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海上屠場

對水面戰艦來說,魚雷的威脅遠遠超過了反艦導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就用幾艘繳獲的日本戰艦做了測試,證明即便是航空魚雷,對戰艦的毀傷能力都超過了除戰列艦主炮發射的穿甲彈之外的其他彈藥,潛艇發射的重型魚雷更是反艦的最佳武器。

二十世紀七零年代,美蘇冷戰最激烈的時候,美國海軍還利用退役的戰艦,對魚雷的毀傷效果做了更加全面、也更加科學的測試,證明由磁感應近炸引信控制、在戰艦龍骨下方爆炸的魚雷要比直接擊中戰艦側舷的魚雷更有威力。在最著名的一次實驗中,美軍用一條重型魚雷把一艘報廢的驅逐艦炸成了兩截。根據這些實驗得到的數據,美軍首先爲魚雷全部安裝磁感應近炸引信。

當然,這隻針對反艦作戰。

在對付潛艇的時候,除了重型反潛魚雷,輕型航空魚雷還是以碰炸爲主。

美軍在近乎實戰環境下得出的科學數據,自然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與接納。

可以說,幾乎所有反艦重型魚雷都配備了磁感應近炸引信,一些比較先進的魚雷還能在引爆前選擇最理想的引爆點。比如俄羅斯的重型魚雷就會首先攻擊戰艦的推進系統,在攻擊癱瘓的戰艦時,纔會在龍骨下方引爆。美國的MK48摸d7型魚雷在攻擊戰艦時,會根據聲納信號的反射強度,找出戰艦底部最脆弱的部位,然後在此引爆,確保對戰艦造成最致命的打擊。

中國海軍的魚雷算不上世界領先,但是至少具備最基本的功能。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記錄、以及倖存官兵提供的消息,最先遭到攻擊的是編入第二護衛羣的“日向”號驅逐艦,而且擊中“日向”號的魚雷來自西南,也就是“電鰩”號所在的方位。

可以肯定,絕對是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

首先,曲少豐肯定會用威力最大的魚雷對付最大的戰艦。其次,第一批發射的六條魚雷中,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的航速最高,而在“日向”號南面是兩艘防空驅逐艦,只有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能夠首先擊中“日向”號。

只是,這還沒有結束。

被兩條魚雷擊中後大概五分鐘,“日向”號又被兩條魚雷擊中,而且四次爆炸釋放出來的威力都差不多。

也就是說,“日向”號捱了四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

雖然“電鰩”號在兩分鐘後發射了第二批魚雷,但是在最多隻能攻擊十五個目標的情況下,曲少豐沒有理由向一艘戰艦開火兩次。

由此可以斷定,第二次擊中“日向”號的兩條魚雷來自一艘041型常規潛艇。

事實上,這完全是多餘的。

由“電鰩”號發射的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魚雷就炸斷了“日向”號的龍骨,只是這艘戰艦足夠龐大,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又採用了類似於航母的小分艙結構,所以沒有立即攔腰折斷。

在龍骨斷裂的情況下,就算“日向”號沒有沉沒,被日本海上自衛隊拖回去,也沒有修復價值。因爲拖帶斷裂的戰艦非常困難,戰場上又危機四伏,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很有可能親手結束“日向”號遭受的痛苦折磨。

當然,以當時的情況,“日向”號很有可能在中雷後數個小時內沉沒。

再次被魚雷擊中,只是加快了“日向”號的沉沒速度。

五點過七分,“日向”號的艦長放起努力,下達了棄艦令。十一分鐘後,“日向”號在彈藥庫的大爆炸中沉入大海。引爆彈藥庫的不是魚雷,而是由魚雷爆炸引起、然後迅速蔓延的大火。根據“日向”號倖存官兵回憶,當時可以注水淹沒彈藥庫,只是艦體嚴重進水,如果向彈藥庫注水,只會加快戰艦的沉沒速度,讓官兵沒有機會逃生,所以艦長一直沒有下令淹沒彈藥庫。

最終,“日向”號上的八百多名官兵中有近六百人倖免於難。

只是,日本當局沒有公佈全部遇難官兵名單,因爲在“日向”號上,至少有一個營的陸上自衛隊官兵。按照計劃安排,他們將在艦隊奪取制海權之後登上釣魚島。因爲至少有兩條魚雷的爆炸點就在登陸部隊住艙下方爆炸,所以這四百多名官兵中,絕大部分當場喪命,只有極少數僥倖逃生。

在“日向”號遭到攻擊後,第二護衛羣的“霧島”號驅逐艦與“愛宕”號驅逐艦先後被魚雷擊中。

因爲這兩艘戰艦的中雷時間僅比“日向”號晚了不到兩分鐘,所以可以確定是“電鰩”號取得的戰果。

這次,那艘041型沒有跟“電鰩”號搶戰果。

雖然“霧島”號與“愛宕”號也是大型戰艦,後者的滿載排水量超過一萬噸,但是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魚雷的威力也不小,兩條足夠擊沉一艘萬噸級大型戰艦,更別說是喪失了電力的戰艦了。

只是,這兩艘戰艦都沒有立即沉沒。

“霧島”號一直堅持到六月三日凌晨三點左右,直到艦體進水過於嚴重,而且無法排出海水,艦長才下令棄艦。最終,這艘戰艦上的三百名官兵中,有二百三十二人倖免,還有十三人失蹤。

“愛宕”號堅持得更久一點,直到三日上午六點三十分,艦長才放棄努力。

只是,“愛宕”號沉沒得更加突然。艦長下達棄艦令後不到五分鐘,這艘戰艦就突然翻覆,導致包括艦長在內的三百多名官兵陣亡,僅有不到十人獲救。後來對沉沒在一千多米海底的殘骸進行考察,才發現在艦長下達棄艦令後,負責打開通海閥的軍官提前動手,導致戰艦左側嚴重進水。

必須承認,爲了拯救這兩艘戰艦,日本官兵做出了巨大努力。

當時,戰艦上的電力系統完全癱瘓,日本官兵爲了抽出涌入艦體的海水,使用了一切手段,比如用人力把海水提出去。

可惜的是,這些努力毫無意義。

僅僅依靠幾百人的力量,肯定無法讓戰艦浮在海面上,最多隻是延遲了沉沒時間。

當然,至少“霧島”號上的官兵非常幸運。

在第二護衛羣裡艘“高波”級與四艘“村雨”級在遭到攻擊後,都沒有堅持到這麼久。

至少有三艘“村雨”級與一艘“高波”級被魚雷炸成兩截,在十分鐘內沉沒。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公佈的戰報,這四艘驅逐艦上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倖免於難。

另外四艘驅逐艦也在天黑前沉沒,而且官兵的陣亡率都超過了一半。大部分陣亡官兵都是因爲沒有及時逃出來,跟隨戰艦沉到海底。

因爲第四護衛羣在北面,所以受到的打擊相對輕一點。

在第四護衛羣裡,核心戰艦是“日向”號的姊妹艦“伊勢”號。首先遭到攻擊的也是這艘戰艦。

只是,最先攻擊“伊勢”號的是位於聯合艦隊東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常規潛艇。

爲了收穫戰果,“電鰩”號與另外一艘041型潛艇在隨後的攻擊中,各向“伊勢”號發射了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

被六條魚雷擊中,“伊勢”號的結局甚至比“日向”號還要悲慘。

雖然直到晚上十點半,“伊勢”號才翻覆,但是在此之前,六條魚雷至少炸死了三百名日本官兵,並且導致幾乎同等數量的日本官兵沒能及時離開被海水吞沒的艙室,最終只有兩百多名官兵獲救。

當時,“伊勢”號運載的不是陸上自衛隊的官兵,而是用來支援地面作戰的物資。

如果“伊勢”號也搭載了地面部隊,傷亡將更加慘重。

“伊勢”號堅持得更久,除了魚雷沒有命中要害之外,也與艦長的正確處置有關。比如被第一批兩條魚雷擊中之後,艦長就下令向彈藥庫注入海水,避免彈藥殉爆。隨後就有一條魚雷在彈藥庫下方爆炸。如果沒有往彈藥庫裡注入海水,“伊勢”號很有可能被上百噸彈藥炸得粉身碎骨。

相對而言,“伊勢”號是第四護衛羣裡最幸運的戰艦。

因爲“電鰩”號與一艘041型在前兩輪攻擊中,集中對付了第二護衛羣,所以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把魚雷全都射向了第四護衛羣裡的戰艦。此外,東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把全部魚雷都射向了第四護衛羣。

這就意味着,三艘潛艇總共用了四十二條重型魚雷。

除掉捱了六條魚雷的“伊勢”號,其他十艘戰艦平均分到四條魚雷。

對於連兩條魚雷都扛不住的驅逐艦來說,被四條魚雷擊中,不但必死無疑,還死得非常快。

在第四護衛羣裡,“伊勢”號是最後沉沒的戰艦。

十點之前,第四護衛羣的十艘驅逐艦全都沉沒了,即便是隻捱了三條魚雷的“鳥海”號驅逐艦也只堅持到了九點五十七分。

也就是說,到六月三日清晨六點半過,聯合艦隊就成了歷史。

中國國防部沒有說大話,從發佈消息,到潛艇偷襲得手,前後不到十個小時,就把聯合艦隊送上了不歸路。

聯合艦隊遭到襲擊的時候,喜田多一郎還在飛往美國的途中。

收到消息後,他趕走隨行人員,獨處了幾個小時。雖然他不是軍人,而是文職官員,但是他知道,日本已經輸了,而且輸得非常徹底。即便能夠獲得美國的援助,日本也很難扭轉戰局。

受打擊最大的不是喜田多一郎,而是小林光一。

當時,小林光一就呆住了,而且首先想到的是通過內閣總辭職來結束戰爭,而不是爲了並不存在的希望繼續戰鬥下去。

只是,隨後送來的一條消息讓小林光一放棄了這個想法。

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30章 周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0章 大無畏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4章 變數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章 禁運效果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6章 豐收年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3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十萬火急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49章 放棄第16章 中東戰爭第9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6章 威逼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0章 逼婚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307章 壁壘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6章 轉折點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7章 證據第2章 厚積薄發第8章 經濟賬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章 坦克戰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3章 無限制第10章 裝甲主力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5章 全面展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45章 關鍵情報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5章 國家意志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99章 等不起第43章 根源第283章 第一步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7章 關聯性第203章 覆滅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7章 不測風雲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0章 周旋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58章 死撐第57章 提前行動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4章 裂痕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98章 追趕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巧合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48章 外派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90章 高效率打擊
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30章 周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50章 大無畏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4章 變數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章 禁運效果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6章 豐收年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3章 孤注一擲第9章 十萬火急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49章 放棄第16章 中東戰爭第9章 以退爲進第49章 彈道導彈第9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26章 威逼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0章 逼婚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307章 壁壘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6章 轉折點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7章 證據第2章 厚積薄發第8章 經濟賬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章 坦克戰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3章 無限制第10章 裝甲主力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5章 全面展開第56章 快馬加鞭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4章 重大發現第45章 關鍵情報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5章 國家意志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99章 等不起第43章 根源第283章 第一步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7章 關聯性第203章 覆滅第13章 新兵能戰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7章 不測風雲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0章 周旋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58章 死撐第57章 提前行動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4章 裂痕第34章 公衆事件第198章 追趕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巧合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48章 外派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90章 高效率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