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

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

朱祁鎮自己是不需要的。

畢竟朱祁鎮本身就代表了皇權。他有的是辦法將外面大臣,弄得欲仙欲死。

但是後代皇帝就不能了。

特別是內閣的權力在朱祁鎮的培養之中越來越大了。朱祁鎮也要爲子孫有所準備。

他的準備有幾個方面,首先是武將對文官的制衡。

只是朱祁鎮也並不想讓軍隊太多介入政治,內閣次輔永遠是勳貴之首,但是不管那一位大將立下什麼功勞,也不過是次輔而已,永遠不能是首輔。

甚至即便是國公,在內閣會議之中,無關軍事的時候,不過是帶了一個耳朵而已。從不發表意見,這種政治傳統,是張輔個人作風的傳承,也是朱祁鎮有意確認的。

雖然武將的權力不能太低,不能被文官視爲牛馬,但是武將專權也是五代之患。

所以,勳貴武將對文臣的制衡,僅僅是制衡而已。

真正能與文官當面交鋒的永遠是內廷。

朱祁鎮在王振之後,似乎內廷都已經神隱了。

但是並非不存在的,東廠也在,錦衣衛也在,少府也在。宮中待詔官也在。這些人都遮掩在朱祁鎮的光芒之中,變得不起眼而已。

但是實際上,內廷機構從情報到財政,從財政到技術儲備,從技術到人才,已經有一套體系了。

縱然是中庸之主,善用好這些機構,遇見強勢的首輔大臣,也不用擔心。

而少府又是其中重中之重。

無他,一切東西沒有財政支持,都是鏡中花水中月,誠然戶部每年都解給內廷金花銀一百二十萬兩,再加上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財政支持。

數量相當不少。

但是對於有志做事的皇帝來說,錢財從來是不夠的。

少府就非常重要了。

少府決計不能給外廷掌管。

只是少府給誰管?一直以來朱祁鎮也是有所疑慮的。

首先不能給文臣,文臣掌管之後,少府很多事情都做不成了,很容易拿少府的錢財來補貼朝廷。

這倒不是不行,但是恩出於上,該你的纔是你的,不給你的,你不能搶。

其次,不能該太監。

朱祁鎮對太監的整體印象,就是沒有不貪的。

似乎下面缺了東西,都增強到了物慾之上了,讓太監管少府,就好像讓老鼠看管糧食,根本不行。

但是能不能用外戚來管?

這一點朱祁鎮也不知道行不行。

雖然石璟管理的挺好的。

但石璟是石璟,其他人是其他人。

朱祁鎮心思沒有定,但是並不妨礙他用來哄錢皇后,將來木已成舟,難不倒錢皇后還能讓重慶改嫁。

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公主從來沒有改嫁的先例。

如此朱祁鎮好說歹說,才說通了錢皇后。

只是他並不知道,錢皇后前腳似乎被說通,她後腳就去見了重慶公主。

重慶公主乃是朱祁鎮第一個女兒。朱祁鎮雖然公務繁忙,見得時間少,但是對重慶公主的待遇卻也是一等一的。

各種首飾面料,房間裡面雕樑畫柱就不用說了。

重慶公主也是一等一的相貌。

畢竟朱祁鎮承宣宗相貌,母親又是孫氏這個一等一的美女。相貌自然不差,而錢氏又是從選秀之中,層層選拔出來的。

他們兩人的女兒,相貌如果能差了,那纔是怪事。

錢皇后見了公主的閨房,二話不說屏退左右,一把抱住了重慶公主,就痛苦出聲。

錢皇后哪裡是被朱祁鎮說服了。而是她知道朱祁鎮主意已定,怎麼說都不行了。

皇帝與皇后,說是夫妻,其實也是君臣。

錢皇后這麼多年夫妻所言,正如她之前所言,朱祁鎮是一個冷心的人。

錢皇后極度不願意讓重慶公主嫁給一個商人。但是卻胳膊拗不過大腿。此刻見了重慶之後,只能哭泣而已。

重慶見母親如此,一時間不知所措。 wωω.тtκan.¢ O

“母后怎麼了?”重慶問道。

錢皇后摸摸眼淚說道:“沒什麼,一想到你就要出嫁了,我實在是忍不住。”

作爲一個母親,錢皇后心中縱然有千般不願意,都不想將事情推向更壞的方向。畢竟這一件事情已經成爲定局了。

錢皇后如果讓重慶公主帶着怨恨出嫁,那麼將來的日子只會更不好過。

即便有公主之身,但是想家庭和睦,還是要做好妻子的身份。

之前大明公主與駙馬之間,也是有種種限制的。甚至駙馬想與公主同房都要賄賂女官,這些東西被朱祁鎮改動了不少。

如果公主與駙馬和睦,這些東西都是形同虛設,如果駙馬與公主並不和睦,公主其實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公主府的。

總體上來說,似乎大明公主的地位,比之前要低了不少。

並不是朱祁鎮不愛女兒,卻是必須適應這個時代的現狀。如果將公主擡的太高,反而會讓公主家庭關係不和諧。

重慶公主聽了錢皇后的話,心中一動,臉上忽然紅了。

如果說重慶公主沒有擔心過自己的婚事,卻也是假的。但是女孩子家的矜持,總是不好說出來而已。

錢皇后見重慶公主如此,心中帶着苦澀,說道:“你父皇給你挑選的乃是廣東的青年才俊,乃是吳與弼先生的徒孫,學問不錯,有秀才功名,不過志不在此。卻是喜歡經商。”

“我當時也不願意,但是你父皇說的對,不管做什麼做到最好,就是當世第一流的人物,而他就是這樣的人物。”

在錢皇后的加工之下,冼景顯然是洗去一身銅臭氣,似乎變成了一箇中隱隱於市的人物。

卻不知道錢皇后心中隱隱做疼。

但是重慶公主卻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她不敢聽母親所言,又好奇母親所言,畢竟說的是她的夫婿。那種似怯還羞又盼的神情,道盡了少女風姿。

她滿臉通紅,聲音低的好像蚊子哼哼一般,問道:“他叫什麼?”

錢皇后說道:“叫冼景,應該是當年冼夫人之後。”

冼夫人就是南北朝隋朝的重要人物,冼夫人的夫家馮家,就是大唐雙龍傳之中嶺南宋家的原型。

在嶺南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冼家與冼夫人有關係嗎?

或許有。

錢皇后不想讓女兒失望,隨口所說的。

重慶心中期盼的夫婿,已經勾勒出來的名門之後,大儒子弟,不愛功名,雖然愛經商這個愛好,是有一些奇怪了一些,但是重慶公主並不在乎。

她也知道,真正想在朝廷之上建功立業的人,根本不想娶公主。

這對她來說,就是極好的歸宿了。

一時間,重慶公主對這個未曾蒙面的夫婿,變得好奇起來了。

重慶公主面對這個情況,是好奇與羞澀,但是對於冼景來說,卻是一時間大腦空白,整個大腦機制都被打倒了。

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運轉。

這是他來北京之前,萬萬沒有想過的事情。

冼景二十多歲沒有成親,固然有未婚妻夭折的原因,畢竟這個時代大戶人家都是從小訂婚,冼景十幾歲的時候,同等人家的女兒都已經定親。

自然不可能橫刀奪愛。

至於也有那種還沒有成親夫婿都死,這就是所謂的望門寡。

但是古代對男人與女人是不公平的,女人即便沒有出嫁,有了寡婦的名聲,自然就低了一層。

冼景乃是家中嫡子,自然不願意草草將就。冼家家主也希望以秀才功名與士大夫之中接親,想辦法從冼家從商業家族轉變爲士大夫家族。

只是士大夫家的女兒,大抵都看不上商賈子弟,這才耽擱到現在。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