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諸子

第七十章諸子

朱祁鎮想要將諸子分封到各地偏遠地區,以及大明鞭長莫及的地方,比如伊犁,拉薩,交趾,日本。並因爲地理原因,擁有一定的軍事權與行政權。

這一點朱祁鎮從來沒有變過。

但是文官那邊,一直有這樣那樣的意見。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不想妥協,又不想與百官發生太過劇烈的衝突。

於是乎一直都拖着。

而今朱祁鎮不着急。但是有人着急了。

百官之中有人發現了一個危機。

那就是太子長期在外,皇帝其他兒子常在膝下,一旦山陵崩,帝位何承?

這一個想法一出現,頓時讓百官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與維護大明正統相比,其他方面稍稍讓步一些,也就不是什麼大事了。所以比起朱祁鎮,他們反而召集起來。

不管是怎麼封,封到什麼地方,總之,要先封了再說。

當然了,將領這邊也有人催促。

不是別人,就是石亨。

石亨在伊犁過得並不是很舒服的。與西域總督白圭之間的矛盾,屢屢打到了御前。雙方在各個方面之上,互不相容。

石亨是大將軍,囂張跋扈,手頭有兵權。但是白圭也不是白給的,甚至如果不是西域的問題太過重要。

白圭應該代替程信來擔任兵部尚書。

在很多人看來,將來白圭可能走韓雍的老路,就是一步入閣。所以白圭雖然比不上于謙,曹鼐這樣的老臣,也算是文官大佬之一。

他豈能怕得了石亨。

石亨那中撒潑的勁,放在別人身上,或許就怯了幾分。但是白圭卻敢單刀赴會,不論石亨如何放狠話,總就不敢加一指於白圭之身。

只是越過白圭向京師告狀了。

兩人的矛盾重點在什麼地方?

就是對於西域的經營。

白圭對西域經營的重點在於南疆,這也是大明朝廷的重點。無他,就是因爲南疆地域比較封閉,有山河險阻,經營之下,容易鞏固,而在北疆,特別是伊犁河谷對於西北方向是一開放的一馬平川。

很容易遭遇西北方向的敵人。

而瓦刺人而今在西北方向也沒有安生。

大明對西域的經營,就是步步爲營,先經營南疆,等南疆鞏固之後,再支持北疆不遲,更不要說,北疆還有蒙古人這種隱患。

但是石亨卻不願意了。

石亨願意在伊犁,可不是爲了守邊的。

他不願意犧牲北疆的利益支援南疆,這簡直是從石亨手中挖食。他石亨是那種這麼好說話的人,願意爲別人犧牲的人嗎?

但是西域的一切物資都從大明而來,都會先到白圭的手中,然後由白圭分配。

於是乎,雙方的矛盾就越來越深了。

石亨這纔想起之前朱祁鎮對他說的話,如果這裡有一個王爺,成爲一個王爺的封國,那麼在與白圭打交道的時候,就方便多了。

這纔是石亨一直想要一個皇子分封道伊犁的原因。

朱祁鎮心中暗道:“不管怎麼說,這一件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朱祁鎮對懷恩說道:“將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叫過來吧。”

其實這些年,朱祁鎮又有幾個孩子,男女都有,畢竟朱祁鎮也不是一個和尚,後宮女人又多,有孩子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而今這些孩子都還沒有超過十歲。

老五都十四歲了。

這些人在外人看來,已經不能稱爲孩子了,尤其是老二,比太子小不了幾歲,而今已經成親了。

朱祁鎮嫡次子,朱見清。庶三子,朱見淳,庶四子,朱見沛,庶五子,朱見治。聽到懷恩的命令,很快就來了。

朱祁鎮看着幾個兒子,一時間盡然有些陌生的感覺。

朱祁鎮的時間一直在朝政之上,對太子的愛護,也很難說是對政治接班人的培養多一點,還是對兒子的愛護多一些。

這些年一個月也未必與孩子見上一面。這還是男孩,如果女孩就更少了一些。讓朱祁鎮忍不住有一絲絲慚愧之心。

一晃多少年,孩子們都長大了。

這些四個孩子也很少遇見皇帝召見,一時間似乎害怕朱祁鎮,有一些拘謹。

朱祁鎮說道:“都坐吧。”

“你們生在皇家,享受天下人供奉,也應該承擔一些責任,這是從你們一出生都有的。而今你們也長大了,也該之國了。之前朝廷對於藩王之國的變動,你們都知道嗎?”

四個人一起說道:“兒臣知道。”

這是關係到他們切實利益的大事,即便他們不想知道,他們的母妃,已經有關聯的人也會告訴他們。

而且有些人已經知道自己的去處了。

首先是庶三子朱見淳。或者說是郕王。而今他應該叫朱祁鎮皇伯父纔對,應該他已經過繼給郕王了。

只是郕王已經去了。

朱見淳也常住宮中,並沒有怎麼落實而已。

所以,他的去處很簡單,就是漢城郕王府,也就是原來的朝鮮王宮。

至於庶五子朱見治,也就是莊妃的孩子,他的去處也很明確,就是伊犁。畢竟莊妃很早就放出風去了,已經有很多蒙古人爲朱見治打前站了。

甚至朱見治的王妃也已經敲定了,不是別人,正是毛裡孩的女兒。孛兒只斤家族的公主。

很顯然,朱見治未來要面對並不是一個容易收拾的攤子,外有強臣,又有外戚強橫。

不過,朱祁鎮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孤軍奮戰的。

剩下沒有定下來的只有嫡次子朱見清,與庶四子朱見沛。

其實說起來沒有定下來,其實也都有了去處了。

朱祁鎮說道:“而今外臣屢屢上書,讓你們之國,朕想了想,你們也都大了,總要知道一些事情,所以你們的王號,已經封國也都定下來了。”

“老二,你封越王。去交趾找你哥吧,你哥會給你安排好的,到了交趾,要多聽你哥的話,爲你哥分擔一些事務。”

越王朱見清說道:“兒臣遵旨。”

朱祁鎮準備的幾塊封地之中,最好的就是交趾了。當然了,真因爲交趾太好了,越王到了交趾不要想封整個交趾,他的封地已經圈定了,就是黎家的老巢,而今也是最不太平的清化府周圍。

也算是安南的舊都。

想來越王將來的事情也不太輕鬆的,他必須在鎮壓安南餘孽的第一線。

“老三,你先去朝鮮,將來徵日的時候,我會讓你從軍,到時候你封號,也會改上一改。”

朱祁鎮早就籌備好的徵日計劃,朱見淳也是其中一個棋子,將來要承擔起鎮守日本的責任,至於朱見淳的郕王,會改成什麼王?瀛王,日王,就不好說了。

朱祁鎮對這個兒子扶持並不多,將來他如果想要全有日本四島,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朱見淳立即行禮說道:“兒臣明白。”

朱祁鎮目光一掃,說道:“剛剛說的話,你們誰也不能說出去。明白嗎?”

四個皇子立即說道:“兒臣明白。”

朱祁鎮看着老四,心中輕輕一嘆,覺得有一些對不起他。說道:“老四,你喜愛佛法嗎?”

朱見沛說道:“夫子們從來不許在課堂之上讀外道之書,兒臣從來沒有看過佛經。”

朱祁鎮制定的教育內容之中,從來沒有佛經的一席之地。朱祁鎮對這個回答,並不吃驚,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必須讀佛經,我會從天下徵召大德高僧爲你講經的,你就是我大明佛王,從今日起坐鎮拉薩。只是苦了你了。”

朱祁鎮輕輕一嘆,看着朱見沛,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的兒子。

第四十章 輿情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
第四十章 輿情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