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中國化

因爲不用參與政治方面的外交談判,所以到達開羅後,牧浩洋最爲清閒。

前兩天,他去遊覽了胡夫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埃及軍方非常熱情,專門派了一名懂中文的軍官陪同。

必須承認,埃及的文明史比中國還要悠久。

如果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爲準,在埃及文明統治尼羅河流域的時候,中華文明還處在矇昧階段呢。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不管是黑人、白人、還是黃種人,都發源於東非高原,有同樣的祖先,而現代人類在走出東非高原後,尼羅河三角洲是第一處適合定居的地點,也是第一處可以繁衍農耕文化的地區。

同樣不可否認,現在的埃及絕對與五千年前的埃及不一樣。

古埃及的遺蹟不但屬於埃及,也屬於整個人類文明。

四月三十日,牧浩洋回到開羅。

埃及軍方沒有急於進行談判,而是在當天晚上宴請了牧浩洋等軍方代表,以此拉近雙方的距離。

宴會上,埃及三軍總參謀長提到了埃及與巴基斯坦的關係。

當然,這也是爲了讓牧浩洋覺得更加親近一些,畢竟他在巴基斯坦呆了好幾年,與巴基斯坦軍方的關係非常不錯。

事實上,埃及三軍總參謀長根本沒有必要這麼做。

雖然牧浩洋是第一次來埃及,但是中國與埃及的軍事合作已經持續了十多年,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別的不說,埃及軍隊的主要武器裝備中,百分之七十來自中國。

先與中國打交道的是埃及陸軍。

早在幾十年前,埃及陸軍就是中國軍火企業的大客戶,在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從中國引進了大批坦克與裝甲車輛。只是今非昔比,當時中國造軍火以價格低廉聞名,性能卻不怎麼樣。在埃及陸軍中,中國坦克的地位也不是很高。主要是當時的埃及並不富裕,沒有足夠多的錢從前蘇聯購買更多的坦克。爲了充實裝甲部隊,埃及纔會從中國尋求獲得價格低廉的武器裝備。

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經過數次戰爭洗禮,中國造武器裝備在戰場上證明了一切。更重要的是,中國出售的絕大部分裝備都沒有縮水。出口到一些環境較爲特殊的國家的武器裝備還專門做了改進,性能有明顯提升。

第二次朝鮮戰爭後,埃及就引進了一批96式主戰坦克,而且中國軍火公司按照埃及軍方的要求做了改進。在裝備部隊得到廣泛好評之後,埃及陸軍又引進了一批99式,也同樣做了改進。

當時,埃及從中國引進主戰裝備,主要是爲了彌補裝備不足的問題。

要知道,埃及陸軍中,只有五百五十輛M1系列主戰坦克,其中三分之一按照M1A2的標準進行改進,剩下的A1,此外還有大約一千五百輛T系列主戰坦克,而到二零一五年前後,這些T系列主戰坦克都已達到最大服役壽命,繼續替換,而從美國引進主戰坦克已不可能。

此外,換裝一千五百輛主戰坦克絕對是個大手筆,價格因素至關重要。

不可否認,埃及有很多選擇,比如德國、法國與英國的坦克。問題是,歐洲坦克的價格都高得離譜。

相對而言,中國坦克仍然較爲低廉,而且在性能上差不了多少。

兩次合作,埃及總共購買了七百二十輛96式與三百六十輛99式,另外還用中國提供的技術對四百二十輛T72M進行了現代化改進。

第二次大規模合作,出現在中南半島戰爭之後。

當時,所有改進的T72M都已落後,而且96式與99式也急需改進。更重要的是,以色列陸軍開始裝備“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在性能上不但全面壓倒了T72M與96式,還超越了99式與M1A2。

正是如此,埃及陸軍再次成爲中國軍火公司的大客戶。

到二零三四年底,埃及陸軍從中國採購了四百輛24型主戰坦克,並且在中國提供技術支援的情況下對所有99式與96式進行現代化改裝,另外在國內建立組裝線,生產了六百輛由24型開發而來的“納賽爾”主戰坦克。

從性能上講,24型與“納賽爾”比“梅卡瓦5”型更加先進。

除了引進坦克,埃及陸軍還從中國引進了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火箭炮、射程在三百公里以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等,連埃及步兵手裡使用的步槍、班用機槍、重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也以中國標準爲主。

拿步槍來說,埃及陸軍在二零三二年全部換裝六點八毫米口徑的I型自動步槍。

當時,埃及陸軍提出了“班用槍組換代計劃”,向全球招標。中國北方重工集團下的槍械公司拿出了已經得到中國陸軍與陸戰隊採用的22式步槍,以及六點八毫米中間型槍彈參與競標。

經過三輪角逐,中國北方重工集團擊敗了包括柯爾特、HK等國際槍業巨頭在內的十多個對手,贏得了合同。用埃及陸軍提供的約和三點八億元人民幣的經費,在22式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適合埃及的自動步槍。

也就是I。

北方重工能夠取勝,關鍵就是六點八毫米中間型槍彈。

與小口徑槍彈相比,六點八毫米中間型槍彈的威力更大,彈道更加平穩,在埃及這種以沙漠爲主的國家更有優勢。

當然,這也與中國北方重工願意轉讓生產專利有關。

不管怎麼說,步槍與槍彈是大規模消耗品,如果全部需要進口,費用肯定極爲高昂。

在完成了I的開發後,北方重工還獲得了班用機槍與排用重機槍的開發合同,只是項目還在進行之中。

與埃及陸軍一樣,埃及海軍的主要裝備也來自中國。

相對而言,埃及海軍的“中國化”程度更高。不是說中國的海軍裝備更先進,而是埃及海軍的規模本來就不大,在軍費開支中所佔比例非常低,根本買不起西方國家的艦艇,中國出口的艦艇更具有性價比。

當然,這也不是說中國出口的艦艇在性能上比不上西方國家。

拿埃及海軍的支柱:四艘41型常規潛艇來說,就絲毫不比西方國家同時代的常規潛艇差,而且是少數經歷了實戰,而且取得過戰果的常規潛艇之一。最初,這四艘潛艇都是以租借的方式交付給埃及海軍,在租借期滿之後,才由埃及海軍採購,並且在亞歷山大的埃及造船廠進行了改進。

題是,041型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再改進也無法達到新式潛艇的戰鬥力。

爲此,在二零三三年,埃及海軍就提出以採購加自建的方式,從中國購買四艘042型潛艇來取代041型。只是在自建問題上,涉及到對埃及造船廠進行設備升級等問題,談判還沒取得進展。

至於埃及空軍,雖然“中國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中國造武器已經取代美國造,成爲絕對主力。

埃及空軍總共有八百四十架戰鬥機,其中二百八十架來自美國,五百六十架來自中國。

美國戰鬥機中,F35AI佔到了一百六十架,另外一百二十架是F16。因爲已經服役三十年左右,F16即將被淘汰。對埃及空軍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拒絕爲F35AI提供技術升級。雖然這些戰鬥機只服役了十多年,但是本來就是外銷的低端產品,又無法升級,所以也面臨着被淘汰的危險。

與之相比,中國戰鬥機的保障問題就沒有這麼複雜了。

在埃及空軍服役的二百二十架J10I、一百四十架J10CI、一百二十架J22I與八十架J22MI中,除了三百六十架J10系列確實已經落後之外,兩百架J20系列都處於較爲良好的狀態。

在二零三四年,中國就與埃及簽署合同,對一百八十架J10I與J10CI進行延壽現代化改進,並且全部翻修機體結構,使其服役到二零四五年。最大的改進項目是對兩百架J22I與J22MI進行中期性能升級,完全按照中國空軍最新批次J22M的標準進行,包括更換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當然,這無法滿足埃及空軍的胃口。

爲了保持機羣規模,埃及空軍已經提出採購J30,開出了二十七億元的採購單價,但是要求獲得生產許可證,即只從中國採購六十架戰鬥機,其餘二百六十架將在埃及本土進行組裝,如果埃及空軍擴大采購規模,用J30替換F35AI,還要求百分之八十的零部件在埃及本土生產。

受軍火出口禁令限制,這項談判還在進行之中。

要知道,J30在中國空軍都是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且是用來取代J20,不是用來取代J22系列。即便中國政府批准出口,也不大可能同意在埃及建立生產線,更不大可能讓埃及自行生產零部件。

除了採購戰鬥機,埃及還希望從中國引進其他軍用飛機,比如大型預警機。

針對埃及空軍的需求,中國軍火企業已經提出,應該從基本架構上着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空軍作戰系統,而不是單獨採購幾種作戰飛機。只是這麼做的花費肯定非常大,埃及空軍不一定消費得起。

有了如此良好的基礎,與埃及的軍事合作顯然不是問題。

區別只是,中國願意花多少力氣幫助埃及提高軍事力量。

第41章 求生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71章 任人唯才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9章 第二戰線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6章 艦隊司令第69章 外援第211章 大包抄第58章 海航突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1章 求生第39章 戰禍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1章 一鍋端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3章 根源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73章 餘波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8章 戰爭推手第44章 出山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9章 做徹底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82章 秘密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2章 橫掃全球第62章 太陽風暴第47章 第一槍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2章 弄巧成拙第96章 高調第5章 戰略方向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1章 接觸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9章 外援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66章 門檻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章 怎麼打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80章 歸宿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15章 遭遇第205章 突襲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45章 補欠賬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18章 總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8章 進退維谷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72章 傾其所有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預判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98章 決裂第14章 鬼子出動第66章 分工合作
第41章 求生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71章 任人唯才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9章 第二戰線第33章 孤注一擲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6章 艦隊司令第69章 外援第211章 大包抄第58章 海航突擊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41章 求生第39章 戰禍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1章 一鍋端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3章 根源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73章 餘波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8章 戰爭推手第44章 出山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9章 做徹底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82章 秘密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2章 橫掃全球第62章 太陽風暴第47章 第一槍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2章 弄巧成拙第96章 高調第5章 戰略方向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1章 接觸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9章 外援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66章 門檻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章 怎麼打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80章 歸宿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15章 遭遇第205章 突襲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45章 補欠賬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18章 總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8章 進退維谷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72章 傾其所有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預判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98章 決裂第14章 鬼子出動第66章 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