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高效率打擊

一點三十分,牧浩洋收到了第一份戰報。

前兩輪攻擊的效果非常明顯,兩支攻擊機羣都嚴格按照命令完成了攻擊任務,重創了印度艦隊裡的護航戰艦。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護航戰鬥機、以及完成攻擊任務的戰鬥機擁有明顯優勢。

當時,牧浩洋就在考慮,是否立即發動第二次攻擊。

這次,牧浩洋沒有猶豫。

一點三十二分,他就讓章玉廷下達了命令,爲讓航空兵爲J-25P掛載反艦彈藥,只是暫時停留在機庫裡面,而且集中停放在左舷升降機與右舷一號升降機附近,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在不妨礙回收戰鬥機的情況下,迅速提升到飛行甲板上。“崑崙山”級航母只有三座升降機,右舷的兩座在艦島前方,左舷在斜角甲板的回收阻攔索左側。一般情況下,降落的戰鬥機將從右舷的三號升降機,也就是艦島前方的那座升降機進入機庫,而一號升降機與二號升降機主要用來運出機庫裡的戰鬥機,因爲這兩座升降機離佈置在艦首、以及斜角甲板前端的彈射器最近。

當時,牧浩洋拿不定主意的原因只有一個:印度空軍的戰鬥機還沒出現。

印度艦隊已經打破無線電靜默,雖然無法知道電報內容,但是以當時的情況,只有一個原因能讓辛巴這麼做,那就是向空軍請求支援。也就是說,要不了多久,印度空軍的戰鬥機就會趕到。

牧浩洋必須考慮,是否爲第二次攻擊提供護航戰鬥機。

如果有這個必要,他就得做出權衡,即到底是等到第一批攻擊機羣返航,還是安排部分防空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

顯然,牧浩洋更加傾向於後者。

問題是,就算把第一批偵察機羣裡的十六架J-32算上,特遣艦隊也就只有三十二架戰鬥機可以調動。對於艦隊防空來說,這些戰鬥機都不夠充足,再安排部分執行護航任務,肯定會出問題。

要知道,辛巴很有可能在電報中請求空軍與海軍攻擊特遣艦隊。

雖然特遣艦隊在印度空軍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F-35I根本沒有威脅,即便是F-44也很難飛過來,而且印度空軍剩下的F-44進行本土要地防空都不夠,不可能拿來執行對海攻擊任務,但是印度海軍有足夠多的反潛巡邏機,而且這些飛機都有足夠大的飛行半徑。更重要的是,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沒有收到母祁鐵的戰報,也就不知道空軍的打擊行動收到了多大的效果。

如果印度海軍集結一百來架反潛巡邏機發起攻擊,絕對是個致命威脅。

也就在牧浩洋考慮着該如何組織第二次攻擊的時候,攻擊機機羣發回了第二份戰報,最後一輪突擊行動已經開始,機羣首先攻擊了最北面的“維經尼亞”號航母戰鬥羣,然後攻擊了其他航母戰鬥羣。

嚴格說來,這不是戰報,而是陸續發回來的攻擊結果。

一點三十六分,“維經尼亞”號被炸彈擊中,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由陸續被四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根據飛行員的報告,航母上燃起了大火,甚至能夠看到航母上的官兵把一些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的戰鬥機拋入大海,防止大火引爆戰鬥機上的燃油與彈藥。雖然航母上的自動滅火系統正常啓動,但是沒能撲滅兇猛的火焰。僅僅三分鐘後,大火就蔓延到了飛行甲板下面。

對採用開放式機庫的航母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原因很簡單,開放的機庫就像一座高爐,兩側升降機通道就是煙囪,涌入的新鮮空氣極大的增強了火勢。在這種情況下,機庫內的溫度將迅速達到數百攝氏度,損管人員根本無法進入。

損管能做的,只是切斷通往火災區的通道,關閉所有水密門,並且向鄰近的艙室注入與噴灑海水,以免水密門被在高溫下變形。至於滅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等到大火自然熄滅。

爲此,航母必須降低航行速度。

顯然,“維經尼亞”號就算沒有沉沒,離沉沒也不會太遠了。

只要再次遭到攻擊,這艘完全喪失了作戰能力的航母就在劫難逃。

也正是如此,第三批攻擊機羣的領隊長機在報告戰果的時候,明確提到,應該儘快進行第二次打擊。

“維經尼亞”號完蛋了,其他幾艘印度航母的遭遇也差不多。

一點三十九分,“維克托”號在一分鐘內連續被六枚重磅炸彈命中。其中兩枚炸彈的落點幾乎重合,前一枚炸彈擊穿了飛行甲板,在機庫甲板上爆炸,炸穿了機庫甲板,還擴大了飛行甲板上的彈口,後一枚炸彈從同一地點進入,連續擊穿四層甲板後,在航母艦體內部爆炸。

從命中點來看,這枚炸彈的爆炸點在反應堆艙附近。

結果是災難性的,“維克托”號立即喪失了主動力,反應堆艙泄露出來的高溫水蒸氣在頃刻間就灌滿了附近的幾十個艙室。受高強度輻射影響,損管人員根本無法進入,甚至無法靠近。

對於喪失了主動力的航母來說,就只能在海面上等死了。

可以說,即便不被中國戰鬥機擊沉,印度海軍也會拋棄這艘航母,因爲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已經使其失去了修復價值。

一點四十一分,“維克拉馬迪亞”號遭到攻擊。

雖然這艘航母非常幸運,在這輪攻擊中只被兩枚炸彈命中,但是也非常不幸,因爲一枚炸彈落在了艦島上,導致包括艦長在內的一百多名官兵喪生,另外一枚炸彈則落在了斜角甲板與艦首甲板的結合部位,並且在擊穿了飛行甲板後發生爆炸,直接導致四座彈射器不同程度受損。

也就是說,“維克拉馬迪亞”號就算沒有喪失動力,也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

顯然,這艘航母只剩下逃命的份了。問題是,與戰鬥機相比,航母那點速度根本算不了什麼。

一點四十二分,“維克蘭特”號中彈。

因爲“維克蘭特”號與“維克拉馬迪亞”號捱得很近,而且外觀上完全一樣,所以很多攻擊“維克拉馬迪亞”號的飛行員誤把“維克蘭特”號當成目標,結果在一分鐘內,這艘航母就被十三枚炸彈直接命中。

結果是災難性的,十三枚炸彈全部落在飛行甲板上。

根據“維克蘭特”號倖存的印度海軍官兵回憶,當時在飛行甲板與機庫裡的官兵,絕大部分被直接炸死,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才逃過這場劫難,其中包括幾名被爆炸氣浪拋出航母的升降機操作員。

更嚴重的是,如此猛烈的打擊,直接導致飛行甲板崩塌,堵死了大部分通道。

也就是說,艦體內的數千名印度海軍官兵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控制損傷,而是如何逃出這座鋼鐵墳墓。

最後遭到轟炸的是艦隊旗艦“維拉特”號。

因爲前兩輪攻擊,特別是第二輪導彈攻擊中,“維拉特”號航母戰鬥羣裡的護航戰艦遭受的損失最爲慘重,所以第三批J-32B中,很多飛行員沒有攻擊預定目標,把炸彈全部投向了航母。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報告,當時至少有十四架J-32B轟炸了“維拉特”號。

要知道,在此之前,轟炸其他四艘印度航母的J-32B總共也就只有二十多架。

兩分鐘不到,“維拉特”號就被二十多枚炸彈命中,僅直接擊中艦島的就有三枚,還有兩枚命中了艦島下方的艦隊作戰指揮中心。

辛巴沒能倖免,印度艦隊司令部的主要官兵都沒能逃脫。

這輪猛烈轟炸,幾乎當場要了“維拉特”號的老命。只是這艘滿載排水量接近十萬噸的龐然大物堅持了下來,在轟炸結束的時候,仍然漂浮在海面上,沒有絲毫沉沒的跡象,戰艦上的印度官兵也在拼命抗爭。

一點四十五分,攻擊機羣的領隊長機發回最後的攻擊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長機飛行員明確提到,攻擊已經收到了預期效果,但是沒有能夠全殲印度艦隊,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打擊。

情況再明顯不過了,印度艦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但是主力戰艦沒被全部擊沉。

一點四十七分,牧浩洋命令三十二架J-32返航,並且讓航空部門在飛行甲板上爲這些戰鬥機補充燃油。

可以說,牧浩洋不能再猶豫了。

第一批四十八架J-32B已經往南飛行了近半個小時,大概在二十分鐘之後就將到達。雖然這些戰鬥機的實際出擊距離只有一千三百多公里,剩下了足夠多的燃油,能在艦隊上空盤旋半個小時以上,但是四艘航母回收三十二架J-32,再讓其與九十六架J-25P升空,至少需要四十分鐘。

也就是說,返航的四十八架J-32B在盤旋二十分鐘後,只有十分鐘的降落時間。

照此計算,每艘航母必須在十分鐘內回收十二架J-32B。

如果在白天,這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在夜間,戰鬥機着艦難度大大提高,只要出現幾次復飛,就肯定有戰鬥機無法及時降落。如果再耽擱幾分鐘的話,牧浩洋就不得不考慮首先回收返航的J-32B。

顯然,必然得推遲第二次攻擊的發起時間。

也就在J-32機羣返航降落的時候,特遣艦隊西北方向上,一架F-35M正貼着海面朝艦隊飛來。

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4章 誘餌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2章 拼光拼盡第90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接敵第6章 軍事化第3章 大難不死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71章 新理論第219章 做徹底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3章 本性難移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63章 誤打誤撞第307章 壁壘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85章 矛盾爆發第9章 備戰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56章 難題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63章 第一站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79章 立場第89章 一枚導彈第74章 交易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8章 不知進退第18章 戰爭推手第76章 熱點地區第31章 返航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38章 警鐘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79章 救星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38章 警鐘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章 膽識第94章 託管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43章 門檻第54章 最後衝刺第5章 最終辯論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70章 重擊落空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75章 犯糊塗第38章 勞動力第44章 歷史使命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起始點第7章 機關算盡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章 混戰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74章 迴歸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318章 總則第94章 戰略價值第95章 情報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8章 死撐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5章 奮起一戰
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4章 誘餌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2章 拼光拼盡第90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接敵第6章 軍事化第3章 大難不死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71章 新理論第219章 做徹底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3章 本性難移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63章 誤打誤撞第307章 壁壘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85章 矛盾爆發第9章 備戰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56章 難題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63章 第一站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79章 立場第89章 一枚導彈第74章 交易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8章 不知進退第18章 戰爭推手第76章 熱點地區第31章 返航第32章 關鍵時刻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38章 警鐘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79章 救星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38章 警鐘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章 膽識第94章 託管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43章 門檻第54章 最後衝刺第5章 最終辯論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70章 重擊落空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75章 犯糊塗第38章 勞動力第44章 歷史使命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起始點第7章 機關算盡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章 混戰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74章 迴歸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318章 總則第94章 戰略價值第95章 情報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8章 死撐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5章 奮起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