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

陳佑沒有絲毫猶豫:“你辛苦一下吧,聽說最近也有河南府人想要報名進入書院?”

“是這樣。”汪弘洋點頭,“不過都按照詹事吩咐的,讓他們明年開課再來。”

“改一下,現在報名的,只要符合要求就發一個憑證,然後在大門外的公告板上貼出來。”陳佑一邊筆下不停一邊道,“這些人你定期組織單獨授課,免得入學之後跟不上進度。”

現在書院還沒有教學大綱之類的,各級教員教學安排雖然都是從易到難,但沒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現在除非是能力不足,否則都是一直教下去,也就是說從你入學開始,一直到九級,都有這個教員的課。

也因此,會存在雖然你入學考覈是二級的水平,但實際上跟不上二級教學進度的情況。這也是分級制度施行一個月之後才發現的。

不過這僅限於九級以內,當一個學生通過考覈進入外、內、上三舍,基本上就要選擇一個主修方向了,比如修春秋、修易經、修大周刑統等等。其它的雖然也學,但主要是跟着這方面的教員學習主修內容,各人進度不同,卻是不必強行統一。

反正現在書院裡就有內捨生員同時在五級班學習算術的情況,不過人家是隻聽算術課,其它科目一概不聽。沒辦法,現在畢竟沒有一個系統分明的教育體系。真要說起來,九級以內大概算是通識教育,超過九級就是專業教育。

隨着稅改佈局逐漸完善,陳佑拿出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書院上。

只要能看到改革暴露出來的問題,只要改革失敗的後果仍然可控,陳佑就不擔心失敗。反之,他更在乎的是書院的成敗。

百年大計,在乎教育。

不論要做什麼,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其效果遠大於一羣因爲利益聚集在一起的團體。畢竟現在因爲利益支持你,下一刻也能因爲利益背棄你。

陳佑在這裡找不到同志,那就自己培養。

只可惜,陳佑雖然敬佩、景仰老毛同志,但他並不是一個堅定而純粹的某某主義者,否則的話,或許我們能夠期待一下某某主義提前近千年出現在世界上。

囑咐汪弘洋藉助河南府人士來書院報名的機會挑撥關係後,陳佑重新將注意力放到眼前的紙張上,繼續整理自己這節課所要講的內容。

前兩節課引發的大爭論,雖然沒有把陳佑一開始的計劃全部推倒,但也使他不得不做出較大的修改。比如現在,他加上了一些算是哲學範圍的內容,今天要講的是——辯證看待施政方法。

他以前還不覺得,現在開始講課,真的感覺到詞彙差距太大了。

那些沒有的詞也就算了,大不了花費時間解釋一下。但是有些詞時隔千餘年,字同意不同,這就十分坑了。

他每一次解釋詞義的時候,都在想要不要編一個詞典出來作爲書院必修科目。可惜也就是想想罷了,在沒有具體語境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大量未曾有過的詞彙,很容易讓人生疑啊!

不過倒是可以讓人整理自己講出來的新詞,積累到足夠多的數量之後或許能編出一本詞典。

想到這一點,陳佑頓了一下,隨手抓過一張紙,快速記下這個想法之後隨意塞到桌子下面的一個竹筐中。

這個竹筐中已經有了幾張紙,上面都是一些隻言片語,多是陳佑突然冒出來的想法。

下午課程結束之後會有人來整理,按照紙上的內容分門別類放好。這些靈光一閃,或許不久之後就會變成現實,也或許永遠擺在那裡吃灰。

而負責整理這些紙張的,是陳佑專門挑出來的兩個少年——範昌祐和韓陶朱。

那個韓陶朱正是管事韓二柳的幼子,經過考覈之後成爲書院一級生員。

韓二柳是希望自己兒子學習算術,最好能早日學成,然後進入陳家當一個賬房,憑藉在書院學習的經歷,以後獨當一面成爲陳家某處產業的掌櫃,最後置辦韓家自己的家業。

如此下去,運氣好的話,或許到韓二柳的孫子輩,韓家就能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

只不過陳佑心血來潮招來韓三郎詢問一番後,直接把他留在身邊。

這個待遇,同以前的龐中和一樣。而龐中和,現在非但獲得了官身,還得以代替陳佑處理一部分政務,可以想見,只要陳佑不倒,龐中和未來可期。

有了這樣的前輩做榜樣,韓三郎自然不可能像韓二柳之前所想的那樣全力去學算術,倒是白費了韓二柳特意取的這個“陶朱”的大號。

見陳佑沒什麼事了,汪弘洋告罪離開,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午休的時間十分短暫,陳佑整理完思路,甚至沒來得及重新梳理一遍,下午上課的鐘聲就響了。

嘆了口氣,起身抓起這一疊紙張朝真理堂走去。

當好一個老師,真的不容易。

聽課人數依然不減,再加上陳佑總是提出一些不常見的觀點,饒是陳佑事先預留了大量的提問時間,這一堂課還是沒能講完預定的內容。

下課之後,陳佑還沒走出真理堂,就被一箇中年人攔住了:“山長,我有不明之處還望解答。”

陳佑定睛一看,臉上神情柔和:“原來是明川啊,你有什麼問題?”

看到陳昭汶攔路問詢,頓時有不少學生停在周圍,其中就包括範昌祐和韓陶朱。

一般情況下,對陳佑講課有疑問都會在課上直接問出來,課下不明瞭也會與同學爭論,直接攔着陳佑問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出現。

圍觀者都很好奇,陳昭汶究竟想問什麼。

自從那次在錦官府衙之前出了名,陳昭汶已經習慣被人圍觀了,神情不變,語氣平靜地問道:“或是我考慮有錯,只是山長今日說要辯證看待施政方法,卻是同之前所言以結果論好壞相悖,不知當作何解釋?”

“這個問題啊!”陳佑略一沉吟,環視一圈後開口解答,“如果你仔細想一想,會發現兩個問題的對象不一樣。”

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
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