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導火索

離開元首府,陸風烈沒有返回總參謀部,而是送黃峙博去機場。

“陸總,元首的態度……”

“你也看出來了?”

黃峙博點了點頭,隨即嘆了口氣。在此之前,傅秀波非常強硬,絲毫不肯妥協,可是現在卻露出了跟美國妥協的意思。這讓黃峙博不得不擔心,畢竟傅秀波是國家元首,他的態度足以決定戰爭走向。

“這次,不是我讓你回來的,而是元首讓你回來的。”

黃峙博皺起眉頭,朝陸風烈看了過去。

“昨天,元首召開了高層會議,主要商討戰爭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

“什麼影響?”

風烈笑了笑,說道:“我跟你一樣,都是軍人,那些經濟問題怎麼搞得懂?”

“可是……”

“問題很嚴重。”陸風烈嘆了口氣,說道,“可以說,我們能堅持到現在,還沒有導致嚴重的國內問題,與志願軍取得的戰果有很大的關係。說得簡單一些,至少絕大部分民衆都相信我們能夠打贏這場戰爭,對勝利的信心與希望蓋住了很多問題,可是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錢的問題。”

黃峙博鎖緊眉頭,打仗肯定得花錢,這是沒有什麼可說的。

“在決定參戰之前,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錢。說得準確一點,這場戰爭足以壓垮我們的國民經濟。爲此,元首不得不力排衆議,向民間資本開放金融領域,允許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家開辦存貸類銀行。”

“這事我知道,當時搞得還挺大的。”

“那麼,你知道元首爲什麼要這麼做嗎?”

“這……”黃峙博苦笑了起來,他是軍人,不是經濟學家。

“其實,我也不大明白,只是聽黎平寇說過。我們的最大問題,不是沒有錢,而是錢太多了,或者說印的鈔票太多了,而這些錢有沒有落到老百姓手上,導致國內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有錢的人非常有錢,而沒有錢的人一貧如洗。當錢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必然產生問題。當然,社會問題我們不好說。只說一件事,這幾年,移民的富人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幾乎所有富人都在準備、或者已經移民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話不能這麼說,畢竟這些人先富起來,而且是社會的支柱力量。”陸風烈看了黃峙博一眼,說道,“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恐怕要不了幾年,我們這個國家就會空心化,社會矛盾將更加突出。”

“這麼說,戰爭成了好事?”

“知道元首是怎麼想的嗎?”

黃峙博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過來,說道:“你的意思是,元首早有預料,而且希望通過戰爭來解決我們的社會問題?”

風烈點了點頭,說道:“說得簡單一點,富人移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害怕什麼時候社會矛盾大爆發,導致個人利益受損。人都有私心,完全可以理解。二是國內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可以做的賺不了錢,而賺得了錢的又不能做,處於國家壟斷之中,加上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越有錢的人越擔心錢貶值。也許老百姓只是覺得買東西貴了,可是對那些有幾億、甚至幾十億身家的富人來說,如果沒有理想的投資渠道,貨幣貶值就是在掠奪他們的財富。”

“陸總,這個問題,我們搞不明白,也沒有必要搞明白,反正我是窮人。”

“難道你覺得我是富人?”陸風烈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們不能迴避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而是得想辦法解決他。當然,這不是軍人該做的事。只是從目前來看,這場戰爭無疑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什麼作用?”

“目前,國內已經有四傢俬營銀行,而且規模都不小,註冊資本近三萬億,按照中央政府出的政策,資本放大五倍後,能夠融資十四萬億。具體怎麼操作的,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這些錢大部分都得用在朝鮮。”

“朝鮮?”

“爲志願軍購買軍事物資,以及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

“這……”

“打了三個多月,已經花掉了大概七萬億。”

黃峙博一愣,笑着說道:“陸總,這不是還剩了七萬億嗎?”

“你想得好,這僅僅是戰爭開支,還沒有考慮戰後重建。按照朝鮮的規模,戰後重建所需資金不會少於十萬億。”

“要這麼多?”

“這還只是開始,如果我們在朝鮮的資源開發項目順利展開,朝鮮當局還得自籌一部分資金。當然,這些都是元首與黎平寇說的,我也不懂經濟。只是有一點你得知道,我們剩下的戰爭經費不多了。”

“還有多少?”

“我也不清楚,不過也就這一兩個月,得考慮結束這場戰爭。”

黃峙博鎖緊了眉頭,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實際上,這些錢,現在還在我們手裡,或者說流入了國內市場。花掉的七萬億,幾乎全部用在軍火採購上,僅支付給軍火企業的就多達五萬億,然後再通過軍火企業支付給了其他企業,比如礦山、鋼鐵廠、化工廠、電子廠等等。結果就是,這些錢必然會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國內消費市場,導致國內物價上漲。環比的話,現在的物價已經比戰爭爆發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統計結果可不是如此。”

風烈一愣,說道:“你也關心國內的事?”

“志願軍又不是無根浮萍,我當然得關心國內的大事了。”

“公佈的統計數據有水分,畢竟穩定民心最重要,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如果繼續擴大戰爭開支,恐怕國內就要出問題了。”

“有辦法解決嗎?”

“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停戰。”陸風烈長出口氣,說道,“這不是別人的想法,而是元首的想法。只有儘快結束戰爭,我們才能儘快收穫戰爭果實。別的不說,停戰後,我們得幫助朝鮮進行重建,到時候大筆資金將流入朝鮮,國內的可流動性減少,通貨膨脹自然就能得到控制。此外,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原因中,資源緊張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按照我們跟朝鮮簽署的協議,在重建初期,朝鮮主要用礦產等資源償還債務,而在戰爭期間向朝鮮提供了戰爭融資的私營銀行將優先獲得投資權,因此我們的民間資本能借這個機會,進入朝鮮。”

“也就是說,讓富人獲得高彙報的投資機會?”

風烈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所以說,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即能降低國內的通貨膨脹,又能留住社會財富。搞得好的話,元首還會借用這個機會,開放更多的壟斷領域,讓民間資本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

“這麼說,元首準備大動手腳了?”

“這場戰爭不但是我軍重振軍威的一次機會,也是我國推進改革的絕佳機會。只是在做這些之前,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

“什麼?”

“打贏這場戰爭。”

黃峙博一愣,似乎沒有明白過來。

“知道嘛,我們搞任何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民間力量,而是已經處於壟斷地位、而且從壟斷中獲得了好處的利益集團。說簡單點,就是我們內部的矛盾。元首先搞改革,首先就要獲得足夠的支持,獲得讓他推行改革的力量。在所有力量中間,軍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沒有軍隊的支持,任何深入到體制內部的改革都無法成功。只有打贏了這場戰爭,回國後的志願軍成爲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元首纔有了這個基礎。更重要的是,一場勝利的戰爭,會提高元首的個人威望,從而解決一些原本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從領導層到民間,恐怕不會有人質疑元首的戰略決策了。”

“陸總,你這話的意思……”

“什麼意思,你慢慢想,遲早能想明白。”陸風烈笑了笑,說道,“只是,回去後你得做好幾件事。”

“什麼事?”

“打了幾場惡仗,志願軍中涌現出了不少優秀指戰員,而且他們都很年輕,也沒有多少背景。不管怎麼說,志願軍遲早得回國,所以你得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也讓他們獲得應有的待遇。”

“陸總,這不是開玩笑的事。”

“當然沒跟你開玩笑,而是讓你去做。當然,不管你怎麼做,他們都是中國軍人,而且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軍人。我已經答應元首,再幹幾年。當了幾十年的兵,我沒什麼好指望的,只是希望給我們的子孫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你還年輕,用不着像我這樣考慮問題,更應付諸行動。”

黃峙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陸風烈的意思。

“還有,等你回來,軍事改革的事情得抓緊進行。我只是提個醒,你別多想,打贏這場戰爭再說。”

黃峙博沒有多說什麼,他非常清楚陸風烈的意思。

戰爭只是導火索,戰勝外來的敵人僅僅是爲迎接更大的挑戰做準備。陸風烈已經表現出了退意,即便再幹幾年,也是爲黃峙博打基礎。只要他幹得好,肯定是下任總參謀長,而傅秀波需要的就是一個像黃峙博這種,銳志改革的軍事統帥。

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63章 毀滅第75章 預演第196章 突襲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61章 戰略打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61章 猛然醒悟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9章 去臺灣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72章 對峙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6章 定論第51章 再接再厲第94章 託管第4章 戰爭危機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9章 以退爲進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83章 一錯再錯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7章 全面動員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9章 另闢蹊徑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章 宣戰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43章 試探第57章 爭論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15章 遭遇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9章 疑點重重第57章 戰術偵察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章 離弦之箭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章 不可避免第75章 預演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68章 上前線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2章 絕命之行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57章 切入點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64章 三管齊下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83章 試探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巢臼第193章 主旋律第17章 地區戰爭第8章 泰然處之第282章 秘密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9章 外援第56章 放長線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7章 抽絲剝繭
第22章 備用計劃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63章 毀滅第75章 預演第196章 突襲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61章 戰略打擊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61章 猛然醒悟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9章 去臺灣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72章 對峙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6章 定論第51章 再接再厲第94章 託管第4章 戰爭危機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9章 以退爲進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83章 一錯再錯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7章 全面動員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9章 另闢蹊徑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4章 宣戰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43章 試探第57章 爭論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15章 遭遇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9章 疑點重重第57章 戰術偵察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章 離弦之箭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5章 走投無路第31章 不可避免第75章 預演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68章 上前線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2章 絕命之行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57章 切入點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64章 三管齊下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83章 試探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巢臼第193章 主旋律第17章 地區戰爭第8章 泰然處之第282章 秘密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9章 外援第56章 放長線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7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