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高效率打擊

一點三十分,牧浩洋收到了第一份戰報。

前兩輪攻擊的效果非常明顯,兩支攻擊機羣都嚴格按照命令完成了攻擊任務,重創了印度艦隊裡的護航戰艦。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護航戰鬥機、以及完成攻擊任務的戰鬥機擁有明顯優勢。

當時,牧浩洋就在考慮,是否立即發動第二次攻擊。

這次,牧浩洋沒有猶豫。

一點三十二分,他就讓章玉廷下達了命令,爲讓航空兵爲J-25P掛載反艦彈藥,只是暫時停留在機庫裡面,而且集中停放在左舷升降機與右舷一號升降機附近,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在不妨礙回收戰鬥機的情況下,迅速提升到飛行甲板上。“崑崙山”級航母只有三座升降機,右舷的兩座在艦島前方,左舷在斜角甲板的回收阻攔索左側。一般情況下,降落的戰鬥機將從右舷的三號升降機,也就是艦島前方的那座升降機進入機庫,而一號升降機與二號升降機主要用來運出機庫裡的戰鬥機,因爲這兩座升降機離佈置在艦首、以及斜角甲板前端的彈射器最近。

當時,牧浩洋拿不定主意的原因只有一個:印度空軍的戰鬥機還沒出現。

印度艦隊已經打破無線電靜默,雖然無法知道電報內容,但是以當時的情況,只有一個原因能讓辛巴這麼做,那就是向空軍請求支援。也就是說,要不了多久,印度空軍的戰鬥機就會趕到。

牧浩洋必須考慮,是否爲第二次攻擊提供護航戰鬥機。

如果有這個必要,他就得做出權衡,即到底是等到第一批攻擊機羣返航,還是安排部分防空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

顯然,牧浩洋更加傾向於後者。

問題是,就算把第一批偵察機羣裡的十六架J-32算上,特遣艦隊也就只有三十二架戰鬥機可以調動。對於艦隊防空來說,這些戰鬥機都不夠充足,再安排部分執行護航任務,肯定會出問題。

要知道,辛巴很有可能在電報中請求空軍與海軍攻擊特遣艦隊。

雖然特遣艦隊在印度空軍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F-35I根本沒有威脅,即便是F-44也很難飛過來,而且印度空軍剩下的F-44進行本土要地防空都不夠,不可能拿來執行對海攻擊任務,但是印度海軍有足夠多的反潛巡邏機,而且這些飛機都有足夠大的飛行半徑。更重要的是,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沒有收到母祁鐵的戰報,也就不知道空軍的打擊行動收到了多大的效果。

如果印度海軍集結一百來架反潛巡邏機發起攻擊,絕對是個致命威脅。

也就在牧浩洋考慮着該如何組織第二次攻擊的時候,攻擊機機羣發回了第二份戰報,最後一輪突擊行動已經開始,機羣首先攻擊了最北面的“維經尼亞”號航母戰鬥羣,然後攻擊了其他航母戰鬥羣。

嚴格說來,這不是戰報,而是陸續發回來的攻擊結果。

一點三十六分,“維經尼亞”號被炸彈擊中,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由陸續被四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根據飛行員的報告,航母上燃起了大火,甚至能夠看到航母上的官兵把一些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的戰鬥機拋入大海,防止大火引爆戰鬥機上的燃油與彈藥。雖然航母上的自動滅火系統正常啓動,但是沒能撲滅兇猛的火焰。僅僅三分鐘後,大火就蔓延到了飛行甲板下面。

對採用開放式機庫的航母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原因很簡單,開放的機庫就像一座高爐,兩側升降機通道就是煙囪,涌入的新鮮空氣極大的增強了火勢。在這種情況下,機庫內的溫度將迅速達到數百攝氏度,損管人員根本無法進入。

損管能做的,只是切斷通往火災區的通道,關閉所有水密門,並且向鄰近的艙室注入與噴灑海水,以免水密門被在高溫下變形。至於滅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等到大火自然熄滅。

爲此,航母必須降低航行速度。

顯然,“維經尼亞”號就算沒有沉沒,離沉沒也不會太遠了。

只要再次遭到攻擊,這艘完全喪失了作戰能力的航母就在劫難逃。

也正是如此,第三批攻擊機羣的領隊長機在報告戰果的時候,明確提到,應該儘快進行第二次打擊。

“維經尼亞”號完蛋了,其他幾艘印度航母的遭遇也差不多。

一點三十九分,“維克托”號在一分鐘內連續被六枚重磅炸彈命中。其中兩枚炸彈的落點幾乎重合,前一枚炸彈擊穿了飛行甲板,在機庫甲板上爆炸,炸穿了機庫甲板,還擴大了飛行甲板上的彈口,後一枚炸彈從同一地點進入,連續擊穿四層甲板後,在航母艦體內部爆炸。

從命中點來看,這枚炸彈的爆炸點在反應堆艙附近。

結果是災難性的,“維克托”號立即喪失了主動力,反應堆艙泄露出來的高溫水蒸氣在頃刻間就灌滿了附近的幾十個艙室。受高強度輻射影響,損管人員根本無法進入,甚至無法靠近。

對於喪失了主動力的航母來說,就只能在海面上等死了。

可以說,即便不被中國戰鬥機擊沉,印度海軍也會拋棄這艘航母,因爲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已經使其失去了修復價值。

一點四十一分,“維克拉馬迪亞”號遭到攻擊。

雖然這艘航母非常幸運,在這輪攻擊中只被兩枚炸彈命中,但是也非常不幸,因爲一枚炸彈落在了艦島上,導致包括艦長在內的一百多名官兵喪生,另外一枚炸彈則落在了斜角甲板與艦首甲板的結合部位,並且在擊穿了飛行甲板後發生爆炸,直接導致四座彈射器不同程度受損。

也就是說,“維克拉馬迪亞”號就算沒有喪失動力,也喪失了航空作戰能力。

顯然,這艘航母只剩下逃命的份了。問題是,與戰鬥機相比,航母那點速度根本算不了什麼。

一點四十二分,“維克蘭特”號中彈。

因爲“維克蘭特”號與“維克拉馬迪亞”號捱得很近,而且外觀上完全一樣,所以很多攻擊“維克拉馬迪亞”號的飛行員誤把“維克蘭特”號當成目標,結果在一分鐘內,這艘航母就被十三枚炸彈直接命中。

結果是災難性的,十三枚炸彈全部落在飛行甲板上。

根據“維克蘭特”號倖存的印度海軍官兵回憶,當時在飛行甲板與機庫裡的官兵,絕大部分被直接炸死,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才逃過這場劫難,其中包括幾名被爆炸氣浪拋出航母的升降機操作員。

更嚴重的是,如此猛烈的打擊,直接導致飛行甲板崩塌,堵死了大部分通道。

也就是說,艦體內的數千名印度海軍官兵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控制損傷,而是如何逃出這座鋼鐵墳墓。

最後遭到轟炸的是艦隊旗艦“維拉特”號。

因爲前兩輪攻擊,特別是第二輪導彈攻擊中,“維拉特”號航母戰鬥羣裡的護航戰艦遭受的損失最爲慘重,所以第三批J-32B中,很多飛行員沒有攻擊預定目標,把炸彈全部投向了航母。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報告,當時至少有十四架J-32B轟炸了“維拉特”號。

要知道,在此之前,轟炸其他四艘印度航母的J-32B總共也就只有二十多架。

兩分鐘不到,“維拉特”號就被二十多枚炸彈命中,僅直接擊中艦島的就有三枚,還有兩枚命中了艦島下方的艦隊作戰指揮中心。

辛巴沒能倖免,印度艦隊司令部的主要官兵都沒能逃脫。

這輪猛烈轟炸,幾乎當場要了“維拉特”號的老命。只是這艘滿載排水量接近十萬噸的龐然大物堅持了下來,在轟炸結束的時候,仍然漂浮在海面上,沒有絲毫沉沒的跡象,戰艦上的印度官兵也在拼命抗爭。

一點四十五分,攻擊機羣的領隊長機發回最後的攻擊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長機飛行員明確提到,攻擊已經收到了預期效果,但是沒有能夠全殲印度艦隊,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打擊。

情況再明顯不過了,印度艦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但是主力戰艦沒被全部擊沉。

一點四十七分,牧浩洋命令三十二架J-32返航,並且讓航空部門在飛行甲板上爲這些戰鬥機補充燃油。

可以說,牧浩洋不能再猶豫了。

第一批四十八架J-32B已經往南飛行了近半個小時,大概在二十分鐘之後就將到達。雖然這些戰鬥機的實際出擊距離只有一千三百多公里,剩下了足夠多的燃油,能在艦隊上空盤旋半個小時以上,但是四艘航母回收三十二架J-32,再讓其與九十六架J-25P升空,至少需要四十分鐘。

也就是說,返航的四十八架J-32B在盤旋二十分鐘後,只有十分鐘的降落時間。

照此計算,每艘航母必須在十分鐘內回收十二架J-32B。

如果在白天,這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在夜間,戰鬥機着艦難度大大提高,只要出現幾次復飛,就肯定有戰鬥機無法及時降落。如果再耽擱幾分鐘的話,牧浩洋就不得不考慮首先回收返航的J-32B。

顯然,必然得推遲第二次攻擊的發起時間。

也就在J-32機羣返航降落的時候,特遣艦隊西北方向上,一架F-35M正貼着海面朝艦隊飛來。

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48章 外派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0章 歸宿第306章 第一步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5章 支柱第100章 恐懼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154章 總撤退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57章 切入點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36章 消耗戰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54章 反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98章 決裂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80章 歸宿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章 千錘百煉第8章 經濟賬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章 節外生枝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5章 補欠賬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9章 選將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9章 水深火熱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43章 試探第49章 果斷反擊第45章 越界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68章 暴風雪第8章 經濟賬第117章 高姿態第154章 總撤退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6章 巢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24章 內耗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5章 再次見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6章 破例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3章 巧合第5章 夜空魅影第46章 決策點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8章 泰然處之第234章 決勝點第13章 分外事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35章 全局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3章 嘎然而止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3章 戰略誤判
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48章 外派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0章 歸宿第306章 第一步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5章 支柱第100章 恐懼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154章 總撤退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57章 切入點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36章 消耗戰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54章 反擊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98章 決裂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80章 歸宿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章 千錘百煉第8章 經濟賬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章 節外生枝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5章 補欠賬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9章 選將第55章 決戰在即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9章 水深火熱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43章 試探第49章 果斷反擊第45章 越界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68章 暴風雪第8章 經濟賬第117章 高姿態第154章 總撤退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6章 巢臼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8章 戰爭推手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24章 內耗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65章 再次見面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6章 破例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3章 巧合第5章 夜空魅影第46章 決策點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8章 泰然處之第234章 決勝點第13章 分外事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35章 全局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3章 嘎然而止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3章 戰略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