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末端攔截

“不要使用電磁武器!”

聽到楊禹方的話,防空作戰參謀合上了電磁防禦武器的電源盒,牧浩洋也在這個時候走了過來。

楊禹方回頭看了他一眼,又扭過頭去,繼續關注大屏幕上的戰場態勢。

顯然,信息是由預警機發來的,快速移動的紅色信號是來襲的反艦導彈,而速度更快的綠色信號則是驅逐艦發射的防空導彈。

防空作戰指揮中心在艦體內,所以聽不到防空導彈發射時的聲響。

只是可以想象,位於艦橋前方的“海紅旗9”垂直導彈發射系統正在全速運轉,以每兩秒一枚的速度發射導彈。

牧浩洋在軍校學的是通信與電子專業,非常清楚這套指揮系統的關鍵所在。

最重要的不是防空戰艦上的相控陣雷達,而是預警機。

沒有預警機提供的信息,防空戰艦根本發現不了來襲的反艦導彈,也就不可能進行防空作戰。

依靠預警機提供的信息,防空戰艦能爲防空導彈提供最基本的引導信息,使防空導彈到達目標附近,然後讓防空導彈以自導方式攻擊目標。雖然作戰效率不會很高,特別是導彈的命中率肯定比不上由戰艦上的火控照射雷達直接引導,但是在對付掠海目標時,特別是要擴大防空區域時,這是唯一的作戰方式。

整個作戰鏈條中,最重要的就是預警機與戰艦之間的戰術數據鏈。

如果沒有高速數據鏈,預警機就無法爲戰艦提供準確的作戰信息,也就無法幫助戰艦進行防空作戰。

爲了開發這套數據鏈,海軍的投入在五十億元以上。

只是如此巨大的投入,很快就要過時。

原因很簡單,只要電磁戰得到全面應用,比如在攻擊東海艦隊的時候,日本戰鬥機提前發射了幾枚攜帶電磁彈頭的導彈,就能癱瘓艦隊的通信網絡,至少能夠使基於微波通信的數據鏈實效。

正是如此,楊禹方纔沒讓防空作戰參謀使用電磁防禦武器。

當然,這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戰艦上的電磁防禦武器不見得能夠對付來襲導彈。

如果是日本的88式反艦導彈,幾枚電磁彈頭就能解決問題,甚至用不着動用那些昂貴的遠程防空導彈,但是日本戰鬥機在兩百公里處發射了反艦導彈,意味着使用的很有可能不是88式反艦導彈。

如果是美國提供的反艦導彈,電磁防禦武器就不見得能起效了。

如果在這個時候使用電磁防禦武器,受到影響的只有戰艦的通信系統,從而大幅度降低防空作戰的效能,不得不在四十公里以內攔截反艦導彈。雖然“海紅旗9”的也能攔截四十公里以內的目標,但是少了一次攔截機會,顯然無法確保擊落所有反艦導彈,使戰艦受到威脅。

此時,保證通信暢通無阻最爲關鍵。

至於“海紅旗9”能夠擊落多少反艦導彈,那就得看運氣了。畢竟這種利用俄羅斯技術開發的遠程防空導彈主要用來對付戰鬥機、以及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最初的時候並沒考慮攔截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即便有這個能力,其攔截反艦導彈的命中率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正是如此,六艘防空驅逐艦全部以二對一的方式進行攔截。

即用兩枚防空導彈攔截一枚反艦導彈。

從軍事效費比來看,這很不划算。

即便日本採購AGM-84M的單價高達上千萬美元,兩枚“海紅旗9”的價值也超過了一枚反艦導彈。

更何況,即便才用二對一的方式,理論命中率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九十。

實戰中,能達到百分之七十五就很不錯了。

當然,賬不能這麼算,因爲任何一艘戰艦被反艦導彈擊中,哪怕沒有沉沒,付出的代價也超過了戰艦上的所有防空導彈。

牧浩洋沒有吭聲,現在不是去打擾楊禹方的時候。

大屏幕上,紅色信號正在減少,只是減少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在紅色信號移動軌跡前方有一條黃色虛線,這條線代表艦隊內外防空圈的界線,即越過這條線後,防空指揮官就得考慮末段反導作戰了。

大約兩分鐘後,十多個紅色信號越過了黃色虛線。

牧浩洋看了楊禹方一眼,注意到了他臉上的嚴峻神色。

楊禹方也注意到了牧浩洋,隨即笑了笑,說道:“這下我們是無能爲力了,得看那幾艘護衛艦的表現了。”

“護衛艦?”

楊禹方朝大屏幕左下腳的“0”指了一下,說道:“‘蘭州’號已經發射了所有遠程防空導彈,其他五艘驅逐艦也差不多。如果護衛艦不能擊落來襲導彈,我們就只能依靠那兩門速射炮了。”

牧浩洋這才發現,那個之前一直在減少的數字表示的是戰艦上的防空導彈。

此時,反艦導彈離艦隊已經不到四十公里。

因爲進入了戰艦雷達的鎖定範圍,所以不再需要預警機提供的戰場信息。

只是,在防空作戰中,防空驅逐艦位於艦隊外圍,多用途護衛艦在艦隊內層,所以在護衛艦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時,防空驅逐艦仍然得出力,及用火控雷達照射反艦導彈,引導護衛艦發射的中程防空導彈。

這條作戰鏈條中,至關重要的也是戰術數據鏈。

只有驅逐艦與護衛艦實時交換戰術信息,驅逐艦上的火控雷達才能引導護衛艦發射的防空導彈。

因爲只是在海軍戰艦之間傳遞戰術信息,不涉及空軍的預警機,所以艦隊內部戰術數據鏈的帶寬更大,傳輸數據的效率更高。當然,這也與戰艦的距離有關,畢竟微波通信設備的效率與通信距離有很大關係。

第二次反導攔截開始後,楊禹方就站了起來,而且神色顯得更加嚴肅了。

牧浩洋有點驚訝,因爲大屏幕上的紅色信號正在迅速減少。

當他注意到屏幕中央的藍色信號時,才明白過來。那個用亮黃色線條圈起來的藍色信號代表的就是“蘭州”號,其他藍色信號是艦隊裡的其他戰艦,此時剩餘的幾個紅色信號全都朝“蘭州”號飛了過來。

也就是說,反艦導彈的首要攻擊對象就是“蘭州”號。

顯然,這些反艦導彈非常先進。

從理論上講,在沒有預先輸入目標數據的情況下,反艦導彈會優先攻擊信號特徵最爲明顯的目標。如果反艦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則會攻擊雷達反射信號最強烈的戰艦,一般情況下都是排水量最大的戰艦。

在東海艦隊中,有兩艘052C型驅逐艦,在雷達反射信號的強度上沒有區別。

更重要的是,在防空作戰中,兩艘052C都在艦隊的東面,即處於最容易遭到攻擊的位置。

這不是膽大,而是爲了充分發揮052C的遠程防空攔截能力。

作爲主力防空戰艦,052C必須確保艦隊裡的其他戰艦不會受到攻擊,而不是躲在其他戰艦身後。

當時兩艘052C靠得非常近,都在反艦導彈的搜索與攻擊範圍之內。

反艦導彈沒有攻擊“副艦”,而是直奔旗艦而來,表明不但具備主動雷達引導能力,還有被動雷達引導能力。

也就是說,“蘭州”號在承擔艦隊防空作戰指揮任務的時候,發出的大量無線電信號暴露了身份。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爲旗艦與主力防空戰艦,“蘭州”號得協調指揮艦隊裡的所有戰艦參與防空作戰。

這下,牧浩洋也緊張了起來。

隨着反艦導彈逼近“蘭州”號,護衛艦發射的防空導彈派不上用場了,接着投入戰鬥的是“蘭州”號上的兩門速射炮。

萬幸的是,“蘭州”號已經及時調整航向,把左舷對準了導彈來襲方向。

這樣一來,分別位於艦橋前方與機庫頂部的兩門速射炮能夠同時作戰,把末段攔截火力增強了一倍。

只是,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在“蘭州”號上的速射炮投入戰鬥的時候,仍然有四枚反艦導彈沒被擊落。

理論上,“蘭州”號上的兩套末段攔截系統最多能在一個會合中各攔截兩個目標。

也就是說,此時的情況達到了“蘭州”號末段攔截能力的理論最大值。

實戰中,任何一種作戰系統的戰鬥力都很難達到理論最大值。

指揮中心的氣氛很緊張,所有參謀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目不轉睛的盯着大屏幕。

在這個時候,參謀也無能爲力。

末段攔截系統完全自主作戰,根本不需要人員控制,因此能否成功攔截來襲導彈,與人員素質完全無關。

牧浩洋也很緊張,畢竟他也在“蘭州”號上。

如果反艦導彈擊中了艦橋後方水線部隊,而且配備的是半穿甲戰鬥部,那麼防空作戰指揮中心裡的所有官兵,以及鄰近的艦隊作戰指揮中心裡的大部分官兵都難以倖免,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

反艦導彈飛完最後三公里,僅需要十秒鐘。

看着大屏幕上的紅色信號一個接一個熄滅,直到最後一個熄滅,牧浩洋才鬆了口氣,楊禹方等人也鬆了口氣。

只是,還沒等大家歡呼,戰艦就猛的震動了一下,接着傳來了低沉的爆炸聲。

指揮中心內的官兵立即呆住了,開始明明看到最後一個紅色信號已經熄滅,怎麼還是被導彈集中了?

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83章 試探第30章 全面對抗第5章 鐵娘子第32章 匹夫有責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66章 門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9章 十萬火急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3章 狙殺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95章 快馬加鞭第94章 託管第9章 以退爲進第44章 蛇困淺灘第43章 根源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4章 矯枉過正第32章 針鋒相對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05章 突襲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0章 另有其人第96章 高調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1章 標杆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8章 技不如人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5章 鐵娘子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74章 覺悟第75章 主戰場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8章 坦克戰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1章 接觸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5章 預判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7章 人挪活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32章 臨界點第5章 戰略方向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11章 大包抄第33章 最後反擊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9章 去臺灣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11章 大包抄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章 新兵能戰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95章 遺蹟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章 宣戰
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83章 試探第30章 全面對抗第5章 鐵娘子第32章 匹夫有責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66章 門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9章 十萬火急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3章 狙殺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95章 快馬加鞭第94章 託管第9章 以退爲進第44章 蛇困淺灘第43章 根源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4章 矯枉過正第32章 針鋒相對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05章 突襲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0章 另有其人第96章 高調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1章 標杆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8章 技不如人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5章 鐵娘子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74章 覺悟第75章 主戰場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8章 坦克戰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1章 接觸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5章 預判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7章 人挪活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32章 臨界點第5章 戰略方向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11章 大包抄第33章 最後反擊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9章 去臺灣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11章 大包抄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3章 新兵能戰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95章 遺蹟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章 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