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希望尚存

牧浩洋收到完整戰報的時候,戰略疏散工作已經開始。

首先被送走的是黃瀚林,他將搭乘專機飛往西安,但是不會降落,要十二小時後,也就是十月二十一日十二點左右,再由實際情況決定最終目的地。如果本土沒有遭到打擊,也沒有遭到打擊的跡象,黃瀚林將前往北京北郊房山區的戰略指揮中心,擇時返回元首府。如果本土已經遭到打擊、或者有可能遭到打擊,他將前往位於太行山的國家戰略指揮部,在此等待消息。

在黃瀚林之後,其他高層領導人也被陸續送出北京。

北京時間凌晨一點不到,即美國東部時間二十日十二點不到,杜小蕾就已收到消息,只是她已經拿到了康拉德送來的“宣戰書”,正準備向黃瀚林彙報情況,通知牧浩洋做好防範工作。

從時間上看,美國是不宣而戰,或者說是先開戰後宣戰。

只是,杜小蕾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

留下大使等少數外‘交’人員之後,杜小蕾在美國東部時間二十日十四點,帶着中國駐美使領館的大部分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外‘交’人員家屬搭上了一架中國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機,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此時,牧浩洋已經收到了較爲完整的戰報。

凌晨…十五分,在作戰處處長送來了彙總的戰報後,牧浩洋給黃瀚林打了電話,只說了一句話:戰爭爆發了。

五分鐘後,牧浩洋離開了總參謀部,前往北郊的戰略指揮中心。

事實上,在戰爭爆發後,也就是大約四個小時前,他就應該離開總參謀部,去戰略指揮中心避難。不管怎麼說,位於市區的總參謀部很容易遭到突然打擊,而且防護設施根本無法抵擋轟炸。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牧浩洋做得最多的還是評估戰爭損失。

這也是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海軍在二十一日凌晨的主要工作。

在牧浩洋到達戰略指揮中心的時候,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已經進入戰鬥狀態,數千架戰術戰鬥機、數百架戰略轟炸機、以及數百架預警機、戰略電子偵察機、空中指揮機、大型加油機均已升空,位於全國各地與各處海外軍事基地的防空系統也處於待機狀態,隨時準備迎接更大規模的空中打擊。到凌晨四點的時候,僅在扶桑上空徘徊的戰鬥機就超過了一千架,此外在琉球羣島(沖繩羣島)、東海、菲律賓海、南海、東南亞、安達曼海、孟加拉灣、印度半島等地區,還有近兩千架戰鬥機已經升空待命。警戒狀態將一直持續到凌晨六點,隨後三分之一的戰鬥機將返回基地補充燃油,然後以三班倒的方式升空巡邏,確保以本土爲中心的戰略防禦圈時刻處於戰鬥狀態。

海軍方面,四支“泰山”級航母戰鬥羣都在後撤,只有西印度洋艦隊的兩支航母戰鬥羣暫時去向不明。

來到戰略指揮中心後,牧浩洋又給章‘玉’廷發了一封電報,但是依然沒有收到回電。

牧浩洋並沒爲此擔心,因爲這意味着西印度洋艦隊沒有遭到攻擊,不然章‘玉’廷早就把戰報發回來了。

當時,海軍能夠依賴的,僅有已經出海的上百艘潛艇,包括八艘最新式的“金槍魚”級攻擊核潛艇,以及數十艘“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只是,牧浩洋暫時對這些潛艇不抱多大希望,因爲所有情報都表明,美軍航母戰鬥羣並沒參與之前的戰鬥,由此可以推斷美軍航母戰鬥羣沒有進入戰區。如此一來,數量龐大,但是續航力有限的“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就很難發揮作用,而“金槍魚”級的數量由太少。至於其他的攻擊核潛艇,恐怕很難‘逼’近美軍航母戰鬥羣。

可以說,中國海軍的處境相當艱險。

作爲總參謀長、兼海軍司令,牧浩洋必須搞清楚海軍的損失情況,搞清楚還有多少戰艦能夠作戰。

四點過,牧浩洋收到了一份確切消息,“華山”號、“恆山”號與“嵩山”號組成的特魂艦隊已經與空軍的戰鬥機會合,正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駛往巴士海峽,預計在二十一日夜間就能進入南海。

這是非常難得的好消息。

之前,牧浩洋已經收到消息,“泰山”號航母戰鬥羣頂住了美軍的攻擊,只有五艘護航戰艦受損,航母沒有損傷。

如此一來,四艘最‘精’銳的“泰山”級航母都安然無恙。

事實上,當時連最新式的“黑龍江”級巡洋艦(之前稱爲大型綜合戰艦,後來按照傳統命名爲巡洋艦)都沒有遭受損失。原因很簡單,“黑龍江”級的入役時間比“泰山”級晚了半年左右,結果第一批八艘全部編入了特魂艦隊,跟隨“華山”號等三艘航母在菲律賓海進行訓練,而編入“泰山”號航母戰鬥羣,在蘇比克灣附近遭到美軍打擊的是兩艘“臺灣”級巡洋艦。

除此之外,“湛江”級驅逐艦(按理說,應爲遠洋護衛艦,而且也用了護衛艦的傳統命名方式,但是受排水量增大影響,最終被海軍編入了驅逐艦名錄)也沒有遭受損失,因爲這些驅逐艦與“黑龍江”級巡洋艦同期服役,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已經入役的十二艘均在菲律賓海訓練。

也就是說,海軍剩下的戰艦,仍然能夠組建四支航母戰鬥羣。

以“泰山”級的戰鬥力,四艘就相當於美軍六艘航母,即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艦隊至少相當於美軍的六支航母戰鬥羣。

更重要的是,這些航母戰鬥羣處於最佳狀態。

雖然“華山”號等三艘航母的訓練工作還沒完成,特別是艦載航空兵還在整訓,但是可以用其他艦載航空兵聯隊替換。要知道,橫濱的六支航母戰鬥羣有六支聯隊,而這些部隊在突然打擊中沒有遭受嚴重損失。

事實上,得以保全的艦載航空兵是中國海軍最大的資本,也是中國海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能夠扭轉局面的關鍵因素。如果當時艦載航空兵遭到重創,中國海軍就將失去反敗爲勝的資本。

別的不說,訓練一名合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至少需要兩年。

四艘航母,足以讓牧浩洋安下心來。

雖然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美軍在太平洋上至少有九支航母戰鬥羣,戰鬥力是中國海軍的一點五倍,但是隻要四艘“泰山”級航母安然無恙,牧浩洋就有足夠的把握守住本土外圍防線。

天快亮的時候,橫濱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來了新的消息。

初步勘測結果已經出來了,港口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六艘航母全部沉沒,此外還有七艘巡洋艦、十四艘驅逐艦、十二艘護衛艦戰沉,僅有兩艘護衛艦沒有遭受重創,其餘戰艦全部喪失戰鬥力。

所幸的是,大部分戰艦都在港口內沉沒。

說得直接一些,這些戰艦還能打撈起來,部分具有修復價值。以戰時標準衡量,肯定應該把這些戰艦打撈起來,再根據損毀程度、作戰需求等因素決定是否修復,絕對不能讓沉沒的戰艦堵塞港口。

在發來消息的時候,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已經在擬定打撈計劃了。

當然,打撈與修復戰艦是一項規模龐大的工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在什麼地方修復打撈起來的戰艦。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之內,恐怕橫濱港、以及沉沒的六艘航母都無法使用。

按照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報告,除了兩艘護衛艦,只有三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與四艘護衛艦能在堵住艦體上的漏‘洞’之後拖回國內維修,另外兩艘巡洋艦因爲艦體受損嚴重,得在橫濱港滯留更長的時間。

牧浩洋立即發了回電,讓太平洋艦隊先對受損戰艦進行減損處理。

至於能否把受損戰艦拖回來維修,這還得看接下來的戰場形勢,以及國內造船廠的工期調整結果。

隨後,其他海軍基地也發來了消息。

彙總之後,除了四支“泰山”級航母戰鬥羣、以及去向不明的西印度洋艦隊之外,中國海軍只剩下了四艘巡洋艦、八艘驅逐艦與十四艘護衛艦,另外還有六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與八艘護衛艦可以修復。

從艦隊規模上看,中國海軍在這場突然襲擊中損失了百分之六十的大型戰艦。

這個結果,沒有超出牧浩洋的預料。

吃過早飯,牧浩洋把周渝生叫了過來,然後通過視頻電話,跟戚凱威、母祁鐵與龐躍龍商討了戰況。

雖然大家都料到美軍會發動突然襲擊,但是沒人想到美國會不宣而戰。

只是,眼前的情況已經告訴所有人,美國打破了規矩,也沒有遵守‘交’戰原則,因此中國軍隊也就不再需要顧這顧那了。

戰爭已經爆發,剩下的就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通報完情況後,牧浩洋下達了第一份總參謀長命令,要求空軍全面加強戒備,在接下來的十二個小時內完成動員工作,陸軍則要緊盯北面的俄羅斯,做好遭到突然襲擊的準備,陸戰隊的任務則是儘快加強本土外圍防線,向扶桑、琉球羣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安達曼-尼科巴羣島、斯里蘭卡、印度南部地區與巴基斯坦的軍事基地增派兵力,加強反登陸部署。

會議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杜小蕾乘坐的專機也已到達首都國際機場。

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90章 總攻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2章 金融戰爭第73章 餘波第52章 順手拈來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3章 餘波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32章 大夢初醒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58章 搶先一步第253章 謀略家第56章 抽身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6章 回家第32章 迫在眉睫第70章 內部矛盾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32章 臨界點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5章 宣戰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8章 一觸即發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1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回家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0章 外交戰場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章 科技競賽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46章 決策點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章 直覺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章 軍事化第34章 盟友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2章 唯一選擇第7章 關聯性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67章 預見性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章 泰山北斗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69章 惡仗第39章 救援行動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8章 猛攻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2章 開戰時機第9章 臨時考覈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75章 三板斧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0章 小事化大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章 新的選擇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章 宣戰
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90章 總攻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2章 金融戰爭第73章 餘波第52章 順手拈來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3章 餘波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8章 畫蛇添足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32章 大夢初醒第43章 南亞明珠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58章 搶先一步第253章 謀略家第56章 抽身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6章 回家第32章 迫在眉睫第70章 內部矛盾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32章 臨界點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5章 宣戰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8章 一觸即發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1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回家第44章 蛇困淺灘第70章 外交戰場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章 科技競賽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46章 決策點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章 直覺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章 軍事化第34章 盟友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2章 唯一選擇第7章 關聯性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67章 預見性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章 泰山北斗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99章 進退兩難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69章 惡仗第39章 救援行動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8章 猛攻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42章 開戰時機第9章 臨時考覈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75章 三板斧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0章 小事化大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7章 新的選擇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章 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