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

事情議定後,黃龍的命令,被迅速地執行。

旅順城中的百姓,時至今日已逃了大半,剩下的百姓不足萬人。一戶戶原本就飽受驚恐日夜擔憂的剩餘百姓,被李惟鸞的部隊挨家挨戶叫醒,告訴他們韃子即將兵臨城下,旅順難於保全,讓他們速作準備,務必在一個時辰後,全城百姓便要全部儘速撤離。

這個冷風蕭蕭陰雲濃重的初冬之夜,士兵們的喝斥指揮聲,百姓們的喧譁叫喊聲,搬運東西的摩擦碰撞聲,婦女孩童的啼哭聲,在這個被四處燃起的火把照得通明如晝的旅順城中,混亂地交織在一起,讓人心緒沉重而煩亂。

爲了加快百姓們的撤離進度,李嘯同樣派出了大批虎嘯軍兵協助李惟鸞勸百姓撤離,同時協助李惟鸞將旅順城中的大批積糧、銀錢、備用的盔甲軍械等物帶走。

終於在一個多時辰後,基本上全部百姓都收拾完畢,約有近九千人的百姓隊伍,隨虎嘯軍及李惟鸞的部隊從東門撤出城去。只有一些年紀大的老翁老嫗,難捨家園,又恐路途上給自已親人添了麻煩,故執意要留在城中,軍兵們反覆勸說無效,也只得嘆息作罷。

此時,各類物資也皆已打包裝運送出城,李嘯粗粗估計了下,在留給守城軍兵3天糧草之後,另有5萬石米糧,10萬銀錢,500多匹綢緞,2000副盔甲,數千把刀槍弓箭之類物資,被李惟鸞部及自已的虎嘯軍帶出,準備到時裝運上船。

各名守城將領及軍兵的家屬也隨李嘯一同撤退,黃龍帶着一衆將領,站在東門城門附近,臉色黑沉地望着自家親人離開。

每個人都知道,這一去,即是生死永別。

一些將領軍兵與自已親屬忍不住擁抱痛哭,一時間。哭聲震天,讓每個虎嘯軍兵心下,都不勝悽然。

黃策跪在黃龍面前,砰砰砰地給他連磕三個響頭。擡起頭後,涕淚滿面,怮哭失聲。

黃龍扶起兒子,同樣淚流滿面的他,正想說些安慰的話語。黃策卻將他一把抱緊,哀哀大哭不已。

將領張大祿剛結婚不久,妻子挺着個大肚子與其哀哀道別,淚如泉涌的張大祿不停親吻妻子隆起的肚子,對着肚中的孩子,喃喃地說着誰也聽不清的叮囑話語。

而有一雙小兒女的將領項作臨,在和妻子抱頭痛哭了一陣後,流着眼淚把兩個尚在懵懂狀態的孩子反覆地親了又親,連連地說着關切叮囑的話語,許久之後。方由自家老僕挑着行李,帶着妻子兒女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他。

終於,在耽擱了許久之後,全部的軍兵將領家屬及百姓們,都從東門撤出城外。

黃策凝望着肅然站在城頭一動不動凝望的父親黃龍良久,方縱身上馬,跟隨李嘯而去。

他在心下暗道:“爹爹,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好好追隨李大人,給我們黃家增光添彩的。”

此時。已近子時,天地之間一片漆黑,全憑一根根火把照亮行路。冷風凜冽刺骨,山道崎嶇難行。這般帶着拖家帶口的百姓與各類輜重物資,讓虎嘯軍的行進速度極慢。

李嘯心下憂慮,按這般行進速度,哪怕走到明天天明,也最多隻能到越過盤龍山,離水師停泊的海岸還有長長一段距離呢。

如果敵兵前來邀擊。那這些可憐的百姓,怕是要成爲犧牲品了。

只是,自已不能拋棄他們。

畢竟,這些可憐的百姓現在只有自已可以依靠,其中更還有那麼多將領軍兵家屬,如果拋下這些人,那麼,那自已該如何面對那些對自已的虎嘯軍寄於厚望的守城軍兵在天之靈,李嘯將會被自已的良心譴責至死。

李嘯不知道,在這沉沉夜幕中,遙遠的旅順西門外,一雙冰冷銳利的眼睛,正死死地凝視着自已行進的隊伍。

此人,正是統軍大將多爾袞。

他此刻剛剛率軍趕到西門之外,卻看見東門外的火把有如一條長龍般委迤而去。

多爾袞心下立刻想到,定是城中的百姓出城逃亡了。

冷冷地注視着東邊情況的多爾袞,英俊的臉上滿是陰狠之色。

“旗主,明國百姓出城逃亡,可要派兵截殺?”旁邊說話的是,是多爾袞最寵信的甲喇額真查昆木。

多爾袞望着面目兇狠的查昆木,看着此人急欲求戰的表情,多爾袞沉吟了一下說道;“這些出城的明國百姓,其實已是死不遠矣。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已安排豪格的鑲黃旗從東面進軍,估計到白天后,豪格一定會發現這些出城逃亡的百姓,那時,他們必然全被鑲黃旗殺掉。”

查昆木面露惋惜之情,他猶豫了一下說道:“旗主,這些明國百姓出城逃亡,身上必然多帶金銀細軟,若讓鑲黃旗獨吞了,豈不可惜。”

多爾袞冷笑一聲:“你的花花心思,本旗主自是清楚,念你跟我多年,這樣吧,夜晚軍兵難於行動,待明日天亮後,我準你前往截殺,能捕獲多少明國百姓,就看你運氣了。”

查昆木一臉喜悅地打扦致禮:“奴才謝旗主大人恩賞。這些百姓拖家帶口,又是夜晚行路,走不了多遠,明天正好讓我軍的騎兵們好好打打草谷。”

不知不覺,天色漸亮,遙遠的東方翻滾着一抹灰色的魚肚白。

李嘯還是高估了百姓們的行進速度。

到現在天亮爲止,百姓們剛剛到到昨天虎嘯軍伏擊的盤龍山無名山谷。

望着遍地累疊縱橫的韃子無頭屍體,百姓們被深深地震撼了。

“看到沒,這都是被這位李大人的虎嘯軍所殺的韃子,這麼多屍首,滿山滿谷都填滿了。”

“這位李大人,真是端的厲害!沒想到啊,我大明之中,還有這般能戰之官軍。”

“小老兒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見到官軍能殺掉這麼多韃子,這位李大人,真是我大明百姓的救星啊。”

“可不。這位李大人打仗厲害,又心繫百姓,帶咱們去他那雄唐衛定居,免遭韃子屠戮。俺在想。三國時的劉玄德攜民渡江,也不過如此吧。”

“咳,俺是前世積了德,今世才能遇到李大人這位萬家生佛。等小老兒在雄唐衛立了足,定要給李大人建生祠。日日燒香叩拜,以答李大人活命之恩。”

百姓們議論紛紛,同時行進的李惟鸞部一千軍兵,亦是滿臉的震驚之色。

雖然昨夜已聽李嘯說過這次戰鬥,但親自來看到這慘烈的交戰現場,猶然讓李惟鸞心下震撼莫名。他暗歎道,李大人的虎嘯軍,真乃是我大明第一強軍也。

此刻的李嘯倒是一臉平靜,不過,他在心下暗暗擔憂。

要是韃子與孔有德的叛軍一同攻了過來。自已帶着這麼多百姓,將會陷入極大的困境,至少,這些百姓將會遭到重大的死傷。

李嘯下令讓屬下軍兵督促百姓們快點走出山谷,然而折向東面,直趨海邊,在那裡乘船渡海而走。

爲了防止敵人追擊,增加安全係數,李嘯親自選了三隊槍兵、全部的橫行隊員,以及全部的騎兵押後跟行。他這般做。也是希望萬一有敵軍追來,這些虎嘯軍的精銳部隊,可以多抵擋住敵軍一陣子,好讓百姓儘可能地多逃走一些。

而前面的部隊。包括全部的盾兵、火銃兵和另二隊槍兵,由虎嘯軍甲部將領張行猛統領,在前面開路行進,李惟鸞的一千人馬,隨着張行猛一併前行。

在全部的隊伍終於走過了這道無名山谷之後,又行了一陣。後面押陣的虎嘯軍兵,都聽到了後面傳來了越來越響的隆隆馬蹄聲。

李嘯心下一凜,敵軍果然追上來了。

李嘯立刻下令,着哨騎甲長方勝領一隊哨騎,迅速前往後面哨探。同時,令全部押後的虎嘯軍軍兵,就地擺開陣勢,準備迎戰。

見到有敵軍追來,百姓們驚恐萬丈,紛紛加快腳步向前行進,以期跟上前面開路的張行猛部,儘快離開這將要成爲廝殺場地的地方。

後面一路追擊的,是正白旗甲喇額真塔昆木。

這位在《正白旗志》中,後來升任參領,世襲三等甲喇章京的塔昆木,此時正率領1300多名披甲騎兵奮力急追。

本來,一個甲喇中騎兵最多不過五百多人,心思謹慎的多爾袞經仔細考慮,臨時從其他的三個甲喇抽調了一些精銳騎兵同往。他這般做法,一是顯示自已並不完全偏心塔昆木,而是利益均沾一視同仁。二是因爲增加了兵力,應能更好地擄獲戰利品。三是在將來與東面的鑲黃旗所進行的戰利品爭執中,也不會因人數太少而落得下風。

塔昆木率衆在山道上小心穿行,他們在拐過了一段山路後,進到了昨天李嘯率軍伏擊鑲黃旗的山谷。

所有的騎兵不約而同的勒住了馬蹄。

每個氣喘吁吁的騎兵臉上,都是振怖驚恐的表情。

天哪,這是怎麼回事?

鑲黃旗的軍兵們,竟然全部覆滅在這裡了麼?

塔昆木跳下馬來,同樣臉色震驚的他,頭腦一片混亂。

怎麼竟有這麼厲害的明軍,能把3000多人的韃子全部消滅在這裡。這倒底是怎麼回事?

塔昆木想不明白,他看着遍地橫七豎八堆疊山谷的無頭韃子屍體,只覺得渾身發冷。

“主子,要不要立刻回稟旗主?“旁邊有騎兵小心問道。

塔昆木經此一問,才彷彿從思索中回過神來,他如刀削般瘦長的臉上,突然滿是暴戾與兇狠。

“哼,明軍斬我大金將士這麼多人,現在,我要他們的百姓抵命!諸位,隨我殺盡前頭外逃明國百姓,爲我大金將士報仇雪恨!等殺光百姓後,再回稟旗主不遲。”

塔昆木盛怒之下的話語,其實很沒道理,殺這些韃子的,是李嘯的虎嘯軍,與這些逃亡百姓何干。只不過,找不到這隻神秘莫測的明軍的塔昆木,很自然地選擇了手無寸鐵如同待宰羔羊般的百姓作爲泄憤的出氣桶。

韃子騎兵奮力前追,在出了谷口後,又看到了大片的無頭韃子屍體。塔昆木心中怒火更盛,他大聲地喝令騎兵們繼續向前追擊。

披甲騎兵們又追了一小段路,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片森嚴的明軍陣列。

一面巨大的李字軍旗,與另一面威風凜凜的猛虎嘯日軍旗,一同在寒冷的晨風,烈烈飄揚。

粗識簡單漢字的塔昆木,瞬間明白是何人殺了這些鑲黃旗韃子了。

原來,竟是雄唐衛的李嘯,渡海而來,在這裡伏擊襲殺了這部鑲黃旗韃子,此人,簡直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

望着一箭之外紛紛站住的1300多名騎兵,雄唐衛指揮使李嘯,臉色平靜,雙眼之中,卻滿是輕蔑的光芒。

方纔派出的哨騎已緊急回稟,約有一千多的韃子騎兵追來,估計是追殺百姓搶奪財物。

原本一直在擔憂韃子與孔有德的火器營一同追來的李嘯,緊張的心情,瞬間鬆弛下來。

他隨即想到,自已完全可以憑押後的兵力,將這部猖狂追來的韃子騎兵擊潰再走。這1300名韃子,在李嘯看來,不過又是一羣插標賣首之輩罷了。

於是,李嘯下令,在這裡擺開戰陣,迎擊追趕而來的韃子騎兵。

李嘯的佈陣爲,前面是排成兩列的三隊槍兵600人,橫行隊左右各站近300人,在橫行隊之後,是分成兩部的,同樣擺好楔形戰陣的騎兵700多人。

李嘯和護騎隊,都在右側的騎兵陣中。所有的虎嘯軍兵,都在肅然而立,緊張地等待主帥發號施令,有如一隻繃緊肌肉隨時準備出擊撕咬的巨型猛獸。

怎麼辦?要不要與李嘯軍一戰?

塔昆木緊張地思考着。

這個在大金與明國都是威名赫赫的李嘯,就在自已不遠處,自已能清楚看到他在一衆護衛中那昂然自得的樣子,那鮮紅的織花披風在冷風獵獵飛舞。

塔昆木忽然想起以前聽過的傳聞,說是天聰汗皇太極願給此人封王賜侯,並願將固倫長公主下嫁給他,這些突然想起來的傳聞,將塔昆木原本怒火熊熊的心靈,刺激得扭曲而嫉妒。

哼,我堂堂大金的公主,竟然要這般刻意下嫁一個卑賤的尼堪,真是極大的恥辱啊!

這個李嘯,在我看來,其能襲殺鑲黃旗的3000多部衆,實在大有運氣成分,不然僅憑對面那700多騎兵,一千多人的步兵,人數與自已所率領的騎兵相比,也只多了區區幾百人,可不是完全是憑運氣,方能殺掉這麼多鑲黃旗軍兵麼?

誤認爲李嘯只有這些部隊的塔昆木,心下一時膽氣豪壯,他不無快意地想到,這些不知死活的明國尼堪,現在就讓我大金的無敵鐵騎,送你們重新去投胎吧。

哼!現在我塔昆木,一定要徹底打破李嘯的虛名!此戰若勝,那我可以用此人的頭顱,換來大汗對我的青睞,也許,還會讓固倫長公主嫁給我。。。。。。

想到這裡,塔昆木雙眼之中,射出餓狼一般貪婪之光。他揮手喝令:“大金的勇士們,衝過去,用你們的無敵的鐵蹄,去把這些可惡的漢人尼堪踩成肉醬吧!”

韃子騎兵中發出一陣刺耳的嚎叫,每個騎兵都開始磕擊馬肚,加速跑動起來。

幾乎就在與此同時,對面的李嘯,也迅速揮手下令。

塔昆木看到,那明軍軍陣中,最前面的槍兵平端着閃着寒光的長槍,大聲吶喊着,向自已開始跑動的騎兵們大步對衝過來!(。)

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210章 朱徽姵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9章 吳三桂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4章 橫行隊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47章 孫婉兒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88章 疑忌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97章 陳子龍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71章 海商蔡守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50章 二將爭雄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89章 密議謀反第79章 虎嘯遼東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90章 凱旋獻捷
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210章 朱徽姵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9章 吳三桂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4章 橫行隊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47章 孫婉兒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88章 疑忌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97章 陳子龍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71章 海商蔡守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50章 二將爭雄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89章 密議謀反第79章 虎嘯遼東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90章 凱旋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