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

晚了。

那些匆忙結陣的輔兵跟役,臉上都是滿布驚恐,每個人因驚懼而極度收縮的瞳孔中,都是蹄聲隆隆疾衝而來的突騎隊那越來越耀目的冰冷騎槍槍尖。

很多韃子輔兵甚至來不及胡亂射出一輪箭矢,便被冰冷的槍頭如刀切黃油般捅了個透。

一名輔兵壯達正張口呼喝要輔兵收攏陣型,一杆尖銳冰冷的騎槍,從他張開的大嘴中兇狠刺入,隨即整個槍頭急速從他後腦穿出,滴血的槍尖上似乎還粘着碎牙。

一片讓人胃酸的慘叫聲中,突騎隊縱馬從輔兵陣中強行突過,近二十名韃子輔兵非死即傷,餘下的輔兵立時崩潰,紛紛四下逃開。

突襲掩殺這羣無甲的輔兵,實在是一種極爲愜意之事。

上官雲傑一雙虎目,死死盯着只有二十來步遠的達爾襄,這個韃子牛錄額真那驚慌失措的慘白麪孔,讓他從心裡感覺快意。

一時間,這名前薊鎮騎兵百戶有種幻覺,感覺在去年大淩河之戰中,慘死在韃子手中的幾百名薊鎮騎兵的忠勇靈魂,似乎也跟在自已的突騎隊後面,隨着自已吶喊着衝向敵兵主帥。

上官雲傑雙眼血紅,隱現點點淚光,他夾緊手中滴血的騎槍,放聲大喝:“全速突擊,擊殺韃首!”

牛錄額真達爾襄再也無法保持鎮定,他匆忙地向左右喝喊了一聲,4名親隨騎兵與他一起拔馬而逃。

他逃跑的方向,正是那些從李嘯處撤退逃回的突襲韃騎相反方向。

達爾襄對着那名迎面奔來的分得拔什庫一聲怒喝,分得拔個庫猛地點了點頭,發出一聲淒厲的怪嚎,帶着手下最後的10名騎兵衝向正全速追來的上官雲傑突騎隊。

“殺啊!”

“衝啊!”

一迭聲尖銳刺耳的金屬相擊聲,一連串沉悶的槍尖入肉的“噗噗”聲,人與馬連綿而起的聲聲慘嚎嘶鳴,立刻混成一片。

騎兵高速對衝,生死一瞬間,勝負一剎那,這是隻有真正的鐵血兒男纔敢爲之的熱血衝殺!

三名披甲騎兵被連人帶馬一起捅透,人馬皆亡,另有一名披甲騎兵和一名白擺牙喇騎兵分別被刺中了面門與胸口,鮮血狂飈地摔下馬來。

這次騎兵對衝,10名韃子騎兵立刻損失了5名,對上官雲傑處只有一名騎兵重傷墜馬,另有一名騎兵肩膀被刺破,受了輕傷。

肩部又中了一槍的分得拔什庫死死地勒住馬繮,方未從馬上掉下來。

他臉色慘白,口吐血沫,這樣的戰果他早有所料。已連續來回作戰,剛剛纔從李嘯處死命逃回,還未來得及喘口氣的這些韃子騎兵,立刻便要與這些士氣正旺體力充沛的明軍騎兵交戰,沒有全軍覆沒已是頗爲不易。

分得拔什庫掃視周圍,只有4名白擺牙喇騎兵站在自已身邊,他們大口喘着氣,臉色死灰。

分得拔什庫心頭一陣莫名的悲涼,自從跟着老汗奴爾哈赤起兵至今,大戰小戰不知凡已,於今,卻要這麼窩囊地死去。

“白甲勇士們,就讓我們戰死在這裡吧,女真的勇士們,讓我們死前再多殺幾個明狗!”這名分得拔什庫放聲怒喝,帶着最後的4名白擺牙喇兵又衝進了上官雲傑的突騎隊中。

他被三支騎槍一同剌中,兩支在胸口,一支在咽喉,分得拔什庫一頭摔下馬去,頭深深在砸入半白半黑的泥雪之中,一動不動。

4名白擺牙喇兵亦迅速被突騎隊刺殺,這些體力幾近耗竭的韃子騎兵,這些後金軍中最優秀的軍中精銳,在這空茫的雪地上,找了自已最後的歸宿。

上官雲傑親手格殺了一名白擺牙喇騎兵,他刷地拔出刺入此人胸口的騎槍,白擺牙喇兵搖晃着摔下馬去。上官雲傑有意炫耀一下身手,他手疾眼快地反手抽出騎刀,手中騎刀一捥一抖,一團刀花閃過,正在從馬上摔落的白擺牙喇騎兵,那顆碩大的頭顱,被以眼睛看不清的速度切下來,隨後扎穩在刀尖上,頭盔滾落於地,兩條醜陋的金錢鼠尾猶自在寒風中搖搖飄動。

如果知道自已的戰死,僅僅只是爲牛錄額真達爾襄贏得了逃跑時間,這些韃子騎兵一定會感覺極度後悔。

因爲在他們最後一次與上官雲傑的突騎隊對衝之際,達爾襄帶着4名親隨騎兵掉頭向身後的黃骨島堡奪命而逃!

“哼,想跑,沒那麼容易!”上官雲傑冷哼一聲,轉頭對後面的突騎兵副隊長鮑昭吩咐了一句,隨後兵分兩路,上官雲傑帶着15名騎兵去追達爾襄,鮑昭帶着剩下的騎兵從背後,掩殺猶在苦苦作戰的剩餘韃子步兵。

達爾襄這一逃,引發了連鎖發應。

李嘯那些猶在死死頂住那些白擺牙喇兵與馬甲兵步甲兵攻擊的槍盾兵,瞥見被突騎隊逼得轉身逃路的韃首牛錄額真達爾襄,心下頓時都是滿滿的狂喜。

一身一臉都是鮮血淋漓的槍兵中隊隊長高小飛放聲大喊:“韃首逃了,韃子敗了!韃子敗了啊!!”

幾百個氣勢雄壯的聲音同聲喝喊:“韃子敗了!韃子敗了!”

相比李嘯軍的氣勢如虹,剩下的韃子步兵登時氣沮。主帥已跑,很多韃子步兵下意識地想跟隨而退,只是,想這麼輕易就跑了的話,那些苦戰多時的槍盾兵絕不答應。

伴隨着韃子敗了的歡呼,一杆杆4米精鋼長槍的突刺越來凌厲,而對面銳氣已失的白擺牙喇兵與馬甲兵和步甲兵越來越無力招架。

扎賴臉色死灰,此時的他,身上至少已中了七八槍,若非穿着三層厚實的盔甲,他早已在這長槍森林中死掉多時。

逃不掉了,那就死戰吧,多殺幾個明狗尼堪,死了也值!

在身後越來越響的馬蹄聲中,扎賴大吼:“各位女真勇士,隨我一起。。。。。。”

一柄冰冷的騎槍打斷了他這番最後的豪言壯語,從他背後兇狠刺入,滴血的槍尖透過前後共六層盔甲,猙獰穿出。

一臉陰狠笑容的鮑昭將槍尖一把抽出,扎賴仰面摔在雪泥中,隨即被紛踏而來的釘鐵馬蹄踏成肉醬。

韃子全軍崩潰。

一名又一名轉身逃竄或胡亂抵抗的韃子兵被面前的長槍或身後的騎槍刺到在地,隨後,被紛沓而來的戰靴或馬蹄踩成肉泥。

一名白擺牙喇兵幸運地從戰陣中抽身逃跑,可未離開幾步,槍兵哨長雷傲眼尖,一聲暴喝,手中長槍如龍般飛擲而出,槍身直透這名白擺牙喇兵三層重甲,白擺牙喇兵還未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一名追上前去的突騎兵手中一把鋒利的馬刀迅猛揮過,平直地砍掉了他的頭顱。

震天的歡呼與吶喊聲中,李嘯全軍氣勢如虹,每個軍士都如打了雞血般拼命狂奔追殺,韃子殘兵哀聲連連,四處瘋狂逃命。

大部分韃子殘兵被殺,只有極少數人逃得飛快,跑入了遠處的小樹林深處,方得以逃得性命。

而其中逃得最快的人,毫無疑問是韃首牛錄額真達爾襄。

直到現在,達爾襄都無法相信自已竟然真的已是徹底慘敗,真的就這樣敗給了這支僅有400多人來歷不明的明軍。

恥辱啊恥辱!

這次堪稱自天啓六年以來寧錦之戰之後的最大慘敗,竟然會在自已手上發生!

死了這麼多軍兵,我該怎麼向主子豪格交待?他還會給我報仇的機會嗎?

達爾襄腦中一團亂麻,心下迷茫惶恐,只在他沒有忘記,他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趕緊逃跑。

他已令隨從將旗幟、刀劍等物品全部沿途扔掉,只求逃得更快些。現在的達爾襄根本不敢稍停,因爲後面的上官雲傑突騎隊正緊跟其後,咬得極緊。所以在經過黃骨島堡那敞開的大門時,他只是稍一猶豫便從門前縱馬而過,直奔英那河上的橋樑而去。

不是達爾襄不想進去堡中,而是他知道,只要他一進去,根本來不及拉起南門口的吊橋,上官雲傑的突騎隊便要立刻尾隨而入了,這樣的話,自已入了堡門,可就如魚入罾口,除了束手就擒外,估計再難逃出生天。

達爾襄猛擊馬肚,胯下的遼東雄駿痛得連聲嘶鳴,撒丫狂奔。臉色死灰的達爾襄現在心部的心思就是快些與額弼綸的正藍旗援軍匯合,逃得性命,方是最要緊的。

上官雲傑追其至橋邊便停了下來,望着達爾襄猶自狂逃而去的背影,他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至橋不追,也是李嘯戰前制定的計劃。李嘯認爲,窮寇勿追,不然因爲貪勝而導致中埋伏,甚至反勝爲敗,就得不償失了。

隨後,他率領突騎隊回返黃骨島堡,全軍縱馬而入,卻見堡中已無一人,原來那名壯達圖鬆遠遠地見達爾襄帥旗逃移之際,便知大勢不妙,早就帶着10名守兵一溜煙跑了。

很快,約一半兵力的李嘯軍兵追擊而至黃骨島堡前。

另一半軍兵,則在抓緊時間砍掉韃子首級,從韃子屍體和自已犧牲的軍兵身上剝離盔甲,撿拾武器與馬匹等等。

李嘯滿臉都是興奮而欣慰的笑容,他與吳之菡、張行猛、雷傲等人一擁而入。隨後帶着早來一步的上官雲傑等人開始搜掃堡中存儲。

撬開黃骨島堡中那些暗室後,搜到的金銀財寶和糧草武器數量之多,讓李嘯等人幾乎要笑脫下巴。

李嘯心下粗粗統計了一番,至少有7000多兩銀子,600多兩金子和一千多石的糧草,各類武器少說也有1000多件,各色盔甲500多副。

這裡沒有找到在土匪窩中常見的綾羅綢緞,李嘯知道,此時的後金,因明朝的禁運政策抓得頗嚴,所有的綾羅錦緞都是緊缺之物,甚至有皇太極的內侍暗地偷他絲綢襯衫的奇聞。連後金上層都不夠用的綢緞,豈能讓這些海邊小堡私自藏貯。

因爲時間緊急,必須要在正藍旗趕來之前撤離,李嘯來不及仔細清點,只是立刻命令軍兵連箱擡走,趕緊運送到船上。

按李嘯的命令,在加入李嘯軍的四艘海盜船中,專門騰出了一條海盜船,將繳獲的金銀財寶和糧草軍械盔甲等物資全部搬入,由上官雲傑的突騎隊帶着所有的馬匹一同搭乘,同時,李嘯又派了雷傲帶50名槍兵上船看護。而原來的那艘鳥船,則裝運韃子首級和自已犧牲戰士的屍體,由盾兵哨長張行猛率30名盾兵上船,專門監護看管。

大勝之後的李嘯軍兵士氣高揚,行動愈發快捷,半個時辰不到,堡內物資已搬運一空,同時戰場也已打掃完畢。

李嘯收到了最終的戰報,一直一臉笑容的他,臉色變得凝重而深沉。

此役,李嘯共計斬首韃子116名,其中分得拔什庫2人,拔什庫5人,壯達6人,白擺牙喇兵12人,馬甲兵30名,步甲兵33名,輔兵28名。繳獲武器盔甲極多,另有鑲黃旗官纛兩面及10多匹完好的遼東戰馬。此外,連十來匹死馬都皆已運上船,權當這幾天海上行船的伙食。

只是,爲了這個難得的勝果,李嘯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共有29名盾兵、36名槍兵、3名騎兵犧牲,另有30多人重傷,40多人輕傷。

基本是是一場雙方對等的殘酷消耗戰。

李嘯沉重地命令道:“好好收斂犧牲將士,輕重傷員由醫療隊好生照顧,皆要小心擡回船中,回去後,重重撫卹賞賜。”

一把大火沖天而起,整座黃骨島堡立刻被沖天的烈焰包裹,不停下落的雪花都不能讓火勢稍稍減輕。

李嘯軍在撤離前縱火焚堡,所有的軍兵都快慰地看着身後的火焰越騰越高,這一把大火燒得如此徹底,黃骨島堡,這座聳海枕河而立的雄峻衛堡,從此提前成爲歷史遺蹟了。

在全軍快速向海邊的船上撤回之際,方勝與費大廣等人,正帶着幾名騎兵,在撤退路上的石塊與樹幹上,四處張貼那些提前制好的標語。

每個張貼的騎兵都一臉竊竊的笑容,似乎都腦補出了那位住在盛京皇宮的天聰汗看到這些標語時那怒不可遏的表情。

在李嘯全軍上船後,包括李嘯在內的每個憑舷而望的李嘯軍兵,都看到遠遠的四杆深藍底子,上有旋龍飛舞的官纛大旗,正向自已疾馳而來。

額弼綸的正藍旗援兵,終於趕來了。

本文已獲起點拓展組無敵升級推薦,25號之後還有歷史頁面的推薦,請各位讀者看在作者又碼了4000字份上,多給些推薦與收藏吧。多謝了。

另謝謝小小革命軍兄弟的打賞與支持,兄弟長期的支持,作者十分感謝。

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37章 槍盾訓練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0章 獨殺三匪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69章 吳三桂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00章 獲救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60章 鬧餉(下)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97章 陳子龍第197章 陳子龍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61章 孫之獬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
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37章 槍盾訓練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0章 獨殺三匪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69章 吳三桂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00章 獲救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60章 鬧餉(下)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97章 陳子龍第197章 陳子龍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61章 孫之獬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