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陳子龍

軍隊擴充完成後不久,李嘯帶着李忠文,黃策等人前去視察明光大道進度。

幾人乘馬出行,幾個時辰後,來到了沂南縣境。

此時,整條明光大道已修至沂南縣中段之地,李嘯等人遠遠望去,只見多如蟻羣一般的建築工人在分工勞作,整個工地上人聲鼎沸,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李嘯欣喜地看到,工人們的操作,與現代建築工藝已經很相象了。

在已開挖好的路基上,先有工人鋪上厚厚一層散碎青石塊,鋪好後,隨即有人用大石輾子用力壓實搗平。

完成這一步後,又有一批工人用已攪拌好的水泥砂漿混凝土在已壓平實的青石塊抹上水泥砂漿,隨着他們一邊抹砂漿,後面又有工人開始用細漿水泥放磚鋪設,建造高度比路基兩條的青石條的水平面稍矮。

磚頭鋪設完後,又有工人在磚頭上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混凝土,達到與青石條的水平面相平。同時每隔個十米長的距離,每段水泥砂漿混凝土間均有與水泥厚度相同的木板隔斷,以防止路面到時因爲熱脹冷縮而開裂。

看到這井井有條的鋪路流程,李嘯等人臉上皆是滿滿的喜色。

“忠文,按這個進度,大概還要多久,全線方能鋪好?”李嘯問道。

“稟大,現在明光大道,已修好從蒙山至沂南中段,約摸完成了五分之二的量,估計最遲在三個半月內,可以全部完工。”李忠文欣喜回答。

幾個人正笑談間,忽見到不遠處一陣喧譁騷動,李嘯正驚訝怎麼回事,一旁的李忠文笑道:“定是沂南縣令劉乃印來參觀工程進度了。這位縣太爺對我們的明光大道工程極感興趣,每每過來觀看,倒是有趣。”

李嘯大笑,立刻帶着衆人迎了過去。

與此同時。那身材頎長,頗有儒雅氣息的沂南縣令劉乃印,也發現了身着正三品指揮使常服的李嘯,他大笑着領一衆隨從。向李嘯迎了過來。

大明朝文貴武賤,劉乃印向李嘯長叩一揖,便算是致禮了。

李嘯虛扶了他一下,大笑道:“劉縣令,怎麼有雅興來這工地參觀?”

劉乃印笑道:“李大人。你這路修得與大明其他地方之官道,完全不同,倒是頗爲有趣,讓本縣開了眼界。劉某公務閒暇,來這看看這明光大道在我沂南縣境的修建進度,也算是體察民情之舉啊。”

“劉縣令關心民生,體察民情,倒是讓人欽佩。”李嘯讚揚道。

“哪裡哪裡,說來本縣倒是有些慚愧,李大人修建這貫穿我沂南縣境之路。大大方便我沂南百姓出行,卻未讓我沂南縣出一分錢,派一個人,我等純粹沾光,倒是實在過意不去。今天,本縣令送來了十口豬,讓修路的工人們改善一下伙食,以表本縣微薄心意。”劉乃印一臉訕笑,隨即令人將十口活豬牽過來,交給李忠文帶去。

劉乃印這一舉動。讓李嘯對他印象極好。

“劉縣令客氣了,我們身爲父母官,理當爲民盡心,劉縣令如此親近體察民情。必是大得民心矣。”李嘯笑容燦爛地說道。

兩人復大笑,乃尋了一處稍爲僻靜之地細聊。

劉乃印頗爲健談,與李嘯談笑十分投機。聊得興頭處,劉乃印嘆道:“劉某看過的大明將領亦是不少了,這些人中,一心爲已謀私利者衆。而象李大人這樣一心爲民,忠勤國事者,卻是少見。大明得李大人,何其幸矣。”

“劉縣令過譽了,李某不過盡已所能,盡力爲國爲君分憂擔責矣。現在大明之中,內憂外患,李某身爲指揮使,才具有限,也只能盡力護佑一方罷了。”李嘯說到這裡,長長一聲嘆息。

“李大人何必過謙,我看李大人,心志非小也。”劉乃印旁邊,一個身着青色儒衫看似幕僚的年輕人,從一旁插話過來。

李嘯一驚,他凝視這個剛剛一直保持沉默的年輕人,眼光中,滿是探詢。

劉乃印彷彿才反應過來一般,連忙說道:“大人,相聊甚歡,本縣忘了介紹了。這位乃是南直隸的名士,姓陳,名子龍,字臥子,別號陳大樽是也。”

劉乃印方說完,那陳子龍起身,抖擻下衣衫,向李嘯拱手道:“在下陳子龍,南直隸松江人,正欲一路遊逛至京師,參加明年年初的會試。因劉縣令與家父有舊,故這段時間,一直在沂南之地盤桓,卻不想能認識李大人,實爲幸會。”

李嘯這才反應過來,他在腦海中迅速地回憶了一下前世看過的明末資料,弄清了陳子龍的大致情況。

陳子龍,明末官員、文學家,復社名士。初名介,字臥子、懋中、人中,號大樽、海士、軼符等。南直隸松江華亭人。此人忠貞耿直,文武兼備,是個難得的人才。曾任紹興推官,論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攻陷南京後,他和太湖民衆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後被捕,投水殉國。

此時的陳子龍,剛剛娶了湖廣寶慶府邵陽知縣張軌端之女爲妻,爲考取功名,去參加明年的會試,於今年上京,一路遊玩,在這沂南縣內故交劉乃印處,暫住時日。

李嘯記得歷史,陳子龍參加的這次崇禎七年的會試,因其在會試暢言國事艱難,乃是朝廷諸多高官不作爲之故,被溫體仁等人深忌之,讓其不第還鄉,一直到溫體仁下臺後,此人方考中進士。

想到這裡,李嘯心下極喜,自已穿越至今,能遇到這樣的明末知名人士,對自已來說,也是一件幸事啊。

李嘯微笑道:“原來是臥子先生,今天得見,亦是幸事。卻不知先生何出此言?”

陳子龍昂然而道:“大人,以學生觀之,大人修這明光大道,雖爲便民之舉,實是方便聯接蒙山至大人的雄唐衛矣。”

未等李嘯回答,陳子龍復說道:“學生聽說,大人已在雄唐衛修理多處廠礦,礪精圖治,整個雄唐衛皆是一片欣欣向榮。大人如此奮進,豈是那些普通將門所能爲!學生曾想,只恐大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怕多有虛言假辭。但今天見得大人這明光大道修得這般嚴整有序,結實寬闊,超出大明官道不知凡幾。學生管窺蠡測,知微見著,可想見大人的雄唐衛,定是建設得極其整齊有序,一片興旺啊。”

陳子龍說完,臉上滿滿都是欣賞的笑容。

李嘯心下暗自讚歎,這個陳子龍,真真是個思維敏捷,談吐犀利之人。幾乎在瞬間,李嘯便起了招攬之心。

“臥子先生之贊,倒讓本官心生惶愧。其實,雄唐衛各處盡皆新建,不足之處良多,先生如有空,不妨隨我前去雄唐衛遊覽一番,如何?”李嘯一臉誠摯的微笑。

陳子龍立即應諾:“學生早已對大人的雄唐衛渴慕多時,正欲往觀,大人如此誠邀,學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47章 孫婉兒第50章 二將爭雄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89章 密議謀反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9章 回家探親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25章 轉手生意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19章 歸程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94章 橫行隊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148章 面試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88章 疑忌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
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47章 孫婉兒第50章 二將爭雄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89章 密議謀反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9章 回家探親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25章 轉手生意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19章 歸程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94章 橫行隊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148章 面試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8章 戰陣配合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88章 疑忌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