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

幾乎在事情發生的時候,李東陽就知道一定是黃家做的。

原因有三。

第一,寧化並非沒有土匪。只是幾乎全天下土匪都是一個默契,就是不招惹官家。甚至這一條,是很多土匪存在的下去的寶藏,也是行規。

大明境內的土匪真要說起來,那可是多如牛毛。也就是幾條官府看重的主幹道上沒有土匪。

這土匪別人不去搶,卻來搶官府,襲擊縣令。

可以肯定,是絕對不會是爲了錢。

第二,這些土匪是怎麼找到他們的?

李東陽的行蹤,雖然不能稱得上機密,但是也很難被找到的。因爲李東陽的行蹤一直在轉悠。根據他們的工作進程而行進。

有時候李東陽都不知道,他們要在什麼地方休息。

這些土匪能找到李東陽,就已經說明,他在這裡有一個很高級的眼線,而且能避開附近這些村子的眼線,就很能說明了問題。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

李東陽這些天雖然沒有有意調查黃家,但是這裡面很多事情,又怎麼能不牽扯到黃家?

從一些蛛絲馬跡之中,李東陽已經發現了黃家很多問題。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李東陽已經猜測,黃家與一些土匪的關係密切。

不過,李東陽當時僅僅是懷疑黃家幫助這些土匪銷贓。

而今看來,遠遠不只是如此。

第二日,李東陽的雷霆手段,就來了。

他首先去見了黃家另外幾家的家主。

前文已經說過,黃家雖然是寧化第一大姓,但是他們內部分裂。分成了好幾家,很多之前都有仇怨。

甚至還有械鬥。

李東陽召集這幾家黃家的領頭人,直接說了這些事情,厲聲問道:“黃家是想做什麼?”

這幾家黃家人都暗暗叫苦,心中將黃通罵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他們紛紛說道:“大人,這是黃通賊子一人所爲,如黃家無關,我們早就與他們不是一脈了,請大人明鑑。”

“請大人明鑑。”

李東陽冷哼一聲,說道:“不用了,你們黃家內部的事情,我可不願意管,我已經上奏府上,不日就有汀州衛人馬來此,你們好自爲之。”

方瑾當初在福建整頓衛所,撤銷了福建行都司,而寧化縣所在之地,就是福建行都司的範圍之內。

再加上福建行都司所在地方,都是在內陸。故而方瑾當初遵守了總海輕陸的戰略,福建都司的重兵都是沿着海岸線佈置,併兼顧水師。

至於寧化縣這個山溝裡面的縣,也不過是在臨近江西的地方,有一個百戶所。除此之外,就是汀州府汀州衛的人馬了。

經過方瑾的整頓,福建衛所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在對付這些毛賊的時候,更是得心應手。

只是這些人卻面色大變。

無他。大明軍隊的名聲不是一天壞的,也不會一天變好。

更不要說,黃通與他們都姓黃。在外人看來,是一體的。等汀州大兵一到,這幾家也很難保全。

畢竟,殺官的罪名,近乎謀逆了。

更不要說,想要出來發財的軍隊,不介意擴大打擊範圍,更不要說客兵種種不守軍紀之處。

豈不讓他們驚懼非常。

“大人,區區小事,何須報告府衙,如此一來對大人的名聲也不大好吧。”一個小老頭悄聲說道。

李東陽沉吟片刻,似乎有些猶豫。

這樣一來,其他黃家的各家主紛紛說道:“鬍鬚驚動府衙,此事我等爲大人辦了,拿下這逆賊,清理門戶。”

這些家主如此說,李東陽纔好像是不情不願的說道:“好吧。”

這些家主聽了李東陽如此說,一個個如蒙大赦,回去之後,立即召集家中子弟,一個個拿着傢伙,向中沙村而去了。

李東陽心中微微一嘆,暗道:“縣令太憋屈了。”

李東陽手中居然連一支能拿下黃家的人手都沒有,他也不可能讓這些小吏們披甲上陣。只能用此手段了。

讓這些黃家的人處置了黃通。

畢竟,南方這種械鬥的事情,從來不少。李東陽上任之後,也見識過好幾次,都是他過去調解的。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而今他要挑起一場械鬥。

其實李東陽不想請汀州衛的人馬。倒不是對汀州衛的人馬不信任。韓青當初也在福建任過職的,韓鐵城其實知道,從正統十四年以來,朝廷對軍隊進行了一輪有一輪的改革。

大量衛所被裁撤,還有大量衛所兵被放出安置。又加大對士卒的待遇。

由於大明之大,很多地方,軍事改革還沒有波及到,但是整體軍紀已經好多了。

只是,朱祁鎮擡舉勳貴,恢復了很多勳貴的權力,造成了兵部與樞密院的對立,甚至文官與武將之間的對立。

對任何一支軍隊的調動,事後都要彙報到樞密院。

這裡面摻雜着部門矛盾,也就造成了而今,大多數文官,都不願意驚動軍隊。兩者之間,即便是衙門近在咫尺,聲音相聞,但好像隔離百尺玄冰,片紙難入。

這也是李東陽的忌憚所在。

南方家族的械鬥的戰鬥力,不能高估,但也不能低估。

反正很快黃通就被拿下了。

當然了,送過來的只有黃通的人頭了。

顯然很多人不想讓黃通多說話。

李東陽想從黃通口中,找到很多細節,卻是難了。只是如此一來,他更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寧化縣這些家族,誰也不比誰乾淨,一個個屁股下面,估計都是屎。

不過,黃家的家產與田產倒是沒有打多少折扣。

這些在這些家族看來,估計是縣太爺要納入自己的口袋裡面的東西,自然不敢輕動。

李東陽點了點,連田產帶不動產還有浮財,大概有幾百兩銀子。

這讓李東陽鬆了一口氣,這幾百兩銀子,也算是解了李東陽的燃眉之急。

李東陽沉吟片刻,將韓鐵城叫過來,說道:“你當日與那賊人交手,你覺得如何?”

韓鐵城說道:“土雞瓦狗而已。”

李東陽說道:“寧化各地土匪不少,如果讓你帶兵剿匪,需要多少人?”

韓鐵城沉吟片刻說道:“百人就夠了。”

李東陽微微吃了一驚,說道:“百人?”

韓鐵城說道:“兵不貴多而貴精,只要聽號令,用軍械,百人足夠攻破寧化所有的土匪。”

韓鐵城之所以如此自信,一來是大明而今到底是比較太平的,而福建地方上一場鄧茂七之亂,纔沒有過了多少年。

也就是福建地方的壓力已經宣泄過一次了。

而今各地土匪最多不過幾百人而已,百人精兵足夠打敗。甚至在韓鐵城看來,剿匪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怎麼打敗土匪,而是如何找到他們。

二來,韓鐵城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一點點自信的。這些土匪雖然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但是最多的還是那種活不下去的人,他們當土匪不過是爲了混口飯吃。

如此的兵源哪裡有什麼戰鬥力。

“好。”李東陽說道:“你今日就是寧化巡檢,我給你一百人的兵額,這六百兩,是你的經費,今年下半年,我要看見你開始剿匪。能與不能?”

韓鐵城心中有些做難。畢竟訓練士卒是需要時間的,哪裡能拉過來就能打的,但是而今聽李東陽如此說,哪裡有他說不的餘地。而且巡檢可是九品官,他心中也實在是捨不得,他只能說道:“請大人放心,今冬下官定然能開始剿匪。”

“好。”李東陽說道:“寧化大事,就交付給你了。”

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
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