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第一步

毀滅“天狼a”上的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特別是道德蚴倫理的影響非常大。

當時,很多人就提出了異議,認爲毀滅兩個已經高度發達的文明,是非常殘忍、非常不人道的事情。

所幸的是,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政治家、軍人、科學家都認爲,毀滅“天狼a”很有必要,而且隨後的發覺證明了這個判斷。

現實上,毀滅“天狼a”的事情,很快就被絕大部分人遺忘了。

當時,宇宙人類的頭等大事,是對那顆已經出現了低等生物,自然環境非常適惱人類居住的行星,即“天蠍,的開發與殖民行動。

“天蠍,是離太陽系大約四十二億光年,是一顆類地行星,直徑與地球相當,質量約爲地球的百分之九十,海平面重力比地球略低;海洋覆蓋面積爲百分之六十六,水資源總量爲地球的百分之七十;大氣層厚度不到二十公里,含氧量爲百分之十九、含氮量爲百分之八十八,有較爲濃密的臭氧層,大氣總量爲地球的百分之八十;軌道傾角爲三十七度,赤道夏季最高溫度不到三十攝氏度、兩極冬季最低溫度在零下一百二十度以下;地磁場強度與地球相當,地磁南北極也與地球類似。

相對而言,“天蠍,最大的特點就是軌道傾角更大。

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只有赤道附近才較爲適合人類居住,而靠近南北極的地區,因爲季節性溫差太大,氣候極爲惡劣。此外,極低冰蓋的季節性變化也非常明顯,所以海平面高度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天蠍,是除“射手a”之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了。

愈加幸運的是·在“天蠍,所在的恆星系裡,有兩顆類地行星,而且這兩顆類地行星都在生命圈內,另外一顆就是“天蠍a”。

“天蠍a”的軌道半徑比“天蠍,略大·體積也是“天蠍,的兩倍,有季節性的液態海洋,海平面的重力爲地球的一點四倍,且陸地覆蓋面積超過了海洋,屬於一個“陸相行星”。

當然,“天蠍a”也能供人類居住,只是環境不如“天蠍,。

不可否認·與火星相比,“天蠍a”的環境好得多。比如有濃密的大氣層,而且含氧量在百分之十五以上,還有臭氧層,因而在戶外活動不需要穿着特製的宇航服,只需要裹上一層保暖外套。

人類要做的,就是儘快殖民“天蠍b”,然後改造“天蠍a”。

按照科學家估計·這兩顆行星,至少能夠容納五千億到七千億人。

當然,這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天蠍,有一顆體積非常小的衛星·直徑不到五百公里,比月球小得多,只是這顆小行星非常特殊,其主要元素是重金屬,而且探險飛船在遠處拍下的照片上,就至少有數十座露天金礦。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因爲主要由重金屬形成,所以“天蠍,衛星的質量比月球還大,加上其軌道平均半徑只有大約十萬公里,所以產生的潮汐力比月球強得多。現實上·正是有了這顆衛星,“天蠍,上纔出現了變化性氣候。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變化的氣候是生物在原始進化階段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假以時日,“天蠍,上肯定會出現智慧生物。

當然,這是一個極爲漫長的過程,也許需要幾億年·也許需要幾千萬年,反正不會馬上發生。

根據探險飛船收集到的生物學樣本,“天蠍,上的主要生物是一種類似於藍藻的單細胞生物,而且這種單細胞生物也有葉綠素,即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明顯,“天蠍‘上的氧氣多半就是這些生物製造的。此外,還有一種吞噬類單細胞生物,即以其他的單細胞生物爲事。

也就是說,“天蠍,上已經出現了食物鏈。

當時,有科學家提出,應該保護“天蠍,上的自然環境,而不是進行殖民活動,因爲通過研究“天蠍,,能夠愈加了解地球初期的自然環境,也能夠對宇宙中其他類地行星的自然進化有愈加深入的瞭解。

按照這些科學家的提議,只向“天蠍a”殖民,順帶開發“天蠍,衛星上的資源。

只是,這些科學家忽視了一個問題,即人類的人口壓力已經非常大了,向系外行星殖民已是勢在必行。

要知道,到二十四世紀末,人類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了三萬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火星開發完成,再加上月球上的殖民地擴建,以及開發火衛一與火衛二,以至把木星與土星的幾顆較大的衛星算上,再加上小行星帶裡的穀神星等較大的小行星,太陽系最多也就只能容納五萬億人。

那麼,還要多久,人類的人口數量就將達到五萬億呢?

最多一百年!

當時,宇宙人類政府已經在考慮,能否應該限制生育,不然過度膨脹的人口遲早會壓垮人類文明。

只是,反對控制生育的人佔了多數。

道理很簡單,人類科技能夠飛速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巨大的人口,而且將來的宇宙探險與宇宙大開發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而限制人口的政策出臺之後,很難在短期內廢除,也就必然對人類的發展形成負面影響。

不限制生育,就只能開闢新的殖民地。

現實上,這也是宇宙人類政府沒有間接摧毀“天狼a”的原因。

即便要到兩百年之後,人類的第一批殖民者才能在“天狼a”上定居,可是到那個時候肯定需要更多的殖民地。因爲表面積比地球大了大約一倍,而且小行星撞擊之後,已經不存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問題了,所以“天狼a”在理論上,能夠成爲四萬億人的家園,而且擁有愈加豐富的資源。別的不說,“天狼a”的水資源就比地球多得多,因而能夠間接開採的能源也比地球多得多。

顯檳,保護“天蠍b”上的自然環境,不符合人類的利益。

在“天狼a”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時候,開發“天蠍,的行動就開始了,首先出動的是一艘環境勘測飛船。

這艘飛船在四十二年後到達“天蠍自,,將花三年時間,對“天蠍b”進行全面的環境勘測,以確認行星能否適合人類間接定居。當然,主要就是找出行星上潛在的環境風險,並且對行星上已有的生物進行全面研究。如果這些生物對人類有害,就會被清除掉,無害則將保存下來。

在環境勘測飛船出發的時候,宇宙人類政府發出了“殖民號召”。

第一批殖民者,都是自願者,宇宙人類政府將提供一筆定居費用,使殖民者在到達新的家園之後,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拓荒。

最初,自願殖民者並不多,而且主要是≈些社會底層的勞動者。

要知道,當時人類文明已經出現了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很多處於底層的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濟度日。

一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主要就是,探險飛船發回來了很多用價值的消息,特別是在“天蠍,的衛星上,有大量高價值的重金屬資源。

這下,自願者變成了拓荒者,或者說變成了淘金者。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想發財,而去“天蠍,,很有可能一夜暴富。

五年之內,自願報名殖民“天蠍,的人就超過了十億,而且還在以每天近千萬的速度增長。

這下,問題來了。

宇宙人類政府只准備了一百萬的殖民名額,即只能一次運送一百萬人去“天蠍,,更大規模的殖民行動,則要等到對“天蠍,的勘測工作全面結束之後,也就是在環境勘測飛船到達“天蠍,之後。

按照計劃,到時候將向“天蠍,殖民十億到一百億人。

結果就是,宇宙人類政府只能靠抽籤的方式,從自願報名者中選出一百萬人,讓他們成爲首批殖民者。

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大富翁。

主要就是,第一批殖民者的定居地點不是“天蠍,,而是“天蠍,的衛星,第二批殖民者才定居“天蠍,。

在環境勘測飛船出發五年後,運載着一百萬殖民者的十艘殖民飛船離開了太陽系。

這十艘飛船,將在浩瀚的宇宙內飛行大約六十年才能到達目的地,而殖民者將在此期間進入深度冬眠、也就是冷凍狀態,在到達目的地之後纔會甦醒過來。當時,除了這批殖民者之外,還有大約一萬名軍人。準確的說,他們是駕駛十艘殖民飛船的船員,在到達目的地之後,他們將成爲殖民地的管理者。

飛向“天蠍,,成爲人類進行宇宙殖民的第一步,也是初次外星系殖民活動。

對人類文明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辰,因爲從這一刻起,人類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太陽系之外。

按照宇宙文明的標準,人類在這個時候才正式成爲宇宙文明。

要知道,能否在其他恆星系長期定居,是衡量宇宙穩定的第一標準,也是成爲宇宙文明的底線。

邁出這一步,人類花了兩百多年。

只是,在邁出第一步之後,人類的前進步伐就越來越快了。糹t!。

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9章 餘輝第27章 利誘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4章 小人物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45章 宣傳戰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20章 多面手第41章 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0章 權衡利弊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0章 多面手第31章 事態惡化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31章 掃蕩第6章 點火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6章 耐心等待第72章 炮擊第63章 卸甲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3章 狙殺第94章 J-20突擊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43章 門檻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19章 做徹底第122章 拖後腿第190章 主動權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章 千錘百煉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1章 防空作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3章 本性難移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26章 內訌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6章 放長線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7章 緊急出動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6章 中東戰爭第69章 左右爲難第6章 定論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章 關鍵人物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章 宣戰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4章 迴歸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6章 準備第259章 遺贈
第88章 各讓一步第39章 餘輝第27章 利誘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4章 小人物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45章 宣傳戰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20章 多面手第41章 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0章 權衡利弊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0章 多面手第31章 事態惡化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31章 掃蕩第6章 點火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6章 耐心等待第72章 炮擊第63章 卸甲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3章 狙殺第94章 J-20突擊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43章 門檻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19章 做徹底第122章 拖後腿第190章 主動權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章 千錘百煉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1章 防空作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3章 本性難移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26章 內訌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6章 放長線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7章 緊急出動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6章 中東戰爭第69章 左右爲難第6章 定論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章 關鍵人物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章 宣戰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70章 外交戰場第74章 迴歸第13章 全權顧問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6章 準備第259章 遺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