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

所謂縣城,只不過是一圈一人高的土牆圍成的大寨,只要是正常身高,站在城外稍微一踮腳就能直接望到城內的情形。

兩扇城門也不是其它縣城那樣的厚重木板,而是手腕粗細的樹枝拼成的柴門。

這樣的城牆上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城門樓,只在城門前立了一塊三尺高的巨石,上面陰刻着“慶符”二字,塗在字上的紅漆在這風吹日曬之下還沒剝落乾淨。

這就是以後生活的地方了。

董成林站在城門口左右看了看,估摸着城周不過四百餘丈,說它是個寨子真不爲過。

惡意一點想,慶符極有可能原本只是一個寨,爲了安置他這個被貶來當羈縻縣令的傢伙才升格爲縣。

多想無益,嘆息一聲道:“走,進......城。”

看着眼前的情景,這個“城”字說出口實在讓人臉皮發燙。

身後三個壯漢其中一個是自京中帶來的家僕,另外兩個是州衙委任的慶符縣捕頭、捕快。

從大開的城門走進城內,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七八丈寬的土路,路的盡頭是一座普通的磚石建築:慶符縣衙。

路兩邊散亂的坐落着一間間屋子,或是茅草屋,或是木屋,都是稀稀落落不成規模。也就是說,縣衙其實是城內唯一的磚石建築。

房屋之間有三三兩兩的男男女女靠在牆根聊天,看服飾大多數是夷人,只有少量的漢人。

以後有的是時間來觀察,董成林只是隨便掃了一眼便快步朝縣衙走去。

城內突然出現四個陌生的漢人,又直奔縣衙,頓時吸引了不少閒漢的目光。

抱着長槍坐在門檻上打盹的蒼老衙役聽到一連串的腳步聲才醒過來,揉了揉眼,伸個懶腰,睡眼惺忪地對董成林道:“你們是來找寨主的吧?老寨主高升了,新寨主還沒到,過幾天再來吧!”

得!果然原先就是個寨子。

好在原先有了猜測,此時倒也沒有多麼低沉,而是開口道:“慶符升格爲縣了,我就是新任縣令。”

“啊!”老衙役一陣驚慌,連忙站起來叉手行禮道:“參見縣尊!”

受了這一禮,董成林擺擺手:“免禮。你把縣衙官吏都叫到正廳去。”

“是!是!”老衙役連聲答應着,卻丟下長槍朝縣衙外跑去,直看得董成林皺眉不已。

一炷香時間之後,慶符縣衙諸小吏僕役都站到了董成林面前。

算上老衙役和幾個僕役,縣衙總共也才五十人。

剛剛問了幾句,原先滿額應該是五十戰兵、十數僕役。不過前任寨主在的時候只養了十幾個戰兵,臨走時一併帶走了。

至於剩下的這些人,卻是那寨主招來湊數的,戰鬥力幾乎沒有。唯一的好處就是便宜、好養活,而那多餘的錢,則被其私吞了。

反正慶符能管的也就城內這一片,城中都是差不多歸化的熟夷,平常也沒有要戰鬥的地方。如果那些生夷來城中鬧事,那更好辦,縣衙門一關,一羣人手持器械守着不低的院牆,安全得很!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官府在此處沒有威信。要不是一直有戰兵能打,可能倉庫啥的早就被搶光了。

眼前這三瓜兩棗讓董成林心中嘆息不已,好一會兒開收拾好心情開口道:“某乃董成林,如今是慶符縣令。”

這邊廂董成林開始了自己在羈縻縣掙扎求活的歲月,那邊廂陳佑擔任錦官府判官,代替府尹秦王趙元昌巡視錦官府諸縣。

不出意料的,京中駁回了秦王推辭任命請求回京的奏章。

京中事務只能另想法子,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蜀地安穩下來。

因爲蜀地新下,官家下詔免除夏稅及各色徵收物事的一半。

然而蜀地有三分之一的地界都因爲戰事耽誤了春耕,若非孟氏治蜀十幾年的和平積攢了不少糧食錢陌,別說一半的夏稅了,能不發生大的饑荒就算是好的!

當然,蜀地有這麼個積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其它州縣管不到,但錦官府來年必須能夠豐收。

陳佑這一次巡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查倉庫、田契,防止縣中老吏勾結大戶盜取官糧、篡改田契侵佔田地。

爲了形成威懾,趙元昌通過西川制置使司掉了一營軍士給陳佑,一旦發現有不法事,查明之後立刻就是公開問罪、處斬、抄家、家人罰沒爲奴。

亂世用重法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通過這種手段來消滅當地不聽話的豪強大戶。

把抄收的田地分一部分給無地少地的庶民,又能收買人心。而抄家更能獲得一筆橫財,可謂是一舉多得。

其餘州縣見此法有效,紛紛行文各自所在的制置使司,要求仿錦官府事。

一時間蜀地大戶哀嚎並起,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次小戰鬥發生。

只不過畢竟受害的是鄉間大戶豪強,這些人掀不起什麼大的波浪。

在秦王府建議將原蜀國諸將調出本軍、換任它職的奏章被汴京批示同意之後,投降的蜀軍在沒有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平靜無比,自然也就沒有發生大的叛亂。

四月,河水在鄭州原武縣決堤,大量災民流離失所,朝鄭州、衛州、開封流浪。同月,河北諸州乾旱,同時徐州餓死千人。

就在朝廷忙於救災的時候,五月初,晉州建雄節度使朱克反,引兵攻河中府。

趙鴻運遣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江偉領兵圍剿朱克。

戰事未息,五月二十七,滑州境內河水決堤。這次水災比鄭州更嚴重,整個滑州都受到波及。義成軍、彰德軍、鎮寧軍受詔徵收精壯災民爲兵員。

六月,朱克在虞鄉縣被擒殺,戰亂平。

是月,乾旱了兩個月的河北諸州出現蝗災,以青州最爲嚴重。

爲籌措糧草救濟災民,詔令蜀地運存糧至開封,一時之間江水上船隻往來不絕。

藉此機會,錦官府錄事聞克隨船至江陵,與荊南節度使李繼勳、秦王傅馮道分別密談之後返回錦官。不久之後再次前往江陵,停留一日後隱匿行跡向滑州行去。

七月,開封府奏稱陽武、雍丘、襄邑等縣的蝗蟲被鴝鵒所食,遂下詔禁止捕殺鴝鵒。

初九,因爲河北久旱,周帝趙鴻運帶領一衆相公高官至道觀佛寺求雨。當天回宮的路上,天降大雨,一時受涼,身體不豫。

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
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