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老鳥上陣

空中戰場上,情況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j-11b機羣越過鴨綠江後,晏鷹搏就目不轉睛的盯着雷達告警機的指示燈,後座上的鄒僨勇上尉負責與預警機聯絡。

氣氛有點緊張,美軍的f-22a隨時可能殺出來。

在“雷霆”反擊行動中一舉擊落二十四架f-22a,不等於找到了對付f-22a的絕招,電子戰機無法每次都伴隨戰鬥機活動,聯軍也不會笨到再次讓f-22a以身犯險,志願軍更不可能在每次空中戰役中,都用數百枚彈道導彈、數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打頭陣,逼走聯軍的預警機。

大部分時候,只能以常規方式應戰。

讓晏鷹搏非常意外的是,機羣向南飛行了數十公里,到達江界上空後,仍然沒有遇到聯軍的戰鬥機。

預警機提供的戰術信息中,只有十多架在敵機在北緯三十九度線附近徘徊。

不是美軍的制空戰鬥機,而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大部分是韓國空軍的f-,還有兩架由t-5o“金鷹”教練機改裝的攻擊機。

美軍的制空戰鬥機去哪了?

晏鷹搏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機羣在向南飛行,他必須選擇幾個攻擊目標。

美軍不是沒有制空戰鬥機,只是沒有在kj-2ooo的探測範圍之內。

遭受痛擊後,美軍花了很大的力氣調查f-22a被擊落的原因。雖然五角大樓沒有公佈調查結果,但是原因已經查清,聯軍的敵我識別器出了問題。最直接的證據是,f-22a機羣受到攻擊前,在鴨綠江北面徘徊的兩架電子戰機用特製雷達照射了f-22a機羣,雷達的工作頻率與f-戰鬥機火控雷達的工作頻率相同。雖然要想搞清真相,得想辦法把唯一倖免於難的f-22a飛行員救回來,但是聯軍基本上肯定了技術分析報告,着手對敵我識別器進行改進。

改進方法很簡單,在敵我識別器中增加一個解密硬件,對接收到的雷達信號解密,確認是友機之後,再送敵我識別信號,不再像之前那樣,只要雷達的頻率對上,就自動送敵我識別信號。

雖然辦法很簡單,但是需要對三千多架飛機進行改進,工作量非常大。

除此之外,還得對聯軍所有戰鬥機的火控雷達進行改進,至少得升級火控軟件,使其在連續跟蹤模式下射加密信號。

受此影響,聯軍只能分批次改進戰機的敵我識別系統與火控雷達。

先接受改進的是美軍的戰鬥機,f-22a只需要改進敵我識別系統,其火控雷達本來具有加密能力。f-15與f-16系列戰鬥機還得對火控雷達進行改進,以對地攻擊爲主的f-16甚至得爲火控雷達增添加密硬件。因爲第71特混艦隊已經返回日本,艦載航空兵也回到了日本的空軍基地,所以在航母戰鬥羣重返戰場之前,纔會對艦載戰鬥機進行改進。

韓國空軍幾乎沒有承擔制空任務,也就沒有接受改進。

問題是,韓國空軍承擔了大約百分之四十的對地打擊任務。雖然大部分時候,韓軍戰鬥機都在戰線附近活動,爲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或者是轟炸那些襲擊運輸車隊的人民軍游擊隊,需要深入敵後的遮斷任務基本上由美軍負責,但是在戰場上,韓軍戰鬥機也有可能遇到志願軍的戰鬥機,也就有可能使用火控雷達。

f-22a機羣遭受滅之災的時候,就有幾架韓國空軍的f-在圖們江上游活動,所以美軍飛行員忽視了北面的威脅。

爲了避免誤傷,聯軍不得不對空中行動做出嚴格安排。

在收縮空優範圍之後,美軍的制空戰鬥機一般在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北活動,非交戰狀態下不會越過北緯三十九度線。因爲f-22a機羣規模縮小了將近一半,而且很有可能在下一場戰鬥中再次遭遇不測,所以美軍在防空配製上,次把f-1第二梯隊上。

j-11b機羣進入朝鮮領空時,最近的f-15c機羣在元山南面,離鴨綠江三百多公里。

離得遠,不等於主動讓出制空權。

現志願軍的三支戰鬥機羣越過鴨綠江之後,聯軍前線指揮官立即做出調整,讓兩個中隊的f-15c快北上,在三八線上空活動的f-22a中隊也接到了作戰命令,前去攔截志願軍戰鬥機。

j-11b機羣剛剛飛過江界,kj-2ooo就來消息,聯軍的制空戰鬥機出現了。

不是f-22a,而是f-15”半分鐘後,j-11b的雷達告警機截獲了聯軍戰鬥機火控雷達出的信號,證實前來迎戰的確實是f-15”晏鷹搏沒有遲疑,立即下令啓動火控雷達,搜索跟蹤敵機。

因爲雙方的預警機離得都比較遠,kj-2ooo在j-11b機羣后方大概二百五十公里處,而f-15c與e-3c的距離也在兩百公里以上,所以進入交戰階段後,預警機提供的目標信息無法滿足火控要求,戰鬥機必須使用火控雷達。

雙方都沒有絕對優勢,註定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也是一場非常傳統的戰鬥。

距離縮短到一百五十公里時,j-11b用火控雷達鎖定了f-15c。雖然大約半分鐘前,美軍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就進入跟蹤狀態,連續照射目標,表明f-15c的火控雷達能在更遠的距離上跟蹤j-11b,但是f-15c的行蹤沒有任何秘密也言,也就無法利用這個優勢,佔據更加有利的攻擊位置。

更重要的是,f-15c只能使用aim-12oc,無法使用爲f-22a開的aim-12od,而aim-12o成能旗鼓相當,最大動力射程都是六十公里,迎頭攻擊的最大距離均爲八十公里,因此f-15c就算搶先鎖定了j-11b,也無法搶先攻擊,最多隻能與j-11b同時出手。

快到八十公里的時候,晏鷹搏鎖定了兩架敵機。

迎戰的f-15c只有十二架,另外一箇中隊去對付j-1o機羣了,所以j-11b機羣沒在數量上吃虧。

五秒鐘後,十二架j-11b各自射了兩每p1-12。

此時,f-15c機羣也射了aim-12o”有意思的是,雙方採用的戰術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各向兩架敵機各射一枚導彈,而且均採用了無線電中繼制導模式。

採用無線電中繼制導模式,戰鬥機能夠讓火控雷達以跟蹤模式工作,就能掌握敵機的飛行狀態,把導彈導向敵機。雖然採用慣性中繼制導,不需要戰鬥機介入,但是導彈很有可能在進入自主攻擊階段前丟失目標。如果採用連續波中繼制導方式,戰鬥機得讓火控雷達以照射方式工作,很容易暴露戰術企圖。

只是,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任何一種攻擊方式都難以提高命中率。

雖然在迎頭攻擊的情況下,導彈的實際飛行距離遠遠低於開火距離,比如在八十公里處射導彈,實際飛行距離只有不到六十公里,因此導彈在進入自主攻擊階段時,仍然在動力射程範圍之內,但是aim-12oc與p1-12一般在離目標二十公里時啓動彈載雷達,進入自主攻擊階段,而此時導彈的動力射程僅剩下了幾公里,所以在擊中目標前,導彈已經失去了動力,完全靠慣性飛行。

只要敵機進行大過載機動,就能擺脫導彈。

之前的戰鬥證明,aim-12oc與p1-12的迎頭攻擊距離最好控制在六十公里以內,尾追攻擊距離則要儘量縮短到二十公里。

過這個距離,導彈的命中率將直線下降。

雙方飛行員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使出全力。第一輪交手不是要擊落多少敵機,而是要打亂敵機編隊,爲接下來的戰鬥創造機會。

大約半分鐘後,j-11b先進行高過載機動,規避迎面射來的aim-12o”數秒鐘後,f-15c機羣也被迫分散,躲避p1-12。

規避導彈的時候,戰鬥機絕對不會保持隊列。一般情況下,戰鬥機會以最小的編隊規模進行機動,即一架長機與一架僚機。如果情況允許,避開導彈後再重組編隊。情況不允許的話,就得在規避導彈之後立即投入下一輪戰鬥。

這個時候,j-11b的優勢體現了出來。

準確的說,是志願軍飛行員的素質體現了出來。

因爲所剩戰鬥機不多,所以有資格架機升空的都是貨真價實的“老鳥”。十二架j-11b的飛行員中,有五名空戰王牌,其他七人也都取得過戰果,在過去一個月裡,他們平均每人蔘加過三十次以上的空中戰鬥,作戰飛行時間過一百五十小時,與聯軍制空戰鬥機的交手次數也在十次以上。

參加這麼多戰鬥,還能繼續作戰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相對而言,f-15c的飛行員就沒有這麼精銳了。

雖然從總體上講,美軍飛行員的素質過了志願軍飛行員,f-22a戰鬥機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間在三千小時以上,f-15c的也過了一千五百小時,但是美軍絕對不會讓最優秀的飛行員駕駛f-15”十二名美軍飛行員中,沒有一個空戰王牌,只有四人收穫過戰果,平均每人只參加了八次空中戰鬥,作戰飛行時間不到一百小時。

與j-11b的飛行員相比,f-15c飛行員最欠缺的就是經驗。

這個差距,在規避導彈時顯露了出來。

j-11b機羣迅散開後,十二架戰鬥機分成六個小編隊,全部在五秒鐘內轉爲俯衝,而且在俯衝中開始釋放雷達干擾彈。一些膽子大的飛行員還在俯衝到中途的時候,打開了緊急放油口,放掉部分機內燃油。

f-15c機羣中,只有八架轉爲俯衝,四架試圖通過躍升避開導彈。

結果可想而知!

第7章 機關算盡第15章 受害者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70章 崩潰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8章 突發奇想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1章 粒子風暴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1章 打擊利器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8章 推波助瀾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2章 太陽風暴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14章 向前看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60章 圍剿第12章 開戰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28章 導火索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2章 傾其所有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2章 炮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章 前沿科技第9章 十萬火急第44章 出山第1章 極限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284章 轉變第42章 找準目標第9章 進軍神速第47章 假設第58章 新班子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51章 時間點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06章 第一步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0章 機遇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2章 關鍵時刻第57章 老少校第34章 盟友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74章 信心十足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3章 闖關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1章 新理論第47章 假設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63章 卸甲第18章 千鈞一髮第22章 出師有名第66章 末端攔截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4章 拉力賽第10章 希望第45章 宣傳戰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74章 反擊
第7章 機關算盡第15章 受害者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70章 崩潰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4章 防空火網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8章 突發奇想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1章 粒子風暴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1章 打擊利器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8章 推波助瀾第27章 精妙戰術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2章 太陽風暴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14章 向前看第38章 戰役目的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60章 圍剿第12章 開戰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28章 導火索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2章 傾其所有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2章 炮擊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章 前沿科技第9章 十萬火急第44章 出山第1章 極限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284章 轉變第42章 找準目標第9章 進軍神速第47章 假設第58章 新班子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51章 時間點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06章 第一步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0章 機遇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2章 關鍵時刻第57章 老少校第34章 盟友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74章 信心十足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43章 闖關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1章 新理論第47章 假設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63章 卸甲第18章 千鈞一髮第22章 出師有名第66章 末端攔截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4章 拉力賽第10章 希望第45章 宣傳戰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7章 戰略目的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74章 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