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茶

{不只是道光的高光,還是八旗兵最後的高光。}

{十七年後,和卓部又一次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即“七和卓之亂”}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月底,七和卓首領卡塔條勒等帶領騎兵千餘人從浩罕汗國出發,攻佔喀什噶爾回城,幷包圍了喀什噶爾漢城和英吉沙爾。}

{道光聞訊後,派奕山爲參贊大臣,率領北疆五千多清軍迅速南下,從阿克蘇取道葉爾羌,在英吉沙爾擊潰了叛軍。}

{卡塔條勒等見勢不妙,掠奪了喀什噶爾大量的人口和財物後,逃回浩罕汗國。清軍在九月底收復了喀什噶爾,“七和卓之亂”平定。}

{道光兩度平定新疆和卓部的叛亂,夯實乾隆的政策,有力維護了我國疆域的統一,這是他的功績。}

{不然……}

{朱棣(拔劍):是啊……好聖孫!}

{所以啊,對乾隆來說,道光也是好聖孫。}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瞥了一眼天幕。

“瞻基這小子在位就兩件事沒幹好。”

“一個是自己五次北征的成果在他在位時成熟了,而他不願乘人之危沒能把熟了的果子摘回來。”

“二是丟了安南,因爲這兩件事,基本讓他和明君無緣了。”

徐皇后倒了一杯茶給他,慢聲細語道:

“也不能總把疆土做爲一個是否明君的衡量指標吧?”

“漢文帝治下遠不如漢武帝。”

“但誰敢說漢文帝不是明君呢?”

朱棣接過徐皇后的香茗,飲了一口,又緩緩吐氣道:

“把疆土作爲衡量一個君王強不強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指標確實不可取。”

“但天幕就是拿這個做指標你有什麼辦法?”

“漢文帝……幾百名皇帝,有幾個漢文帝?”

殿內一時寂然無語。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一甩袖袍,不耐煩道:

“都說了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你們安南不是也沒拿下來嗎?”

“朕是不想拿嗎!”

那不是財政不支持嗎?

得虧當初沒拿,這要是拿完攤上朱祁鎮,來一個南北夾擊。

大明直接當場暴斃!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面無表情。

殿下羣臣恍如未聞,自顧自的陳述英吉利入京的利害。

你說怎麼不慶賀穩定回疆之事?

這滿朝文武有誰是缺心眼子嗎?

當今萬歲最重視什麼?

乾綱獨斷嗎!

前面那些大臣都快把道光皇帝玩成狗了這時候你去慶賀勝利?

怎麼?活得不耐煩了?

玩反諷?

歇歇吧!

……

天幕上

晨曦微露。

太和殿上,滿殿黑壓壓的,一片紅頂花翎。

一場驚天之變自此開始。

“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

【道光十八年(1838)閏四月初十】

【鴻臚寺卿黃爵滋上了著名的《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折》,全面提出了關於禁絕鴉片的主張。】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裹着繡有翼馬的金紋紅錦被,微微坐直身體。

“鴉片,朕倒要看看是個什麼東西。”

李世民潤好筆墨。

“我來寫。”

李建成備好紙張。

“我來畫。”

……

【要想說清鴉片,那就要說爲什麼英國要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

【爲什麼會選擇打開中國大門。】

【以及,兩種意識的碰撞。】

……

一張世界地圖浮現在天幕上

在地圖裡,中國安安穩穩的坐在中心位置。

像一名頤養天年的老人般不問世事。

但在老人的身邊,一條條錯綜複雜的海航路線交成一隻密不透風的大網。

這張網籠罩了整個世界。

唯獨老人不在其中。

……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

【馬可·波羅,隨其商人父親和叔父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安南、緬甸等地僑居和做官。】

【回國後,由其口述而傳抄存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

【他炫耀他在東方的遊歷見聞,告訴人們,東方是一個遍地黃金的世界,寶石和珍珠難以計數。】

……

大元·世祖時期

忽必烈摸了摸大鬍子。

這怎麼有一種萬物起源的既視感呢?

“你們說我要不要也來場西征呢?”

殿內衆人對視一眼。

“陛下,再看看吧。”

忽必烈點了點頭。

再看看,這三字門道可深了。

悟去吧。

……

【十五到十六世紀,隨着當時世界上第一批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在歐洲出現,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初生的資本主義作爲封建主義的對立物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

大漢。

“它說什麼呢?”

劉邦皺着眉看着呂雉,扣了扣耳朵。

“乃公怎麼看不明白呢?”

呂雉還是瞭解一些做生意的事情,有些不確定道:

“這意思……似乎是說商人與皇權對上了?”

劉邦摸了摸下巴,裝成若有所思的樣子。

商人對上皇帝?

明朝啊?

……

{爲了快速地完成原始積累,資本主義從其誕生之始便開始對內殘酷剝奪農民土地,變農民爲無產者,對外進行野蠻的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開拓市場。}

{無論是資本國家,還是資本家,甚至當今個體戶,想要迅速積累大量原始資本,手段都是極其相似。}

{我們一直被教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普通人通過走正道來獲得翻身的原始資本難如登天。}

……

劉邦一拍手,嚇了呂雉一跳。

“這個乃公看懂了!”

“聚四海之財爲己用。”

……

【馬克思認爲,殖民掠奪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可·波羅的描述,把新興的殖民主義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東方,使他們對那個遍地黃金的東方世界充滿了無限貪婪的嚮往。】

……

大秦。

嬴政本能的不喜歡貪婪這兩個字。

“好像我們是獵物一般。”

其餘幾人也皺着眉頭。

他們忍着不快,在白帛上迅速記錄着天幕上的圖片與信息。

一切都等稍後再談。

……

一本寫着錯綜複雜文字的圖書被一頁頁翻開。

轉化成符合各個朝代語言的同時,還有大量圖片。

……

【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爲殖民者的冒險遠航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托勒密的《地理學》被譯成拉丁文,地圓學說引起人們重視,人們關於地域的觀念發生重大變化。】

【其次,此時由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也已傳入歐洲,爲航海遠行提供了方向指針。】

【多桅輕便的快速帆船此時也在歐洲出現,使踏海遠航成爲可能。】

【於是,歐洲殖民者開始了一系列的遠航探險。】

……

穿過狂風暴雨。

平塔號的瞭望手(胡安·羅德里格斯·貝爾梅霍)從桅杆上看到了現在的一片綠色羣島。

他興奮高呼着:

“有陸地!有陸地!”

聲音未落,一羣毫無形象的人衝到甲板上。

他們眯着眼,看向遠方。

隨後互相擁抱,高聲歡呼着。

……

【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東部的巴哈馬羣島。】

【就在明孝宗發佈“海禁令”的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歐洲人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了。】

【同時,文藝復興運動正如火如荼,由自由民組成的新興商業城市成爲歐洲的新希望。】

【西方歷史著作中常常把1500年當成東西方文明“大分流”的起始之年。】

……

{在正統的中國經濟史上,從來沒有爲海盜留一席之地。}

{然而,近世的史料發現,自16世紀之後,正是非法的海盜活動造就了南太平洋地區的貿易繁榮。}

{據學者嚴中平的研究,海盜商人把大量中國貨販運到馬尼拉,進而通過西班牙商人遠銷到歐洲和美洲。}

{與此同時,他們還把出產於日本和墨西哥的白銀大量運回中國市場,構成全球商品和白銀流通的重要一環。}

{但從明代開始的中國,卻從全球化的版圖上漸漸淡出,最後終於內卷爲一個閉關鎖國的內陸帝國。}

……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到達印度半島西南岸的卡利庫特港。】

……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翻着手邊的海圖,一邊看一邊生氣!

生誰的氣?

生他那死鬼老爹的氣!

要不是他爹造孽……

越想越氣!

……

大明·弘治時期

朱佑樘嘴角抽搐。

怎麼感覺怪怪的?

就像完全不搭的兩個東西縫在了一起一樣……

“不海禁……你出兵出錢給我打海盜啊……”

出兵出錢……

朱佑樘想到了張家兄弟,又想到了和珅。

乾隆的思路其實也可以參照一下嗎。

就基於他對這兩兄弟的瞭解。

最後大不敬的事肯定不少幹。

“天氣不錯,該養豬了……”

……

【明·正德十四年-嘉靖元年·公元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繞地球航行。】

【1519年,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的派遣,率船五艘,向西越過大西洋,繞過美洲南端進入太平洋,並繼續西航。】

【於1521年3月17日到達今菲律賓羣島南部蒙洪島,證實了地圓說。】

【這不僅在人類認識宇宙、認識地球的科學史上具有偉大意義,也對日後西方殖民主義對東方世界擴張活動的廣泛展開打開了通途。】

【航海探險家們的成功,使殖民主義者堅信,洪濤汪洋再也不能阻斷他們海外尋求寶藏、掠奪財富的夢想之途。】

【從此,歐洲殖民主義者的足跡踏遍了地球的每個角落。】

……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開展海外殖民活動並展開過激烈競爭的國家。}

{當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大肆進行殖民擴張之際,西班牙人也橫越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開展了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葡西兩國分別在非洲、美洲殘酷屠殺當地居民,掠奪了大量財富。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貪慾益加膨脹。}

{1511年,葡萄牙人不僅確立了對印度洋西南海岸的殖民統治,截斷了阿拉伯人與印度、印度尼西亞的商業聯繫,壟斷了西方世界與東方的貿易,而且還征服了馬來半島西南的馬六甲,控制了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咽喉,接近了中國的南大門。}

{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朝正德六年。}

{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殖民擴張時,中國處於明朝中葉,並且並不遜於二者。}

……

大明·正德時期

朱厚照看着乘風破浪,最後環繞世界一週興奮嚎叫的水手們。

又看了一眼正德六年的時間。

咧嘴笑道:

“人家航海環繞世界那年,朕就崩了。”

“也是因爲水。”

“多有緣分。”

正在畫海圖的朱厚熜差點沒跪下咯。

這話可怎麼說的!

朱厚照卻擺了擺手,毫不在意道:

“這種事就不要糾結了。”

“唉……”

朱厚照看着天幕,突然嘆氣道:

“自這以後,君臣糾纏不休……”

“我們……”

千言萬語,最終又化爲一聲長嘆。

……

【在西方世界中,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相比,英國與中國發生接觸在時間上相對要晚一些。】

【雖然早在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英國商人就組織了中國公司,並組成探險隊,開拓通向東方與中國的商路,但數十年間,皆無功而返。】

【它與中國只能通過成立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東印度公司進行間接的接觸。】

【隨後英國經濟實力逐步加強,成爲僅次於荷蘭的海上強國,而此時老牌的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葡印總督與英屬東印度公司締結對華自由貿易協定,英屬東印公司獲得了在葡屬殖民地貿易的權利。】

【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英國也開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政治制度逐步確立。】

【他們開始了工業革命,織布機、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自動織布機、蒸汽機等各種機械紛紛出現和完成,機械化生產普及推廣,更加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

{這麼說不直觀,給你們列個數據。}

{1700年,英國的煤產量爲兩百六十萬噸,1795年增加到一千萬噸,1836年更增加到三千萬噸。}

{到1839年,英國的煤產量比法國、比利時、普魯士的總和多三倍。}

{生鐵的產量也由1740年的一點七萬多噸,增加到1800年的十九點三萬噸,1840年更增加到一百四十萬噸!}

{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也由1760年的兩千兩百多噸,增加到1841年的兩萬四千多噸。}

{從1830年開始,英國大規模築鐵路,20年間,築成鐵路近一萬公里。成爲當時世界各國機器的供應者。}

{所以總說工業化工業化,必須工業化啊!}

{都快不認識噸字了……噸怎麼換算來着?}

{兩千斤是一噸。}

……

大清·嘉慶時期

嘉慶看着這些數據只感覺頭暈眼花。

雍正初年,雲南每年產銅八九十萬斤,到雍正五年產量也是上升到四百餘萬斤。

乾隆三十七年,雲南一省有銅場四十六處,採礦人夫達七十萬人,每年產銅高至一千多萬斤。

與銅的增產相適應,鉛也有了大幅度增長。

乾隆一朝,僅貴州一省就出產黑鉛一千四百多萬斤。

一年載煤則數百萬石。

但與之相比起來……

“簡直雲泥之別。”

……

【機器化大生產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英國商人對產品銷售市場、原材料產地擴張的慾望。】

【海外殖民侵略,正是英國資產階級用來滿足它這種慾望的不二選擇。】

【在對海外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國與荷蘭一樣,採取的基本方式是組織商業壟斷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場,掠奪原材料。】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英軍在普拉西戰役中打敗孟加拉,佔領了印度最富庶的地區。】

【奠定了英國在整個遠東殖民統治的基礎。】

……

大唐。

李世民與房玄齡等人大眼瞪小眼。

魏徵欲言又止道:

“這……不太好吧?”

幾人齊刷刷的看向他。

說什麼呢?

你先說的效仿漢使之事!

魏徵看懂他們眼中的情緒,第一次有些無言以對。

“咱們泱泱大唐……也不能太不要臉面了……”

李世民打斷他的話,直言道:

“沒事,朕活的久!”

幾人頓時側目而視。

這又是什麼話!

活得久就可以……還真可以壓下反對聲音。

……

【而與在印度採取明火執仗的武力侵佔有所不同。】

【英國在對中國的殖民擴張政策上選擇派遣使團訪華,與清朝進行交涉,以期解除英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

【後面,馬戛爾尼使團交涉失敗後,英國當局轉而企圖用武力向中國擴張,曾於嘉慶七年(1802)和嘉慶十二年(1807)兩次派兵侵入,意在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澳門,以爲久踞之計,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嘉慶二十年(1815),英國再次選派阿美士德作爲大使訪華。】

【雙方因就覲見禮節問題而起爭端。結果,阿美士德一行被嘉慶逐離北京,其外交使命也成泡影。】

【英國當局三番兩次地遣使出兵,目的是爲了擴大同中國的商業貿易。】

【當時英國用以跟中國進行貿易的產品,如機制棉布、毛織呢絨、羽紗及一些金屬製品等,由於售價過高,始終無法在中國打開銷路。】

【同時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商品貿易的依賴性並不嚴重,也構成了對英國商品進入中國的巨大阻力。】

【而中國的特產,如絲、茶、漆器、瓷器等,由於品質優良,反爲西方所歡迎。】

……

天幕上。

一羣男士穿着燕尾服、戴高帽,遊走在鋪滿瓷器的餐桌處。

一名男子用着中國茶具給諸人沖泡茶葉。

幾名女士圍坐在一起,指着身上精美的布料說着什麼。

而無一例外的,每個人手裡都端着一盞白瓷杯。

裡面是兌着牛奶的茶湯。

……

【茶葉在中國對英貿易輸出中,佔着極大的比重。】

【乾隆二十五年到二十九年間(1760-1764)英國從中國輸出的茶葉共值銀八十萬零六千二百四十兩8,佔其從中國輸出商品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一。】

【道光五年到九年(1825-1829),英國平均每年從中國輸出茶葉值五百九十四萬零四百五十一兩。】

【佔英國從中國輸出商品總值的百分之九十四。】

【茶葉,不僅給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巨大利潤,也使英國從中獲得了鉅額稅收。】

【茶葉不僅成爲英國民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成了東印度公司和英國國家的重要利源。】

【但是,也由此造成了中英之間貿易的巨大逆差。】

【英商在經銷中國商品的過程中,爲了取得支付的平衡,必須運來大批的白銀予以填補。】

【這種貿易狀況與英國資本主義經濟擴展的需要是尖銳對立的。】

【英國政府希望通過外交途徑擴大對華貿易的目的無法實現,東印度公司又無法從英國運來能夠受到中國人歡迎的商品。】

【而中國茶葉、土布等商品又成爲英國國內的必需品和英國國家、東印度公司的重要利源之所在,英國急切地希望改變這種長期存在的對華貿易入超的情況。】

【於是,以東印度公司爲代表的英國商人開始暴露其殖民主義者的嘴臉,公然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

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119.第115章 《出師表》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333章 後晉後漢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
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119.第115章 《出師表》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333章 後晉後漢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