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

第二十九章武學開學

朱祁鎮靠在微微搖晃的玉輅之上,一身皇帝正服,日月星辰在肩,微微閉上眼睛,閉目養神。

之前朱祁鎮對旱情的估計,似乎有一些樂觀。

二月以來,太陽似乎在天空之中多跳了一格,每天都是晴空萬里無雲。

似乎將冬天的一點寒意都驅散了。

讓人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分外舒服。

但是這種舒服的感覺,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的。

這樣的氣候,讓朱祁鎮有一些擔心,旱情會更加嚴重,去年冬天就沒有下雪。所以朱祁鎮與楊士奇商議過治水的費用。

楊士奇也保證,用盡一切辦法保證京師用糧。他甚至派出工部郎中,分別巡視運河北段,與運河南段。

不管出了什麼情況,漕運決計不能中斷,甚至也要讓漕運總兵官多儘量多運輸。努力將今年漕運的運輸量,增加到五百石,甚至更多。

朱祁鎮也願意先期撥內帑三百萬兩給朝廷。

但是這是最後的結論。

朱祁鎮有心爲出內庫的銀子,但是也決計不能太痛快了,否則這些外廷的大臣,根本不想別的辦法了,有事情都想內帑了。

所以,朱祁鎮與楊士奇磨了好一陣嘴皮,纔算是達成協議了。

而這一件事情,最傷心的,不是朱祁鎮,而王振。

王振似乎將朱祁鎮的錢,都當做他自己的錢了,從內庫拿出一分錢,他都覺得難受之極,更不要說,一下子搬空了好幾座倉庫。

更是讓王振痛徹心扉。

而且以朱祁鎮話音,這還是第一筆錢。似乎是因爲王振的心痛,在朱祁鎮面前激烈勸說,讓錦衣衛參與進去。

不做別的,就是看管銀兩,用一絲一毫都要記錄在賬。

朱祁鎮也就答應下來了,楊士奇也沒有拒絕。

與楊士奇磨嘴皮子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朱祁鎮卻覺得很累。是心累。

不過,再怎麼累,有些事情,也不能假手於人的。

比如說武學開學大典。

張輔向朱祁鎮請示過後,朱祁鎮就表示要過來看看。

這一件事情,他是決計不假手於人的。

故而帶着儀仗,派出浩浩蕩蕩的隊列,封鎖了好幾條街道,朱祁鎮出了紫禁城側門,這纔來到了武學。

武學所在地,在紫禁城之北。

原本是御前衛的一處校場,被張輔看中,變成武學了。

朱祁鎮來到武學正門,卻見以張輔爲首的,幾十個公侯服色的人全部排開,見朱祁鎮車架來了,立即跪下行禮,說道:“臣等拜見陛下。”

朱祁鎮出了玉輅,一隻手達在王振手臂之上,從玉輅上下來,說道:“卿等平身。”

張輔等人紛紛起身。

朱祁鎮眼過去,卻是大明在京師的國公,幾乎都到了。爲什麼說幾乎啊?因爲定國公已經牽扯到,韓王與他那一場官司上面了。

官司倒是雞毛蒜皮的官司,但是雙方爭鋒的人,不一樣,王文此刻正在四處找藩王岔,被他逮到的藩王,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他上告朝廷。

朱祁鎮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私下裡寫信去勸諫。

雖然大家都知道,王文是唱白臉,朱祁鎮唱紅臉。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得不收斂不少。

因爲宗室子弟做奸犯課之事,實在按不下去,也少不得一連送了十幾個宗室子弟進入鳳陽高牆之中。

而谷庶人,建庶人,齊庶人,這幾年剛剛搬出來,空下的房子,再次被填滿了。

衆藩王其實並不是沒有怨念的,只是抓不住發泄的地方。

正好,定國公與韓王這一件事情,說起來也是韓王站理。母親本來就應該跟着兒子過,與女兒何干?

所以在衆多藩王的慫恿之下,韓王將這一件事情越鬧越大。

對定國公來說,完全是無妄之災。

甚至在御史對他羣起而攻之,藩王各自上書,言定國公欺凌宗室。簡直將定國公給嚇傻了。

就稀里嘩啦的進了詔獄。

不過,定國公在詔獄之中的待遇,非常之好。獨門獨院。要什麼有什麼?畢竟不管怎麼說,定國公祖上,還是爲太宗皇帝立了大功。

朱祁鎮只是想敲打一下,絕對沒有將定國公給廢了一樣。

不過,定國公而今還是一個孩子,被這一般折騰,心中最後一點膽氣也消散了,最後就成爲了一個酒色之徒。

朱祁鎮對這些勳貴說道:“爾等都是我大明與國同休的重臣,就與朕一起看看,軍中後起之秀。”

朱祁鎮說完話,就他在最前面,王振緊跟在朱祁鎮身後,隨後就是英國公,成國公,魏國公幾步並列走在後面。

再後面纔是一些侯伯。

就這樣來到校場之上,朱祁鎮坐在點將臺之上,看向張輔,張輔頓時會意,一揮手,兩側的大鼓頓時橋起來。

幾乎等人高的大鼓,一被敲響,頓時整個校場的空氣都沸騰起來。

無數士卒從四面八方衝過來,不過片刻一會功夫,就在下面站滿了。

朱祁鎮眼睛一瞄,暗暗估計,這大概有七百多人。

而且每一個士卒都在二十歲之下,而今身上最少也有一個世襲百戶的功名。除卻極少個別的,大部分家庭過得都不錯。

看精氣神都能看出來。

再加上他們一個個身上披着盔甲,遠遠的看過去,似乎每一個人都胖了一大圈。但是行動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臃腫。

反而好像一個狗熊一般,衝滿了兇性。

是敢殺人的兇性。

鼓聲忽然停頓了。下面的士卒忽然單膝跪倒,另一隻手拿着武器,大聲說道:“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有數百人,但是依然有一種震耳欲聾的感覺。

朱祁鎮忽然有一種感覺,暗道:“而今我才知道成吉思汗的怯薛軍是什麼樣的。”

朱祁鎮其實知道,雖然今日纔開學,並不是說武學今日纔開始運行,而是張輔選擇今天讓朱祁鎮來視察而已。

這七百多人,都是張輔精心挑選出來的士卒。

但凡要襲官的子弟,頭上最少有一個世襲百戶的頭銜。更多是世襲千戶,世襲指揮使,世襲指揮同知。等等。

所以大部分都是從小練武,廝殺之道,決計非常擅長。當然了,這些家中未必都是成才的,但是實在太差勁的人,根本過不了張輔這一關。

張輔老將眼光卻是毒辣的很。

誰也不能瞞過他。

所以這七百人兵器盔甲,等是一等一的。甚至在家中,誰還有沒有幾個僕人一般。在張輔看來,這些人底子很好。只需派一兩員戰將,稍稍訓練一下,就對瓦刺精銳本部鐵騎,也敢以寡敵衆,戰而勝之。

畢竟從宏觀來看,大明軍力在一天天衰落。但是爛船還有三分釘,不要說大明瞭,大明的家底即便想要敗光,也需要一二十年。

張輔又親自傳令,讓這七百學員,演示步陣,馬戰,火銃,格鬥,等等項目。

說實話,朱祁鎮沒有打過仗,前世連打羣架都不知道怎麼打的,下面表演,在朱祁鎮看起來,僅僅是虎虎生威而已。

至於能不能打,朱祁鎮看不出來,不過他卻會看人臉色,他將張輔等人臉色都收在眼底,這裡面有不少打過將的老將。

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如何。朱祁鎮的心底也都有底了,在他們表演完之後,立即令太監下令賞賜。

每人一個武學腰牌,這武學腰牌都是銅上鍍金,看上去沉甸甸,金光閃閃。還有虎口浮雕,背後每一個人的姓名以及籍貫,父祖的名字。

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十五章 禮樂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
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十五章 禮樂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