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遼東屬於七雄之一的燕地,十六國後高句麗崛起,經過隋唐兩朝的攻伐,高句麗徹底融入了中國,漢代置過四郡,三國時爲昌黎郡。
長期以來,遼東向來是多民族的混居之地,在金國時期人口一度達到頂峰,元朝時整個遼東的漢族人口包括改爲漢姓的熟女真大概有五十萬左右。
元末明初紅巾軍進入遼東,與元軍互相爭奪百姓,四年混戰使得遼東人口急劇減少,明朝立國,官府統計的漢人戶籍人口不超過十萬人,這些漢人大多自稱遼人。
當時有大量漢人逃到了朝鮮半島避難定居,由於戰局失敗,元朝將領納哈出和也速裹挾了大量遼西人北遷。
爲了防禦殘元南下,朱元璋下旨強制遷徙遼西八萬戶百姓入關,遷徙北平府二十多萬金人和十數萬元人分散到各地,遷徙各省漢民充實北方和遼東。
修建定遼左、定遼前、定遼中、定遼後、東寧、金州、夏州、蓋州、海州、遼海、瀋陽中、瀋陽左、瀋陽右等十三衛所,一度令原本世代繁衍生息的土著漢籍軍人不足兩萬人,其餘都是充實而來的關內漢人。
朱元璋的決定毫無疑問非常英明,自宋代以來居住於遼東的漢人,民族雜交被鮮卑遼金元統治了數百年,其本民族的烙印已經日漸模糊了,根本不在乎爲誰而戰。
移民遼東的漢人以軍戶爲主,就像是大航海時代的歐洲移民一樣,都屬於武裝移民,陸續遷徙大概十萬人。
洪武二十八年,明朝徹底擊敗了納哈出後,得到其軍民將近二十二萬人之多,另有六萬餘人因受降失誤於松花江北逃散,大部分進入了朝鮮。小部分被女真人所掠奪,後來朝鮮主動歸還了數萬人。
納哈出的投降使得遼東基本安穩下來,朵顏衛的設立讓大多數蒙古部族放下武器,老老實實的以遊牧爲生,女真人爲了過好日子也爲了躲避大興安嶺以北的蒙古人屠刀紛紛南下,這令一度沒有人煙的遼西人口增長迅速。
如今遼東總人口根本無法統計,大概少數民族的人數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官府在冊的治下漢人爲主體的百姓四十餘萬,家家戶戶皆是軍戶,能夠動員軍士二十餘萬人。
朱元璋的苦心經營。給子孫留下了珍貴遺產,永樂大帝之所以能夠設立名傳後世,不亞於安東大都督府的奴兒干都司,都是建立在太祖皇帝的功勞之上。
滿清的崛起有着許許多多必然和偶然因素,而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的遼東之策沒有什麼錯誤,都是順應了現有條件,還是應了那句徐灝的老話,後代子孫沒有出息,怨得了誰?
如今漢人在遼東實際佔據的區域每年都在擴大中。而每一年都會有漢人源源不斷的遷徙過來充實人口。朱允炆登基後,衛增加到了十九個,千戶所一共八十多個,常備兵力十三萬人。屯田軍六萬人,明朝的勢力在遼東擁有着絕對優勢。
最近徐灝一直在琢磨遼東,發現朝廷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太寬鬆了,初期可以迅速凝聚其心。往後就會變爲麻煩。
歸附的朝鮮人有三萬,女真人有兩萬多,蒙古人遷徙不定不算治下之民。相對於漢人死規定的軍戶世代從軍。耕作織布外還要負擔沉重的賦稅和勞役,戰時得提供後勤補給,就算不打仗家裡的男丁也得作爲預備役的舍丁,負擔太重了。也因爲遼東大部分地區沒有設置衙門,以衛所的獨立性,長此以往軍戶很容易會淪爲軍官的私有財產。
而朝廷對朝鮮女真的政策可謂是賦役輕鬆,任其自治,每五丁才抽一人爲軍,殺人犯罪衛所也往往鞭長莫及,不怪時常有百姓感嘆“生於遼不如走於胡”,這就是爲何滿清能夠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原因,明朝中後期太多人寧肯爲奴也不願受到朝廷和軍官的多重剝削壓迫。
“取消軍戶制,政策往漢人傾斜,還得在遼東設置府縣,把熟女真都遷到關內來,重視商業獲取賦稅以代替和減輕農民負擔,等把該做的事都做了,臨死前不留下遺憾就行。”
徐灝最終下了斷語,可惜說的容易做卻難,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太多的難題和阻礙。
不過徐灝認爲起碼二三十年內無需急於撤銷軍戶制度,因現在是國力的上升期,會給國庫省下無數錢財。洪武朝二十年來,遼東開墾農田兩萬多畝,種植水稻小麥黃豆棉花等等糧食作物,一年產出四萬多石,風調雨順之年基本做到了自給自足,如果再加上土豆玉米地瓜的話?
而且也不能所有地方都取消掉軍戶,有些地域還是需要保留,就像後世的新疆生產兵團,不能搞一刀切。
忽然香菱笑嘻嘻的飄然而至,三個月的時間足以令她從父母逝世的悲痛中走出來。
“給你。”
徐灝看着芊芊素手遞過來的紙箋,笑着打趣道:“要說這大戶人家就屬保媒拉縴的丫鬟最壞了,往往自己先和公子有了一腿,就非要拉着自家小姐一起下水。”
香菱立時不樂意的道:“我可是公子的丫頭,幫着偷香竊玉還數落人家,今後若想有下一次,可不能夠了,哼!”
徐灝笑道:“我不過是一時有感而發,豈不知就屬你和麝月香玉對我最忠心,如今香玉不在,麝月事事以晴雯那個叛徒馬首是瞻,你妹妹也成了夫人的鷹犬,做些壞事除了你還能指望誰去?”
“知道就好。”香菱得意的仰起小臉。
“不過你得小心行事,要低調做人,我就剩下你一個心腹了,可別被她們合起夥來拿去問罪,發配去了別地。”徐灝邊開玩笑邊看向紙箋,“是約我晚上過去做那羞人的事兒。”
香菱立時俏臉一紅,左右沒人忍不住小聲問道:“做那事真的很舒服麼?”
徐灝對着呼氣如蘭的好奇寶寶,神神秘秘的道:“那當然了,你平日聽牆角時。身子就沒有什麼感覺?”
“不告訴你。”香菱臉色越發紅潤,忽然問道:“何時纔會梳攏芷晴和晴雯姐姐呢?總是去尋大奶奶解饞,身邊人反倒是不管不顧。”
徐灝嘆道:“這是爲了自己問的吧?真不知我有什麼好,讓你姐妹死心塌地的非要跟着。”
“呸!明知故問。”香菱被撞破了小心思,留下略顯幽怨的媚眼,紅着臉匆匆去了。
卻說此時朱巧巧房裡來了個尼姑子,王玄清和梅氏等人坐着聽她講故事,這尼姑名叫淨海乃城裡淨心庵的主持,專門走家串戶爲婦人講解坊間趣聞和男女間的風流韻事,也算時下沒有太多娛樂節目的貴婦圈子裡一道隱秘時尚。
淨海二十來歲生的頗有幾分姿色。朱巧巧打趣道:“你這般青春標緻,乾脆反俗嫁個丈夫得了,也算終身有了依靠,何必身在紅塵外卻行的是紅塵之事。”
淨海笑道:“奶奶不知,說起丈夫二字太過令人頭疼,倒是在這清淨法門裡得以自在快活。”
因都相處的很熟悉,彼此間說話毫無顧忌,含笑傾聽的王玄清不時暗中留意絕美舅媽的一舉一動,她最近和大嫂往來親密。不免開始懷疑老三爲何捨得放過這近在口邊的動人美味?
王玄清暗道就不信你徐灝不吃窩邊草,今天嫂子眉目含春一定有鬼,晚上我乾脆留下不走了,倒要看看你親不親近於我。
此刻梅氏說道:“這是怎麼說着了?難道你不守清規?那有了丈夫。知疼知熱生男育女,有了依靠免得被人欺負,你那野男人豈敢替你出頭?”
淨海笑道:“找個如意郎君何其之難?萬一嫁個脾氣粗暴渾身臭穢,不解風情房事不周的粗魯男人。又或尋了個只好男風,還有那起子把自己當成女子的假男人,迂腐不堪的秀才。匹夫之勇的魯莽漢子,年事已高的老丈夫?阿彌陀佛!就算好不容易遇到了好郎君,誰知又是個短命的。哎呀!瞧瞧貧尼這張臭嘴,該打該打,奶奶們還望贖罪。”
王玄清微微皺眉,說道:“無妨,無心之過誰會怪你?”
淨海忙站起身來給了自己幾巴掌,說道:“既然無心說錯了話,那貧尼今天就講一樁秘事好了。我常去的一家住着個美貌寡女,瞧着那說話做派就和奶奶們一個模樣,氣度鳳儀真真不流凡俗。
她手裡有件寶貝,名叫‘三十六宮都受春’,比男人那物加倍有趣,後來我千求萬求方求得了一件,晚上取樂那滋味真真妙不可言,您想有此等好東西,又要男人何用?”
朱巧巧噗嗤一笑,眼眸流轉道:“又來這一套慣用伎倆,快拿出來吧,藏着掖着幹嘛?這屋裡都是沒了男人的,就缺你這寶貝留着受用呢。”
當下淨海笑嘻嘻的轉身把包袱拿出來,一層層的打開,王玄清梅氏都是過來人,不用看也知不外乎那些春畫緬甸玲一類,對於寡婦來說該有的早就有了,不想有的也不屑一顧。
朱巧巧瞅了一眼淨海手裡的精緻物件,嫌髒也不拿來觀賞,而是笑道:“你這算什麼?我有一物白天裡不可看,燈火之下不可看,用起來可與男人的東西相比呢。”
淨海驚訝的道:“奶奶竟有此種稀罕寶貝?能否給貧尼見識一番?”
朱巧巧意味深長的搖頭道:“你的資質還差了一些,舅媽倒是可以一試,玄清就不得而知了。。”
此言一出,做賊心虛的梅氏神色間未免不自在起來,起身說道:“胡說六道什麼?走了。”
王玄清卻聞絃歌而知雅意,一時間整個身心都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