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七 衍聖公

“這次不讓你去幹那些無聊的事,是你大哥回來了,從天津港上岸,你們兄弟幾個代我去迎接一下,約麼這幾日也就到了。”李明勳捏着小兒子的胖臉,說道。

一聽能出宮,李君威立刻笑了,而太子則問:“上次大哥回京,不是父皇親迎麼?”

“你大哥上次是凱旋而歸,有光復江浙,平定西南之功,是國家大禮,這一次卻不算凱旋,你們兄弟去迎就好了。”

“爹,要不我和君弘哥去吧,太子哥哥還要幫您處理政務呢?”李君威笑嘻嘻的說道。

李明勳可不明白李君威怎麼來這麼一句,小兒子才七八歲的年紀,怎麼就摻和到兩個兄長的爭鬥中,他小小年紀懂得什麼。

好在李君華反應快,連忙應下差事,帶着李君威離開了。

李明勳看着兒子們的背影,打了個響指,一個侍從官到了李明勳身邊,李明勳吩咐道:“這幾日你注意一下老三和太子之間的事,再問問李妃身邊的人,看是不是李妃和老三說了什麼。”

兄弟二人出了御書房,商議了一下,決定在皇后那裡用過午膳之後,就去誠王府與林君弘商議一下去天津的事情。

去往誠王府的路上,李君華說道:“今日在父皇面前說什麼渾話,爲什麼不讓我去迎大哥,是哪個混賬教你這般說的。”

李君威可從沒見李君華這般生氣過,他臉皮厚的很,嘿嘿笑着,不作答。李君華卻沒有放過他,繼續問道:“哥哥可以不生你氣,但你得告訴我,是哪個教你這般說的。”

“沒人讓我這麼說的,是我不想讓你去。”李君威老實說道。

“爲什麼不讓我去?”

李君威不好意思的說:“二哥你看,你現在要去迎大哥,就得和我去誠王府,壞了我和君弘哥的大事。”

“什麼大事,莫不是你和誠王爲大哥準備了什麼,不許我知道?”李君華問。

李君威連連擺手,說道:“我們要去報仇!”

“報仇?報什麼仇,找誰報仇。”李君華滿臉不解,而且瞬間就警惕起來。

老三雖說在學堂在宮裡都是調皮搗蛋的,但氣度倒是大的很,也不講什麼尊卑上下,便是在學堂,旁人招惹了他,頂多也就是魯莽的打架,再來個不打不相識,何曾聽說他和人有什麼仇恨可言。

“當然是那個.........嘿嘿,找誰報仇二哥你就別知道了,你可是太子,知道了不好。”李君威欲言又止。

李君華這才明白過來,弟弟並非不讓自己去接英王,而是不想這幾天和他呆在一起,以免誤了他的報仇大計。李君華想了又想,回憶了李君威這段時間接觸的人,終於想起了一個可以稱得上李君威仇人的傢伙。

“是衍聖公嗎?”李君華問。

“你怎麼知道?”李君威捂住了嘴巴,見瞞不住,咬牙切齒的說:“就是孔毓圻那個狗東西,他害的丟那麼大的臉面,我得好好收拾他。”

見李君華要勸,李君威雙手抱胸昂頭說道:“二哥不要勸我,我反正和君弘哥都商量好了,你呢就裝作不知道就行了,出的事我一肩扛!”

“你.......。”李君華倒是猶豫了,孔毓圻可是孔子的六十六代嫡長孫,帝國的衍聖公,他既然知道,理應不能坐視不理,可見老三這般篤定,再想孔毓圻的所作所爲,他又不忍束縛弟弟,一咬牙,說道:“你可想清楚,父皇知道了,少不得要責罰你,再者,可千萬不要鬧出大亂子來。”

李君威嘿嘿一笑,一拍太子的肩膀:“這纔是我的好二哥嘛,放心吧,我就讓他丟丟人,不會搞出大亂子來的。”

其實李君威與衍聖公孔毓圻的恩怨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是‘世仇’。滿清入關的時候,被大明王朝尊奉爲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享有衍聖公爵位的孔子後裔們選擇了向犬羊夷狄卑躬屈膝,受到了滿清的優渥寵幸,顯然,孔家的漢奸行爲是不爲帝國政權所容的,只不過因爲其在中華文化、思想中的特殊地位,也被帝國區別對待。

三皇之戰結束後,李明勳率軍北上直入京城,當時的僞衍聖公孔興燮就想改換門庭,再享新朝榮華富貴,這在孔家看來是理所應當的,兩千多年來,皇帝換了幾百個,尊崇儒道就要尊崇孔家,從古到今,孔家的爵位不斷上升,一直到了衍生公,然而,李明勳卻拒絕了孔興燮的投順,卻也沒有降罪,只是讓其閉門思過,后帝國建立,李明勳即位稱帝,在家閉門思過的孔興燮遭遇了清算委員會的清算。

這樣一個大漢奸顯然是不會被放過的,但與尋常士大夫家族被抄家滅祖流放邊疆不同,孔家仍然被優待,並非李明勳或者帝國官員有意優待,畢竟這些可算不上孔聖人的學生,而是民情輿情所不許,或許底層百姓出身的帝國官員對孔子沒有什麼特殊感情,可帝國的很多官員還是前明舊臣,特別是光復期間支持帝國進步士紳等文人,個個以孔子門生自居,把孔家抄家滅族顯然不是選項。

其實帝國官員根本不在乎孔家,清算委員會的人多是商賈出身,他們清算往往把收益率這類商業概念放進來,孔家纔有多少土地錢財,抄了纔多少錢,由此產生的問題和影響極多,收益和付出完全不成比例,所以最終的結局是,孔家家主孔興燮去了昌平和永曆、福臨下棋去了,其本人和其父親的衍聖公爵位被取消,二人也不得入孔廟祭祀,也就是說,兩代投順滿清的孔子嫡孫就當沒有了,而孔興燮之子孔毓圻則被李明勳重新封爲了衍聖公。

曾經有一段時間,李明勳想把儒道變成儒教,歸於宗教局管制,但發現中華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太深了,若是如此,儒教就成國教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帝國把孔家梳理之後繼續延續了歷朝歷代尊孔的傳統,卻也利用孔家,在皇帝的眼裡,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就看如何解釋了,因此教育局接手了孔子思想的解意釋文的職責,然後通過孔家說出來,利用孔家的影響力打壓一些不利於帝國發展和思想解放的儒家學說,首當其衝的就是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

孔毓圻雖說成了衍聖公,但不可在曲阜老家享受祖蔭,比李君華年紀稍小的他住進了京城的衍聖公府,與皇子、勳貴一起接受帝國的新式教育,因爲年齡相仿,自然也就成了李君威的同學。

而二人的恩怨情仇則是來自於一次文廟祭孔,帝國的主流思想對孔子談不上多麼尊崇,只能算是尊敬,所以李明勳自然也就沒有對孔子磕頭的‘覺悟’,實際上,爲了避免封建思想擡頭,李明勳不僅自己不祭孔,也不許內閣二相、太子祭孔,每年只是讓禮官應付一下,今年則提高一下規格,讓皇子代祭。

皇帝對孔子不鹹不淡,身爲皇子的李君威更不用提了,在他的眼裡,孔子這類需要自己磕頭的‘泥塑’和各種宗教的神仙差不多,去了之後,因爲禮儀冗長,跪在文廟裡打起了瞌睡,這本沒有什麼,誰敢對皇帝最寵愛的兒子說出個不是來呢,可單就有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就是衍聖公孔毓圻,他見李君威打瞌睡,出了孔廟後玩起了文字遊戲,賣弄了一下自己的文學素養,出了上聯給李君威:

眼皮墜地,難觀孔子之書。

對於這類深文周納的文字機巧,李君威既不感興趣,也沒那個能耐,沒有對上來,卻也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三皇子在文廟的表面和這個對聯被登上了一些小報,繼而被宣揚開來,也有好事者幫李君威對了一個下聯:

哈氣連天,要做周公之夢。

顯然,對聯是工整的,可李君威的面子卻是丟了,而且丟的是大面子。

而當兄弟二人乘車趕到誠王府的時候,不僅見到了林君弘還看到了幾個勳親家的世子,其中以李君華的同學裴元器而首,李君華臉一黑,李君威報復衍聖公的陣仗可真不小。

見太子也來了,有人歡呼有人退縮,歡呼的人以爲太子也加入了這個計劃,而退縮的人則認定這件事有太子在而做不得了。

“你就陪着老三胡鬧吧,鬧大了看你怎麼收場!”李君華冷着臉對林君弘說道。

“太子爺,我總不能看着咱們自家兄弟被一個漢奸崽子欺負了吧,皇上饒了他孔家給了他名位富貴,孔家不夾着尾巴做人,反倒敢找皇室的麻煩,這可不能由着他們。”林君弘笑了笑,說道。

“你........。”

林君弘推着李君華進了屋內,說道:“太子爺,您就在王府好好休息兩日,這事就當全然不知道,我們惹了禍頂多挨老爺子一頓罵,你可別牽扯進來。”

“你們究竟想怎麼着衍聖公?”李君華終究還是不放心。

林君弘笑了,拿出皇帝御賜的腰牌,說道:“放心,我如今在安全局供職,有的是法子政治那個蠢貨,太子爺在王府呆着,權當不知,老三、元器他們也就跟着我去看看熱鬧,也不親身參與。”

能在此刻聚在誠王府的,都是李君華的同學、發小,大家一起長大的,李君華也拗不過他們,只得如此。

顯然,李君威報復孔毓圻的計劃不是一天兩天了,林君弘更是利用安全局當差的機會着意進行了安排,到了夜間,林君弘帶着李君威等出了王府,直奔西珠市街口以北的胭脂衚衕,坐在車裡,就能聽到附近堂子、戲樓傳來的歌唱聲和叫好聲。

胭脂衚衕或許不出名,但在若說八大胡同,在後世人耳中就如雷貫耳了,胭脂衚衕就是八大胡同中的一條,當然,在這個時代,八大胡同還僅僅是雛形,因爲來京的徽班等戲曲班子聚集而產生,只不過與徽班男旦爲主的男雞風尚不同,隨着士大夫階層的覆滅,胭脂衚衕裡的風月場所已經變成了妓女的天下。

“哎喲,幾位爺,裡面請。”

車駕在胭脂衚衕裡的翠雲樓門口停下,老鴇和姐兒們都迎了出來,見下了一羣脣紅齒白的俊秀少年,姐兒們都是壞笑起來,老鴇熱情的招待着。

林君弘掀開袍子一角,露出了安全局的腰牌,老鴇登時嚇了一跳,就差跪下了,林君弘臉上掛着笑,說道:“這幾位公子是來打茶圍的,不吃肉,三樓是我們的了。”

見林君弘等不是來找茬的,老鴇不再害怕。而所謂打茶圍就是青樓裡只閒逛,不叫姑娘陪客,老鴇雖然不知道自家的堂子有什麼值得看的,但面對安全局的人也不敢放肆,她在這行當起起伏伏多年,知道林君弘這個年紀就能進安全局定然出身不凡,而安全局那個衙門可是最不敢惹的。

“裡面請,來人,快些把茶點送來。”老鴇安排到。

李君威第一次到青樓來,看着穿紅戴綠還衝自己擠眉弄眼的姐兒們,不由的臉紅了,但還是忍不住瀏覽美景,一直被裴元器拉走,纔是想起自己是來辦正事的。

老鴇帶着幾個姐兒端來了茶點吃食,但卻在二樓被誠王府的侍衛攔下了,二人站在樓梯口,抱刀看着,沒有人再敢靠近,東西交給侍衛,領了賞錢,也就退下了。

胭脂衚衕是京城的不夜城,已經是晚上,華燈初放,紅粉燈光照亮了這片區域,林君弘指着對面的一座堂子說道:“老三,人我已經安排在了對面,你且只等着看好戲就是。”

“孔毓圻那狗東西滑溜的很,裴元器,你的人行嗎?”李君威有些狐疑的看向裴元器。

裴元器拍了拍胸膛,說道:“放心就是,幾個弟兄都是‘老斗’了,流連這片地方多年,又都是侯伯府邸出來的,最會來事,孔毓圻腦袋是好使,但好面子的習慣是改不掉的。”

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八一 意圖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一八四 名滿江南章二九 團練 上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十九 烘乾窯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三四三 教子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二八九 國聯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九二 一個恩典 三種訴求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二三一 各方反應章二零一 態度章九二 噶爾丹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二十 認清現實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一三七 冬季進軍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七四 馬威章六五 進入朝鮮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二一 亂起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三五零 意外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四八五 藏地新變章一三六 瓦解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四零五 目標章一四二 奉旨貪污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六 招募章一六二 器量章三六 甩手掌櫃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八 血契章九 進攻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一一九 奪地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一四 開戰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三五七 儲位章四三 騎兵章二三 呂宋謀劃章十九 烘乾窯章一二九 英王遇襲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九九 我聽說我被綁架了章四二零 緊急事態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九八 葉爾羌汗國章二八 碎敵軍膽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一四六 對抗閒談幾句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一 同意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四二二 最後的歲月 中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一 盡忠職守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一三五 繼承之事章一七二 藩政章六五 擴張
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八一 意圖章一零七 爪哇海戰 二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一八四 名滿江南章二九 團練 上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五 棄車保帥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十九 烘乾窯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三四三 教子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一三七 挖牆腳章二八九 國聯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一九二 一個恩典 三種訴求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二三一 各方反應章二零一 態度章九二 噶爾丹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二十 認清現實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一三七 冬季進軍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三零三 西奈模式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七四 馬威章六五 進入朝鮮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二一 亂起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三五零 意外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四八五 藏地新變章一三六 瓦解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四零五 目標章一四二 奉旨貪污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六 招募章一六二 器量章三六 甩手掌櫃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八 血契章九 進攻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一一九 奪地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一四 開戰章四九零 你做的,我也做的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三五七 儲位章四三 騎兵章二三 呂宋謀劃章十九 烘乾窯章一二九 英王遇襲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一九九 我聽說我被綁架了章四二零 緊急事態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九八 葉爾羌汗國章二八 碎敵軍膽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一四六 對抗閒談幾句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一 同意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四二二 最後的歲月 中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一 盡忠職守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四五零 提前準備章一三五 繼承之事章一七二 藩政章六五 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