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

{有請下一個倒黴蛋出場!}

{說起來,神宗是啥意思啊?}

{廟號不清楚,諡法裡,民無能名曰神,不名一善,大約是無法形容的意思。}

{詞肯定是好詞,舜用這個詞稱呼堯。}

……

大漢·文帝時期

“廟號之建,自文王而久矣。”

劉恆對劉啓解惑中。

“其間聖賢之君多有,應天下之治者也多矣。”

“但以神爲號者則未之有也。”

“只因神者,妙萬物以爲言、而人難與其稱。”

“書載堯德,曰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劉啓撓了撓頭,狐疑反問:

“聖神立道,文武立事?”

“就宋朝皇帝?”

劉恆雙手一攤隨後又攏於袖中,不置可否道:

“你也不用糾結這麼多。”

“反正自真宗後,這廟號朕也不當回事了。”

“就跟諡號一樣。”

“已經看不出什麼來了。”

……

天幕上。

年輕的皇帝看着手中的奏疏,愁眉不展。

底下的大臣無奈的陳述上書。

“祖宗平天下,收斂其金帛,納之內藏諸庫,爲遺後世之業厚矣。”

“然自康定、慶曆以來,發諸宿藏以助興發。”

“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

【神宗繼位之時,大宋的各種社會問題逐漸凸現出來。】

【英宗本想有所作爲,但因身體不好無法處理朝政,反積累了更多的問題。】

【即位的第三天,三司使韓絳奏報:自仁宗朝宋夏戰爭以來,徵調財力,動用國庫,“百年之積,惟存空簿”。】

【他這才知道自己繼承的是怎樣一副爛攤子。】

【他上面這些祖宗,是一點錢沒給他留啊。】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啓環抱雙臂,面帶諷刺。

“他們倒是想留,得有這本事才行啊!”

“看看自真宗開始往後都什麼人當政!”

“一個只想着封禪的,一個反覆無常不定心的。”

“還一個扯閒淡把自己扯死的。”

“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辦事的。”

“這還想有什麼好。”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擦了擦眼淚。

未來的宋朝皇帝啊。

朕懂你!

爛攤子,不好收拾啊!

……

【數量不斷攀升的冗官和冗兵,將慶曆以後的每年赤字在三百萬貫,差額到治平二年的一千五百七十萬貫。】

【漲到一百六十萬的兵額是太祖開國之初的五倍多,軍隊開支佔全部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

【不斷擴大的軍隊卻在與遼、夏衝突中一再處於劣勢,康定、慶曆年間的宋夏戰爭令宋人氣短。】

【不立田制,不抑兼併,仁宗後期,大官富姓佔田無限,這種土地兼併趨勢與天災人禍相結合,迫使大批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跌破貧困生存線。】

【不僅如此,兼併大量土地的官紳形勢戶還憑藉特權逃避稅役負擔,據治平年間統計,全國土地中,“賦租不加者,十居其七”。】

【土地兼併和賦役不均的直接後果,就是從仁宗中期起,鋌而走險的農民與士兵“一年多如一年,一夥強如一夥”。】

……

大隋。

楊堅看的腦瓜子嗡嗡的。

這些破事是怎麼攢在一起的?

看着都心累。

揉着額頭,楊堅往回開始盤過程。

國用所以不足,在於官職冗濫、軍旅不精。

而究其源頭……

還是因爲宋朝在一開始採取的是強幹弱枝的政策,把兵權收集於中央,大大削弱了地方兵權,建立起內重外輕的軍事制度。

而澶淵之盟後,宋朝又進入長期和平,輪戍制度使得邊疆將領沒有一支固定的軍隊,軍隊沒有固定的指揮官。

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將領與士兵長期嚴重脫節,士兵的訓練水平又低。

遇到邊疆有戰事時,匆匆派中央軍前往。

結果士兵既不熟悉敵情,也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將領,戰力自然十分低下。

“但這兵爲什麼越招越多呢?”

“招募這麼多兵幹什麼呢?”

……

大唐。

李世民捻着鬍鬚,一臉凝重。

“這……諸位可有何見地?”

衆臣面面相覷。

這算什麼?虛空問政?

我們連實地都沒去過你就讓我們拿方案?

陛下,你有點過分了!

李世民也覺得這問題有點過分,隨即換了個話頭。

“諸位覺得該如何變法改革才能成功呢?”

這個還可以說一說。

長孫無忌率先出列道:

“陛下,臣認爲,既然積弊已深,那應先除弊再興變。”

“改革是推陳出新,首先推陳,爾後出新。”

話音一落,魏徵一步踏出大聲道:

“此言謬矣!”

“那文正公就是除弊把自己除沒了,別人身上的肉豈是好挖的?”

“只有先興利做出成績,同時積蓄力量,讓後再以堂堂正正之勢方可真正除弊!”

“魏侍中所言差矣……”

“長孫司空言有誤……”

李世民坐在上面看得心累。

貞觀朝都如此,他那大宋……

……

【面對父祖輩留給自己的諸多難題,宋神宗沒有慌張,他開始思量如何才能擺脫面臨的困境。】

【隨即下詔廣開言路,徵求各執政大臣的意見。在財政上量入爲出,節省開支,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緩解危機。】

【他自幼好學,即位前愛讀《韓非子》,對法家“富國強兵”之術興趣濃厚。】

【富弼、司馬光等人的溫和主張不能滿足神宗迫切拯救大宋的心理,而王安石的見解卻深得神宗傾慕。】

【在當時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環境中,王安石的改革主張在士大夫羣體中極負聲望。】

【司馬光說他獨負天下盛名三十年,許多人都相信天下治理將依賴於王安石的執政。】

……

天幕上。

年輕的皇帝看着對面不修邊幅的文人,直接開門見山道:

“治理國家,以何爲先?”

文人雙目如炬,一字一頓道:

“擇術爲先!”

皇帝眼前一亮,嘴角帶笑。

“效仿唐太宗如何?”

文人沉吟片刻道:

“陛下當效法堯舜,何以效法太宗皇帝呢?”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後便是無盡的欣賞,最後鄭重問道:

“祖宗守天下,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

“今欲改之,以何道也?”

文人捋須沉默,沉默片刻後道:

“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乃積弱積貧。”

“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嘗申敕訓練,又不爲之擇將而久其疆場之權。”

“其於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勤憂而國不強。”

……

【公元1068年四月,宋神宗隨後即詔王安石越次入對】

【王安石進奏《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八月,因黃河決口等原因造成河北的災情,在南郊典禮後宋神宗討論到例行賞賜問題時,司馬光主張進行裁減。】

【王安石則認爲所減的費用數字不大,絹、銀合計不過三千,再裁減有損國體。】

【又認爲國用不足是沒有任用善於理財之人,善於理財者應該做到在百姓不增加日常賦稅下,國家財政能夠改善,經費能夠充裕。】

【司馬光則認爲善於理財,不過是蒐括民財,天地萬物所產生的財賦只有這麼多,不在民戶手中,則在官員手中,不增加民間賦稅而能使國家經費富裕,是欺人之談。】

【雙方展開激烈的爭論。】

……

{不太理解,司馬光這麼聰明的人爲什麼會這樣想,漢民幾何,唐人幾何?}

{天下財賦一定,人口何故增加?}

{司馬光多少有點揣着明白裝糊塗了。開墾土地,收復疆土,改革土地制度,都能使得民財增添呀?}

{怕是身在局中,不得不裝傻,也可能是,見微知著,怕重蹈漢武覆轍?}

{從現代經濟的理論看,司馬光理解有誤。但不能以現代的眼光苛求古人。}

{農業社會財政收入增長主要靠稅收和人口,增長確實困難。}

{但這也正說明了司馬光傳統,王安石激進,無所謂對錯。}

{但歷史就是這樣發生了,王安石的改革調整正合聖意。}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看着天幕裡的那句“漢武覆轍”笑了,笑過之後確實深思。

“大將軍,你有何看法?”

旁邊霍光垂目而坐,聞言擡眼看向天幕,片刻後對皇帝拱手行禮道:

“陛下,所謂改革派也好,保守派也罷,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以貫之。”

“事,從變中取。”

劉弗陵靠向引枕,心下了然。

不管什麼樣的政策,最重要的是推行政策的人與執行政策的人。

一切都看人罷了。

就怕是反反覆覆,憑白浪費國力。

只是富國強兵……它不一定強民啊。

不強民……你國民已經開始流民四起了。

摸上嘴邊的鬍鬚,劉弗陵認爲那司馬光說的有幾分道理。

若真是富國之時有什麼其他賦稅加在民頭上,你漢武覆轍說不得真的邁上一邁。

不見桑弘羊舊事?

至於邁上了還回不回得來……

就看天意了。

……

【與王安石之主張理財爲治國先務者迥然不同。】

【司馬光的保守派也主張改革,但他們的改革意見實質上與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保守派的改革思想重點不是興利,而是除弊,除三冗。屬於節流。】

【王安石則認爲應首先興利,然後除弊,屬於開源。】

【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命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正式開始着手變法。】

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557章 河套之亂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15章 乾隆皇帝裡的天才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71章 廁所政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432章 成吉思汗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283.晚八沒更。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
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557章 河套之亂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15章 乾隆皇帝裡的天才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71章 廁所政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432章 成吉思汗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283.晚八沒更。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