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海水製鹽

在皇太極等人招降孔有德耿仲明之叛軍隊伍時,李嘯這邊,正在研究一項新事物。

這新事物就是,煮海水製成食鹽。

這所謂的新事物,其實在大明已是沿海遍地皆有,只不過,在雄唐衛,卻是一直沒有開展。

用海水製鹽的想法,李嘯其實一直在心中計劃過,只不過,因爲人力不足,而且自已也不太懂這些,所以一直拖延到現在。

直到最近,常正帶着一個登州招來的流民薛大富,主動求見李嘯。

此人是登州鹽場的作頭,對製鹽流程極熟悉,因叛軍掠奪燒殺,鹽場被毀,他也成了流民,幸得被前來登州招攬流民的水師總頭馬嶼作爲工匠選中,來到了雄唐衛,一家人才避免了凍餓街頭而死的命運。

“大人,我看雄唐衛之沿海灘塗極多,若能規劃出一大片鹽場出來,可是源源不斷的利潤啊。”黑瘦的的薛大富,向李嘯唾沫橫飛地講述開發鹽場前景。

薛大富尤自滔滔不絕,李嘯卻陷了深思之中。

與薛大富側重於食鹽的生產相比,李嘯更多考慮以後食鹽的銷售。

李嘯看過一些明末的歷史書,書是提過明末的鹽引制度。

明朝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

這種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後卷給商人的,叫“引紙”——鹽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

在明初之時,朝廷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給予販鹽專利的制度。又稱開中法。開中之制系沿襲宋、元制度,但明代多於邊地開中。以吸引商人運糧到邊防,充實邊境軍糧儲備。

不過,現在已是明末之時,開中法早已成爲歷史陳跡。取而代之的是綱鹽法。

《明史?鹽政議》中說道,綱鹽法的大體內容爲,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爲10個綱,每綱鹽引爲20萬引,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釐,稱爲‘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以‘聖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當然,這史書上的說法,是明朝中朝的價格與稅率,與明朝末年相差很大。不足爲據。但它說明了一點,朝廷現在直接把鹽從官營專賣,變成了承包鹽商專賣,官府只管收銀子收稅,然後指定鹽商壟斷官鹽專賣權,並且該鹽商的子孫可以世襲這種壟斷權。官府再給這些鹽商們劃定區域運銷食鹽。

那麼,什麼條件的鹽商有資格賣鹽呢?

首先,這個鹽商要拿到窩單。

所謂窩單,其實就是一件合法運銷官鹽的證明文件,一個大明政府頒發的特許執照。窩單上會註明該鹽商所取得的鹽引數量以及運銷區域。那些鹽商們。通過各種門路,向朝廷的鹽運司申請資格,然後交一筆保證金,再找人具保之後。就能拿到朝廷頒發的窩單。

有了這個東西,這個鹽商就有了壟斷專賣的權利,並且,這個窩單是可以子孫世襲,也可以象銀子一樣,用來買賣與交易。

有了窩單以後。這名鹽商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鹽專賣商,擁有某塊地域的壟斷權。各鹽商根據朝廷的指劃,在各自的專賣區域內運銷官鹽,各鹽商不得越界銷售。也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鑑於該鹽商的力量較小,不足以支撐起一片地域,那麼他還可以夥賣。

所謂夥賣,就是由多個鹽商合夥經營一片區域,內部再劃分銷售數量。

有了這窩單以後,以後這名鹽商,每一年再向朝廷先交錢辦一個本年度的資格證,就是年窩。有了年窩,就有了本年的專賣權。

總之,在這種綱鹽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窩單,有窩單就有壟斷專賣權。

李嘯沒有這樣的專賣權。

他也不打算去急急地向朝廷申請窩單,販運食鹽。

現在這樣的敏感時期,又因爲販鹽將要觸到太多人的利益,李嘯不希望在自已的發展初期,碰到太多的發展障礙,所以,他不打算向朝廷申請鹽引窩單,以免使自已顯得過於貪婪,給那些看他眼紅的朝臣,留一個太過明顯的把柄。

李嘯打算先給有遼東窩單的海商蔡守供鹽,讓他代爲銷售。

這樣一來,李嘯的雄唐衛所產的鹽,不需要鹽引窩單之類,就有了隱蔽的銷售渠道,同時又不會引人嫉恨,並且,還可以逃稅。

現在市面上,一百二十斤的一擔私鹽收購價是三錢銀子,爲了打擊對手,收得更充足的鹽,不少收購私鹽的販子的收購價,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錢甚至六錢銀子。

李嘯給蔡守報了四錢銀子一擔的優惠價格,這蔡守一臉笑得稀爛,連連答應,生恐李嘯反悔改。

根據薛大富的意見,李嘯對鹽場作了一番改進。

李嘯初步設計了八十畝鹽場,全部用水泥鋪地,用內燃磚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鹽田。鹽田通過一條彎折的涌道,與大海連接。

這種鹽田的設計原理是,每當漲潮時,打開閘門,把洶涌而來海水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發掉水份,約濃縮到鹽度15度左右。再打開鹽田地閘門。從溝渠流入滷水池。在池中沉澱泥沙。澄清後地滷水用人力抽水車抽入結晶池。於飽和狀態下繼續蒸發。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的海鹽結晶。

現在軍營設施已建設完成,李嘯立刻抽調全部的建築工人去興建鹽場。

近千人的建築隊伍,在充足的水泥與磚頭供應下,只過了兩週時間,八十畝鹽田,滷水池,結晶池,海水涌道,以及滷水池結晶池的防雨棚等設施,全部修建完畢。

李嘯任命薛大富爲鹽場總作頭,招入200人到鹽場工作,整座鹽場正式開始運行。

李嘯記得以前化學課中教育過,海水含鹽量大約百分之三點五。那麼,一百噸海水即能製鹽三點五噸。

經李嘯測定,在這北方的初夏時節,鹽田日極限蒸發量能達到7毫米,這樣一來,即使算上雨天不能生產,陰天產量再減半的情況之下,這八十畝鹽田,最保守的產量也在三十萬斤以上。

這個數量看上去很大,其實相比整個大明朝的食鹽消耗量來說,實在有點微不足道。

史書記載,在明朝,每人每年平均消耗十五斤鹽,李嘯每年的鹽產量,只不過夠24萬人吃一年。

也就是說,除了雄唐衛這4萬人多外,每年頂多只有20萬人次的對外銷售額。

這點可憐的數量,相比大明近億的人口,實在少得可憐。

不過,這食鹽的銷量卻很可觀,按李嘯每年產3萬擔的量來算,一年便是12000兩銀子的利潤。

“大人,這鹽場,若再擴大個十倍,按大人的價錢算,一年便是12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呀。”薛大富一臉笑的稀爛。

多謝尊重知識而非流水的月票,月相似的月票,小島001的打賞,謝謝兄弟們的大力支持。(。)

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31章 雄唐所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10章 朱徽姵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2章 牛蹄墩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60章 鬧餉(下)第119章 歸程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59章 鬧餉(中)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148章 面試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章 回家探親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60章 鬧餉(下)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00章 獲救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19章 歸程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94章 橫行隊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71章 海商蔡守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95章 後金之亂(一)
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31章 雄唐所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10章 朱徽姵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2章 牛蹄墩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60章 鬧餉(下)第119章 歸程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59章 鬧餉(中)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148章 面試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章 回家探親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60章 鬧餉(下)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00章 獲救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19章 歸程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94章 橫行隊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71章 海商蔡守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95章 後金之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