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

“願聞其詳。”

“其一,官家欲消除文武之別,使將軍出行伍入州縣、文士出州縣入行伍,實是良法。”

不管怎樣,上來先誇一通,陳佑一邊說一遍思考,只是他語速放得有些慢:“如今多聞將軍掌政事,譬如劉青巖公入政事堂,卻少見文人掌軍事,以文臣爲樞密,可開此例。”

這話說出,趙元昌點頭道:“那第二條呢?”

“這其二嘛。”

陳佑腦筋急轉,他剛剛只是嘴快說了“理由有三”,具體是哪三個卻沒仔細思慮,現在也只能邊說邊想。

好在他以前也曾權衡考量過,此時也不是全無頭緒。

“官家也知,周雖立國五年,然北有燕、有契丹,南有沈、宋、吳越,西北党項亦爲疾患,邊軍大將不宜輕動。樞密之地,掌全國軍事,不知兵者不可擔之,位不重者不可擔之。如此一來,唯有同知樞密院事的王文伯最爲合適。”

這話說完,只聽趙元昌笑道:“不知兵者不可擔之,將明啊,你同文伯卻是想到一塊去了!”

陳佑嘿然一笑,謙虛道:“文伯先生大才,卻非我所能比。”

趙元昌擺擺手,繼續問道:“這第一第二都有道理,那第三點又是什麼?”

“這......”

陳佑欲言又止,扭頭看了看兩邊。

趙元昌會意,轉頭吩咐道:“你等先退下。”

待屏退僕下,趙元昌才微微前傾着身子,神情嚴肅地看向陳佑:“將明且說罷!”

陳佑此時也是一臉嚴肅,連帶着說話聲音都低了下來:“官家不會不知,這武將坐大,非是社稷之福。政事堂樞密院各有三相公,如今鄭平章去職,堂院相公兩文三武,再多一武將,着實不妥。”

這話只是泛泛之談,趙元昌只是微微點頭,沒有開口說什麼。

陳佑也知只是這些的話,算不得什麼要緊事,頓了一下,理清思緒之後繼續道:“臣觀史書,前唐太宗皇帝曾言,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自朱全忠篡唐,已歷三季,臣不能知其全,斗膽妄言,自唐以降,皆亡於大將。”

他不敢說得太明顯,畢竟周國起家也是趙鴻運在石晉京城叛亂,說開了趙元昌丟面子,陳佑可能就丟命了。

“將明此言不虛。”趙元昌點頭道,也不由自主地壓低了說話的聲音,“不知可有解決之法?”

陳佑緩緩道:“回稟官家,若欲根除,臣以爲可兵將分離,爲將者所將之兵非是其所練之兵,非戰之時,勿使將帥長久領兵,如此,兵爲朝廷之兵,非是將帥之兵。”

說完,不等趙元昌反應,陳佑直接就補充道:“只是,若要做到兩點,須得官家親軍忠心可靠,且能橫掃天下兵馬。”

趙元昌微闔雙眼仔細考慮了一陣,看向陳佑道:“將明可有它法?”

陳佑抿了一下嘴脣,緩緩道:“以外戰耗其兵馬錢糧,以內政收其稅賦民心,天下之大,可蠶食之。”

沉吟一陣,趙元昌點了點桌子,補充道:“還得加上一點,不可令一方坐大。”

陳佑心知,這是要讓各藩鎮互相爭鬥,無法團結,但也不能讓他們互相兼併壯大自己。佯作思索一陣,隨即一臉心悅誠服道:“聖明無過陛下。”

至此,趙元昌一掃嚴肅的神情,哈哈笑道:“將明你何時學會的阿諛!”

陳佑也笑道:“官家這話卻是不對,我尚未學會阿諛,此話乃真心實意。”

說笑一陣,趙元昌吩咐奴婢端上冷飲,兩人一邊喝着一邊閒聊。

真的是閒聊,聊得都是陳佑在錦官府的所見所聞所爲所感。

當然了,即便聊的都是些瑣事,這兩人也能拐到治國理政上去。

來到這麼一個變異了的時代,陳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紅旗下成長的經歷。

雖然有些看待問題的方式在這個時候顯得不合時宜甚至異想天開,但當初接受的史觀培養、政治教育,卻不是這時候的人所能比的。

至於那些科學知識,日後或許會錦上添花,也或許能在他落魄的時候雪中送炭,但這時候卻沒多大作用。

正聊着,突然一個小宦官邁着小碎步走了進來:“官家,興國公非要來尋你。”

趙元昌聽了,無奈地擺擺手:“帶進來吧。”

興國公,就是皇長子趙德昭,今年,一歲多。

很快,一個豐腴宮人抱着興國公進來了。

帶孩子的,肯定不能是弱不禁風,至少得雙臂有力,眼前這一個顯然不僅僅是雙臂有力。

興國公見到趙元昌之後,興奮地伸着手在宮人懷裡一竄一竄地,口中含糊不清地看着“爹爹”。

趙元昌一臉無奈的伸手接過興國公,捏了捏那光滑圓潤的臉蛋,嘴裡面哄道:“福寶別鬧。”

嗯,父親帶孩子嘛,大家要理解。

同自己爹爹鬧了一陣,趙德昭終於看到了陳佑,黑漆漆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煞是可愛。

陳佑朝他笑了笑,惹得他咯咯直笑。

冷不防聽趙元昌道:“聽說將明也有了孩子?”

陳佑老實答道:“正是,是個男孩,如今剛剛六個月大。”

聽了陳佑的回答,趙元昌看了看自己的兒子,突然促狹道:“唉!若不是你近日就要成親,我就直接給你那兒子封個官職了!”

陳佑聽了,只得苦笑着討饒。

這要是在妻子臨過門的時候,庶長子被封了官,那是妥妥的要後院起火了。

陪了兒子一會兒,趙元昌便讓宮人帶其去尋盧金嬋。

興國公走後,陳佑正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告退了,卻聽趙元昌又道:“將明,你以爲洛陽如何?”

洛陽二字一出,陳佑立馬想到了遷都。

沒辦法,馮道、李明卿在信裡面提了很多次,嘉定二年開始,關於遷都的傳言也漸漸出現。

而且,他也知道,這次不出意外的話,自己應該會在婚後到洛陽去。

而且還是負責營建宮室,不得不讓人往遷都上想。

猶豫了一陣,陳佑最終答道:“洛陽形勝,數朝古都,乃兵家必爭之地。”

“嗯。我欲讓你去洛陽,你意下如何?”

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
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