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

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

{辣個女人會出現嗎?}

{孝莊是太后又不是皇帝,出不出現很重要嗎?}

{蕭綽不也講了嗎。}

{那能一樣嗎,翻歷史也沒第二個像蕭綽那麼能打的太后啊。}

{婦好?}

{那他媽是王后!}

{她兒子繼位她不就是太后了。}

{不好意思,繼位的祖庚跟婦好沒半毛錢關係。}

{武丁與婦好的兒子是祖吉,也就是打造後母戊鼎的孝己。}

{史書《帝王世紀》記載他因繼母陷害而被流放至死,但1991年10月,考古隊在殷墟發掘出1583版甲骨和獸骨,其中689版甲骨上記載了2250多條占卜內容。這些甲骨文揭示了祖吉的生活。}

{而按照甲骨文上的記錄,孝己要學習騎馬射箭、舞蹈音樂等貴族必修課程,還要主持祭祀、關心農業生產、率軍出征。他對父親武丁非常孝順,不僅會爲父親規劃出行路線,還會在父親做噩夢時表示擔憂。武丁也很關心兒子的成長,經常去學校看他表演。}

{在位時,他不僅掌握着重要權力,還經常陪伴父母,處理國事,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太子。他曾一次用105頭牛舉行祭祀,這樣的規模足以證明他的地位之高。同時期的二十多位“子“都要聽命於他,可見其權力之大。}

{但這位王子身患重病,多條占卜記錄顯示他曾多次詢問病情,最終英年早逝,年齡不超過三十歲。}

{這個發現也推翻了他被繼母陷害致死的說法,爲歷史增添了一份真實。}

{……不是說孝莊嗎?這幹哪去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打了個哈欠。

一邊揉着眼睛,一邊嘟囔着。

“什麼亂七八糟的。”

衛子夫則看了幾眼,小聲道:

“這太子倒是挺受寵,就是命不好。”

劉徹頓了頓,偏過頭道:

“是啊,跟那朱標一樣。”

“別說,武丁跟朱元璋的某些經歷還挺像。”

“夫妻恩愛,父慈子孝。”

“然後喪妻、喪子……”

說着說着,劉徹不說了。

未央宮陷入尷尬的沉默中。

太常寺。

一位狀若瘋魔的寬袍大袖之士正奮筆疾書。

“別!別停!”

他看到天幕中的一言,一邊大聲呼叫一邊加快動作。

竹簡上的墨痕越發繚亂,完全不成字體。

一旁的稚嫩小童咬着手指好奇的看着。

直到天幕裡的一言翻過,男人還在埋頭苦幹,憑着記憶寫完記載。

“阿父?”

稚嫩的幼童看着父親。

男人看着只有自己能辨認出字跡的竹簡,對身邊的幼童道:

“遷兒,你要記住,我家乃先周室之太史也,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不絕於後世。”

男人看向天幕,眼中透出一絲興奮。

“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

“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

“我等太史公每到冠禮之後必壯遊天下!”

“一是探尋,二是證實,三是碰撞。”

“藉由對歷史的記錄和探索,瞭解理想的政治之道、人間秩序。”

“我們知道要用什麼方式把錯誤彰顯出來,把是非的標準定下來,並且懂得如何彰顯一個人做的事情是對的、好的,另一個人做的事情是錯的、壞的!”

“我們要在所有人中看出人才,知道給人才什麼樣的地位,讓他發揮!”

“反之,我們也要看出什麼樣的人是壞人、無能的人,如何把他從不對的位置上排除!”

“孔子曰: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馬談看向小司馬遷,笑道:

“歷史是實際的、具體的,其中有事情所產生的各種頭尾,有人所作爲的各種動機,這些都能更好地教給我們人間智慧。”

“這就是太史公的意義。”

司馬談擡頭望天,感慨萬千。

“天幕,不是獨屬皇帝的歷史。”

“也是我等太史的理想驗證。”

“未來的封禪大典,真是期待啊!”

……

天幕上。

頭戴朝冠的小皇帝坐在龍椅上。

面前,一羣看不清面容的大臣們束手而立。

……

【就在多爾袞死後半個多月,順治皇帝傳諭議政大臣等說:“國家政務,悉以奏朕,朕年尚幼,未能周知人之賢否。”】

【“遇緊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諸細務令理政三王理之。”】

【大臣奏曰:“議推大臣,恐不免稍遲。”】

【帝曰:“遲而得當,何傷。但速而不得其人,是所憂也。”】

【順治認爲吏刑戶三部事務重大,於是依照諸位大臣商議的結果,各設尚書二員。規定這三部遇以下事務必須上奏:官員升轉遷除,官員過犯及大辟等罪,錢糧庫物出入,此外的事務要酌情啓奏。而他則得以依事之輕重緩急,統領全局。】

……

大漢·靈帝時期

劉宏看着寥寥幾語又從容不迫的少年皇帝,讚歎一聲:

“雖爲幼君胡主,這心智卻不弱啊。”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對政事措置有度,從容不迫,確實非常難得。

“上一個這麼有條理能拿事的,還是嘉靖呢。”

衆臣也同樣認可這小皇帝的能力。

其他不說。

那多爾袞猝死,皇帝提前親政,這一突發事件卻並未引起大的動盪。

也雖有鬥爭,並未影響整個天下的穩定。

換言之,權力的轉接基本上順利實現了。

劉宏則更看透皇帝權力交接下的那重要的一點。

制度的完整和嚴密,對皇帝形成的保護。

“朱元璋啊……”

……

【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在他親政期間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她告諭順治皇帝說:“爲天子者處於至尊,誠爲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鴻圖。下能兢兢業業,經國理民,斯可爲天下主。”】

【要順治皇帝唯纔是舉,親賢臣,遠小人,賞罰分明、公正,提倡節儉,戒驕戒躁,努力學習,不恥下問。】

……

大唐。

“這就是有好父母的重要性了。”

李世民揹負雙手,感嘆不已。

“人之爲人,父母所教。”

“沒有教養之人,成不了大事。”

“哪怕逞一時之威,終不得善終。”

“這孝莊太后能一語中的,指出得失關鍵,可見其才能。”

李承幹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哪中的了。

“阿耶?哪中的了?”

李世民頗有幾分無言。

他指着天幕裡的唯纔是舉幾句話,難以置信道:

“這麼明晃晃教導如何用人的話,沒看出來?”

李承干撓了撓頭,不好意思道:

“未免老生常談了些。”

李世民怒搓其頭!

“確實老生常談,但這就是用人之道!”

“大道奇簡,哪那麼複雜。”

“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罷了。”

……

【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二十二日。】

【順治皇帝列舉多爾袞罪狀十四條,成八百多字的詔書,昭示全國。】

【十四條詔書總結一句話就是“謀篡之事果真。”】

【謹告天地宗廟社稷,將伊母子並妻,罷追封,撤廟享,停其恩赦,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罷除多爾袞的母親和妻子的封號,並把她們的靈位撤出廟享,對多爾袞掘墓鞭屍。】

……

{如果把詔書與八年前多爾袞加封“叔父攝政王”時所頒的冊文,兩相比較,那功與罪,判若天壤。}

{冊文頌多爾袞碩德豐功,“高於周公”,甚至有些是“周公所未有,而叔父過之”。}

{頌功與伐罪,均誇大其辭。元勳與罪魁,變在旦夕,這就是權力鬥爭中常見的現象。}

{多爾袞再一次身體力行了,孤兒寡母不可信!}

……

大明·萬曆時期

張居正眼角抽搐了一下。

什麼玩意?

這一幕幕怎麼這麼眼熟呢!

一邊的小皇帝則嘆氣道:

“前捧後殺,未及兩月,冷血如此,足見齒恨之切。”

“然無多爾袞,豈有清朝?順治報復太過。”

張居正現在嘴角都開始抽搐了。

這話從你嘴裡說出來,有一種莫大的滑稽感!

滑天下之大稽!

“權利爭奪,和功勞無關,只和權利大小有關。”

張居正感覺還是把話說透了比較話。

畢竟這小東西心思太重了,摸不準脈,還是有什麼說什麼算了。

“多爾袞黨羽衆多,不徹底貶低多爾袞,展示自己的權利,那就會冒出來李爾袞,王爾袞。”

“在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權利鬥爭中沒有這樣的能力是不行的,畢竟那個位置上只能有一個人,任何靠近或者威脅者都是敵人,同時也體現了人性和權利的誘惑力。”

“但納之如新衣,棄之如敝履。”

“這不是治國正道。”

小皇帝正色道:

“那什麼是正道?”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嘆氣道:

“夏日烈,冬日溫。”

“事大衆而數搖之,則少成功。”

“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

“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

“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

“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

“貴靜,則爲清虛。”

“清虛,則能容萬物。”

小皇帝腦子轉了轉,驚訝的看向張居正。

“先生是想開海出使萬國?!”

張居正這回又沉默了。

“陛下,考成法能治一時不能治一世。”

“大明不能總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用老辦法解決問題。”

“因爲那些老辦法已經沒用了。”

“大明的土地,作物,沒法再提升了。”

“大明也高高在上太久了。”

“站得高,才摔得狠。”

“與其摔倒、摔死,不如走下去。”

“去看看別的地方。”

“也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

小皇帝下意識的點點頭。

“可是朝中大臣……”

提到那些玩意,張居正那不屑之色又按捺不住展現出來。

“庸碌之輩,不值一提!”

“只要陛下想,臣全權處理!”

“跟一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治好大明!”

……

【順治親政後,把多爾袞的一系列罪狀公之於衆,清除了多爾袞的親信,起用了被多爾袞罷免的大臣,平反並追復了遭多爾袞迫害的親王、郡王的爵位。】

【下令堅決廢棄多爾袞當年執行的擾民政策和奢華工程,並酌情進行了適度改革。】

【以身作則,努力學習儒學,重視任用漢官,倡導漢化,倡導以文教德化治理國家。】

【接着,解除了濟爾哈朗輔政大臣一職,以避免權臣專政,並在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三十日諭內三院:

“以後一應奏章悉進朕覽,不必啓和碩鄭親王。”】

【隨後,爲了表示撫慰,又賜金冊金寶加封濟爾哈朗爲叔和碩鄭親王。】

……

大漢·宣帝時期

“可謂大獲全勝啊。”

劉病已看着小皇帝快刀斬亂麻的一系列操作,感嘆道:

“如果一切史料屬實,那這順治的政治才能和從容不迫的氣度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見,雖然當時他年齡很小,卻並不乏獨斷朝綱的智慧和勇氣。”

許平君倚在他懷裡嘆氣道:

“只希望,這皇帝能對百姓好點。”

劉病已一時間無言以對。

……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穿過臺灣海峽,從東南沿海登陸,一路上勢如破竹,大敗清軍,接連攻克瓜洲、鎮江,大軍圍困江寧。一時南方各省人心晃動,紛紛有密謀起義的舉動,整個江南各省陷入了緊急狀態,清廷上下大感震動。】

【順治頗欲作逃回滿洲之思想。】

【孝莊太后對他加以斥責,說他怎麼可以把祖先們得來的江山,這麼卑怯放棄?】

【順治聞言急怒,拔出他的寶劍,發誓親征,或勝或死,決不更改自己的意志。然後用劍把御座劈開。】

【孝莊太后都麻了,這人怎麼總走極端呢,又勸告不要親征,明英宗之事不遠矣。】

【但順治下定決心,誰說也不聽,同時各城門已貼出佈告,曉諭人民,皇上要親自出徵。全城驚慌。】

【王公大臣到湯若望這裡請求援助。】

【湯若望至順治面前呈上奏疏,順治轉變態度,曉諭百姓,出征作罷。】

……

{湯若望是一個天主教徒兼科學家,沒什麼私人立場。他在天啓二年的時候來到廣東,認識了徐光啓,後來徐光啓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幫助崇禎修訂大明曆法。}

{在大明朝廷內,湯若望發揮專長,修訂曆法,幫助明朝研製西洋大炮,崇禎皇帝還經常賞給他牌匾。}

{崇禎十三年(1640年),湯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區區長,並被允許在宮中舉行彌撒。}

{多爾袞進京後,爲了防止滿漢混居,大搞拆遷,本來湯若望的教堂也要從城北遷到城南。湯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強拆,於是給多爾袞寫上訪信,請求不要強拆。沒想到多爾袞居然給他面子,准許他留在原地。}

{沒過多久,湯若望就向清廷毛遂自薦,爲他們製作測量星體的儀器。}

{這就是做科學家當醫生的好處,不怕改朝換代,技術性人才在誰手下做事都吃得香。}

……

大隋。

“嗬。”

楊堅搖頭道:

“這脾氣還挺暴躁的,瞬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獨孤伽羅則好奇。

“看來這皇帝和這個叫湯若望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話都不聽,但就聽得進去一個異族人的話。”

楊堅尋思了一下,不確定道:

“可能是因爲他是外人,沒有根基,是個純臣吧。”

獨孤伽羅想了想,也認同道:

“說的也是,長得就跟常人不同,只能是皇黨人物。”

“所有人都可能害皇帝,唯他不會。”

楊堅點了點,又突然開口道:

“你說開個太學招一些工匠怎麼樣?”

獨孤伽羅瞬間明白楊堅的意思。

“阻力不是一般大啊,那些人可都認爲是奇淫技巧的。”

楊堅不置可否道:

“朕是開國之君。”

“朕有開皇之治。”

“文的,武的,朕都不怕。”

“想想吧伽羅,世民加大炮!”

楊堅眼中閃過異色。

“那會是何等場景!”

獨孤伽羅覺得他在做夢。

“但可以一試!”

不嫌事大的兩夫妻一拍即合。

反正有保底,那就搞唄!

一旁的楊·保底·世民還在一無所知的吐着泡泡

……

【作爲皇帝,順治也有癡情的一面。】

【董鄂妃是他最寵愛的妃子】

【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董鄂妃在陪伴了順治皇帝四年之後就離開了人世,順治因此萬分悲痛。】

【此後,他的情緒日漸消沉,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順治帝突然病倒,病情嚴重。第二天,召王熙到養心殿。初六日子夜,又召王熙到養心殿,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

【王熙退到幹清門下西圍屏內,根據順治的意思撰寫《遺詔》,寫完一條,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進覽,三蒙欽定。《遺詔》到初七日傍晚撰寫與修改完畢。】

【當夜,順治駕崩。】

【倚順治臨終前說:“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禪理,須得秉炬法語……”】

【四月十七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壽皇殿爲順治遺體秉炬火化。】

【終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諡號“章皇帝”,葬於清孝陵】

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第514章 李景隆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27章 帝國雙璧!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514章 李景隆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24章 平壤之戰!
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第514章 李景隆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27章 帝國雙璧!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514章 李景隆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24章 平壤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