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立即反擊

這場空戰的最大意義,不是證明未經改裝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畢竟絕大部分第三代戰鬥機都在淘汰之列,不再是空戰主力;也不是證明電磁武器在空戰中的巨大價值,因爲這個價值早就得到了證明;而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證明了格鬥能力、即機動性是先進戰鬥機的首要性能。

可以說,這個影響,足以讓很多之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戰鬥機變成擺設。

比如,被美國、以及十多個西方國家寄予厚望的F-35就不再是一種先進戰鬥機,因爲其機動性能太糟糕了。

雖然F-35服役之後,關於其機動性能差的指責一度銷聲匿跡,特別是在美國向參與研製的國家提供F-35A之後,這種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得到了肯定,跟其替換的戰鬥機,即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服役的F-16相比有不小的進步,足以勝任低強度空戰,成爲中小國家的首選戰鬥機,但是跟F-22A這類第四代戰鬥機相比,F-35的機動性仍然有不小差距,甚至比不上歐洲的兩風、俄羅斯的Su-35,更比不上J-11C,很難在格鬥空戰中擊敗這些第三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

正是這場空戰,讓美國認識到了F-35的不足。

雖然美軍擁有數百架F-22A,但是在作戰行動中,難免讓主要司職打擊任務的F-35參與空戰。

顯然,美軍需要一種機動性能更好的中型戰鬥機。

此後,美國降低軍火出口門檻,向更多的國家出售F-35,就是在爲研製第五代輕型戰鬥機做準備。

美國軍火商的行爲無可非議,能把一種服役就落後的戰鬥機賣出高價,絕對需要非凡的商業運作手段。

此後,美國、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具備研製新式戰鬥機能力的國家與地區先後投入巨資開發具備高機動性的第五代戰鬥機,都與這場空戰有關,或者說通過這場空戰認識到了機動性的重要性。

只是,這些國家首先開發的都是輕型戰鬥機。

這個現象,也與這場空戰有關。

原因很簡單,在與F-22A進行格鬥的時候,屬於輕型戰鬥機範疇的J-10C發揮出了絲毫不亞於屬於重型戰鬥機的J-11C的作戰能力。根據中國軍方公佈的戰報,十八架F-22A中至少有十一架是被J-10C擊落的。

不管這份戰報有沒有水分,隨後中國空軍就對正在研製的第四代輕型戰鬥機的性能指標做了調整。

如果輕型戰鬥機的格鬥能力不亞於重型戰鬥機,在不要求多任務能力的情況下,廉價的輕型戰鬥機明顯是更加理想的選擇。

要知道,J-10C的單價還不到J-11C的三分之二。

這場空戰的第三個啓示就是格鬥需要更加先進的武器,之前被各國看重的格鬥導彈的作戰效能並不理想。

雖然在戰鬥中,雙方使用的格鬥導彈都有電磁對抗能力,能在惡劣電磁環境下使用,但是電磁武器的影響仍然非常突出,而且格鬥導彈存在的性能缺陷對戰果產生了很大影響。在雙方損失的近三十架戰鬥機中,僅有十六架被格鬥導彈擊落,其餘的全是被很多人認爲應該淘汰的航炮取得的戰果。

根據一些飛行員的回憶錄,在這場戰鬥中,雙方的很多戰鬥機都拼光了導彈。

到最後,不得不用航炮作戰。

顯然,隨着技術進步,特別是對抗技術,再先進的導彈也有可能受到干擾,而不會受到欺騙的航炮更加可靠。

第四個啓示,則是所有現役戰鬥機都缺乏完善的夜戰能力。

準確的說,是沒有足夠完善的夜間觀測手段。

雖然當時雙方的戰鬥機都配備了飛行員頭盔瞄準系統,F-22A還有語音指令系統,能夠由飛行員通過語音發射導彈,但是前提是得發現敵機,而且咬住敵機,因此需要足夠先進的夜間觀測設備。

已有的光電系統能夠發揮一些作用,但是不夠理想,在很多時候限制了戰鬥機的性能。

根據倖存的日本飛行員提交的作戰報告,在格鬥空戰中,如果敵人有兵力優勢,飛行員很難及時發現來自側面與後方的威脅,而在被擊落的十多架F-22A中,半數遭到了來自後方的偷襲。

當然,這不僅僅是夜間觀測手段的問題。

事實證明,只爲戰鬥機配備一名飛行員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激烈的格鬥空戰中,兩名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更能掌握主動權。

戰果也是如此,在中國海航損失的十一架戰鬥機中,只有兩架J-11C。

在機動性能旗鼓相當的情況下,J-10C的損失率遠超過J-11C,足以證明僅有一名飛行員的J-10C不如有兩名飛行員的J-11C。

最後一個啓示,就在飛行員身上。

提高戰鬥機的性能不算什麼,美國開發的無人戰鬥機能夠做出高達二十G的機動,而有人駕駛戰鬥機的最大過載受飛行員身體素質限制,最多隻能達到九個G,很多時候還得限制在七個G以內。

雖然這場空戰也同時宣告無人戰鬥機還遠沒成熟,在具備智能之前,不可能取代有人駕駛戰鬥機,但是有人戰鬥機的性能限制、特別是機動性能的限制不在戰鬥機上,而是在飛行員身上。

提高飛行員的身體素質,成爲提高戰鬥機格鬥能力的關鍵。

顯然,這已超過了戰鬥機的性能範疇,得在人類生物基因工程上做文章。

用“創時代”來形容這場空戰一點也不爲過,只是這些影響要到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才能發揮作用。

當時,對荒川太郎來說,這場空戰成爲他下定決心的關鍵因素。

很明顯,中國軍隊已經察覺到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攻擊企圖,不然不會這麼湊巧,更不會動用數十架戰鬥機打一場沒有多少戰役價值的空戰。畢竟在這場戰鬥中,日本空中自衛隊沒有損失預警機。

拖下去,除了給中國軍隊更多的反擊機會,還會讓東海艦隊溜之大吉。

九點四十分,空戰剛剛結束,荒川太郎就下達了出擊令。

爲了不讓出擊的攻擊機羣受到影響,荒川太郎甚至命令四架返航的F-22A飛往沒有支援能力的野戰機場。

九點五十五分,第一架攜帶了四枚反艦導彈的F-2升空。

這個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

如果不是在防空作戰中,擔心中國空軍出動了攻擊機,讓所有完成了出擊準備的F-2轉移到機庫裡面,日本空自衛隊只需要五分鐘就能完成起飛前的準備工作。能在十五分鐘內起飛第一架戰鬥機,已經非常不錯了。

只是,影響還不止這麼點。

按照最初的安排,首先起飛的不是F-2,而是執行前進護航任務的F-22A與F-15J。

因爲已經耽擱了不少時間,所以調整了作戰方案,首先讓F-2起飛,然後再讓護航戰鬥機加速追上。

問題是,空軍基地的起飛速度有限。

讓六十架F-2起飛,至少需要二十分鐘。

十點過,第一架F-22A才起飛。

雖然依靠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巨大的作戰半徑,F-22A能夠輕易追上F-2,爲其全程提供掩護,但是先前起飛的F-2在集結之後,肯定無法逃過KJ-2000的監視,使得日本空中自衛隊的突擊行動喪失了突然性。

更重要的是,東海戰場就這麼大個地方。

F-2在起飛後,只需要向西飛行三百公里,就到了發射導彈的空域。

對於巡航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九百公里的戰鬥機來說,飛行三百公里,也就差不多二十分鐘。

爲了等待護航戰鬥機,F-2機羣在起飛之後,不得不降低巡航飛行速度。

這樣一來,攻擊更加不具備突然性了。

此外,就算F-22A加速追趕,能在中國戰鬥機到達之前超過F-2機羣,也很難與攻擊機羣拉開距離。

不拉開距離,前進護航就沒有任何實戰價值。

要知道,防空戰鬥機在遭遇F-22A之前,或者說被F-22A發射的導彈擊落之前,有足夠的時間用中程空對空導彈攔截攻擊機。

對於攜帶了四枚反艦導彈的F-2來說,面對來襲的空對空導彈,即便能夠規避,也要提前拋掉外掛物。

丟掉反艦導彈,F-2拿什麼來攻擊東海艦隊呢?

可以說,騰耀輝策劃的主動進攻雖然沒有收到最重要的戰果,讓那架E-767溜走了,但是已經達到目的,打亂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攻擊節奏。

當時,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按照計劃,應該在防空作戰中緊急起飛的十二架F-22A爲F-2護航,因爲這十二架戰鬥機安裝了電磁對抗系統。結果是,在調整了作戰計劃後,執行護航任務的是十二架還沒來得及安裝電磁對抗系統的F-22A。

這不能怪日本空中自衛隊,因爲F-22A的改裝工作要到六月初才能完成。

雖然戰爭爆發後,美國派來的技術人員提高了工作強度,但是要想在一天之內爲三十多架F-22A安裝電磁對抗系統根本不可能。

此外,在十點過十分起飛的十二架F-15J也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

如果中國軍隊故伎重演,這些日本戰鬥機肯定是有去無回。

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反擊行動從一開始就不大順利,連預定的作戰計劃都得調整,而一個糟糕的開始,往往意味着一個更加糟糕的結束。

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9章 進軍神速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9章 臨時考覈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34章 盟友第219章 做徹底第8章 不知進退第41章 反擊第84章 戰將第2章 鬥爭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7章 回國第18章 坦克戰第284章 轉變第34章 炮戰第76章 樂觀派第70章 忙裡偷閒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73章 關鍵裝備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70章 外交戰場第54章 突然襲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剋制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3章 大國實力第94章 託管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95章 遺蹟第65章 門檻第20章 保持沉默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8章 戰爭推手第6章 愈演愈烈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37章 小國海軍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75章 三板斧第60章 圍剿第268章 光速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4章 出山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章 戰略誤判第81章 屏障第38章 技不如人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2章 大決戰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4章 拉力賽第192章 選擇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5章 打掃戰場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章 本性難移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69章 表明身份
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9章 進軍神速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9章 臨時考覈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34章 盟友第219章 做徹底第8章 不知進退第41章 反擊第84章 戰將第2章 鬥爭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7章 回國第18章 坦克戰第284章 轉變第34章 炮戰第76章 樂觀派第70章 忙裡偷閒第73章 外交戰果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73章 關鍵裝備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70章 外交戰場第54章 突然襲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0章 剋制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3章 大國實力第94章 託管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95章 遺蹟第65章 門檻第20章 保持沉默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8章 戰爭推手第6章 愈演愈烈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37章 小國海軍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75章 三板斧第60章 圍剿第268章 光速第97章 長遠考慮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4章 出山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章 戰略誤判第81章 屏障第38章 技不如人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2章 大決戰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4章 拉力賽第192章 選擇權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5章 打掃戰場第69章 左右爲難第3章 本性難移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69章 表明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