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

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

第二日,臨過朝,上過課,到了下午時分,朱祁鎮又了時間,將從太皇太后那邊帶來的曹吉祥的黑材料,直接給了王振。

王振見狀,心中一跳,說道:“奴婢,萬萬不知道,這小子喪心病狂如此。奴婢實在是不知情啊?”

“不知情?”朱祁鎮搖搖頭說道:“如果王大伴有意爲曹吉祥遮掩,這也就罷了,朕與王大伴的感情,豈是尋常人能比,只是你說不知情,就不行了。東廠與錦衣衛,是朕的耳朵與眼睛,外面臣子存心不良,常常騙朕,而大伴你這邊也查不清楚,這如何是好?”

王振一時間有些後悔,不知道該如何挽回,總不能說,這件事情,是我有所耳聞,只是按下不表而已。

根本不可能,這不明目張膽的欺君?

其實王振並不是有意隱瞞朱祁鎮的。正如朱祁鎮所言,王振而今與朱祁鎮聯繫太深了,幾乎是一體的。

朱祁鎮的利益,與王振的利益幾乎重合,王振爲什麼要騙朱祁鎮?

只是這年頭,太監出外辦差,幾乎都視作發財之途。可以說出宮一趟,不回來給這些掌權太監好好打點一下,就是不懂事的行爲。

王振自己也收了一份。

所以說,曹吉祥即便自己想手腳乾淨,這樣的情況手腳也乾淨不起來。

王振根本沒有將這事情當做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此刻王振無數話想說,但都堵在喉嚨之中,只能說道:“奴婢該死,萬萬沒有想到小曹子做事如此不知輕重。”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如此一來,太皇太極的意思,朕就違逆不了了。”

王振一聽,說道:“太皇太后是什麼意思?”

朱祁鎮說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讓金英執掌東廠,爲大伴分勞。”

王振一聽,心中十萬個不願意,頓時找到了苦主了,暗道:“好一個金英,是你在背後做小動作。”

金英是誰?

金英乃是越南派宦官的首領,是宣宗時期的司禮監大太監。宣宗去世,太皇太后覺得金英伺候不周,而且爲了安置朱祁鎮,也就讓王振當了司禮監太監。

也就是王振是奪了金英的位置。

兩人之間,能夠和睦纔怪。

王振手中,做大的權利,只有兩個,一個司禮監,一個是東廠。而今東廠在金英手中,簡直要斷王振一臂。讓王振如何願意。

朱祁鎮見王振不說話,說道:“大伴,大伴。”

王振立即回神,說道:“奴婢慚愧。”

朱祁鎮說道:“大伴先安心做司禮監的事,將來朕會將這東廠,再還給大伴。這個事情之後再說,只是這曹吉祥怎麼處置?朕本來看他做事挺麻利的,看在大伴的面子之上,還想提拔一二嗎,可惜-----”

王振說道:“請陛下放心,奴婢定然處置了這畜生。”

“不。”朱祁鎮說道:“曹吉祥辦事還是有功的,但是功之功,過是過。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王振一聽,心中暗道:“有門。”小心翼翼的說道:“那煤監這一攤子由誰來管?”

朱祁鎮說道:“讓他戴罪立功吧。”

王振也鬆了一口氣,說實話,曹吉祥是他培養了好一陣子的義子,曹吉祥相貌堂堂,爲人機靈,又會辦事。

這樣的義子即便是在皇宮之中,也不大好找。

能留他一命,就留他一命。

朱祁鎮隨後也補充道:“彈劾曹吉祥的摺子,是從外朝遞進來的,總要給外朝一個面子,處置曹吉祥的時候,就在東華門處置吧。”

東華門乃是故宮東門,與一般大院一樣,故宮正門是很少開的。文官從東華門進,武官從西華門進,進了東華門不遠,就是文淵閣所在。

這也是百官出入的地方。

王振立即答應下來。

當王振離開乾清宮之後,腳步一下子變慢了,似乎沒走一步,都帶着千斤重擔一般,他回首看向乾清宮,心中微微一嘆:“小爺長大了。”

王振在宮中浮沉這麼多年,自然是有道行的。

相比下來,朱祁鎮的手腕就太稚嫩了。

只是王振的心頭也不好受,一方面覺得從小爺登基以來,變化實在太大了,簡直有換了一個人的感覺。

不過,王振並沒有懷疑朱祁鎮。只是覺得,喪父之痛對朱祁鎮的影響太大了。

朱祁鎮有此變化,他甚至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他畢竟是從小看朱祁鎮長大的,將子孫的情分都寄託在朱祁鎮身上。

只是,朱祁鎮卻在他面前對他耍手腕,讓王振心中不由有一種傷心之感,不過從此之後,他也不敢將朱祁鎮當做小孩子了。

王振見了曹吉祥,厲聲喝道:“你做的好事?”

曹吉祥大吃一驚,說道:“義父,何發生什麼事情了?”曹吉祥這一段是,有一陣春風得意之感,他畢竟是皇帝欽點的,爲皇帝辦差的,可以說是簡在帝心。

尋常人都不敢得罪他。

更不要說,宮中採買煤炭的款子,都是在他手中過的,看上去煤炭都不值錢的,但是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少不得的。

曹吉祥只需上下其手,就是好大一筆銀子。

面子也有,裡子也有。

王振冷笑的將在朱祁鎮發生的事情說了,說道:“你貪一筆銀子,小爺知道了,也不會在意的,但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以宮中太監之名,去剝削小民,壞了皇爺的名聲,如果不是看你差事做的還不錯,此刻你人頭都不在了。”

曹吉祥一聽,立即跪倒在地,保住了王振的腿,說道:“義父救我,義父救我。”

王振說道:“我這老骨頭,在陛下面前還有些面子,你的小命保住了,但是卻難免吃一頓皮肉苦。”

王振一揮手。立即有兩個人上前,將曹吉祥按住了。王振說道:“帶走。”

王振帶着曹吉祥在東華門下面,擺開架勢,令兩個太監按住曹吉祥,曹吉祥被按在紅木板凳之上,兩個太監說道:“曹公公,得罪了。”

隨即有人將一塊毛巾塞進曹吉祥的嘴裡。這不是讓曹吉祥不說話,而是害怕曹吉祥咬住自己的舌頭。

隨即王振在臺階之上,宣讀了曹吉祥的罪名,一聲令下,下面的太監就一五一十的打了五十大板。

這五十大板下來,幾乎要了曹吉祥的小命。

還好是王振早就交代下來,是要活的。

這些宮中打人太監,一身手藝簡直是出神入化,要生則生,要死則死,甚至可以幾十大板打下來,一點事情都沒有,也可以一板子取人性命。

不過,王振要曹吉祥吃苦頭,故而他們也不敢放鬆。

一頓板子打下來,曹吉祥下半身都是血淋淋的。簡直是不入目,一身衣服都不能穿了。而曹吉祥本人,也是昏迷了又醒,醒了又昏迷。

如此來去不知道幾次,這纔算是熬過去了。

王振見狀,立即讓去請太醫,將曹吉祥擡下去好生診治。

東華門本來是文官來往比較密集的地方,這樣大張旗鼓的用刑,自然被人看在眼中,不過一會兒工夫,內閣,翰林院,六部都傳遍了。

在文官看來,太監都是罪大惡極的。所以朱祁鎮這種重責太監的行爲,自然是政治正確,特別是上奏彈劾曹吉祥的言官,更是一副聖明天子在上的樣子,一時間也爲朱祁鎮賺了不少好名聲。

即便是內閣那幾位,也覺得朱祁鎮又所作爲,乃是孺子可教也。

這些是朱祁鎮不知道的,他那個時候,在見金英。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章 雲南局勢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章 斷事官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章 雲南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