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

當你開始警惕甚至敵視某個人,基本上會下意識地忽略“溝通”這一最方便快捷的選項。

所以,楊子任,發現了盲點!

趙德昭回過神來,立刻在心底盤算直接找陳佑問是否可行。

到底是年輕,臉上的神情十分輕易地將他的情緒展示出來。

楊子任眼看着趙德昭面色變換,就知道他聽進去了。

這些年因爲天子年幼,皇權被相權侵佔,身爲秘書監的楊子任也就更多地參與進外朝政務。

雖然時常因爲政策執行的問題和陳佑鬧出矛盾,但楊子任對陳佑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警惕逐漸發展到如今的認可。

如果可能的話,他不希望皇權相權之爭打斷陳佑持續推進的改革。

至於陳佑在鬥爭中獲勝的可能性。

楊子任仔細評估之後確認,除非現在有一場舉國之戰,陳佑帶兵出征得勝歸來,否則即便完成改朝換代,也是爲他人做嫁衣。

以陳佑現在權勢,最多保證天子在腦子正常的情況下不敢動盤外招下黑手。

楊子任覺得自己未來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這君臣二人不會因爲溝通不暢導致行險一搏。

好一會兒,趙德昭終於下定決心,重新將注意力放到楊子任身上:“楊監頗有才具,只做秘書監,着實屈才了。”

楊子任微微挑眉,起身行禮道:“掌邦國經籍圖書,乃臣之幸也。且人貴自知,臣知吾之能在參贊謀劃而非決斷處事,做一任秘書監,爲陛下參謀國事,正合其能。”

忠臣啊!

趙德昭心中感慨,要是人人都像楊子任這樣,他就能放心做研究了啊!

……

“今年以來,各地邊將擅自制造衝突的行爲愈加嚴重,截止到本月十五的統計,總共發生了八起調動兵馬超過兩百的邊境衝突,一百至兩百的有十五起。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六月份渤海海軍‘探查銀礦時被日本軍隊襲擊’一事。”

都堂議事廳裡,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白崇文正在彙報他所負責的一攤事項。

兩府宰相、參政們圍坐在圓桌周圍,一個個神情嚴肅。

“根據內間案的反饋,邊境地區明顯有一種‘掀起戰鬥纔好立功’的風氣蔓延,大部分將校和普通士兵,都熱衷於主動找機會發起戰鬥。

去年幽燕一代主動進攻契丹失敗後,這股風氣被短暫壓制,到六月渤海海軍搶佔銀礦獲得朝廷支援,才又興起。邊軍主動引起的衝突,有超過七成發生在八月以後。”

六月發生的事情,八月才統計它的影響,這是考慮到消息的傳播速度而做出的篩選。

白崇文說完,王彥川第一個開口:“惡果已然顯現!我很懷疑,朝廷現在還能不能控制住邊軍將領?一個不好,藩鎮之亂殷鑑不遠!”

這話也就在這個議事廳裡說一說了。

四年前六相公就是靠着支持邊境發起小規模戰鬥維持軍功晉升制度獲得絕大部分軍隊將領的支持,從而能夠大刀闊斧改革,通過剝奪各節度使控制民政和後勤補給的權力削平各地方鎮。

如果王彥川站出來公開表示這種情況應該被禁止,恐怕不用陳佑主動提起,就有人會鼓動王彥川罷相了。

這可不是王彥川怕了,純粹是不想挑起國內矛盾。

巴寧泰顯然清楚王彥川的想法,開口接過話頭:“當時這也是咱們都同意的,況且從軍備司的反饋來看,各地兵馬大都依賴朝廷補給,就算有人造反,除非接連拿下倉庫所在重鎮,否則也就是個早敗晚敗的問題。”

巴寧泰對洛陽境內的禁軍戰鬥力十分自信,自認爲天下第一強軍,非此等兵馬莫屬!

對巴寧泰的話,陳佑點頭附和:“確實如此。只不過邊軍將領擅起邊釁的情況太過頻繁,是該整頓了。”

這話說完,屋內陷入了極爲尷尬的沉默。

是得,要整頓,

可是,要怎麼整頓?

這涉及到責任,提出方案的人能不能、敢不敢承擔起方案失敗的責任?

好一會兒,陳佑環視衆人,沉聲開口:“樞密院仔細研究一下,看有沒有什麼兩全的法子。”

一人技窮,羣策羣力是個好法子。

不同於這羣宰相參政,底下官員提出這類涉及國家戰略的建議時不會考慮歷史責任之類的,因爲一旦他們遞交了方案,責任就轉到了負責決策的宰相們頭上。

巴寧泰點頭,代表樞密院應下這件事。

陳佑轉頭看向胡承約:“德儉說說你這邊的情況。”

胡承約兼任戶部尚書,總領財稅相關事務。

“我這邊的話,現在正在做今年的上計準備,具體數據要到十一月底才能拿到。十月值得一說的就光祿寺,光祿寺的保濟局上報十月十一月是產子高峰期,各項助產安胎以及小兒孕婦常用藥需求比往年多出一成。”

保濟局,光祿寺惠民藥局下轄的一個專門負責小兒科和婦產科的醫療機構。

宋時惠民、和劑二局屬於太府寺,周是因爲光祿寺被改組成類似管理國有資產的部門,爲了方便調動內部藥物資源,便在其下設置了惠民藥局。

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濟民局,職責大概是臨時賑濟生無所依的貧民,培訓併爲他們介紹工作。

濟民局多次發生介紹前來求工的貧民爲豪富家奴的事,上下官吏換過三遍,才至少在州郡大城杜絕此類現象。至於偏僻小城,監管困難。

“天下戶口增多,糧食收成得抓緊了。”陳佑記下一筆。

宋杞言順勢開口:“現在不缺田,只缺種田的人。“

“還缺良種熟肥。”陳佑笑着補充一句。

屋內輕鬆起來,即將致仕的江夏青也笑道:“水利田也缺。”

“說到底還是缺錢!”薛崇嘖了一聲,“要是有錢,水利田也不會太缺。”

“財神爺得努力努力了!”巴寧泰喊了聲胡承約的綽號,又引起一陣笑聲。

說笑幾句,繼續討論正經事。

ωwш●ttКan●℃ O

一直到接近未初,所有事項才討論完畢。

不等衆人想好吃飯的問題,天子身邊的宦官唐思恭敲門走了進來:“官家體恤諸相公操勞國事,特令御廚備下餐食,供相公們在都堂用餐。”

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
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