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

“少尹!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世上愚夫愚婦甚多,若是被僧寺蠱惑,難免釀成大禍啊!”

見陳佑沒多大反應,劉熙古有些急了。

陳佑一言不發,提起木杖朝地面戳了兩下。

可惜地面鬆軟,沒發出他預想中的“咄咄”聲。

頓了一瞬,他若無其事地開口了:“劉司法,你查了又一個月了,我且問你,這洛陽周邊,僧寺幾何?”

“大小僧寺道場,百四十處。”

“百四十處。”陳佑嘆了一聲,“如此之多的僧寺道場,養活了多少和尚,又依賴多少庶民官人的供養!”

問題擺在面前,劉熙古面色愈加沉鬱。

自東漢永平十一年建立白馬寺至今已經九百載過去了,經歷北魏、隋、唐三代崇佛,洛陽周邊留存的僧寺道場有一百四十餘處。

這還只是留存的,因種種緣故損毀消失的更是無法計數。

而道觀,則只有不到五十處,其中六成都是唐時建立的。

兩者之間的理念差異這裡就不展開說了,總之試圖沾染世俗權力的宗教徒都不是好東西。

總而言之,這一百多處僧寺,近乎八成都是自北魏隋唐傳承下來的,說句不客氣的話,現在河南府衙對部分地區庶民的掌控力可能還比不上當地的佛寺。

劉熙古皺眉抿脣,垂首站在陳佑面前,顯然是知道陳佑話中的意思。

沒過多久,他又道:“既然如此,更應早一步動手,摧其首腦,之後再斬其爪牙。”

陳佑收回望向遠處的目光,仔細地看着劉熙古。

劉熙古絲毫不怵,堅定地迴應陳佑的目光。

“劉司法。”

陳佑緩緩道:“河南府百四十處僧寺,有幾處如大雲寺一般?你也知曉,這世上愚夫愚婦甚多,便是那僧寺於國有害,愚民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怕是聽和尚的更多罷!照你所言,河南府必會生亂。陳某人是不怕事,可其他人就不一定這麼想了。”

說着,他轉身看向東北方向:“你若是無事,就陪我一起去看看這古王陵。”

其他人,河南府中,足以被陳佑單獨提出來的,也就只有府尹劉明!

劉熙古不傻,陳佑點破的一瞬間,他立刻就想明白了前因後果。

此事聽了陳佑的話,他沉默了一瞬,之後長揖道:“回稟少尹,下官尚有政務......”

“如此,你便去吧。”

劉熙古話被打斷,再次一禮,恭謹退去。

少頃,陳佑的幾個僕役追了上來,陳佑重新提起木杖,繼續朝周王陵方向走去。

他不擔心劉熙古不放手,劉熙古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不是那種容易熱血上頭的年輕人。

權衡利弊之後,就能知道現在對僧寺動手,非但不能成功,反而會把自己摺進去,既然如此,不若再等等,左右劉明也不會留在河南府太久。

不管劉熙古是爲了名,還是爲了心中的信念,都得等到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時候動手。

怕就怕他想要以名聲換來晉身之階,這種人有很大可能會“好心辦壞事”,然後作爲一個憂國憂民忠心耿耿的悲情人物被皇帝發現、提拔。

不過劉熙古已經爲官數十載,若真是這樣的人,不至於現在還是一個法曹參軍事,更不至於名聲不顯於世。

不出陳佑所料,劉熙古回去之後立刻叫來自己的親信,先是重申調查的事情保密,之後宣佈暗中調查告一段落,只不過明面上的還得繼續。

而陳佑,則繼續遊覽周王陵。

靈王陵墓位於周山東北,因山爲陵,位於周山最高處。

只不過數千年過去,就只剩下一個長了些許草木的土丘。

從土丘形狀上還能看出這是一個覆鬥樣式的封土,頂部比較平坦。

除此之外,也就能讓文人墨客懷古悲今一番。

陳佑轉了一圈,除了感嘆時間的力量,再無其它感想。

申時許,洛陽西南,一支車隊繞過洛陽城朝周山而來。

“先生,山長真要給我們講課嗎?”

馬車上,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掀開幕簾看了一眼越來越近的周山,扭頭問車內的書院教員。

這一次書院北遷,願意跟着書院來洛陽的教員總共有三十一人,且多是律、算二科的教員。經學院除了院長黃賢,也就幾個被陳佑親自招攬的士子願意跟來。

而醫學院,本就是負責編纂本草的那些大夫兼職授課,書院搬遷之後,醫學院就算是關門了。

而學生,也就五十餘人,除了一些想要搏一個好前程的,絕大部分都是因爲贊同嚮往陳佑在錦官府的施政措施而跟過來的。

比如現在提問的範昌祐。

少年人總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書中所說的“大同世界”,恰好陳佑的舉措讓他看到了幻想成真的可能性,於是就跟着過來了。

那教員揉了揉發酸的腰背,點頭道:“魏祭酒言山長信中作此說法,想來不可能是虛言。”

● TTKдN● ¢ ○

見範昌祐還要問,他連忙打斷:“左右就要到了,最遲過兩天你就知道了。”

說罷,他自閉目休息,不理會範昌祐和另一個學生。

這一路上,基本上是一個教員帶兩個學生,一路上教學不停,雖然質量比不上平時,但好歹沒讓學生們的學業落下太多。

一面趕路,一面耗費心力教導學生,這些教員過得並不輕鬆,眼看要見到陳佑了,自然要養好精神。

又過了一陣,車隊終於到了周山腳下,一道一人多高的石牆出現在衆人面前。

沿着牆向前走,很快就看到一個高大的牌坊,上書“書院”二字。

是的,陳佑把前面的“澤潤”二字去了,轉而在門旁立了兩塊石頭,左邊刻着:學爲君子溫潤如玉,右邊刻着:師法往聖澤被天下。

車馬停歇,師生們在魏仁浦的帶領下下車,有序排好,教員一隊,生員一隊。

等在門口的汪弘洋迎了上來:“魏祭酒,詹事在禮堂等着大家。”

“有勞平遠兄相迎。”

拱手施禮,兩人客氣幾句,汪弘洋在前引路,魏仁浦領着衆人跟着一同前往真理堂。

而車馬僕役,則有僕下帶着從一旁小門進入書院。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