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

第二百三十四章阿刺知院的等待

等阿刺知院來了之後,立即將先鋒打了幾十鞭子,這才細細問明情況。

阿刺知院對明軍的情況,並不陌生。

無他,雖然戰爭是千變萬化,但是在基本戰術的時候,其實也就那幾種,其他的不過是變種而已。

如果說阿刺知院對明軍的辦法,一點沒有準備,那就有愧他百戰老將的威名了。

第二日,瓦刺大軍列陣,卻不急着進攻,卻不知道多少百姓從大軍之後驅趕過來。

無數瓦刺士卒將一些破爛兵器,還有一框框雜麪饅頭,丟在陣前。

“你們聽好了,吃了東西,就拿起傢伙去攻對面營地,凡是攻破的,免爲奴,放還回家,如果不聽話。”一個瓦刺將領冷冷的說道,忽然縱馬而前,長刀一揮,將當前一名百姓的人頭梟下。

卻見一道血柱沖天而起,在天空之中散做血雨,打在周圍百姓的臉上。一時間無數人驚叫,惶恐萬分。

“這就是下場。”瓦刺將領緩緩還刀入鞘。

所有百姓都知道,這其實是死路一條。

且不說,能不能攻破,即便是能攻破了,放他們回家,朝廷能放過他們嗎?

但是他們能怎麼辦?

只能求不做一個餓死鬼。

所有人都開始搶奪雜麪饅頭,瓦刺士卒冷冷的看着,根本不維持秩序,無他,在他們看來,這些不過是行走的泥土而已。弱者對瓦刺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用處,連搶饅頭都搶不過的人,指望他們能在戰陣之上,發揮出什麼作用。

阿刺知院根本不指望,他們能攻破明軍的陣地,如果他們這些人真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輕易被攻破廣昌。

沒錯,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廣昌百姓。

阿刺知院,僅僅讓他們用他們的身體,將那一道壕溝給填滿了。

剩下就要看瓦刺鐵騎了。

感覺時間差不錯了,督陣的瓦刺騎兵紛紛開弓射箭,一連射翻了好幾十個百姓,百姓就好像是羊羣一般,下意思向前衝了過去。

大隊騎兵在後面不近不慢的驅趕着,看誰跑得慢,就是一箭。

不過一會兒功夫,就有好幾十個人死在馬下了。

方瑾看着這樣的情形,眼角微微抽搐一下。、

這在他預料之中,但是真正發生的時候,卻依舊讓方瑾不能忍受。

方瑾的父親方政,也是鎮守大同好多年的老將,如果真正算起來,方瑾也是大同邊將出身,他跟隨父親在大同住了好些年。

大同對他來說,幾乎是第二個故鄉了。

眼前這些人雖然沒有見過,但是於地域來說,都是他的老鄉了。

而且他對韃子的手段,也並非陌生,就好像是阿刺知院對明軍的一些基本戰術,也是瞭如指掌,方瑾對韃子的三板斧,也是明白的很。

他本以爲,紫荊關在深山之中,紫荊關之西,就是太行山,少有村落行人,但是萬萬沒有想瓦刺還是有這樣一招。

只是方瑾心中有多狠,在這個時候,他也不會下第二個命令,他也知道他麾下反對福建士卒,雖然有不少與葉留宗,鄧茂七軍做戰的經驗。

但問題是,南邊那一點亂軍,與眼前的瓦刺軍,是根本不一樣的存在。

他沉聲下令,說道:“我來之前,已經向陛下說過了,如果紫荊關破,就是我福建軍三萬衆,全部死在此地,朝廷會好好撫卹你們家人的。但是紫荊關如果破了,卻有人活着離開這裡,就以逃兵論處,舉家男丁處死,女子發賣。”

“包括我方瑾。”

“只要我們能守住這裡,朝廷早已備下銀子,犒勞三軍,何去何從,各自思量。”

方瑾這些話,並沒有大聲呼喊,而是派遣傳令兵,一個個傳下去,不用多長時間,全軍上下的氣氛頓時沉鬱下來。

如果是別的衛所軍,這個威脅還有些虛。

無他,各地黃冊都不齊全,指望已經早就不堪用的衛所軍,有嚴密無比的花名冊麼?

但是福建與別的地方不同,還真有,而且是方瑾一手編出來的,雖然不敢說沒有一點水分,但大部分士卒都逃不過的。

朝廷動則株連,雖然有些殘暴了一些,但是這也是朝廷最大震懾力,而這個震懾力,也是有背後的組織支持的。連某人一家幾口都沒有記錄,如果誅九族?

此刻每一個福建士卒想起自己的家人,他們眼睛同情憐憫之態,慢慢的淡去了。他們固然同情眼前的百姓,但是如果他們敗了,誰來同情他們,同情他們的家小。

等百姓們進入幾十步的時候,瓦刺騎兵在後面紛紛放箭,還大聲驅除道:“快跑,快跑。”

落在後面的百姓,紛紛被殺,百姓們只能奔跑起來,有些一時失足的百姓,隨即被無數腳踩了下去,等無數人過去,依舊變成一具不成人樣的屍體。

“砰。”清脆的齊射之聲傳來,與此一起傳來還有,無數呼喊之聲,痛苦的呻吟之聲,無數百姓在兩軍陣前變成了一具具新鮮的屍體。

阿刺知院遠遠的看過去,卻見百姓的屍體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落在壕溝之中,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落在壕溝外面。

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隨即他一揮手,第二批百姓就再次被驅趕上去了。

整個上午,這裡就不像是戰場,反而是刑場。

只是廣昌本來就不是什麼大地方,被壓過來的百姓,也不是太多,不到中午一兩萬百姓都死的差不多了。

阿刺知院看去雖然還不是太滿意,但也知道只能如此了。

他猛地從地面的馬紮上起來,翻身上馬,說道:“開始吧。”

已經等候多時的,騎兵頓時歡呼起來,無數騎兵開始衝鋒。

整個山谷截面不過兩三裡,再加一條河,已經河北還有一塊地方,方瑾佈置的主陣地,不過一里多一些。

如果換算成古代的步,也就是五百多步到六百步的距離,騎兵也不可放開衝鋒。

只能一波波的衝了上來。

此刻壕溝雖然沒有被填平,但也填平大半了,他們就能騎着馬,直接越過壕溝,想要衝上高臺。

雙方距離一道淺淺柵欄,開始了殘酷的短兵相接。

每一個火銃兵都要頂着頭上箭矢,還有被瓦刺士卒近距離甩過來的石索,短矛,等等投擲物,保持有條不紊的射擊頻率。

當然也有不知道多知道火銃手,射着射着就忽然中箭倒地了,立即有後面的士卒給補上了。

明軍傷亡開始了。

但是總體來說瓦刺傷亡更大。

瓦刺騎兵不管多精銳,一旦衝到柵欄之前,瓦刺騎兵的生命,就可以讀秒來計算了。

但是阿刺知院,卻似乎不在意,等一波瓦刺騎兵退下來,另外一波再次衝上去,似乎每次死的那些騎兵,根本不是他麾下的一樣。

其實這樣說也未必錯。

對瓦刺本部將領來說,瓦刺騎兵真正出戰的時候其實並不多,更多是督戰隊,特別這種要死人的情況。更是讓那些小部落先上。

畢竟瓦刺精騎按刀看着,誰敢說一個“不”字。

阿刺知院並非不在乎下面各部的成果,他一直在聽火銃的聲音。

此刻他心中暗道:“這不應該啊。”

明軍的火銃是經不過長槍發射的,火炮也是。

阿刺知院他也知道,下面的人大概出工不出力,他也沒有在意,他就在等明軍火銃火炮的射擊上限。

任何東西都有缺點的。

今天戰鬥到這個時候,明軍已經打了不知道多少輪了。暗他的估計,火銃早就該不行了。爲什麼好像沒有什麼問題?

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
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