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秘密武器

做出判斷後,聯軍指揮官立即下令,讓處在火箭彈彈着區域裡的作戰飛機緊急疏散。

火箭彈的速度比不上彈道導彈,飛完二百四十公里,至少需要五分鐘,而戰鬥機能在兩分鐘之內飛行三十公里,離開火箭彈的打擊區域。沉着應對的話,聯軍有很大的把握避開這輪攻擊。

可惜的是,並非所有飛行員都能沉着應對。

聯軍指揮官下達命令後,前線飛行員頓時緊張起來。

志願軍的電磁攻擊早已名聲在外,在“雷霆”行動之後,韓國當局甚至下令,志願軍進行反擊的時候,在大首爾地區進行電力管制,即臨時停電,以免重要的國家戰略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不管這麼做有沒有用,至少韓國軍民對電磁攻擊心有餘悸。

疏散中,首先出錯的就是韓國飛行員。

當時在蓋馬高原上空的F-16K機羣接到命令後,驚慌失措的領隊長機沒有及時下達轉向命令,而是在轉向之後纔想起應該叫上編隊裡的其他戰鬥機,結果兩架F-16K在慌亂中相撞,一截斷裂的機翼砸中了第三架F-16K,導致三架戰鬥機墜毀,只有第三架F-16K的飛行員及時跳傘。因爲聯軍的通信指揮系統隨後癱瘓,所以這名韓國飛行員在人民軍控制區內忍飢挨餓三天之後,不得不爲了一碗熱飯菜而走出藏身的密林,向幾名扛着長矛人民軍民兵投降。

類似的事情,至少發生了五起,只有一起是美軍戰鬥機。

可以說,在志願軍發射的火箭彈落下來之前,聯軍的指揮系統就徹底癱瘓了。

即便絕大多數戰鬥機都沒有相撞墜毀,但是在倉皇疏散的時候,沒有任何飛行員會在乎上面的命令。

結果是,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韓國戰鬥機在疏散的時候,丟掉了攜帶的彈藥。

美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支F-15E機羣在撤退時,把數十枚昂貴的精確制導炸彈丟到了一座村莊附近。雖然只有幾枚炸彈爆炸,摧毀了村子裡的幾棟建築物,炸死了一些村民飼養的牲畜,而大部分村民已經撤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這些炸彈還是成爲了朝鮮政府宣傳美軍濫殺無辜的鐵證。

疏散造成了混亂,不過也保存了不少戰鬥機。

因爲美軍花了大約兩分鐘計算機火箭彈的彈着點,然後做出戰術決策,所以在寶貴的三分鐘之內,大概有兩百架聯軍的戰術飛機選擇了正確的規避方向,及時離開了火箭彈的打擊範圍。

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

要知道,分兩個批次落下的八枚火箭彈,足以覆蓋方圓四十公里、也就是大概五千平方公里的空域。因爲火箭彈的撒佈範圍比較大,很多打擊區域相互重疊,作戰效率遠達不到理論值,但是四百枚火箭彈仍然足以覆蓋從西朝鮮灣到東朝鮮灣、北緯三十九度線南北的整條戰線。

在這條東西長約四百公里,南北寬越一百公里的區域內,任何電子設備都將損毀。

根據聯軍的作戰記錄,短短几分鐘內,至少有三百六十架作戰飛機墜毀,其中包括那四架速度最慢的B-2A轟炸機,此外還有兩架戰略偵察機。因爲預警機的巡邏空域遠離火箭彈的打擊區域,所以聯軍沒有損失寶貴的預警機。

要知道,打到現在,聯軍已經損失了四架E-3C。

這輪打擊,聯軍終於體會到了全面電磁戰的厲害。

雖然有兩百多架戰鬥機僥倖逃脫,但是聯軍已無心再戰。大概是擔心志願軍再次發動電磁打擊,聯軍司令部緊急召回了所有戰鬥機。一些重載起飛的戰鬥機在返航時,不得不飛到海洋上空,丟掉笨重的彈藥。

到這個時候,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加糟糕。

原因很簡單,在全面電磁打擊下,不但通信指揮系統失靈,連偵察預警系統也受到嚴重影響。別的不說,E-3C就很難在高強度電磁干擾下工作,對戰鬥機類目標的探測距離驟減到兩百公里以內。

雖然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無法發起空中打擊,甚至無法派戰鬥機升空作戰,也就沒有必要擔心志願軍會趁機發難,但是無法監視志願軍的一舉一動,意味着聯軍失去了對戰場態勢的感知權,也就失去了主動權。

誰知道志願軍會在這個時候做什麼?

不能派遣戰鬥機參戰,不等於志願軍沒有其他方式打擊聯軍。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彈道導彈不會受到影響,那些非制導遠程火箭彈也不會受到影響,即便是一些遠程榴彈炮也能繼續作戰。

更何況,志願軍的地面部隊已經渡過鴨綠江。

聯軍司令部別無他法,只能立即聯繫前線部隊,讓部署在外圍防線上的第一陸戰師、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出動偵察兵,越過實際控制線,深入敵後二十到三十公里,執行前進偵察任務。

不管偵察兵的效率怎麼樣,總得保持足夠的警戒性,才能避免遭到突然打擊。

只是,這道命令沒有馬上得到執行。

沒有別的原因,正是志願軍發動的大規模電磁打擊摧毀了地面部隊的電子設備。雖然聯軍準備了備用設備,能夠迅速讓主戰裝備恢復戰鬥力,但是偵察兵需要的電臺、導航定位系統卻沒有備份。

至少要等到數個小時之後,偵察兵才能出動。

在一些較爲偏遠的地區,比如在蓋馬高原上,由第一陸戰師守衛的龍潭、梨坡裡、虛川與三岐裡等地,則要等到十多個小時之後,才能獲得必要的通信設備。

事實上,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聯軍司令部無法及時把命令下達給前線部隊。

可以說,癱瘓的不僅僅是空中力量,還有聯軍的地面部隊。

這個時候,聯軍指揮官做出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讓擔任警戒任務的E-3C與E-8C撤退到三八線附近。

戰後,很多人都在討論,聯軍前線指揮官爲什麼要做出這個決定。

從過去的教訓來看,只有一種可能:聯軍指揮官擔心志願軍使用射程更遠的武器,用電磁打擊對付聯軍的空中指揮平臺。

如果聯軍堅持防禦戰略,那麼把預警機後撤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這麼一來,聯軍幾乎徹底喪失了戰場監控能力,從而錯過了發現志願軍發動地面進攻的機會。

當然,嚴格說來,這不是錯誤。

如果聯軍沒有撤走預警機,志願軍肯定會再次使用電磁打擊戰術,而且專門消滅聯軍的預警機。

也就在這個時候,志願軍的第三輪電磁戰開始了。

這次,沒有固定的目標,只是由遠程炮兵定時向聯軍防線上方發射一批攜帶了電磁戰鬥部的遠程火箭彈。

看上去,這麼做毫無意義。

只需要一輪打擊,就能摧毀聯軍的電子設備,完全沒有必要重複打擊。但是這麼做肯定有理由,而直接的理由就是:持續不斷的電磁打擊,不但能夠阻止聯軍修復電子設備,還能對聯軍的遠程警戒系統產生干擾。

在電磁打擊的干擾下,聯軍的預警系統根本無法正常工作。

也就是說,就算E-3C與E-8C沒有撤走,聯軍也很難在嚴重電磁干擾下,發現志願軍的地面部隊。

只是這樣一來,志願軍能夠利用的進攻時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持續不斷的電磁打擊,將大量消耗志願軍的庫存彈藥。雖然電磁戰鬥部並不貴,比很多精確制導彈藥還要便宜,但是在戰爭爆發前,沒人想過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作戰,所以中國軍隊沒有足夠的庫存。到黃峙博準備發動地面戰爭時,電磁戰鬥部的庫存量僅有五千枚。以志願軍的作戰消耗速度,能堅持八個小時就非常不錯了。在此之後,志願軍地面部隊就得頂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萬幸的是,志願軍需要的就是八個小時。

第三輪電磁打擊開始後,黃峙博親自下達了總攻命令。

首先出動的,不是空降部隊,而是已經到達前沿進攻陣地,而且隱蔽起來的裝甲突擊部隊。

五分鐘內,參與首輪地面突擊的六個裝甲營全部開出了進攻出發陣地。

此時,志願軍針對電磁戰做的充分準備體現了出來。

說得簡單一點,要在電磁戰的惡劣環境下保持軍事通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大量使用一些不易受到損壞的通信設備。

當然,不是通信兵,而是電臺。

早在電磁戰理論問世的時候,就有科研者發現,最容易在電磁戰中受到破壞的是晶體管集成電路,而在電子時代被晶體管取代的真空管,反而不易被電磁波燒穿,也就不會被電磁武器摧毀。

正是如此,冷戰期間,前蘇聯爲了應付全面核戰爭,花了很多力氣研製高性能電子管。

在叛逃到日本的那架Mig-25戰鬥機上,就沒有一塊晶體管電子板,而是全部使用了電子管。連美軍的技術人員都不得不感嘆,爲了應付全面核戰爭,蘇聯把軍事電子技術發揮到了極限。

爲了準備這次進攻,黃峙博專門委託李國強,從軍事廢品倉庫裡翻出了幾百臺使用電子管的無線電臺。

可以說,這就是志願軍的“秘密武器”。

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98章 決裂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4章 拉力賽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取經第37章 回國第126章 內訌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66章 門檻第37章 遠洋護衛第74章 爭取時間第46章 登島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92章 選擇權第35章 奔赴前線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8章 搶任務第36章 艦隊司令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42章 第五代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51章 時間點第1章 千錘百煉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04章 小人物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54章 自亂陣腳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9章 另闢蹊徑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02章 衝刺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6章 全速北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5章 宣戰第65章 全面行動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75章 預演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1章 新理論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6章 轉折點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01章 反擊第45章 關鍵情報第63章 卸甲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9章 以退爲進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章 點火第68章 搶任務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5章 偃旗息鼓第60章 振作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2章 橫掃全球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章 唯一選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85章 矛盾爆發第42章 分兵合進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3章 狙殺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1章 不可否缺
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98章 決裂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4章 拉力賽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取經第37章 回國第126章 內訌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66章 門檻第37章 遠洋護衛第74章 爭取時間第46章 登島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92章 選擇權第35章 奔赴前線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8章 搶任務第36章 艦隊司令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42章 第五代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5章 阻止戰爭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51章 時間點第1章 千錘百煉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04章 小人物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54章 自亂陣腳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9章 另闢蹊徑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02章 衝刺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6章 全速北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5章 宣戰第65章 全面行動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75章 預演第38章 戰前會議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71章 新理論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6章 轉折點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01章 反擊第45章 關鍵情報第63章 卸甲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9章 以退爲進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章 點火第68章 搶任務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25章 偃旗息鼓第60章 振作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2章 橫掃全球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章 唯一選擇第83章 一錯再錯第85章 矛盾爆發第42章 分兵合進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3章 狙殺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14章 首相之死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1章 不可否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