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

仿若驚雷橫空,陳佑心跳頓了那麼一瞬間,雙手撐着膝蓋,上身微微前傾,十分認真地問道:“還請文伯先生明言。”

王樸擺擺手道:“沒什麼明言不明言的,主要是你不負責這方面,是以不清楚。”

聽到他這麼說,陳佑立刻就明白應該是稅賦徭役出了問題。

果然,只聽王樸道:“當初滅孟蜀,先帝只是免了一半的夏稅和應徵物事。”

陳佑點頭道:“畢竟蜀地富庶,且戰事短暫,各處損失不大,一年半載便可恢復,用以反哺中原也是應有之意。”

哪成想王樸苦笑道:“將明不會忘了六月前後調糧出蜀吧?”

陳佑輕輕皺眉,他確實忘了還有這件事了。

王樸搖搖頭:“若是存糧不動,蜀地之民雖不比往年,但也能活下去。但調糧出蜀,卻是造了不少禍事。再加上好些個州縣官員都是軍漢,這治理民政,嘿嘿,我不說將明也能想到會是如何。”

聽到這裡,陳佑也是無奈苦笑。

這年頭盛行讓武將轉職文官,純正的文官都會捅出種種難以預料的簍子,更別說才從戰場上下來的武將了。

王樸喟嘆一陣,又接着道:“錦官府畢竟是我在管,周邊土地也算肥沃,總算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其它地方這橫徵暴斂是少不了,硬是逼得旁戶越來越多。”

旁戶,因爲缺乏生產資料而依靠於世家大戶,除了要付出佃租,有一部分還需要繳納賦稅。可以說只要是能活下去,就沒人願意成爲旁戶。

只可惜蜀地家族林立,趁着亂世逼迫良民、收納旁戶是壯大家族的不二法門。先是兵災,後是惡官,又有本地大戶逼迫,旁戶自然是越來越多。

王樸還在緩緩訴說,陳佑的臉色卻是越聽越嚴肅。

之前還不覺得,但是聽着聽着,他突然想到了歷史上北宋滅蜀之後似乎也是這般作爲。當然了,現在的周國吃相要好看很多,可是架不住底下人胡來啊!

當年北宋的作爲導致全師雄復叛,如今周國會不會步上北宋的路?

有了這樣的想法,由不得陳佑不嚴肅。

“前段時間我聽聞利州已經出現亂民了,着實擔心這一場亂子會影響到錦官府!”

待王樸說完,陳佑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之後問道:“不知文伯先生可有妙計?”

不料王樸卻是瞥了他一眼:“你沒想到?”

陳佑一愣,訕訕一笑,閉口不答。

王樸看到他這副模樣,正欲開口,不知又想到了什麼,神色微動,良久才道:“我已上奏官家,明日便快馬趕回汴梁面奏官家,只希望情勢進展地慢一些。”

不等陳佑說話,王樸就站起來道:“你離開錦官府不過數月,如今值得注意的就這麼一點,我也就不多說了。”

陳佑也站起身,將王樸一路送到府衙外。

站在門口,王樸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回頭提醒道:“聖人已經搬進行宮了,將明可五日前去探望一次。”

“多謝文伯先生提醒。”

所謂行宮,就是之前的蜀國皇宮,歷經前後兩朝皇室營建,真說起來還要比汴梁皇宮好得多。

攻蜀之後,宮人大部分遣散,宦官倒是都留着維護宮殿,成了大周皇帝的一處行宮。等趙元昌即位之後,被冊封爲皇后的盧金嬋自然就住進了這處行宮,也因此,錦官府的正軍有一半人都用來守衛行宮了。

陳佑洗漱一番,在僕役的引領下來到修整一新的臥房,卻沒急着睡覺,而是坐在桌前仔細思考現在的局勢。

就如王樸所說,陳佑離開錦官府不過才幾個月,這幾個月中業沒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錦官府大家族以何、徐、李、鍾四家爲首,當然不是說他們名聲最大,而是在錦官府佔有的土地最多。

至於那些高官家族,主心骨被帶到汴梁,剩下的基本上都收拾收拾變賣家產龜縮回老家。反倒是原本不上不下的一些家族趁此機會冒尖,成了錦官城的新貴。

當初也不是沒有剷除奸人、分發田地,然而有田不代表就能種好。這才過了半年多,不少分到田的窮苦人家又不得不依附到大家族身上。

沒辦法,不是所有農夫都能觀測農時、通曉農事,這種經驗豐富的莊稼把式任何時候都不容易餓死。

但那些做不到這種地步,家裡又沒有餘錢的,即便留了糧種,也很難撐到收穫季節,爲了生存,只能投爲旁戶。

想到這裡,陳佑眸光閃動,或許,首先應該做的是普及教育?

不是文學教育,而是基礎的農事教育。

蜀地經過孟氏父子十來年的治理,文風昌盛,官學私學都不少,雖然底層民衆還享受不到這種教育,但一時半會也夠了。

如果現在招募經驗豐富的老農開一個比如農事講習所這樣的東西,讓普通農民能夠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下來。到那時候,便是強硬分田,也不怕出事了!

有了想法,陳佑立刻研墨,展開紙張梳理思路。

這一寫就是大半夜,沒辦法,寫着寫着就發現自己還有沒有考慮清楚的地方,不得不將漏洞填上,就這樣越寫越多。

等過了子時,陳佑才放下紙筆,滿意地吹燈上牀。

有了目標就好辦事,在錦官府的長期施政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農事講習所。

不過在此之前得保證軍隊可用,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王樸都說了,未來極有可能出亂子,沒有強大軍隊的保駕護航,陳佑的想法再好也沒用。

翌日,陳佑帶領一羣官員豪族將王樸送上前往江陵的船隻。

空氣中還帶着一絲絲寒意,春日的陽光灑在臉上,陳佑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吐出。

這錦官府共十一縣,從今天開始就歸他陳將明管了!

這一瞬間,陳佑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升任一縣百里侯的時刻,對未來充滿自信。

陳佑轉身,看向自己軍事方面的副手劉正嵐:“劉將軍,今日中午可有空閒一同用餐?”

劉正嵐沒有一絲猶豫,豪爽笑道:“都監有請,某自當赴約!”

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
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