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

對了,同這些人一起到的還有一個——陳佑的大舅哥,樞密副使李明卿相公的長子李仁信。

李仁信現在的職事是勾當京兆府刑獄事,理論上是京兆府縣兩級法曹的直接上司,有陳佑支持的話,這個理論會變成實際。

李仁信他們是帶着吏部公文一起出發的,身爲離京赴任的官員,他們趕路的速度比前幾天出京的兩個軍快很多,不出意外地話,應該會在這兩個軍之前抵達京兆府。

順帶着,大舅哥也帶了一份手諭過去,同樣是沒有政事堂附署的,不過手諭開頭就是“誡京兆府諸官”,是要讀給京兆府一衆官員聽的。

這份手諭裡面沒有其它內容,主要就是說京兆府匪患這麼嚴重,官家很生氣,你們要儘快平息匪患云云。真實的文字當然沒這麼通俗,但也文雅不到哪裡去,畢竟沒有找文學之士潤色,整篇的白話。

前有兵馬,中有李仁信等人,後有這份看似叱責的手諭,匯聚起來就一句話:陳將明你把京兆府這一片給我看好了!

一邊是入城,一邊是出城,無論是入城的這些人還是出城的這些人,都是陳佑要倚之鎮壓京兆的利器。

懷着緊張和期待的心情,利器之一的吳竹林騎着高頭大馬昂首挺胸的進了長安城。

街道兩旁圍滿了熱情洋溢的民衆,青春靚麗的小娘子揮舞着手帕尖叫,熱血方剛的郎兒立下從軍報國的志向。

以上這些,都沒有出現。

長久的戰亂讓軍隊的名聲不是太好,人們敬畏軍人,可能敬只佔一分,而畏佔九分。

之前京兆府兵的名聲同這個時代大多數軍隊沒什麼兩樣,吳竹林帶着府兵入城自然不可能受到多麼熱烈的歡迎。

路上倒是有不少行人圍觀,只是這些人要麼縮頭縮腦,要麼白眼斜視,神色間最多的就是好奇。

幻想和現實的強烈反差,讓在城外做了很長時間心理建設的吳竹林有些接受不了,雖然腰背依然挺直,但他那顆心卻變得黯然。

不經意間回頭一看,果然,之前還興致高昂的部下們此時即便還昂着頭,但卻沒了一開始的精氣神。

六百多人的隊伍,有些人身上還帶着傷,就這樣,在圍觀百姓或是害怕或是蔑視或是好奇的目光中,不發一言地朝軍營而去,一路上只有馬蹄聲、腳步聲以及車輪滾動的聲音。

這六百府兵,走在長安城裡,卻彷彿置身火爐一般不自在。

頭一次,他們開始思考除了吃飯殺人搶劫之外的事情。

在吳竹林身邊,崔翰騎在馬背上,感覺到隊伍中變化的氣氛,若有所思。不過他也擔心,這樣一來會不會物極而反。畢竟有些人面對失敗,第一時間不是找自己的不足,而是把鍋扣到別人頭上。

過長安縣衙,在崇賢坊東面轉向北,走了大概兩里路就到了位於光德坊的京兆府衙。

府衙正門大開,門前空地上密密麻麻站滿了留守京中無需執勤的府兵。

京兆府尹陳佑,長安令韋三橋,萬年令李柯,三人身着公服站在正門臺階之上,臺階下方站着府衙縣衙諸僚屬——京兆府少尹高啓稱病未至。

見到這架勢,吳竹林愣了一下,隨即就紅了眼眶。

捏緊繮繩,用盡全身力氣挺直脊背,緊抿嘴脣,盯着陳佑所在,坐在馬背上緩緩向前。

此處雖人數衆多,但仍留了空方便吳竹林這數百人來到陳佑面前。

眼看馬首距離站在臺階最下面的幕僚只有十來步了,吳竹林大喝一聲:“停!”

雖然有些一些小小的混亂,但他身後這六百多人還是以遠超往日的速度保持隊列停了下來。

吳竹林翻身下馬,上前兩步,直接就下拜在地:“啓稟使君,兵曹參軍事吳竹林受令剿匪歸來!”

下拜是大禮,用在此處正合適,但還是出乎陳佑的意料。

他沒想到吳竹林會來這麼一出,似乎效果不錯?

收斂這些有的沒的的思緒,陳佑帶着兩位縣令快步走下臺階來到吳竹林面前,彎腰伸手扶起吳竹林,朗聲道:“吳司兵快起!”

“謝使君!”

扶起吳竹林,陳佑拍了拍他的胳膊,沉聲問道:“此戰,結果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吳竹林大聲回答:“回稟使君,此戰斬殺盜匪六十二人,俘虜四百一十七人,救下村民十六人!賊首亦被吾等擒殺!”

說話間,等在後面的崔翰立刻示意部下將裝着首級的平板車推上前來,一個個猙獰乾癟的頭顱整齊地堆在車板上,最上面的一個就是賊首的頭顱。

哪怕周圍這些府兵大多都見過血,驟然看到這麼多醃製過的頭顱,仍然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些頭顱都是正經被臨陣斬殺的盜賊,其中或許夾雜着被賊人抓住想要趁亂逃跑的無辜之人,但卻沒有一個是在戰鬥平息之後所殺。這一點上,吳竹林和崔翰都問心無愧。

而那些俘虜,實際上包括生活在寨子裡的男女老少,這些人遠遠多於戰鬥人員。不過既然都是盜匪家屬了,那說成俘虜也沒問題。

不過現在被拉過來展示的都是那些參與廝殺的青壯盜匪。

吳竹林的話還沒說完:“此戰,吾等搜得白銀一百三十兩,各色銅錢三千九百六十貫,鐵錢二百三十四貫,珠寶布帛米糧等亦各有差!”

好隊友崔翰又令人推上來幾輛平板車,銅錢鐵錢一串一串地堆在車上,而那裝滿整個木箱的細碎銀子更是吸引了衆多府兵的目光。

反而是那些珠寶布帛什麼的,對這些窮苦出身的軍漢來說,沒有太大的衝擊力,畢竟相比於錢幣,它們的數量有些少。

至於數量最多的米糧,則送到了鄠縣糧倉裡——這糧食單獨造冊,過不了多久要運回長安城,如果出了事,鄠縣上下都得擔着。

“此戰計有二十六人戰死,一百一十二人受傷。”

說到這裡,吳竹林掏出兵符,躬身彎腰,雙手奉過頭頂:“兵曹參軍事吳竹林交差!”

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
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