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

【明孝宗·朱佑樘】

【軍事成績:丟失河套,安南侵入,邊馳頹廢。】

【評價D級·得一分】

……

大秦。

“從宋朝開始,他們就都錯了。”

嬴政回想起唐宋的過往。

直接下定結論。

“皇帝是通過戰爭來獲得權力的,而戰爭的主要原則跟儒家思想無關。”

……

大漢。

劉邦躺在呂雉腿上,一邊把玩呂雉的手,一邊吐槽着:

“這幫人算是起勢了,不出一個像劉徹那樣的皇帝。”

“大明就廢了。”

呂雉慢慢捋着劉邦的鬢角,淡淡道:

“文官可以按照他們的利益來記錄和解釋歷史。”

“皇帝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嚴格按照儒家史觀進行的,教學者也是儒家學者,他們反覆告訴皇帝。”

“只要勤政愛民、輕徭薄賦、反躬自省、從諫如流、重用賢臣,就能治理好國家。”

“反之,就治理不好國家。”

“武將干政和太監干政更是禍國之源,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國家一定滅亡。”

“皇帝接觸不到民間,不知道儒家說辭的利弊之處,只能按照他們的說法按部就班的走。”

“這種情況下想在出一個武帝。”

“難。”

……

【制度建設:葉淇改革開中法。】

【修建《問刑條例》和《大明會典》,除了倡導寬仁治國、減省刑法,《問刑條例》則針對《大明律》增補了二百七十多條例。】

【從此律例並行,成爲中國古代法律一個重要特點。】

【評價B級·得三分】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寬仁治國那幾字,突然對劉啓問道:

“明孝宗和宋仁宗都勤政、儉樸,同時又樂於接受大臣諫言。但他們卻治理不好國家。爲什麼?”

劉啓一愣。

“不是因爲處於的天時地利不同嗎?”

劉恆看向劉啓,無奈嘆氣一聲:

“那人和呢?”

劉啓瞪着眼睛。

“人和阿父你沒說啊!”

劉恆:……

皇帝果斷轉移話題,直接道:

“儒家的治國理想是很美好,但過分側重於發掘人性中善的一面,沒有充分重視人性中惡的一面。”

“孟子曰:“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南面而徵,北狄怨。”

“東面而徵,西夷怨,曰:奚爲後我?”

“孟子認爲,只要仁義的功夫做到家了,異族就會要求仁德君主來統治自己。”

劉啓這才明白朱佑樘的對外思路,脫口而出:

“蠢到家了!”

劉恆點點頭,又搖頭道:

“這個思路大方向是正確的。”

“因爲人性當中,善佔據了主要的方面。”

“一個人在生活中堅持誠以待人,大部分人也會回之以誠信。”

“一個人堅持以身作則,他說的話下面的人就會更願意去執行。”

“反之,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要求下屬努力工作、清正廉潔,自己卻遊手好閒、揮金如土、貪污受賄,那麼下面的人就會有樣學樣,表面上裝得很聽話,背後都會亂來。”

劉啓等待着反轉的到來。

劉恆望着天幕裡的“寬仁”二字,語氣不起絲毫波瀾。

“這些道理都是對的。”

“但人性之中除了善,還有惡的一面。”

“如果不能對人性之惡加以有效的遏制,善行就會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

“一名菜農賣菜,不短斤少兩、不以次充好,大家就都會來買他的菜,他也能賺到錢。這就是誠以待人的好處,是人性的善在發揮作用。”

“但十個人當中,可能有一個壞人,拿一百文的假錢來買他的菜,他賣了十文錢的菜,還找人九十文錢。”

“這樣,一個壞人就能把菜農從好人那裡賺的錢全部騙走。”

“只要很少的惡行,就能抵消數倍的善行。”

“人性之惡雖只是次要方面,但絕不可忽視。”

“個人的仁義道德修養做得再好,能夠感化很多人,但總有少部分感化不了的惡人。”

“而對這部分惡人怎麼辦?”

劉啓明白了,這個他清楚。

“以暴制暴,嚴刑峻法!”

……

大漢·武帝時期

“主動放棄了對外朝的監督,嚴刑峻法就不再具有威懾力。”

劉徹對小劉據說道:

“那樣,皇帝就變成一個可以隨便糊弄的冤大頭,一個高高在上的傻瓜。”

“當然,作爲回報,他們在文官書寫的歷史上就會被描寫爲曠世賢君,以便以後的皇帝繼續模仿和學習。”

……

【外交策略:對安南的侵擾採取退讓,對韃靼的侵擾採取和平。】

【評價D級·得一分】

【民生經濟:雖然民不聊生,但朱佑樘運氣好,各地民變被他兒子趕上了,這事就全算他兒子頭上了。】

【但事情的源頭還是在朱佑樘頭上。】

【評價D級·得一分】

……

大明·正德時期

朱厚照裹了裹衣物,清咳了兩聲。

微微嘆氣。

外朝文官的一大優勢。

行政系統的信息渠道。

沒有嚴刑峻法的監督,他們就會盡可能的控制皇帝,向皇帝隱瞞各種對他們不利的事實,讓皇帝只知道文官想讓他知道的事情。

剛上位時他不懂這個道理。

現在倒是懂了,但也只能勉以爲繼。

他又想起了吳傑。

“朕難道想南巡嗎?”

朱厚照唸叨着。

“朕可不想當個坐在高位的傻子。”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用扇子拍着手心,一言不發。

和珅看出皇帝心情不好,也不敢冒頭出聲。

而乾隆則是想起了一件往事。

“和珅,你還記得甘肅之事嗎。”

和珅躬身道:

“回萬歲爺,奴才記得。”

乾隆點點頭。

從乾隆三十九年開始,甘肅就年年鬧旱災、民不聊生。

朝廷不僅減免了甘肅的稅負,還每年都撥付上百萬兩白銀給甘肅買糧食。

甘肅布政使王亶望在甘肅“賑災”三年,被認爲有功,被提拔爲浙江巡撫。

而繼任的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則繼續不斷地上報災情。

一直到四十六年,甘肅發生變亂,朝廷派大軍前往鎮壓。

“當初你和阿桂領兵前往,進入甘肅境內以後,不停地彙報說陰雨連綿,大軍行動緩慢。”

“朕那時就明白了。”

乾隆黑着臉。

“甘肅年年上報旱災,怎麼軍隊一開過去就連天下雨?”

“這幫人是被前朝養大了心。”

“整個甘肅官僚系統,從縣官到知府到布政使,全都聯合起來貪污賑災錢!”

“今年這幾個縣報災,明年那幾個縣報災。”

“他們拿朕當孝宗忽悠!”

乾隆將扇子往桌子一拍!

……

【用人識人:用的都是當世“正人”,這些人也沒什麼貪污之事,做事也很認真。就是跟皇帝不是一條心,同時固執已見。】

【評價C級·得兩分】

……

大明。

“固執你個頭!”

朱元璋大聲怒喝!

“欺上瞞下!目無國法!”

“這叫個屁的固執己見!”

“就該殺光!一羣混賬!”

……

大明·永樂時期

“儒家的侷限性……”

朱棣喃喃細語。

他突然想起以前跟姚廣孝談論過的事。

似乎又看到那名黑衣和尚,盤坐在他對面,侃侃而談道:

“王權早在儒家誕生之前就產生了,春秋戰國沒有哪一個諸侯的權力是靠儒家起來的。”

“而君王的權威性也不是來自儒家思想。”

“是來自組織軍事抵抗外敵入侵和對抗天災的必要性。”

“君王權力,不來自任何理論。”

“但春秋時期,諸侯混戰。”

“舊的秩序崩潰、新的秩序尚未建立。”

“那個時候的諸侯國,就只有單純的暴力。”

“對外持續打仗,拳頭即真理。”

“對內橫徵暴斂,不把老百姓的死活當回事。”

“孔孟之道因此而誕生,儒家思想讓王權變得更有秩序,更有利於保障百姓的權利,維持社會穩定。這是孔子和孟子的最大貢獻。”

“但,這也是他們的侷限。”

和尚看着自己,眼中偷着深邃之色。

“儒家,從一開始就是暴政的對立面。”

“它片面的強調仁義道德,不關注嚴刑峻法和軍事效率。”

“因爲它所產生的時代,一點也不缺少嚴刑峻法和戰爭。”

“這不是孔子、孟子想法幼稚,忽視了人性之惡,而是他們的關注點不在這上面。”

“本來就處於人性之惡了,還用說人性之惡嗎?”

“但儒家唯我獨尊後,這個思想的侷限性就顯而易見了。”

“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棣再次看向天幕。

“皇帝的權力來自戰爭。”

“而戰爭的主要原則跟儒家無關。”

……

大明·弘治時期

朱佑樘嘆了口氣。

他能怪誰呢?

大臣們?

怪他們有何用?

自己若是能看清國家大勢,看清文武平衡,他們又怎麼能欺騙的了自己呢?

他們爲什麼騙不了歷代先帝,偏偏就能騙自己呢?

“是朕之過啊……”

“朕愧爲天下主啊……”

……

【後世影響:弘治中興】

【評價C級·得兩分】

【總分:十分】

……

天幕上的金光突然暴漲!

『以下三種,任選其一。』

『鐵腕皇帝體驗教導卡』

『雄猜之主·漢武帝』

『酷吏女帝·武則天』

『一人絕頂·朱元璋』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坐直身體。

“有點意思……不管那個女人爲什麼能上來?”

“怎麼不是唐太宗?”

……

武周。

“阿兄,爲什麼不是太宗皇帝上場啊?”

太平偷摸的跟李旦嘀咕着。

不遠處,武則天聚精會神的看着天幕。

李旦看着天幕,嘴裡回答着:

“太宗皇帝又不是鐵腕皇帝。”

“況且,太宗皇帝教他未免大材小用了。”

太平身體往後一仰。

阿兄,你這話好狂啊!

……

大明。

“那個一人絕頂是個什麼破說辭!”

朱元璋現在看什麼都不滿意!

“他們都是什麼主什麼帝,咱呢!”

“什麼叫一人絕頂啊?!”

馬皇后仔細看着天幕,隨即笑出聲。

朱元璋疑惑回頭。

“妹子,你笑什麼?”

馬皇后眼嘴輕笑,看着朱元璋眉角一跳。隨即輕聲問道:

“重八,一說鐵腕皇帝,那你對漢武帝與武則天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朱元璋皺着眉頭。

鐵腕皇帝?

武則天是算什麼鐵腕皇帝?

她不是任用酷吏……

嗯?酷吏!

馬皇后看着朱元璋的表情偷笑着。

“你是不需要用酷吏來進行鐵腕之策。”

“因爲漢武帝和武則天手底下所有的酷吏加起來,都不如你自己下手重!”

朱元璋黑着臉。

一人絕頂……

是這麼個意思!

……

大明·弘治時期

文淵閣。

“禍事了!禍事了!”

大臣們捶足頓胸!

“閣老,這……”

首輔徐溥揹負雙手,望着天幕。

“大明既然到了這種地步嗎?”

“天象已顯,大局已定。”

“持身以正,你們怕什麼?”

……

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748章 道光皇帝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
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748章 道光皇帝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