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無題

清廷想用議和得到喘息的時間,自以爲作了很大的退讓,但卻沒有真正意識到此時的明朝早已不是之前的明朝,不同於崇禎時的財政破產,不同於弘光時的滿足偏安、耽於享樂,不同於魯、唐內訌,不同於永曆時的軟弱紛爭。@@

戰爭必須不間斷地打下去,哪怕是暫時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只要使滿清處於這種緊張的軍事狀態,至多兩三年,清廷的財政便會破產。

而明朝的財政雖然也面臨着困難,卻只是一時的。江南得益於人口的數量優勢,重建恢復的速度很快,馬上就要收穫今年第一季糧食,糧草物資的緊張將得到很大緩解。等到秋末第二季收穫,再加上其他地區,明軍便具有了發動戰略總攻的物資基礎。

所以,議和是朱永興所根本不予考慮的。能打爲什麼要和?目前的輿論和民心士氣都可鼓不可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口氣要始終頂着。這不僅僅是針對己方,還是對滿清內部的壓迫,有助於其人心繼續渙散。

而從整個戰略態勢看,明軍正處於越來越有利的地位。山東戰局正因爲滿清內部的危機而變得不那麼緊迫,雖然滿清也調集拼湊了兵力,但還未能達到反攻的力量,穩固膠東半島,以此作爲基地的設想正在變爲現實。

但優勢還並不是壓倒性的,如果清軍迅速進行戰略收縮,把佈置在江淮的兵力投入山東戰場。必然會促使明軍作出相應的增兵行動。時間,清廷需要喘息、調整,明廷也需要籌集、囤積物資。以供應各個軍,各個戰略方向。

顯然,山東是傾斜性的,無論是運輸的距離,還是光復區的經濟狀況,以及就地徵集補充的難度,都需要更多的糧草物資。

…………..

“賜封民爵是爲表彰愛國之舉。並不是給予他們日後免罪的特權。別說是民爵,就算是王公將相,罪者亦必究。”朱永興向重臣們解釋了原因。以避免賣官鬻爵的懷疑和指摘,其實呢,主要目的還是能夠多籌集物資和錢財,“況且國安部和刑部都會進行調查。以確保所授民爵不會落到有劣跡的人手中。使朝廷蒙羞。”

大理寺正卿郭之奇剛要起身啓奏,朱永興已經伸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至於日後他們會如何,誰會知道呢?”朱永興輕輕搖着頭說道:“別說一個民爵,就算是公侯將相,誰又擔保他們不犯罪呢?”

“啓奏萬歲,微臣覺得暫時可以,卻不宜長久。”張煌言謹慎地說道:“官爵,功名。國之重器,不可輕授。商人唯利是圖。捐資助餉,亦是有其私心。”

“只要遵紀守法,賺取利潤,倒也不必過分鄙薄。”朱永興說道:“朕之前便說過,商人有愛國,有賣國,有守法正當賺取,亦有非法贏利,要區別對待,不可一言概之。至於國之重器,當然不可輕授,但卻未必只有讀書人可獲。於國有貢獻者,授之也是鼓勵,也是榜樣。”

國安部尚書葉虎岔開了話題,這授民爵的事情也就算定下來了,“啓奏萬歲,鄭昭仁已從緬甸返回,呈上的情報顯示,莽白確有不臣之心,緬甸大臣有不少已被其收買。且莽白甚是精明,派出秘使與鄭聯絡,希望我朝能在其上位後遣使祝賀,他保證毫髮無損地將太上皇及羣臣送歸。”

遣使祝賀?莽白的意圖顯然不是爲了得到財物,而是借具有象徵意義的明朝皇帝致賀來增強和鞏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冷笑道:“既然莽白識時務,那便答應他又有何妨?之前已經解除了藩屬地位,遣使祝賀亦不算有失國體吧?”

藩屬國當然還要有,但卻不是以前的那種朝貢體制,朱永興希望變成更實際的利益。

朝貢體系,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於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爲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了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爲“不徵之國”,實際上確立了中國的實際控制範圍。他並且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由此最後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爲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係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爲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

在厚往薄來政策引導下,很多小國對朝貢趨之若鶩,因爲明朝給予的回賜十分優厚,且按人頭計算。到後來,國內的部族土官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地派出人數衆多的朝貢隊伍。這使得明朝末期的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限制朝貢的人數。

對於這種象徵意義上的“萬國來朝”,朱永興不感興趣,他要逐漸使條約體系成爲與歐洲國家之間的主要國際交流體系。同時,有針對性地實行殖民體系,作爲與其他弱小部族交往時的主導體系。

說白了,朱永興也是“唯利是圖”之輩,不喜歡虛的東西,倒是更喜歡實際的利益。而相對來講,條約體系、殖民體系應該是更爲實用的。

而明朝已經與暹羅、緬甸解除了藩屬關係,不管是不是無奈之舉,在名義上已經是平等的國家關係。所以,遣使祝賀新王登基,也就算不上什麼掉價、跌份兒。當然,朱永興更是不在乎這個。如果能不戰而達到目的,自然是他的首要選擇。

“莽白要謀篡王位,其言可信乎?”禮部尚書陳紹愉表示出疑問,畢竟這派遣使節的事情要歸屬到他的部門。

“既是謀篡王位,莽白擔心其事不正,定然需要天朝予以承認。”葉虎很樂觀地說道:“且萬歲已正大位,羈押太上皇及諸臣,對其並無好處。”

朱永興認爲葉虎分析得有道理,但還是思索片刻纔開口說道:“那便令賀九義攻陷緬關,助莽白一臂之力。嗯,調拔的軍隊繼續向永昌趕進,以防莽白有反覆之舉。”

第27章 詐取緬關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85章 情動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82章 調整佈署第60章 會趙王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03章 總攻(三)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78章 破路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73章 人心散第145章 大包圍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17章 斷臂?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01章 夜談第101章 夜談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9章 軟實力第25章 三鬼之謀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11章 結果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12章 兵潰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69章 譏諷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69章 譏諷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73章 小朝會第5章 破城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35章 阻擊第271章 阻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6章 柔情蜜意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章 北愁南喜第133章 立威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5章 佈署第114章 赤膊狂殺
第27章 詐取緬關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85章 情動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82章 調整佈署第60章 會趙王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03章 總攻(三)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78章 破路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73章 人心散第145章 大包圍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17章 斷臂?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01章 夜談第101章 夜談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9章 軟實力第25章 三鬼之謀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11章 結果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12章 兵潰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69章 譏諷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69章 譏諷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73章 小朝會第5章 破城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35章 阻擊第271章 阻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6章 柔情蜜意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章 北愁南喜第133章 立威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章 柔情蜜意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5章 佈署第114章 赤膊狂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