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

想到某個可能,閻俊臣看向黃世俊的眼神中就有些複雜了。

黃世俊立馬就明白過來,微微垂首道:“最近三司表現教相公失望了,日後我定仔細爲之,不墮相公名聲。”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但閻俊臣聽懂了,黃世俊的意思是這次不想着當上參政,全力爲閻俊臣奔走。

哪怕是軟脾氣,也有上進心啊。否則他閻俊臣也不可能身居高位,早不知道躲到哪裡去逍遙自在了!

神情複雜的點點頭:“仲彥放心去幹,做得好了,一個參政跑不了。”

他也只能許諾到這一步了。

年齡上,黃世俊比閻俊臣還大六歲,如果不發生巨大變故,閻俊臣是沒辦法將黃世俊推入政事堂的,到參政就是他的極限了。

別看三司使是從二品的職位,而參政算起來不過正三品,但一個不能參與政事堂議事,一個能參與,這其中的差別不是品級可以體現的。

說起來,現在的官場可謂是真正的能上能下、充滿活力,有可能今天還坐在中樞規劃天下大事,明天就被打發到偏遠軍州操持一隅;也可能上午還在愁縣裡面夏稅秋稅該怎麼收,下午就被調入京中執掌一部。

人生啊,就是這麼大起大落。

當然,想大落很容易,但是想大起,對不起,你得上面有人。

馮道老神在在地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舉着茶盞頓了頓,才道:“文伯,其餘先不談,我就問你,若是劉雨潤爲相,其部舊如何處置?”

沒錯,坐在馮道對面正是樞密都承旨王樸,他身爲天子近臣,且位格足夠,故代表趙元昌來說服馮道。

對閻俊臣、鄭志康之流,威勢漸隆的趙元昌可以單獨把他們拉出來或是敲打、或是利誘,但對馬青、吳巒這樣關係親近的,就得有商有量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而馮道這等當過帝師的重望老臣,有些利益交換的話趙元昌不好當面講,必須安排身份地位足夠的親近之臣去溝通。之後是直接按照商定好的計劃行事,還是君臣二人再來一場君明臣賢的交流,那就視情況而定了。

沒辦法,這天下,不是說你是皇帝就能說了算的,對那些權勢較大的宰相將軍,若不想國內動盪,行事之前就得溝通好。

有些時候,皇帝還可能要放下身架甚至要做好被當面駁斥丟面子的準備,要是不想丟面子,派人去提前溝通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興元節度兵馬大部併入利州制置使司,設興元府衙治理府境。此次平叛,諸將皆有功勳,官家意欲在江陵設立制置使司。永興節度使前些日子病故,正好蜀地之患解除,永興節度留一州之地即可。”

意思就是兵將四散,利州留一些,永興軍和荊南各分一些,而且這些軍將短時間內不會獨當一面,幾乎不能給劉承澤帶來什麼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劉承澤作爲周國第一個武將拜相的人,很可能會爲了避嫌而疏遠舊部,如此一來,也就不必擔憂他藉助軍隊干政了。

這話說完,王樸又道:“說到興元府和永興軍,這次興元府、京兆府、商州等都需要派遣官吏,吏部這段時間甚至以後都會很忙。”

說着,他頓了頓,然後目光遊移,似是無意道:“若是吏部尚書參與政事堂議事,或許考慮官員升遷降黜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考量。”

馮道目光一凝,這是要讓李明卿任參政?

將茶盞放下,呵呵笑道:“這要看官家的意思。國朝初立,什麼好什麼壞,總要試一試。”

王樸恭聲道:“馮公所言甚是。”

猶豫了一下,他神情嚴肅道:“我聽聞官家明年意欲在洛陽營建宮室,有意讓陳將明當這營建宮室使。”

聽聞此語,馮道不由皺眉。

明年調陳佑到洛陽的事情先放一邊,重點是,爲什麼要在洛陽營建宮室?

石敬瑭引契丹滅後唐時,雖然燒了幾座宮室,但洛陽皇宮大體上還能使用,石晉立國之初的兩年就是定都洛陽,後來才搬到汴梁的。

要說趙元昌喜豪奢吧,也不像。

畢竟汴京皇城的條件在這裡擺着,如果要修建豪華宮殿,首先應該改造汴京皇城。比如建一個延福宮啊,築一座艮嶽啊啥的,都比到四五百里外的洛陽去修宮殿要好得多。

馮道活了六十多年,他出仕的時候,唐朝還沒滅亡,可以說是看着樑、唐、晉三代從建立到滅亡。

這是真真切切地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於是,想到了趙元昌要在洛陽營建宮殿的不合理之處,他腦子裡立刻冒出一個詞來:遷都!

擡眼看了看一臉平靜的王樸,馮道捻了捻茶盞蓋子上的鈕,然後緩緩道:“爲政之難,在於其重難遷。若早行,則易,文伯以爲然否?”【1】

王樸一愣,猶豫了一下試探道:“馮公所言有理,然樸以爲,欲成大事,須從時勢,勢不成,則事不成,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便是如此。”【2】

馮道笑了,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王樸:“你我,當附英雄驥尾。”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馮道這是自比爲勢,時勢助英雄,毫無疑問,英雄自然指的就是皇帝趙元昌。

遷都嘛!不是什麼大事,至少對馮道來說,無損他的利益。

那麼,之前在劉承澤拜相一事上對抗了趙元昌的馮道,在遷都一事上附和支持,以期改善甚至增進君臣關係,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王樸沒料到僅僅是一句話,就讓馮道猜到了遷都的計劃。

不過,能在此事上得到馮道的支持,也算是此行的意外之喜了。

馮道同意,政事堂基本上翻不出什麼浪花來,接下來只要說服樞密院的吳巒就可。

至於馬青,以他的忠心程度,再加上他在汴京也沒什麼利益可言,只要事情說開,肯定是支持遷都的。

這麼說來,似乎遷都沒有自己之前想的那麼艱難啊!

懷着這樣的想法走出馮府時,王樸還有些暈暈乎乎,他覺得,自己需要好好學學相公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
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