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勝利

雖然朱棣可以堪稱當今世上統率力最高之人,或許武力值也高達九十以上,但徐灝並不認可他攻打濟南。

頂多兩個月未能拿下山東首府就應該退兵了,轉而清剿穩固通往北平的大片區域,戰爭畢竟不是短短時日內即可結束的,得立足長遠步步爲營。不然立足未穩光是河北河南有朝廷二十多萬殘兵敗將,李景隆已經回京,郭英瞿能等人不是庸將,何況打了這麼久即使官軍再無能也學會怎麼殺敵了。

真定等多座重鎮僅僅留下了數千人守衛,總兵力不過二萬人,而朝廷在山東有兵馬十數萬,援軍會源源不絕的送往前線,燕軍實際上還是處於被包圍的局勢下,豈能因大勝李景隆而自覺沒了後顧之憂?

徐灝記不住細節,但清楚靖難之役爲何打的曠日持久,就因朱棣的戰略方向出了問題,爲了攻克山東從而連吃敗仗折損了大批人馬,後來轉爲長驅千里這才順風順水的拿下了京城。

看着正在砍伐樹木加固城池中的滄州城,徐灝目光深邃,這一次爲了儘早結束戰爭而挺身而出,如果朱棣真的敗了,自己卻取得了大勝,那意味着什麼也不消多說。

可是爲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明知還得戰死數十萬乃至近百萬條人命而不顧,這都是大明的軍人都是人生父母養,他做不到無動於衷。

張輔也在聚精會神的觀察着敵軍動靜,二人帶了十數個親衛前來偵查敵情。朱棣爲了守住通道留下了戰力強悍的神機營,這使得徐灝得心應手。

因白溝河的慘敗,尚未恢復士氣的官軍大多無精打采,駐守滄州的徐凱不敢派出軍隊收復失地,連月來龜縮在城池裡,令燕軍一路上沒有驚動對方。

黎明時,徐灝派出了火赤兒帶領的兩千騎兵。與官軍的一百哨騎狹路相逢,毫不費力的盡行斬殺。

肅清了外圍官軍,燕軍靜悄悄的奄至城下,等守軍發覺已經兵臨城下這才慌忙敲響鑼鼓,刺耳的呼喊中,徐凱趕緊打府裡慌慌張張的跑出來。

徐灝派出了嚴格訓練的特種兵士,悄無聲息並迅速的潛入城牆根下,轟隆數聲巨響,不但城牆被沐毅帶人給炸塌了一角,連不深的護城河都被炸燬阻斷了河流。

城內士兵幾乎來不及披甲就拎着兵器出來倉皇迎敵。率先游過來的燕軍排成排,對着敵人連續開火,悴不及防之下,數百官軍倒在血泊裡。

徐凱硬着頭皮喊道:“大家往前衝,近了身火器就成了廢物。”

架設好梯子走進了城內的徐灝不屑的道:“長矛手上前,前三隊進行三段射擊,其餘進行阻擊。”

一聲令下,上百燕軍手持近三米長的長槍,半跪在最前方。因街道狹窄,三百人一組的火槍手肩並着肩朝前射擊,另兩組火槍手動作熟練的填彈,每一次齊射有七八秒的間隔。

儘管火槍的構造還不完善。但經過兩年來不間斷的訓練又參加了多次大戰,使得神機營將士非常自信,依仗燧發槍和火繩槍的密集威力,足以讓六十米之內的任何生物倒下。即使身穿盔甲也抵擋不住鉛彈的穿透力,何況大多數官軍僅僅穿着單衣。

此外徐灝還借鑑了歷史上倭國的鐵炮阻擊法,四個人一組協同作戰。當射擊手在前射擊時,身後左邊之人負責填裝彈丸,右邊之人負責填裝火藥,最後一人用鐵條壓實後把火槍遞給前方的射擊手,如此循環不休。

成熟的火槍隊乃是冷兵器時代縱橫無敵的騎兵終結者,鉛彈的可怕殺傷力也非箭矢可以媲美,最重要的是火槍手的培養對比之下太容易了,神機營將士身體素質堪稱全軍最羸弱,卻能毫不費力的射殺最勇猛無敵的重甲騎兵。

神機營的士兵三個月即可成軍,甚至一天就能拉農夫上戰場,而訓練出一個優秀的弓箭手,最少得二三年不可,而依靠手工製作的弓箭甲冑也造價不菲。

當徐凱最引以自豪的三百鐵甲騎兵統統連人帶馬倒在了街道上後,官軍的士氣徹底崩潰了。

三萬官軍蜂擁從城門往外逃跑,卻不料前方架設着三十門黑黝黝的虎蹲炮,炮身不過三尺,重四十四斤,配有鐵爪和鐵絆,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住。每發裝五錢重的鉛彈或小石子一百枚,上面用三十兩的大石子或大鉛子壓住,用於殺傷密集隊形。

十門奉天大將軍炮傲然位於後方,生鐵鑄造長五尺五,重達上千斤到五百斤,百八十斤不等,炮身有多道加強箍,發射重達七斤、三斤和一斤的鉛彈,用馬車運載,車輪前高後低,可在車上直接發射。

此外徐灝還帶來了一種新式火炮,純銅鑄造而成,重達五百多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也就是後世的短加農炮,射程能達到了一千五百多米,在六七百米時的命中率最高。

炮彈幾乎都是用的開花彈,徐灝提出了建議被匠人研製而成。就算沒有徐灝,歷史上明朝也發明了出來,甚至有工匠發明了內置砒霜,落地後會爆炸,藥物和鐵殼碎片同時擊殺敵軍的恐怖開花彈,其威力堪稱爲當世獨步。

徐灝在親兵的保護下走上了城頭,沒有去關注被炮火覆蓋的可憐官軍,而是思索着滿清時代開花彈竟然失傳了,直到鴉片戰爭後纔開始引進。

還記得左宗棠的傳記上,當新疆平叛從一處明代古炮臺遺址挖崛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致被列強所欺凌。”

提前這麼多年發明了燧發槍和火炮,絕不能僅僅成爲拱衛帝王,炫耀用的神機營和架設在關隘上的防守武器。英國既然可以憑藉燧發槍征服印度、加勒比海、非洲建立起日不落帝國,那麼漢人爲何就不能守住自己的家園進而開疆擴土呢?

此時陷入火海中的徐凱絕望發現,四座城門盡被燕軍堵住了去路,值此燕王正率領十幾萬大軍圍困濟南城的時候,怎麼又出現了四五萬戰力強大的軍隊呢?實則除了一萬八千人還算精銳的火器營外,其餘二萬人皆是北平府今年剛剛徵召上來的新軍。用的還是冷兵器,只因火器的生產能力太薄弱了。

滄州一戰,主帥都督徐凱和程暹,都指揮俞琪、趙滸、胡原 、李英、張傑等均被擒獲。官軍萬餘人戰死,戰馬九千盡爲燕軍所得,一萬五千人做了俘虜。

攻佔了滄州後,徐灝腳步不停的率軍陸續攻陷河間、定州兩座重鎮,郭英瞿能被迫帶着殘餘十萬人馬回撤到了真定。

徐灝派張輔率兩萬人南下清掃縣城,徹底打通連接德州的道路,抓緊時間招募兵員鞏固防線。

一系列的作戰中。燕軍最高將領既不是徐灝也不是張輔,而是燕王世子朱高熾,留下了弟弟朱高燧鎮守北平府,當然腿腳不便身寬體胖的朱高熾一直遠在百里之外的安全地帶,遙控指揮兵馬作戰。

濟南城下,得到消息的朱棣大爲愕然,隨即強行壓下怒火,姚廣孝等將領不由得彼此面面相覷,誰能想到一直聽話留守大本營的老實世子。竟然在徐灝的輔佐下大破官軍近二十萬人,把個能征善戰的郭英瞿能堵在了真定府呢?

姚廣孝偷偷觀察着王爺的臉色,他太清楚燕王爲人了,縱觀就藩這些年。幾乎每戰都是由他親自統軍指揮,從不假手於人,而且每次必身先士卒,靖難之後更是輕易不派遣將領單獨領兵作戰。

這樣一來。優點是連戰連捷百戰百勝,缺點就是燕王麾下至今沒有一位能令人放心獨當一面的大將。

姚廣孝故作輕鬆的道:“恭喜王爺虎父無犬子,如今有世子主動分憂。王爺也不必親自南北奔波了。”

朱棣勉強笑道:“是啊,有徐灝幫着高熾,確實令我軍沒了後顧之憂。不過北平絕不能有失,張玉你立即動身北上接替世子鎮守滄州,讓張輔的神機營在定州對峙真定,沒有軍令不許擅自出戰,讓世子和徐灝儘快返回北平去。”

“是!”張玉二話不說領命而出。

姚廣孝說道:“圍了濟南城將近二個月了,城內依然沒有投降的打算,是不是?”

“嗯!”

因受到了徐灝勝利的刺激,朱棣無法繼續等待下去了,隱隱約約甚至有種不好的感覺,得到徐家輔佐的長子已然有了穩固世子之位的本錢。

這麼久的征戰,朱棣目前最信任最器重的莫過於朱高煦了,爲了激勵兒子,不止一次說過世子多疾的話。想長子體弱多病多半會走在自己前頭,那麼由二子來繼承基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也因爲朱高煦和前線的將領們朝夕相處,數次並肩作戰建立起了深厚的戰友之情,全軍上下愛戴高陽郡王遠遠勝過遠在後方的世子,軍心不可違!若不是朱高熾曾堅守北平苦戰過二十萬官軍,聲望或許就連三弟朱高燧都比不上。

以前的朱棣不說早就有意廢掉長子世子身份的意思,那現在就更有此種傾向了,也就是朱高熾盡職盡責沒有出現任何過錯,有着身爲長子的天然繼承權,令朱棣沒有藉口也不能尋找什麼藉口,只能一切順其自然。

朱棣看了眼同樣壓抑着怒火的二兒子,心說徐灝此子太過膽大妄爲,竟敢不經允許就擅自拉着長子出戰,長此以往那還了得?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擁戴朱高熾舉兵謀逆了。

朱棣起身沉聲道:“傳令連夜攻城!”

與此同時,遠在滄州城內的朱高熾苦笑着埋怨道:“今次算是被你拉下水了,父王一言九鼎的脾氣你又不是不清楚,咱倆非得被怪罪不可。”

徐灝笑道:“你活得累不累?戰戰兢兢一絲一毫不敢做錯事,在北平發佈一道政令都得先請示我姑姑,高燧私下裡聚集了那麼多謀士你不清楚麼?”

朱高熾怒道:“那又怎麼樣,那是一母同胞,是我的至親手足。”

徐灝嗤笑道:“拉倒吧,你讀的書比我放的屁都多,沒有軍功的後果你太清楚了。咱們沒有私心,你還怕被怪罪?”

朱高熾也不禁慶幸的道:“幸虧老子信任你的能力,打了勝仗,不然我非先掐死你,再找根繩子上吊去。”

徐灝笑道:“老子是爲了你好,建立起足夠的威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鎮服你那兩個弟弟,將來你還是得儘可能的和文臣打交道,畢竟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還有你應該長期堅持鍛鍊身體,瞧瞧這身肥肉,懶得說你。”

朱高熾氣道:“要你管?按照我朝祖制,三公六卿見了藩王都得先規規矩矩的跪地見禮,竟敢動不動就公然對我自稱老子,我也懶得理你。”

徐灝卻冷笑道:“我勸你改了這腐朽噁心的規矩吧,連輔佐治理天下的大臣武將都得對一個王族磕頭,丟了做人的尊嚴和脊樑,那麼面對造反或殺來的異族時,你指望遍天下的軟骨頭爲你朱家去殺敵?做夢吧!”

第875章 嘉興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810章 三角第638章 太監第42章 年前第971章 采綠第1122章 爲民做主第675章 上課第583章 先生橄欖頭第1171章 幸與不幸第382章 海洋第678章 結賬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34章 雪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144章 雷霆第405章 結拜第337章 勝利第1056章 惡寒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269章 怒第1004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685章 狂放第871章 出事了第1246章 擡轎第1188章 塔吉克第33章 三爺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899章 濁酒第268章 鳳舞第532章 傻媽媽第570章 魚炒蟹第1178章 討錢第701章 判刑第856章 買醉第529章 家暴第836章 嬌嬌第826章 白沙青草第985章 衙門軼事第848章 荷花與端午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192章 窺玉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94章 柔仙第738章 承擔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124章 捉弄蔣嵩第159章 君子一諾,生死無悔第101章 閨女第838章 龍騎兵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1251章 賭氣第361章 南下京師第4章 家鬥第799章 蠱惑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823章 怪才第42章 年前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12章 選秀第383章 大喜第765章 考古學第736章 得意事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126章 宦海第99章 春動第428章 南洋第1167章 這事鬧的第1194章 雅俗共賞第158章 上任第1062章 會親第459章 屠戶第64章 嫂子第991章 王大人第71章 鐵面第203章 田地和嫁妝第748章 挪用第593章 請客第1113章 含冤第698章 第一貴公子第442章 惡僧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1238章 花聖笑柳第731章 看戲第53章 回第890章 籃子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62章 歌舞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81章 落風塵第1200章 鬧洞房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175章 遊園第1080章 作客第1162章 一朝敗落第890章 籃子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
第875章 嘉興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810章 三角第638章 太監第42章 年前第971章 采綠第1122章 爲民做主第675章 上課第583章 先生橄欖頭第1171章 幸與不幸第382章 海洋第678章 結賬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34章 雪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144章 雷霆第405章 結拜第337章 勝利第1056章 惡寒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269章 怒第1004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685章 狂放第871章 出事了第1246章 擡轎第1188章 塔吉克第33章 三爺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899章 濁酒第268章 鳳舞第532章 傻媽媽第570章 魚炒蟹第1178章 討錢第701章 判刑第856章 買醉第529章 家暴第836章 嬌嬌第826章 白沙青草第985章 衙門軼事第848章 荷花與端午第1147章 徐珵和祝顥第192章 窺玉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94章 柔仙第738章 承擔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124章 捉弄蔣嵩第159章 君子一諾,生死無悔第101章 閨女第838章 龍騎兵第820章 三代牽絆第1251章 賭氣第361章 南下京師第4章 家鬥第799章 蠱惑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823章 怪才第42章 年前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12章 選秀第383章 大喜第765章 考古學第736章 得意事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126章 宦海第99章 春動第428章 南洋第1167章 這事鬧的第1194章 雅俗共賞第158章 上任第1062章 會親第459章 屠戶第64章 嫂子第991章 王大人第71章 鐵面第203章 田地和嫁妝第748章 挪用第593章 請客第1113章 含冤第698章 第一貴公子第442章 惡僧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1238章 花聖笑柳第731章 看戲第53章 回第890章 籃子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62章 歌舞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81章 落風塵第1200章 鬧洞房第776章 百順千依第175章 遊園第1080章 作客第1162章 一朝敗落第890章 籃子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