡主許配給你,還是,還是皇上賜婚。”吳氏不相信自已的耳朵,顫聲又問道。

李嘯點點頭,稟報母親此事已是確鑿。

旁邊的妹妹葉小萍歡笑起來:“哈哈,我哥好大本事,竟能娶個郡主回來,這下我家可成了皇親國戚啦,我這個妹子都跟着沾光呢。”

聽了葉小萍這般說,吳氏卻忍不住嗚嗚地哭了起來。

“要是你爹還在世,見到嘯兒竟有這般出息,能迎娶郡主爲妻,該是多麼歡喜啊。”吳氏哽咽地說道。

李嘯頓時也是雙眼發紅,他安慰母親道:“母親莫哭,兒子會給我們李家重振門楣的。兒子會盡早擇定吉日,迎娶郡主回家,讓母親好好高興高興。”

一旁的妹妹葉小萍笑了起來:“好呀,好呀,哥嫂你們早點結婚,妹妹我還急着給你們帶寶寶呢。”

李嘯與吳氏聞言,皆不覺歡笑起來,小屋之中,滿是快活歡樂的氣氛。

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69章 拖網捕魚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章 河邊格鬥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47章 孫婉兒第59章 鬧餉(中)第76章 正式晉升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89章 密議謀反第88章 疑忌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4章 河邊格鬥第197章 陳子龍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9章 傻漢劉喜第94章 橫行隊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81章 海上驚變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59章 鬧餉(中)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3章 圈套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94章 橫行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9章 回家探親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
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69章 拖網捕魚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章 河邊格鬥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47章 孫婉兒第59章 鬧餉(中)第76章 正式晉升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89章 密議謀反第88章 疑忌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4章 河邊格鬥第197章 陳子龍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9章 傻漢劉喜第94章 橫行隊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81章 海上驚變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59章 鬧餉(中)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3章 圈套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94章 橫行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9章 回家探親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