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初問和寄思急忙朝胤禛行禮,胤禛去只去扶初問,“惠貴人免禮。”待不遠處的寄思是看也懶得看一眼,悶聲說道,“你也起來吧。”
裕嬪明察秋毫,洞悉胤禛這是在與寄思置氣,便打破這尷尬氣氛道,“皇上最近一定是朝事繁忙,所以才未能到長春gong看一看弘曆和弘晝呢。”
胤禛坐在牀榻前,望着裕嬪母子,笑道,“是呀,朕心裡一直掛念着你們母子。弘晝這幾日可乖巧,不哭不鬧吧?”他瞧着弘晝的模樣,笑道,“幾日不見弘晝,似乎又長大了些,皮膚也白晰了。朕瞧着,越發像朕的模樣了。”
弘晝這孩子,打一生下來起,那模樣就如同是與胤禛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似的。胤禛瞧見了,自然是歡喜得很,“長大了,一定跟朕一模一樣。”他笑着望向裕嬪,語氣乳軟道,“等弘晝再大一些,朕親自教他騎馬狩獵,習字讀書,將來弘晝一定是個有用之才。”
這話寄思聽着甚是熟悉,相同的話他也對她說守,說要親自教導弘曆,還說她所生的孩子最得他喜歡。而今,弘曆就在他旁邊不遠處的搖籃裡,他卻不看一眼,不提一下。也不知是否是還因爲前些日子撞見她與年將軍在御花園相遇一事而與她置氣,若僅僅是置氣還好,要真是冤枉她與年將軍,那將來她與弘曆的日子可就難了。
這時可人端來剛沏的薑茶,寄思急忙接過來,揮手吩咐可人退下,旋即轉身將薑茶遞向胤禛,“皇上,您剛進屋,外面寒涼,快喝些薑茶暖暖身子吧。”
裕嬪也笑道,“是啊皇上,先暖暖身子再抱弘晝。”說罷,裕嬪將弘晝從胤禛懷裡接過來。
寄思一直垂着頭,端着茶盞的雙手平舉過頭頂,半餉不見胤禛來接,便微微擡起頭不,卻迎見胤禛那冰涼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這目光似是寒冷的刀槍過體,讓她深感不適。她慌忙地垂下頭,又道,“皇上請用薑茶
。”
胤禛緩了半拍才接過茶盞。
不過片刻,卻聽聞茶盞跌落在地,碎片濺開的同時傳來胤禛氣怒的聲音,“這麼燙,叫朕怎麼喝?”這語聲不由驚得周遭的人懼是一驚,大家大氣也不敢出一下。宮人們不明白皇上今日是怎麼了,平時待辰嬪可是有如捧在掌心裡疼愛極了,如今卻是這般冰涼的口氣,連這些宮人們都無法適應,更別是寄思本人了。她垂了頭,眼裡很快有了滾燙的眼淚,委屈而又心酸的情緒立即上涌,卻趕緊跪直支拾起地上的碎片,“皇上息怒,是臣妾不好,臣妾再支給皇上沏一杯。”
心裡滿滿的委屈,神思恍惚,連那尖銳的茶盞碎片渣子扎進手裡,她也毫不查覺。頓時有鮮血涌現,驚得初問急忙支扶她,“姐姐,這些都讓奴婢們來做吧。”
寄思急忙將手縮回身後,道一句沒事,便匆匆忙忙起身,說是要再去給皇上沏一杯薑茶來,卻聽胤禛冷冷打斷道,“不必了,朕不想喝。你且退下吧,朕與裕嬪有話要說。”
“是,臣妾告退。”她急忙讓可人抱走弘曆,退了出去。漫天的冬日陽光照耀下來,明明是暖和的,卻讓她覺得異常冰涼。那些肆意的風從四面八面貫穿而來,好像一把把刀子從身體裡穿過。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誤會,便能讓胤禛待自己如此冷漠,那些說好的永遠信任彼此的諾言,都到哪去了?是不是隨着這冬日的冷風飄遠,也有如這稀鬆的雪花般落掌既化?
原來胤禛的承諾可以如此短暫,弘輝的事纔不過過了一年光景,就又對她如此懷疑。
迎着這冷風,寄思真不知道自己該走往何處,明明她纔是長春gong的主人,卻發現這裡沒有她的容身之處。她到底是有多愛胤禛,這麼一句冷漠的話,這麼一個冷漠的眼神,這麼一個冷漠的背影,便可以讓她從天堂瞬間跌入地獄。
身側的可人抱着弘曆,悄聲提醒,“娘娘,
外面風大,咱們回屋吧。”
一連叫了她好幾聲,她才從神思中驚覺。眼前一片白皚的雪地由近而遠,將長春gong的丹陛和那片潤楠木完全籠罩在白色之中。這白色尤如死亡。她的心,也似乎不會跳了,“本宮想在外面自己呆會兒,你抱着弘曆先回屋子,別讓弘曆凍着了。”
小圓子見狀,趕緊從可人懷裡抱走弘曆,附上前小聲吩咐可人道,“我且抱四阿哥進屋裡,你好好侍候主子,主子現在心情不好,你且在身後靜靜地守着她便是。”
可人這一守,便是半個時辰。她家主子望着白皚皚的雪地,一句話也沒說,不知在想着什麼。胤禛從裕嬪那裡出來時,寄思迎上去,屈了屈身,道一句恭送皇上。而胤禛卻是連看她一眼也不願意,徑直朝長春gong外走去。
蘇培盛倒回,見她還半跪在雪地裡,急忙勸慰道,“娘娘,皇上都走遠了,您快起身吧。這裡風大雪大,小心凍壞了身子。奴才特意折回,是有些話想對娘娘說。”
寄思緩緩起身,佯裝什麼事也沒發生,莞爾笑道,“蘇公公請講。”
蘇培盛又望了望她身後的可人,“你且先退下,奴婢與娘娘有話要說。”可人離開後,他才又緊緊皺眉道,“方纔皇上的言行,娘娘莫要往心裡去,許是皇上和娘娘有什麼誤會。那日娘娘從冬至晚宴離開,說是要回長春gong,宮路被堵才從御花園繞道。皇上立即命奴才去查證,那宮路卻是通暢的。興許娘娘與皇上誤會在此。娘娘是不是……”
寄思指天發誓,“蘇公公,那日的宮路確實是被大雪所堵,也不知是怎的待我再折回時卻突然通暢了。本宮也懷疑這其中有人作梗,本宮決無半句假話。”
蘇培盛尷尬地笑了笑,“奴才待娘娘是深信不疑,只是想提醒娘娘,若與皇上有什麼誤會要趁早化解,莫要讓她人再借機挑刺,否則事態越發嚴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