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

大漢。

劉邦不懂什麼叫一代版本一代神。

但也明顯看出天上這東西是越來越放飛自我了。

“此物能橫掃天下,天下無敵啊。”

呂雉眉頭一跳,帶着幾分難言之意。

“你是一點不看此物運用的前提條件嗎?”

劉邦愣了一下。

“哦!認父啊!”

“多簡單,跟敵人的兒女結義聯姻一下不就解決了?”

然後劉邦眼睛輕眯,嘴角勾起,看着呂雉調笑道:

“所以……娥姁以爲這物件應該怎麼用呢?”

“不會是挨個認父吧?”

呂雉咬着牙關。

老東西!

……

大清·康熙時期

皇帝的臉一會青一會白。

有一說一,這東西威力確實驚人。

就看那被縱貫的紫禁城就可得之。

但這使用條件實在是……

胤礽眼睛轉了一圈,岔開話題道:

“若是能將此物換成壽命,鰲拜等人也不能那麼耀武揚威。”

提起鰲拜,康熙臉色變好許多。

“哼。”

……

天幕上。

孝莊太后坐在暖榻上。

身前是一名身穿官服頭戴紅頂的洋人老者。

“湯老師,福臨德薄,恐怕是過不去了。”

太后哽咽道:

“這孩子最信任你。”

“今兒,他留下幾個孩子俱都年幼。”

“老二福全九歲,老三玄燁也才八歲。”

“福臨一走,這繼位的該是福全,還是玄燁呢?”

沒有一絲猶豫,老洋人直接道:

“當然是得立三皇子玄燁。”

太后停頓了一下,繼續道:

“爲什麼是立玄燁?”

洋人直白道:

“因爲三皇子已經得過天花,不會再那麼容易死了,雖然臉上滿是麻子,但將來會活得長。”

……

【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感染天花。】

【天花在當時是一種極難治癒的傳染病,清朝很多皇子、公主都是因爲得天花而夭折的。】

【這時,順治還當英年,沒有鄭重考慮過身後大事,當病情突然惡化時纔想到立嗣的問題。】

【順治一共有八個兒子,本想立次子福全繼位,但孝莊皇太后不同意,並提出讓三子玄燁繼位。】

【順治帝猶豫不決時,當時在宮中服務的耶穌會士湯若望又對他說,在皇帝八個幼子中,只有玄燁出過痘,身體有了免疫力,對繼承皇位最有利。】

【於是,順治下詔立三子玄燁爲太子。】

【但三皇子玄燁只有八歲,順治擔心自己死後再次出現勢力強大的同姓王奪權的情況。】

【此時具有雄才大略的孝莊皇太后爲順治出策,授意他變革舊制,改用元老重臣共同輔政的辦法,遏制諸王的權勢。】

【順治採納了孝莊皇太后的良策,在遺詔中任命威望高、資歷深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異姓重臣爲輔政大臣。】

【索尼、遏必隆和鰲拜都是皇太極的舊部,因爲擁立皇子繼位而遭到多爾袞的打擊,直到順治親政後,才恢復了幾個人的官職,並委以重任。】

【蘇克薩哈原是多爾袞的部下,多爾袞死後,他首先告發多爾袞謀逆之罪,立下大功,博得了順治帝的信任。】

【這四個人都是歷經三朝或四朝的元老,在朝廷中的地位無可爭議,是順治帝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的最合適的人選。】

……

{康熙能當上皇帝看起來無風無雨,波瀾不驚,實際上內部暗涌四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驚濤駭浪。}

{而久經風浪的孝莊能將這一切控制在無聲無息中,不愧是一個高明的政治操盤手,妙手控局,無風無雨。}

{但孝莊爲什麼會選玄燁呢?就因爲玄燁得過天花?}

{大差不差吧,畢竟當時備選的主要是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燁,這兩人都是庶出。}

{因爲順治對皇后很不感冒,所以他的孩子基本都是庶出,從沒有跟任何皇后生下過一兒半女。}

{福全比玄燁年長,這是福全的優勢。但是,福全也有自己的劣勢,首先一點就是,福全沒有患天花。}

{臉上沒麻子當然雅觀一點,但當時滿人對天花視若魔鬼,如果有一天福全不小心患上天花一命嗚呼,大清豈不又要折騰一番。}

{所以湯若望的話確實打七寸上了,康熙也確實活的長。}

{其實認爲康熙當上皇帝完全是因爲天花也不全對,他也有個人素質方面的優勢。}

{在康熙五歲的時候,曾經和福全、常寧一起去向父皇問安。順治心血來潮問這些小孩們將來有什麼志向。}

{常寧那時才三歲,連志向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自然無法回答,福全回答說:“願意做一個賢王。”康熙回答說:“我長大後一定要效法父皇,爲國家竭忠盡力。”}

{康熙明顯比其他孩子機警聰敏,孝莊選定他應該說是有眼光的。}

{這段大概率是後加的。}

……

大漢·惠帝時期

“那確實。”

劉盈扯了扯腰帶,拿起桌上的烤肉大口吃着。

“有什麼都不如有個好身體!”

“一切雄心壯志都要依靠體魄!”

呂雉額頭上暴起青筋,看着他咬牙切齒道:

“體魄……是鍛煉出來的!”

“不是讓你這麼胡吃海塞的!”

“看看你!你現在站起來能看到自己腳嗎!”

劉盈拿肉的手頓了頓,隨即又繼續咬着。

“阿母!吃完這頓兒子就去鍛鍊!”

呂雉深吸一口氣。

“你最好是……”

真是絕望啊……

老子那副鬼模樣,如今兒子也有幾分像他老子!

乾脆眼不見心不煩算了!

……

天幕上。

臉上帶着麻子的小皇帝坐在龍椅上。

身後依然是孝莊太后。

而身前,則是四位威勢赫赫的輔政大臣。

……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順治皇帝死於養心殿。】

【正月初九,玄燁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親自主持下,宣讀遺詔,繼承皇位,年號康熙。】

【四位輔政大臣也臨危受命,在順治帝靈前發誓:不與諸王私下往來,不結黨羽,不受賄賂,盡力輔佐幼主忠君報國。】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看着四位“輔政大臣”不動聲色。

四人輔政大臣身份的確立,也就標誌着清朝一種新的體制的形成。

這種體制要求四位大臣遇到國家事務時,要先協商共議,然後再一同奏明太皇太后和皇帝。

待太皇太后和皇帝同意、認可之後,四位大臣才能按照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口諭或者擬旨來頒佈執行。

這種新的制度確實可以避免多爾袞那種把持大權的現象,能將權力掌握在皇太后或者皇帝手中。

但是,輔佐體制的缺陷和弊端也很清晰。

成爲輔佐大臣的人都位高權重,他們可以直接進入皇宮大內,甚至能代替小皇帝批閱奏摺。

一旦四個人權力均衡的局面不能維持,一方佔優,那麼,很容易造成皇帝權力架空,輔政達成獨斷專行的情況。

劉弗陵點手指,輕笑一聲。

可不是每個權臣都是大將軍與諸葛丞相。

更多的是曹丞相與司馬老賊。

“四個人,恐怕都難以善終啊。”

……

【這四個人並不能和衷共濟,共謀國是。】

【最先是索尼與蘇克薩哈意見不合,其後,鰲拜與蘇克薩哈也鬧了糾紛。】

【當年多爾袞佔了北京、吞了北直隸(河北省)之時,曾准許旗人圈漢人的房子與田地作爲己有,而命令受害的漢人自己另找房子與田地作爲補償。】

【多爾袞所領的正白旗,由於是“天之驕子”,就佔了薊州與遵化府、遷安府各縣,土地較肥。】

【鑲黃旗雖則地位在正白旗之上,卻被多爾袞限定在雄縣、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等縣,土地較差。】

【鰲拜要翻舊案,叫正白旗與鑲黃旗互換土地。蘇克薩哈反對,說兩旗的人均已住久了,搬動起來不方便。】

【鰲拜不管蘇克薩哈反對不反對,命令大學士兼戶部管部大臣蘇納海,會同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去主持換地的事。】

【三個人試了一下,覺得行不通,要求把換地的事停辦。】

【康熙五年(1666)十二月,鰲拜用康熙的名義,下一道聖旨,說蘇納海等三人“藐視上命”,一齊處斬。】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故,鰲拜和蘇克薩哈之間的爭鬥白熱化】

【康熙七年七月,康熙親政,蘇克薩哈自知鬥不過鰲拜,上疏請求引退,疏中有這麼兩句話:

“乞守先帝陵寢,庶得保全餘生。”】

【康熙這時才十五歲,看不懂這兩句話,要問蘇克薩哈:何以必須守先帝陵寢,才能保全餘生?】

【鰲拜抓住機會,說蘇克薩哈“怨望對皇上,不願意把政權還給皇上。】

【又列舉了蘇克薩哈二十四項大罪,應該和他的大兒子查克旦,一齊凌遲處死。他的其他兒子與若干孫子、兩個侄兒、兩個遠房本家,統統應該斬首。】

【康熙不肯,鰲拜捲了袖子走來,似乎要動手的樣子。】

【康熙害怕,就準了鰲拜的奏,僅僅把蘇克薩哈一人的刑罰由凌遲改爲絞死。】

……

{這說的不清不楚的,我來填補一下!}

{四個“內大臣”是御前侍衛之長,非“上三旗”的成員不能充任,就清朝以旗爲本位的政治結構而論,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正黃、鑲黃二旗原爲皇太極所領,正白旗則爲多爾袞所領。}

{多爾袞死後,正白旗連同正黃、鑲黃兩旗,劃爲皇室的永久直屬的“部曲”,成爲所謂“上三旗”。}

{而四個輔政內大臣裡,索尼是正黃旗,遏必隆與鰲拜是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

{而論資格是索尼第一,蘇克薩哈第二,遏必隆第三,鰲拜第四。}

{所以……鰲拜這傢伙是想將鑲黃旗的權利奪回來?}

{鰲拜猖狂起來,還不是因爲宗室人才出現斷層,那些開國的王爺死的都差不多了,又見康熙年幼就支愣起來了。}

{然而這個小皇帝可是有清一朝,皇帝裡綜合能力能力排前三的猛人,欺負他的後果有一個算一個,都沒得善終。}

……

大宋·真宗時期

“你善終不善終的。”

趙恆用小指搔了搔眉尾。

“這行爲確實囂張跋扈了。”

“一股子將要狗腳朕的味道。”

“哪個皇帝容得下你呀。”

劉娥合袖在腹,端坐着輕聲道:

“這鰲拜和康熙的矛盾,恐怕不止是臣權和皇權的矛盾,其實也是一個治理路線問題。”

“只看鰲拜的行爲,固執蠻橫,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

“一股子努爾哈赤時期的做法,應該也代表了一部分滿洲舊貴族的想法。”

“看天幕所講,這個小皇帝不是輕與之輩。”

“鰲拜與滿洲舊貴族的思想應該會在他這裡轉變。”

……

天幕上。

宮殿內。

一身官服的鰲拜正叩禮起身。

突然!

七八個少年從殿裡衝了出來。

他們兩個人一組的迅速朝着鰲拜撲了過去。

兩個人撲向鰲拜的左臂,兩個人撲向鰲拜的右膀。

另兩個人壓住了鰲拜的左腿,還有兩個人扭歪了鰲拜的右腳。

動作嫺熟又配合默契。

鰲拜的雙手被反扭到了背後,雙腳也被反扭到了背後。

同時,又有兩個少年從殿裡跑了出來。

一個手裡拿着一圈繩索,另一個則提溜着一張大漁網。

提着繩索的少年跑到鰲拜的身邊,十分麻利地將鰲拜的手腳反捆在了一起。

此時,康熙緩緩從弘德殿裡踱過來。

笑眯眯地道:

“鰲大人,你也會有這麼一天?”

……

【鰲拜逼迫康熙除掉蘇克薩哈,康熙雖則如此做了,心中卻立定了除掉鰲拜的主意。】

【他召集一些王公大臣的少年子弟作爲侍衛,到宮裡陪他練習“撲擊之戲”】

【康熙八年(1669)五月初三,鰲拜照例上朝,康熙使了一個眼色,衆少年把鰲拜揪住,摔倒在地,把鰲拜捆了。】

【隨即,康熙叫諸王與大臣定鰲拜的罪。】

【諸王大臣回奏鰲拜有三十項大罪,應該滅族。】

【康熙說,姑念他效力年久,免死,改判監禁、抄家。】

【最後,鰲拜的兩個弟弟瑪裡穆與塞本得、侄兒訥莫,他的黨羽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璧圖,學士吳格塞,一律斬首。】

……

{還有個說法。}

{說一開始,康熙皇帝想把鰲拜殺了,但是最後沒殺。}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載,鰲拜要求見康熙,然後把衣服脫了,露出背上胸前累累傷痕,他說這些都是當年救康熙的祖父皇太極受的傷。}

{康熙一看就心軟了,決定寬大處理,沒有殺他,只把他囚禁起來。}

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477章 目標,南京!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50.稿丟了,盡力趕。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283.晚八沒更。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38章 南園遺愛
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477章 目標,南京!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50.稿丟了,盡力趕。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283.晚八沒更。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38章 南園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