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

眼看兩府宰相們又要各抒己見,巴寧泰懶得再聽,直接看向陳佑:“將明怎麼看?”

這句話一問出口,胡承約等人不管是不是準備開口,全都豎起耳朵看向陳佑。

如果陳佑和巴寧泰意見不同,那還有的吵,否則就是一錘定音。

陳佑微微垂首,右手搭在扶手上,食指輕輕擺動,顯然還沒考慮好。

可既然巴寧泰問了,他就不好再拖下去,稍稍一頓,擡頭回應:“之前呂端送來的奏疏都看過,我認爲是時候加快腳步了。”

魏仁浦反應最快,直接脫口而出:“《平倭方略》?”

巴寧泰等人不由皺眉回想奏疏內容。

緊接着趙普開口:“不妥吧?”

他沒說哪裡不妥,但在座衆人都明白。

胡承約有些猶豫,看了看陳佑,又看了看趙普,輕嘆一聲:“我也以爲有些不妥。”

薛崇沒說話,他不想反對陳佑,可自身利益所在,也不想支持。

問題的焦點在於對西海鎮守府轄區的治理方式。

呂端在描述了日本政治社會狀況後,提出朝廷要想在西海站穩甚至圖謀整個日本,重點是要拉攏分化。

但不是拉攏分化上層,而是通過西海的建設,讓日本蕃夷明白他們“有兩個階層”。

培養日本民衆,尤其是底層民衆的階層意識,將人數佔絕大多數的下層民衆與上層顯貴區分開來,拉攏下層,打擊上層。

所以,要在西海優先做三件事:

第一是宣傳當地顯貴欺壓普通百姓的事蹟和他們本身奢靡無度的生活。

第二是減稅分田,整頓治安,統法令、一刑罰,和第一條中宣傳的以往生活做對比。

第三是限制西海治下一家一戶的田畝數和人口,強制大家族分家別戶,削減財產。

有沒有效不清楚,畢竟還沒有實施,但看起來的確有點道理。

但是,抱歉,不能用。

一旦這樣的政策在西海施行發現真的好用,而且的確叫當地百姓生活變好,傳到國內來怎麼辦?

你叫朝廷是照此施行激起富戶反抗,還是坐視不理等着某些有心之人藉此掀起叛亂?

用王彥川的話來說就是:呂端此人,不謀全局,實在是糊塗!

雖然王彥川現在已經不是宰相了,但立場在豪強顯貴這邊的宰相依然存在。

在陳佑的目光下,巴寧泰眉頭舒展,先是同陳佑對視一眼,緊接着掃視其餘諸人,緩緩開口:“自太祖皇帝建立基業,有周以來只聞開疆未聞棄土。”

他語速愈緩,語氣愈重:“天下雖大,片瓦尺土不可輕棄也!”

屋內安靜寂靜無聲。

他這話相當於同意呂端的《平倭方略》。

等了一陣,陳佑出聲打破安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命如此,不可不從。”

說着他看向巴寧泰:“那麼,就讓焦成績過去,正好他兒子也在。調兵遣將諸事,樞密院仔細爲之。”【1】

這是放權,也是放責。

巴寧泰愣一下,最終應承下來。

陳佑點點頭,繼續道:“政事這邊,叫工部樑尚同過去,嗯,就以日本經略安撫使的名義。具體方案道濟和則平牽頭擬一個出來,呂端的方略稍有不妥。”

稍有不妥的意思就是,可以改得不那麼強硬,但內核不能動。

趙普等人鬆了口氣,齊聲應是。

巴寧泰更是毫不猶豫,直接就道:“等下密院就下令太湖水軍出發,諸位且等一陣。”

這是要他們留在這邊等簽字。

陳佑出聲應下,巴寧泰直接帶着薛崇、趙普前往他的書廳,同時派人立刻去尋焦繼勳。

巴寧泰一聲令下,樞密院立刻飛速運轉。

身爲周國軍事中樞,樞密院一動,整個周國的軍事系統也跟着變動。

原本要運往西北西南的糧草輜重轉往蘇州秀州,各大水軍也要抽調人手向太湖和登州去,加上從京中出發以及各地抽調的禁軍一道,隨時登船前往日本。

再就是各大船廠,暫緩商船生產,儲料騰優先用於建造軍艦。

還有就是官員,這個不着急,但坐在樞密院議事廳的幾位宰相已經商定,這段時間準備派到南邊的主貳官先朝日本調。

南邊等着晉升或者調換的官員再多等幾個月,到新科進士出爐就能從中原地區抽調官員過去了。

該簽發的公文全部簽署完畢,巴寧泰三人先後回到議事廳,現在他們要寫一份奏章送到天子面前。

理論上,這種大事應該先上奏章等天子召集諸相商討批准之後再執行的。

只不過唐末亂世才過不久,幼帝登基的情況下,趙氏還能坐穩皇位已經算是陳佑這羣人忠心耿耿了。

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

樑尚書府外,薛盛下了租來的馬車,站在門口空地上,擡頭看着門頭上的牌匾,心情複雜。

他是怎麼都想不到,自家七哥短短几年就成了三品高官。

尤其是,七哥還是跟着陳佑那廝纔得到如今地位,着實叫他心裡不是滋味。

他站得時間有些久,好在他來過幾次,門房認得他,這纔沒把他當成賊人。

感慨一陣,他終於邁步。

剛進門,樑關山就眉目帶笑快步迎來:“臨到年關把你叫來,家中可都安頓好了?”

“七哥相召,別說年關了,就是臥病在牀,也得過來!”

“大過年的,說甚胡話!”

樑關山冷着臉朝薛盛胳膊上來了一巴掌。

薛盛也不惱,只是揉着胳膊跟在樑關山身後嘿嘿笑道:“這不是玩笑話麼。我家那小子聽說我要過來,非吵着要來找他七丈,吃我那婆娘好一頓教訓。”

“畢竟過年,你過來是沒辦法,你家大郎總不能把他媽一個人丟家裡。”

一路走一路聊,兩人來到書房。

等在這邊的孩子見了禮就被趕出去,關上門後,薛盛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七哥這大過年的把我叫來,是爲了甚事?“

“還能是什麼,爲了你前途唄!“

樑關山沒有好生氣的回了一句。

說完,他輕嘆一聲,擺擺手:“罷了罷了,平章早就忘了你這個人,我也不知道你還梗着幹什麼。”

薛盛聞言欲語,正要開口,就聽樑關山繼續道:“年後我要去日本,過了年就走,你跟我一塊過去,混些功勞也能提一兩級。”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