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深不可測的男人

文登縣有的是閒人,光是被充作苦役類似金陵三犬這樣的就有四五百號,沐皙一聲令下命苦役在翠環山深挖枯井,修建塔樓。

遷徙過來的百姓開始修碼頭和軍營,當地百姓則被動員擴建加厚加高文登縣城牆,至於要塞得等仔細選址後才能動工。

劉公島上如願抓到所謂海匪四十六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經連夜審訊不過是些漁民而已,偶爾扮作倭寇嚇唬本地官吏百姓。

徐灝和凝雪等人乘船來到島上時,立即被劉公島的原始風貌給吸引了,整個島嶼完全被森林所覆蓋,峰巒疊嶂蒼翠欲滴,就好似書中所描述的海外仙山一樣。

最舒服的是氣候宜人,九月天氣很悶熱,而這裡卻很涼爽,就是空氣中的溼度太大令人有些不習慣。

沐皙保護女眷四處觀賞遊玩,徐灝等人沿着沙灘朝着一處高臺走去。

里長無不自豪的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原本這裡世代居住着數百口島民,朝廷下令禁海後統統遷走了。”

“把人都給遷回來吧,島上需要漁民。”

徐灝低頭俯視着腳下的石子路,擡頭看着遠處的殘桓斷壁,問道:“那是什麼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城牆?”

里長搖頭道:“小人也不清楚。”

楊士奇解釋道:“縣誌裡都無記載,下官推測大概是春秋戰國遺蹟。”

徐灝嘆道:“想祖先都在此修建城牆要塞以抵禦海外異族,而我等後人豈能把土地白白雙手奉送給外族?陛下禁海是爲了防範倭寇,百姓可以後撤,軍人豈能退後忍讓?總之這裡真乃天賜良港,軍營碼頭要選在本島了。對了楊大人可知大海對面是什麼地方?”

楊士奇笑道:“史書上有記載,乃是朝鮮國和倭國。”

“不錯,倭國能來爲何我水師就不能去造訪?起碼得勒令倭國國主協助我大明水師剿滅倭寇,而朝鮮國身爲我大明臣屬,年年派使節團進京朝貢。走海路無疑比走陸路快捷許多,其實朝鮮一樣飽受倭寇騷擾,我大明身爲宗主,就有扶弱鋤強之義務。”

“先生高見。”

正當楊士奇和里長等人聽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徐灝卻壓抑住滿肚子的傾述欲-望,點到爲止。因此時並非講解關於海權和禁海弊端的時候。

楊士奇對此並非一無所知,想明朝繼承了侵略成性的元朝和航海貿易發達的宋朝,對於海洋之廣闊,周圍有多少異域國度不可謂不瞭解,就算大明百姓也知道諸如安息天竺暹羅呂宋南越倭國等等,誰家沒使用過幾件外國來的東西?更知道遙遠的波斯等國。

問題是正因爲和海外有了廣泛瞭解和聯繫。明初時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早在唐朝時就一直是溝通外國的重要港口,經過元朝百年統治,那時百姓對外國人都早已習以爲常。

可是對朱元璋這位有着極強掌控欲的帝王來說,不能忍受百姓脫離官府自行其是,這從制定各行各業的世襲制度和嚴格的戶引制就可見一斑了。而且華夏九州大地實在太大。人口物資等各方面都不缺乏,加上北方大敵,足以令帝王爲治理國事焦頭爛額之餘,熄了征服海外所謂不毛之地的雄心壯志。

還有一點是朱元璋以史爲鑑,他認爲北方遊牧民族總是會隨着漢家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明朝火器就是借鑑的元朝,而元朝還不是從宋朝手裡搶過來的?

海外之地鞭長莫及,自古又不歸屬華夏,或許朱元璋不想養虎爲患,使得大明將來有一天會腹背受敵。也怕漢人遷徙海外造成割據一方,因此以倭寇爲藉口下令禁海,分別在洪武三年,七年,十四年。二十年,二十四年連番下旨全面海禁,所謂‘寸板不得入海’,受此影響連各國進貢的途徑都被堵住了。

如此短短二十來年,大明百姓對外國人即失去了瞭解,又因不瞭解而心生恐懼,以訛傳訛的代價,遂使得區區十幾個倭寇就能攆的上千農夫官軍抱頭鼠竄。

洪武年間倭寇無非就是禁海藉口而已,事實上明朝初年哪來的那麼多倭寇?而是隨着連年禁海官逼民反,大批漁民下海淪爲了海盜,朱元璋的禁海之策適得其反。

劉公島就有一夥乘坐一首破海船遠隔重洋辛辛苦苦而來的浪人,抵達時早已又飢又渴的半死不活,結果被漁民給統統宰了,把衣服扒下來作爲嚇唬百姓之用。

此時船員們正在往島上搬運大明火器,十四門這時代威力最大的洪武鐵炮,黑黑圓圓全長一米,前細後粗有一對執耳和三道鐵箍,射程大概有半海里左右,建造于山西臨汾府平陽衛,儘管在徐灝眼裡是那麼的傻大憨粗,可你得承認鑄造技術已經相當不凡了,世界領先。

此外還有腕口銃六十八門和竹竿火槍二百支,火攻箭和神機箭各八百支,言而總之可以裝備一支標準的大明小型水師,武裝各式戰船共四十艘左右。

火器皆是從京城軍器局領來的,老朱同志倒是允許各地衛所自行製作火器,奈何得需要技術和人才,就是一句空話而已。再說徐灝哪知道近代火器的構造和原理?何況明目張膽的研製新式火器風險太大,更改一道製造流程都得詳細稟報兵部。

海島溼度大不易保存火藥,徐灝不關心此等難題,自有專業人士去解決。他也無需苦心改良火器,就算以現有條件,大明也足以稱雄四海。

不過徐灝獲得了老朱同志允許,已經命平陽衛開始試着鑄造銅炮,並提出黑火藥是可以改良的,射程也可以大大提高的,炮彈可以是空心的,火銃也是可以更加趁手的。槍膛裡面可以螺旋的,至於到底怎麼回事,對不住我不知道。

人人都知道徐灝有動不動就會陷入沉思的習慣,當下很多官兵遠遠瞅見幾只野鹿出沒,摩拳擦掌的要進森林裡打獵。

里長死活攔着不讓。叫道:“那都是山靈,殺之會遭到海風等報應。”

徐灝驚醒過來,皺眉說道:“胡鬧!都做事去。”

水師官兵們撇撇嘴各自散去,楊士奇憂心忡忡的道:“先生,這皆是有力無處使的漢子,農忙操練時倒還罷了。下官擔心他們閒着無事生非騷擾地方,還請先生拜託沐大人多多加以約束,則下官代表百姓多謝先生了。”

徐灝笑道:“那你可麻煩了,沐大人的水師官兵無需種地,一年到頭除了操練根本無事可做,除非他們出海。”

楊士奇驚訝的道:“那誰來種地?哦。是家裡人代爲耕種。”

“差不多吧。”徐灝沒有詳加解釋,將來水師就要專業化和強盜化,種地?開玩笑,水師能夠崛起私自跑去征服海外才好呢,反過來攻打垂垂老矣的大明那就更妙了。

徐灝甚至準備加把火,笑道:“我準備在這島上設立水師學堂,省的一個個大字不識混混僵僵。簡單教授讀書識字,重點傳授行船打仗等注意要領,楊大人有何高見?”

楊士奇下意識的皺起眉頭,沉吟道:“下官擔心先生會被官員彈劾別有用心,而普通軍士讀書識字又有何用?”

徐灝笑道:“聖人說有教無類,是以誰都可以讀書。你先前不是擔心軍士騷擾地方嗎?,都關起門來學習好了。”

楊士奇皺眉道:“話是如此,可專爲武人開設學堂,恐怕會引來風波。”

徐灝說道:“還是那句話,誰都有讀書的權利。陛下多年來一力倡導教化百姓,而識字正是一個人從愚昧到明白事理的基礎,自秦漢以來從沒有禁止百姓讀書的朝代,我倒要看看誰會反對?”

楊士奇搖搖頭不以爲然,他多多少少能察覺出這水師學堂絕非教人識字那麼簡單。有條件的人家誰不讓孩子受到啓蒙?何必非得讓軍士讀書?先生此舉絕對是另有他意,十有八九是爲了準備擡高武人地位。

徐灝看着他的神色笑了笑,此時開設水師學堂無非就是先試試水而已,等朱允炆登基後絕對會下旨取締。沒關係,就是要搶在老朱同志在位時造成既成事實,等日後朱棣登基爲帝,以此乃太祖朝所創來堵住文臣之口。

總之徐灝想着該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下去,不要留下任何遺憾,至於能否成事那就聽天由命吧!就算將來照舊被滿清入關,被八國聯軍合起夥來欺負,日本鬼子跑過來燒殺搶掠,能怨誰?

說實話封建王朝必將走向滅亡,這不是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徐灝沒想過去篡位自立,先不說沒那本事,難道登頂權利巔峰卻玩什麼君主立憲制?不然當皇帝一切依然是做無用功,富不過三代至理名言。

傍晚時分,徐灝等人乘船原路返回石落村,索性不再理會外事,專心致志陪着自家女人們。

夜晚涼風習習,一家人坐在院子裡吃西瓜聊天,沐凝雪問道:“咱們幾時動身離開山東?”

徐灝動手拿起最後一塊西瓜,很有眼力見的獻給了紅葉姑奶奶,接過芷煙的手巾擦了擦手。

“難說。”徐灝苦笑道:“山東持續大旱,聖上必將命我留在這裡,想走也走不了。”

沐凝雪輕嘆道:“明明朝廷政治清明,百姓辛勤勞作,爲何這天公就偏偏不作美呢?”

徐灝張口咬住紅葉太后賞賜的西瓜,口齒不清的道:“沒辦法,趕上了氣候不好的時候,非人力所能改變。”

沐凝雪眼眸一亮,說道:“你好生說給我聽。”

徐灝笑道:“那你得晚上陪我睡覺。”

紅葉頓時叫道:“羞羞臉,哥你又來纏着凝雪姐了。”

徐灝頭疼的道:“你好歹把凝雪讓給我睡幾天好不好?也不能總被你一個人霸佔呀!”

紅葉得意的道:“不行,你倆沒拜堂就不許住在一起。”

眼見和紅葉根本就掰扯不清,徐灝也懶得多費口舌,瞪了眼輕笑不語的沐凝雪。

徐灝蹲在地上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說道:“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紅葉睜大了眼,說道:“胡說。”

“你先閉嘴,等我說完。”徐灝又畫了個簡易圖形,上面一一做了標示,對聚精會神的凝雪說道:“你們可以不信,但是你們應該能看懂這地圖吧?”

沐凝雪照着念道:“長江黃河哦!五嶽三山,京城北平杭州雲南,嗯我看懂了。”

徐灝當下繼續畫了下去,沐凝雪深深看着自己男人一氣呵成的瀟灑動作,心中爲之震撼,心說這到底是雜學何等深不可測之人?整個天下山川地形州府竟都瞭然於胸。

“這一大塊就是大海,這裡是咱們腳下的落石村,對面是朝鮮和倭國。而福建廣東往下則是東南亞諸小國,再遠些就是中東和非洲大陸,這裡是漢朝以來曾經數次到訪過中土的歐洲諸國,這裡是美洲大陸,總之這世界並非僅僅是我大明和區區周圍十數個彈丸小國而已。你們看這裡,現今苟延殘喘的蒙古地域之遼闊已經遠超出你們的想象吧?”

徐灝擡起頭來,對着目瞪口呆的凝雪和紅葉說道:“所以我大明焉能一直坐井觀天,關起門來稱王稱霸,自以爲是天朝上國呢?”

沐凝雪恍然大悟,吃驚的道:“你要設立水師學堂,難道是爲了教授這些?”

徐灝幽幽說道:“國之興亡匹夫有責,軍人保衛國家就得先明白自己的敵人是誰。”

Ps:這兩天那麼多的月票,感動死了!可是小釵費力寫改革真的很吃力,又不能不寫,要瘋了。

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98章 酸梅湯第168章 狡兔一窟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1252章 爭風第240章 搶親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944章 平凡的真諦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1097章 芳園生色第830章 不好不收第532章 傻媽媽第258章 家有禍害第138章 青州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851章 兄弟會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787章 盜竊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1212章 報應第629章 因果第958章 居安思危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451章 做賊第771章 大花娘第605章 認親第1190章 陪酒第1084章 風波第7章 丫鬟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932章 妙手聖醫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302章 處置第1181章 吃大戶第384章 莫愁湖第218章 梅雪爭春第498章 假斯文第666章 月圓花好第294章 媒婆爭親第1028章 反叛第490章 安王妃第856章 買醉第47章 大聘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748章 挪用第1182章 月華天第508章 太監第60章 玄清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1252章 爭風第663章 數不清第879章 姻緣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761章 強盜第896章 再娶第67章 賀新年第734章 小兩口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258章 家有禍害第608章 弟子第1293章 不做虧心事第1198章 文無第一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655章 算命第561章 千秋絕唱第918章 喬醋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1098章 選房第682章 傾向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122章 貞清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866章 運道第440章 返航第833章 琴簫仙子第1287章 老爺第782章 煜哥兒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1200章 鬧洞房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710章 帝王病重第495章 名妓第61章 無言第717章 宰客第734章 小兩口第465章 舊愛第1297章 金鐘兒第1235章 暢談衷曲第984章 古代的科員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876章 扇墜第215章 東方哥倫布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925章 守不守節?
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98章 酸梅湯第168章 狡兔一窟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1252章 爭風第240章 搶親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944章 平凡的真諦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1097章 芳園生色第830章 不好不收第532章 傻媽媽第258章 家有禍害第138章 青州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851章 兄弟會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787章 盜竊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1212章 報應第629章 因果第958章 居安思危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451章 做賊第771章 大花娘第605章 認親第1190章 陪酒第1084章 風波第7章 丫鬟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932章 妙手聖醫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302章 處置第1181章 吃大戶第384章 莫愁湖第218章 梅雪爭春第498章 假斯文第666章 月圓花好第294章 媒婆爭親第1028章 反叛第490章 安王妃第856章 買醉第47章 大聘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748章 挪用第1182章 月華天第508章 太監第60章 玄清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1252章 爭風第663章 數不清第879章 姻緣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761章 強盜第896章 再娶第67章 賀新年第734章 小兩口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258章 家有禍害第608章 弟子第1293章 不做虧心事第1198章 文無第一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655章 算命第561章 千秋絕唱第918章 喬醋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1098章 選房第682章 傾向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122章 貞清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866章 運道第440章 返航第833章 琴簫仙子第1287章 老爺第782章 煜哥兒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1200章 鬧洞房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59章 是有一點第710章 帝王病重第495章 名妓第61章 無言第717章 宰客第734章 小兩口第465章 舊愛第1297章 金鐘兒第1235章 暢談衷曲第984章 古代的科員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876章 扇墜第215章 東方哥倫布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925章 守不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