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

這下連問都不需要問了,陳佑長嘆一聲:“何苦來哉!”

倒是趙德昭殊爲不忿:“枉我信你用你,怎料到是一個忘恩之徒!”

戴和裕只是一個勁地哭,而虞宗明等人皆是束手立在一邊冷眼旁觀。

陳佑阻止了趙德昭繼續往下說,招門外親信進來:“二王子受了風寒,帶下去好生歇息,莫要過了病氣給旁人。”

這就是要軟禁了。

衆人正在思忖,陳佑繼續道:“似二王子一干僚屬,也須仔細看顧,免得其人有病而不自知。”

戴和裕立刻就癱了。

不僅僅是他,便是虞宗明等人,也都認爲戴和裕的性命恐怕是難保。現在只是軟禁,待以後宋地平靜,諸將官皆以周人自居時,怕是要取了他的性命。

將虞宗明等人好生撫慰,話語間暗示其人嚴守方纔所見所聞,之後便將這些個打發出去,該回哪回哪。

外人離了,房內一干守衛的親衛也只留下三兩人。

見趙德昭仍是一副憤憤不平的模樣,陳佑出聲問道:“大王可是還在想那戴和裕?”

“陳師!”趙德昭喚了一聲,臉上帶着委屈,“我可是聽你的話好好待那戴和裕!”

如此表現,整個就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到家長面前訴苦。

事實也確是如此,小小年紀遠離父母,身邊最爲親近的除了一干宦官奴婢,便只有這傳道授業的老師。

宦官奴婢是奴僕是玩伴,老師纔是可以依靠的長輩。

陳佑估摸着城內高官到來還有些時間,便準備開口開解趙德昭。畢竟等一下召見宋國官員他可是準備全交給趙德昭來應付,反正不是什麼太過重要的事情,便是出了差錯也與大局無礙。

“大王需得知曉,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於我等而言,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是大利,戴和裕卻是以裂土封王爲大利。”

陳佑以平緩的語調解釋着戴和裕的行爲,言語間卻不忘加深自己在趙德昭心中一心爲民的印象。

“然戴和裕爲叛逆之子,如何能得封王?如此其當尋機立下大功。前番我令其聯絡城內義士,以求內外呼應破開城門,若事成,王爵或許難得,可公侯之賞卻能拿下。只有今日我軍攻城受挫,方纔能顯他勾連內外的本事。”

這話只是陳佑的猜測,雖還未審問,但他以爲猜中的機率很大——除非戴和裕真的是莫名其妙地想要重新爲宋國盡忠。

當初趙元昌領兵攻江陵,陳佑和趙普就是在城內等待時機以彰顯功勞。只不過他們當初和戴和裕的所作所爲不同,一個是按兵不動以待天時,一個卻是透露消息坑害軍兵,這主動和被動,可是完全不同的性質。

當然最大的不同就是陳佑趙普的被動等待無人發覺,而戴和裕的主動坑害被揭露了出來。

以上種種陳佑自是略過不提,趙德昭聽了陳佑的解釋,仔細考慮一番,委屈之情總算是消了下去。

陳佑正要繼續說,就有軍兵前來稟報宋國官員來了。

洛陽皇宮,一干宰執自政事堂正堂中魚貫而出各自散去,只是包括王樸在內的幾人卻是臉色不虞。

李明卿出了政事堂,坐上擡輿朝樞密院而去。

說起來也是怪,幾位樞使分明是往同一處去,卻偏偏十分默契地錯開行程。

自從東西兩府一同議事以來,不歡而散的次數是越來越多。

東府這邊輔理陰陽,天然地就想把西府壓在底下好插手兵事。也不說對軍隊影響多深,至少兵部不能是個擺設。

然而西府也不是吃乾飯的,哪怕李明卿這等原先是文臣的樞密副使,遇到這等兩府相爭的情況,也是站在西府角度上說話的。

方纔會上討論的計有三件事,只有一件達成共識。

首要的是三司和戶部權能劃分,三司自身就有戶部司,按照三司使張歡的想法,自然是將三司戶部和尚書戶部合併,全都歸於三司之中。

政事堂當然不會同意這個法子,可樞密院幾位除了樞密使王樸外盡皆以爲這是個好法子。

至於王樸,每回兩府會議時都是他執政事筆,相當於事實上的首相。從首相的角度看,三司權力大增不是好事,因此傾向於撤銷三司戶部,合併入尚書戶部,這同樣是政事堂幾位相公所願意看到的。

張歡爲了這事直接就在會上拍了桌子,李明卿等人也在話裡話外譏諷王樸身在西府心在東。這事就這麼吵吵嚷嚷無法定論,吵了這麼些天,王樸最終決定交由聖裁。

除此之外,還有軍伍後勤和尚書省、三司之間的協調亦是難有定論,反倒是人事調整得以迅速通過。

李明卿半靠在擡輿上,神色間帶着憂慮。

他所憂者非是同尚書三司的協調,而是方纔會上有要他放下後勤的風聲,其所恃者便是他李家的女婿在外執掌重兵,他這個岳丈理當避嫌。

甭管這個理由是不是可笑,單從這次會上來看,那些個同僚私下串聯一番,下次再議就得讓他放手了。

他倒不是捨不得手中這利益,只是陳佑領兵在外,他主持後勤軍務,總能與些便利。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大將在外若求勝仗,也得有中樞支持才行。

回到樞密院,隨口一問,王樸未曾回來,徑直去尋官家了。

李明卿無奈搖頭,他是看清楚了,官家能讓昭文相的位置空着而由王樸以樞密使的職事秉政,分明意味着他們這些人都沒機會接掌樞密院。只等着一個得了官家信重的文武接掌西府,那王樸便要去東府做首相。

將雜念拋開,坐進書廳開始處理各處公文。

才過了一刻鐘不到,隱約聽得院內有人大喊:“大捷!大捷!魏王破南昌城!戴逆延康陣前自刎!”

李明卿愣住了,隨即起身。

就在此時,書廳門被推開,親近書史一臉興奮地走進門來:“恭喜相公!廬帥已平定江南!”

隨着書史進門的還有樞密院內諸人興奮的聲音,全都在談論着滅宋之戰。

李明卿回過神來,大聲道:“報捷文書何在?”

“回相公,報捷文書已送往宣政殿。”

趙元昌今日正在宣政殿視事。

李明卿聽了,立刻繞過桌子,嘴裡吩咐道:“去宣政殿!”

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
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