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來早早傳出彭道人要到新書院講解道經的消息,二來書院還沒有正式招生,便是想開課也沒有學生聽講。

而修道長生之說卻是人人都感興趣,正適合用來吸引人目光。

澤潤書院目前延請的教授都不是那等名聲顯著之人,家資頗豐之人是不太可能選擇澤潤書院的,就算有例外,也是爲了同陳佑或魏仁浦拉關係。

但有了彭道人這個噱頭,卻能吸引到富戶子弟,可以帶來豐厚的束脩。書院資本雄厚,就能補貼窮苦出身的士子,進而吸引那些身貧卻志於讀書的學子。

事情也果如陳佑所料,得知彭曉會不定期在澤潤書院講經後,立刻就有十數人報名入學。

這些庶務都交給魏仁浦等書院中人來負責,錦官城內被清掃一番之後也清淨許多,城外各縣自有專人處置。一時之間陳佑就這麼清閒下來,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只是這樣的清閒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任命他爲山南道副都總管的敕命就送到了他面前。

送到陳佑面前的只有一份敕命,劉承澤沒給他帶隻言片語,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楚:你守好錦官府就好,其它的事情交給我,你別插手。

只是,既然接了副都總管的職位,陳佑就不可能再獨守錦官府而對其餘州縣不聞不問。

就好像之前西川諸州請援,他不得不派出兵馬一般,除非劉承澤明令要求他死守錦官府,否則他必須有所動作。

如若不然,此時的袖手旁觀,日後很可能會成爲對手的一把刀。

要問劉承澤這麼做是有心還是無意,惟有他自己清楚,但陳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政客的。

心中記下這一筆,下令讓前往維州、茂州方向剿匪的兩軍轉而向東進逼綿州,同時再調一軍前往鹿頭關支援劉正嵐。

不過也僅限於此了,有了這兩道命令,即便出了差錯也有解釋的餘地,他的重心還是放在護衛行宮上。

先後幾次調兵,再加上民亂之時譁變的軍隊,錦官府原本聚集的十多個軍如今也只剩下五個軍了。

考慮一陣之後,陳佑不得不下令讓南下嘉州、陵州平亂的那個軍,以及還在邛州清剿盜匪的李克榕速至錦官府。

處理完一干庶務的陳佑來到澤潤書院,在書院中漫步,陪在他身邊的是書院的執事長李華宇。

不過短短數天,書院裡就熱鬧起來。

哪怕有豪商鉅富想要利用自家子弟親近彭老道,一般也是讓家中子弟進入經學院學習各類經典,按道理除了經學院之外,其它三個院一時半會不會有多少學生。

要知道,書院的四個學院不說涇渭分明,但也利用樹叢簡單隔開,雖其間通道甚多,但等閒也沒人想到其它院串門。

之所以出現這種盛況,原因有二。

一是進入四月,錦官府試日期臨近,不少期望考中的士子就想進入這座知府親自擔任山長的書院聽課,期望能有考前押題之類的福利。

唐代比不得宋明,即便是科舉狀元,也得參與吏部的開科銓選才得以任官,如今更是連科舉都指不定幾年纔會開一次。

是以,即便現在蜀地並不安穩,但考中就能當官這一條仍然吸引了不少讀書人聚集到錦官府。

尤其是這次考試仿照科舉,考試科目有經義、律法、算術、策論等,能夠參與考試者的範圍就更廣了,間接地也爲書院帶去不少人氣,畢竟澤潤書院有經、律、算等院。

不過,這次錦官府試中者大多留在府內,能被推薦到汴京的只有策論前兩名和經義第一名。

故而就像科舉有進士、明經、秀才、明法等科,但報名者多考進士一般,這次報名者也以策論最多,經義次之。

這些考生對於書院來說只能算是旁聽生,不交束脩,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高書院名聲。

除了這些旁聽生,書院也多了不少正式學生,這就是第二個原因了:府庫富足,陳佑便大膽調動府庫補貼書院,免除貧苦出身的優秀學子束脩!

而且鼓勵書院學子選擇算學或律學、書學,學成之後也算是有一技之長,書院甚至還承諾爲學子推薦活計,讓家貧的學子能維持生計甚至補貼家用。

這個舉措,首先就替書院甚至陳佑本人贏得了不少名望。

首先是很多原本沒機會讀書學習的人有了機會,對底層民衆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那些家資頗豐的人也對陳佑交口稱讚,卻是爲了算學院,畢竟一個合格的賬房先生難得,有書院願意培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陳佑是從算學院開始,依次巡視律學院、書學院、經學院。

算學院人數不少,但多是衣着樸素甚至多補丁的青年人,這些人或是狡黠或是老實,見到山長和執事長皆是停下腳步,誠心誠意地躬身行禮。

除了感激之情,更多的是對院紀的敬畏。畢竟李華宇爲人剛正,容不得有一絲違禮之處,短短時間內已經在書院中出名了。

律學院的學生整體看起來比算學院的學生家境要好,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

律學院在學習大周律令之前,首先要學的就是院規院紀,是以一個個見到陳佑和李華宇之後也是一絲不苟的行禮。

通過樹叢之間的小路進入書學院的時候,陳佑扭頭對李華宇笑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某觀算律二院,亦可知李執事長執行院紀之功!”

一路上十分嚴肅的李華宇聽了這話,也不由露出一絲笑容:“皆是魏祭酒等同僚之功,李某所爲,不過盡職二字而已。”

陳佑聽聞,只是嘆道:“說來容易,做來難。若是人人皆如先生般盡職,這天下早就平靜下來了!”

說話間,兩人已經在書學院內走了一段路了,只是選擇專門學習書法的太少,遇到的學生大多都是其餘幾個院兼修的學子,其中以經學和律學爲主。

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
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