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

因爲作戰飛機沒有及時補充到位,所以志願軍空軍是僧多粥少。

晏鷹搏花了不少功夫,就差沒跟賈定康吹鼻子瞪眼,終於如願以償,留在了空七師的作戰部隊。

還好,這幾天空軍沒有作戰任務,他沒有錯過增加戰果的機會。

“雷霆”反擊行動中,晏鷹搏駕駛的j擊落了一架f-22a,還在返航的時候,用主動雷達制導的2擊落了一架f-15c,只是後者沒有得到美軍承認。因爲關雲山上校不是戰鬥機飛行員,所以戰果全部記在了晏鷹搏的賬上。

現在,他已經取得了兩個半戰果,完成了成爲空戰王牌的一半工作量。

只是,這個成績讓他非常不滿意。

以戰績排位的話,晏鷹搏連進入前二十名的資格都沒有。志願軍中,個人最高空戰紀錄已經達到七架,而且其中一架是韓國空軍的e-2c預警機。擊落六架敵機的有四人,擊落五架敵機的有七人,擊落四架敵機的有八人,擊落三架敵機的有六人,因此晏鷹搏最多排在第二十六位。

如果除掉跟敬山平共享的半個戰果,他只能排在三十位之外。

不是晏鷹搏的能力不行,而是他錯過了很多機會。如果沒有留在後方,而是一直在一線部隊作戰,晏鷹搏的戰績肯定不止這麼點。

現在,機會來了,他可不想永遠排在別人後面。

接到司令部來的作戰命令後,晏鷹搏第一個衝向座機。

因爲沒有獲得補充,所以晏鷹搏仍然駕駛那架雙座型j。只是,跟他搭檔的不再是關雲山上校,而是一名從成都軍區調來的上尉領航員。

需要領航員嗎?

晏鷹搏本來不想要搭檔,畢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雙座型j的任務與單座型沒有區別,志願軍不可能用數量有限的戰鬥機去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所以只需要一名飛行員,沒有必要增添導航員。

爲此,晏鷹搏甚至請求拆掉後面的座位,以減輕一百多公斤的重量。

可惜的是,他的請求沒有獲得批准。

改裝戰鬥機需要時間,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在今後的戰鬥中,晏鷹搏不會再次載着關雲山上校升空作戰。

因爲只有一架雙座型j,所以晏鷹搏再次成爲領隊長機。

與上次的作戰行動一樣,由他負責指揮空中戰鬥。

五分鐘內,十二架j部升空。

數十公里外,另外一箇中隊的六架j也順利升空。

因爲需要留下幾架戰鬥機保護預警機,所以之前升空的八架j不會參與作戰行動。

這幾架戰鬥機在編制上屬於瀋陽軍區,因此也不會聽從志願軍的指揮。

此時,數百公里外的東朝鮮灣裡,兩艘o41型潛艇正在向西南方向潛行,逼近它們的獵殺對象。

長波電臺第一次拍作戰電報後,“海龍”號與“海蛇”號就收到了命令。

汪譽涵的運氣比較好,按照他與薩非墨的約定,“海蛇”號在南面監視近海航線上的聯軍船隊與艦隊,“海龍”號則在永興灣東面潛伏。如果“海蛇”號現了襲擊目標,由“海龍”號起攻擊,然後由“海蛇”號掩護撤退。結果在收到作戰命令時,美軍的兩棲突擊艦隊正從永興灣南下。

“海蛇”號幾乎不用機動,就能在兩棲突擊艦隊的航線上佔據有利的伏擊位置。

“海龍”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要想參與伏擊戰,不但要精心設計航線,祈禱兩棲突擊艦隊在返航途中瞻前顧後、多做幾次防潛規避,還得把度提高到十六節以上,纔有機會追上兩棲突擊艦隊。

達到十六節不是問題,可是跑這麼快,“海龍”號就有可能暴露行蹤。

更重要的是,潛航度過八節,必須使用蓄電池。以十六節的度潛航,“海龍”號最多航行六個時。即便能夠趕上,“海龍”號也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電能離開戰場,不得不使用aip系統,以龜離開危險海域。

薩非墨不是笨蛋,非常清楚快潛航的危害。

要知道,東朝鮮灣裡,沒有十艘美軍的攻擊核潛艇,都有八艘。

接到命令前,“海龍”號的拖拽聲納至少現了四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還先後四次探測到了可疑目標。雖然不能確定是性能更好的“弗吉尼亞”級,因爲至少有兩艘巡航導彈核潛艇在日本海活動,其中一艘在幾天前向朝鮮射了一百多枚巡航導彈,另外一艘也在幾天前離開了日本的海軍基地,但是薩非墨不得不擔心,在“華盛頓”號遭到暗算後,美軍增強了潛艇兵力,出動了更多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他的擔心,不是沒有根據。

軍事情報局早就獲得消息,已經建成服役的十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中,只有艇“弗吉尼亞”號與參與了特種裝備作戰測試的ssn783“明尼蘇達”號在港口裡面,其他八艘均已出海,至少有四艘有足夠的時間趕到日本海。如果美軍在八月二十四日之後,也就是“華盛頓”號遭到襲擊後,讓潛艇全趕往日本海,那麼進入日本海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數量很有可能是六艘。

日本海纔多大?

塞進這麼多攻擊核潛艇,極大幅度的壓縮了常規潛艇的活動空間。

一艘“弗吉尼亞”級以安靜航潛行時,能夠監視三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即便以最高標準執行反潛任務,使每一片海域都在兩艘潛艇的監視之下,六艘“弗吉尼亞”級也足以監視整個日本海。

東朝鮮灣是中國潛艇的主要活動地點,肯定會受到特殊照顧。

薩非墨敢拿軍銜打賭,在“海龍”號周圍一百公里範圍之內,至少有十艘潛艇,其中只有一艘是友艇。

讓“海龍”號加航行,與自尋死路沒有區別。

美軍早就下了“格殺令”,執行反潛任務的戰艦、潛艇與飛機會毫不遲疑的攻擊任何進入日本海的可疑潛艇。

爲此,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禁止自己的潛艇進入日本海。

可是薩非墨可不想錯過“會餐”的大好時機,即便需要承擔丟掉命的風險。

深思熟慮後,薩非墨決定與“海蛇”號調換角色,跟在汪譽涵後面,掩護“海蛇”號攻擊兩棲突擊艦隊。

兩人早就說好,不管誰取得戰果,都分對方一半。

雖然只是君子協定,而且不大甘心當配角,但是薩非墨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相信汪譽涵不會食言。

只是,他必須把賭注押在汪譽涵身上。

不是說汪譽涵有沒有能力偷襲兩棲突擊艦隊,而是汪譽涵必須理解他的戰術意圖,知道“海龍”號沒有趕來的原因,從而在偷襲行動中把自己當成主角,承擔起主要任務,不然肯定會錯過戰機。

汪譽涵能夠猜到薩非墨的作戰意圖嗎?

因爲隔得太遠,無法進行水下通信,兩艘潛艇也不可能冒險浮上水面,用電臺交換戰場信息與戰術意圖,所以汪譽涵只能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猜測友艇可能採取的行動,並且把此當成作戰依據。

還好,能夠成爲o41型潛艇的艇長,都不是普通人。

收到作戰命令的時候,汪譽涵就意識到,薩非墨很有可能無法及時趕到。

這下,有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薩非墨放棄了伏擊機會,繼續在北面等待戰機。二是薩非墨已經南下,只是無法及時趕到,只能扮演配角。三是薩非墨讓潛艇提,冒險趕往伏擊戰場。

汪譽涵先排除了第三種可能,因爲任何理智的潛艇艇長都不會這麼做。

隨後,汪譽涵排除了第一種可能,因爲東朝鮮灣上的伏擊機會並不多,薩非墨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伏擊目標溜走。

那麼,只有可能是第二種情況,薩非墨把主角的位置讓了出來。

汪譽涵必須相信這個判斷,才能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

所幸的是,汪譽涵非常瞭解薩非墨,因爲薩非墨是他的競爭對手,而且是常規潛艇艇長中唯一的競爭對手。如果不是服役時間少了兩年,而且在爭取的時候忘記打通最重要的人事環節,指揮“海龍”號的將是汪譽涵。

薩非墨有種把五條魚雷全部射向“華盛頓”號,肯定有膽子挑釁兩棲突擊艦隊。

想好之後,汪譽涵開始策劃伏擊戰術。

佔據有利位置後,偷襲兩棲突擊艦隊的難度並不大,關鍵是在偷襲之後,如何厲害危險海域,避開聯軍的反潛力量。

就算“海龍”號能對付美軍的攻擊核潛艇,也得考慮反潛巡邏機與反潛戰艦。

汪譽涵一點都不莽撞,那些莽撞的潛艇艇長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沒有對空能力的潛艇,要想逃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反潛巡邏機到達之前,離開危險海域,因此得儘可能的留住蓄電池裡的電能。

到達選擇的伏擊陣地後,汪譽涵下令關閉了所有非關鍵用電設備,然後用aip系統爲蓄電池充電。此時,“海蛇”號已經停了下來。

雖然懸浮狀態的潛艇無法使用拖拽聲納,被動探測能力大幅度降低,而且有可能因爲選錯了地點,錯過伏擊目標,但是關閉推進系統後,潛艇的噪聲降到最低限度,被敵人現的可能性也就降到最低。

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正是潛艇的最佳戰術。

第314章 大重建第131章 掃蕩第83章 試探第40章 奮起直追第96章 高調第52章 統一意見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6章 回家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7章 利誘第14章 掃帚星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53章 巧合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4章 最後衝刺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章 點火第40章 積極主動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6章 放長線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45章 補欠賬第120章 多面手第224章 內耗第32章 成果第44章 蛇困淺灘第91章 迎難而上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章 鬥爭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4章 艦隊出港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27章 改進第22章 備用計劃第6章 軍事化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章 前沿科技第166章 硬骨頭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79章 救星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1章 時間點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93章 主旋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0章 突發奇想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68章 光速第127章 雷暴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章 本性難移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75章 犯糊塗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39章 糧食危機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章 鋼鐵鯊魚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48章 災難第318章 總則第33章 超級航母第77章 誘餌
第314章 大重建第131章 掃蕩第83章 試探第40章 奮起直追第96章 高調第52章 統一意見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6章 回家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7章 利誘第14章 掃帚星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53章 巧合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4章 最後衝刺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章 點火第40章 積極主動第31章 政治變更第56章 放長線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45章 補欠賬第120章 多面手第224章 內耗第32章 成果第44章 蛇困淺灘第91章 迎難而上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章 鬥爭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4章 艦隊出港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27章 改進第22章 備用計劃第6章 軍事化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章 前沿科技第166章 硬骨頭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79章 救星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1章 時間點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93章 主旋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0章 突發奇想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68章 光速第127章 雷暴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章 本性難移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75章 犯糊塗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39章 糧食危機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章 鋼鐵鯊魚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98章 假戲真做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48章 災難第318章 總則第33章 超級航母第77章 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