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地面決戰

三月份,重點就在西伯利亞。

到三月十日,俄軍不但奪回了曾經五次被中**隊佔領的新西伯利亞,還在前線聚集了近一百二十萬地面部隊,其中五十萬在西線,主力是布魯希洛夫東拼西湊聚集起來的十二個師,另外七十萬在東線,主力是駐守貝加爾湖以西地區的八個師,其餘的大部分是戰時武裝起來的預備部隊。

毫無疑問,俄軍的兵力優勢非常明顯。

要知道,在西伯利亞戰場上,中**隊只有兩個集團軍,總兵力不到十萬,而且部署時間超過了兩個月。

問題是,兵力早就不是取勝的決定性因素了。

更重要的是,俄軍的進攻意圖太明顯了,而且調動與部署部隊花了太多時間,完全喪失了靈活性與突然性。

要知道,對中**隊來說,只要幾天時間,就能完成所有戰役準備工作。

別忘了,當時中國空軍八成的空運力量用在該方向上,而且在一月與二月,空軍又接收了一百多架大型電動運輸機,在補上“安曼會戰”損失的同時還有富餘,等於增強了西伯利亞方向上的空運力量。

正是如此,戚凱威看到了徹底打敗俄軍,至少打垮俄軍士氣的機會。

如果能用十萬部隊擊敗一百二十萬俄軍,而且取得決定性勝利,那麼所有俄羅斯軍民都會因絕望,喪失取勝的信心。

爲此,戚凱威做了充足的準備。

二月下旬,戚凱威命令第三十八集團軍第四次攻佔新西伯利亞,並且在完成了戰術反擊行動之後,炸燬了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三月三日,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五次攻佔了新西伯利亞,在消滅了兩萬多俄軍之後,對這座已經千瘡百孔的城市進行了更全面的破壞,甚至爆破掉了所有三層以上的樓房。隨後第三十八集團軍才全部撤回到尤爾加防線後方,讓各作戰部隊獲得了兩天的休整時間。

在第三十八集團軍重點打擊新西伯利亞的時候,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把戰術突擊範圍擴大到了五百公里,重點打擊小型城市、以及大中城市外面的道路等基礎設施,破壞俄軍必須依賴的交通線。

爲了增強打擊效果,第十五空降集團軍還突擊了幾支前沿部署的俄軍的指揮部,並且無規律的伏擊了戰區內的俄軍巡邏部隊,甚至偷襲了一些俄軍駐地,給靠前部署的俄軍制造了巨大的心理負擔。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三月十日之前,西伯利亞戰場上的俄軍中,有上萬名官兵患上了“戰爭恐懼症”。這種病症,主要表現爲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患者因恐懼而喪失活動能力。

這一系列的戰術行動,嚴重擾亂的俄軍的反擊部署。

結果就是,布魯希洛夫不得不把反擊時間從二月二十日推遲到二月二十五日、再推遲到三月一日、最後定在了三月十日。

事實上,到了三月十日,俄軍的準備工作依然沒有到位。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俄軍的二十個主力師中,只有六個達到戰鬥狀態,另外十四個師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從伊朗派來的八個師,兵員欠缺,一些連隊只有不到五十人。欠缺兵力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當時靠前部署的俄軍嚴重缺乏鬥志,官兵開小差的比例非常高。

在俄軍遲遲無法發動進攻的時候,中**隊的備戰工作卻在加緊進行。

當時,不管是第三十八集團軍、還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發動的反擊都很有限,對後勤保障造成的壓力並不大。與此同時,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的行動卻沒有停止,而且運送力量有增無減。

到三月九日,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囤積的作戰物資已經超過一百萬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全數出動,第三十八集團軍一天的作戰消耗也就一萬五千噸左右,即便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的情況差不多(實際上不如第三十八集團軍),僅囤積在前線的物資,就足夠兩個集團軍使用一個多月。因爲在戰鬥期間,空運不會停止,最多隻是運送量有所降低,所以兩個集團軍囤積的物資,至少可以使用好幾個月。

顯然,一場戰役要不了幾個月。

與囤積物資同步進行的,還有基礎設施擴建工作。

到三月九日,中**隊在西伯利亞的佔領區內,除了四座民用機場之外,還有十四座野戰機場,二十二處傾斜旋轉翼飛機起降場,三十四座兵營,十六座大型倉庫,二十八處軍隊集結地與數百處炮兵陣地。連接這些營地與陣地的,除了原先就有的數百公里公路,還有工程兵開闢出來的快速通道。

可以說,中**隊在西伯利亞戰場上已經完成了系統性防禦部署。

以俄軍的戰鬥力,要向攻破兩個主力集團軍守衛的防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此期間,戚凱威確定了基本防禦戰術。

按照他的部署,第三十八集團軍將負責守衛整片防區,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戰術反擊,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則負責打擊俄軍的預備隊,即切斷俄軍前線與後方的聯繫,爲第三十八集團軍創造機會。

當然,這只是初期的防禦戰術。

只要這套戰術得到正確使用,就能依靠已有的堅固防線,消耗俄軍的有生力量,打擊俄軍的士氣與鬥志。

大量殺傷了俄軍有生力量之後,作戰行動將進入第二階段。

在此階段,第三十八集團軍將充當主要進攻力量,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則利用出色的戰場機動能力,負責分割與包圍俄軍,協助第三十八集團軍殲滅俄軍主力部隊,瓦解俄軍的進攻行動。

當時,戚凱威還制訂了第三階段作戰計劃。

按照他的規劃,在全殲、或者重創了俄軍之後,第三十八集團軍將向西運動,把戰線推進到巴拉巴草原以西,攻佔具有重大戰略價值的鄂木斯克,從而徹底改變西伯利亞戰場的總體形勢。

只是,在審議的時候,該階段作戰計劃遭到否決。

有趣的是,否決者不是牧浩洋,而是黃瀚林。

雖然戚凱威沒有明說,但是他的目的很清楚,即完成對哈薩克斯坦的戰略包圍,向哈薩克斯坦施壓。如果哈薩克斯坦站在中國這邊,將帶來極爲重大的軍事意義,比如徹底解決後勤補給問題。

顯然,黃瀚林不可能不知道爭取哈薩克斯坦的價值有多大。

即便不考慮軍事意義,也要考慮政治意義,即哈薩克斯坦是獨聯體成員國,是俄羅斯經濟體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夠爭取到哈薩克斯坦,就能瓦解俄羅斯經濟體,在政治與外交上給予俄羅斯重創。

問題是,黃瀚林不希望通過軍事手段來壓服哈薩克斯坦,而是把希望放在了外交上。

當時,杜小蕾已經在跟哈薩克斯坦當局接觸,向哈薩克斯坦開出了參戰條件,正在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而且哈薩克斯坦當局也有所動心,只是暫時沒有做出決定,或者說還沒有到做出決定的時候。

如此一來,黃瀚林希望讓哈薩克斯坦當局做出自由選擇。

可以說,這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如果哈薩克斯坦不是自行做出決定,而是在受到壓迫後被迫做出決定,政治意義將大打折扣。作爲政治家,黃瀚林必須考慮其他獨聯體成員國的感受。

當然,在具體實施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要知道,戚凱威在西伯利亞戰場上只有兩個集團軍,即便得到了加強,比如爲第三十八集團軍增加了一個陸航聯隊,大幅度提高了該集團軍的獨立作戰能力,使之成爲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類似的機動部隊。問題是,俄軍有一百二十萬,即便二十個主力師的總兵力也在三十萬以上。

也就是說,即便不考慮俄軍的預備役部隊,兵力也只有俄軍的三分之一。

不可否認,裝備性能、戰術思想、官兵素質等等有利條件都在中**隊手裡,可是巨大的兵力差距,依然會帶來很多問題。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即便能夠取勝,也不見得有擴大戰果的能力。如果在戰役初期就想着擴大佔領區,那麼在戰役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在軍隊行動上有所保留,也就必然會造成負面影響,比如因爲戰術過於激進,而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可以說,只有從消除最根本的問題,才能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錯誤的戰役目的。

當然,牧浩洋與黃瀚林都不反對在必要的時候收穫更大的戰果。

牧浩洋還做出承諾,戰役結束後,將考慮用第四十二集團軍替換第三十八集團軍,或者用才組建的第十六空降集團軍替換第十五空降集團軍,讓已經在前線戰鬥了兩個多月的官兵撤下來休整。爲此,牧浩洋也提出了一個先決條件,即陸軍在西伯利亞的作戰行動,必須遵守總體戰略。

不管怎麼說,到了三月中旬,中俄軍隊都已完成了戰役準備工作。

雖然俄軍的準備還沒有到位,按照布魯希洛夫的計劃,進攻還得推遲幾天,但是隨着美俄聯軍在伊朗戰場上的前進速度慢了下來,俄羅斯總統不得不再次出面干預,讓布魯希洛夫在三天內發動進攻。

中俄軍隊的第一次大規模決戰,已經在所難免。

第193章 主旋律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4章 迴歸第76章 作戰策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6章 戰爭宣言第43章 試探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8章 節外生枝第11章 不怕死第59章 猶豫不決第5章 軍事冒險第6章 錯失先機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4章 戰爭陰雲第47章 搶先攻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04章 小人物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6章 戰爭宣言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97章 戰略分歧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9章 以退爲進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2章 開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07章 壁壘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9章 出其不意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5章 關鍵情報第88章 奢望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0章 共同體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1章 慘敗第59章 再接再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1章 次優選擇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6章 巢臼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28章 導火索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7章 前哨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3章 根源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8章 虛張聲勢第91章 戰略突擊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0章 混戰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46章 決策點第27章 山窮水盡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8章 廣泛動員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71章 新理論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章 經濟基礎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24章 厚積薄發
第193章 主旋律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4章 迴歸第76章 作戰策劃第97章 針鋒相對第26章 戰爭宣言第43章 試探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8章 節外生枝第11章 不怕死第59章 猶豫不決第5章 軍事冒險第6章 錯失先機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4章 戰爭陰雲第47章 搶先攻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04章 小人物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6章 戰爭宣言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97章 戰略分歧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9章 以退爲進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2章 開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07章 壁壘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9章 出其不意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5章 關鍵情報第88章 奢望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0章 共同體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1章 慘敗第59章 再接再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1章 次優選擇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6章 巢臼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28章 導火索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7章 前哨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8章 廣泛動員第43章 根源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8章 虛張聲勢第91章 戰略突擊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0章 混戰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46章 決策點第27章 山窮水盡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8章 廣泛動員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71章 新理論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章 經濟基礎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24章 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