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盟友

到了伊斯蘭堡,牧浩洋立即認識到了身份的重要性。

巴基斯坦總參謀長卡拉瓦上將親自來到機場,陪同兩人檢閱了三軍儀仗隊。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搞得非常隆重。不明就裡的,還會認爲牧浩洋是中國軍隊的高級將領,或者是政府高官。

隨後,牧浩洋意識到,卡拉瓦不是給他面子,而是給陸風烈面子。

原因嘛,大家都清楚。

晚宴結束後,牧浩洋跟隨卡拉瓦去了書房。雖然陸雯是二炮的少將,軍銜比牧浩洋還要高一級,但是按照巴基斯坦的傳統,婦女沒有參與重大事務的能力,所以被卡拉瓦的妻子叫走了。

“大校,上午的時候,黃總參謀長給我打了電話。”

牧浩洋點了點頭,如果卡拉瓦在上午接到電話,黃峙博就是在天亮前打的電話,顯然兩人談了很多話題。

“黃總參謀長不能來,非常可惜,但是我相信,你能解決問題。”

“將軍,我過來,就是爲了解決問題。”

卡拉瓦笑了笑,等着牧浩洋說下去。

“新式裝備方面,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問題。”牧浩洋架起二郎腿,說道,“我們共同研製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已經試飛,預計明年年底之前就能定型。按照黃總的意思,巴方將優先獲得採購權。”

“我們也將信守承諾,從成飛直接採購四十八架。”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在貴國建立生產線的事情已經安排下去,戰鬥機定型之後我們就會派技術人員過來。如果貴國有需要,我們還可以援助建立發動機大修廠,方便貴國空軍在日後使用中自行維護。”

卡拉瓦的眉頭跳了幾下,顯得很有興趣。

“因爲貴國參與了研製工作,所以只需要支付非常少的專利使用費。”

“只需要支付專利使用費?”卡拉瓦立即激動起來。

“對,非常有限的專利使用費,按照我們雙方的採購規模分攤。”

這下,卡拉瓦不但滿足,還非常滿足。

要知道,在空軍命名爲J-22、海軍命名爲J-25、巴基斯坦命名爲FC-30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項目中,巴基斯坦的採購數量僅佔百分之十左右。即便一切順利,巴基斯坦也只會用這批戰鬥機取代之前從美國採購的F,而不會取代從中國採購的F與FC-20,因此總採購量在一百架左右。按照這個比例,巴基斯坦需要支付的專利使用費,僅有十億元左右,遠低於預期。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如果直接訂購的四十八架之外的戰鬥機在巴基斯坦國內組裝,按照總裝備量一百架計算,巴基斯坦空軍僅需要投入二百八十億元人民幣,算上前期研製投入的八十億元,只有三百六十億元,相當於…六億元的單價,僅爲從美國採購F的三分之二。

更重要的是,今後維護在巴基斯坦進行,裝備總開支能節省大約三分之一。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好處。因爲中巴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議”,所以巴基斯坦可以用等價貨物進行易貨貿易。如果算上中國爲巴基斯坦提供的無息貸款,巴基斯坦爲這筆軍購花掉的資金不會超過一百億元。

按照十年的建設週期計算,每年僅需花掉十億元。

對巴基斯坦空軍來說,這絕對是可以承受的代價。如果去其他國家採購,同樣的投入恐怕連一架戰鬥機都買不到。

“將軍,你得知道,這筆交易,對我們雙方都有利。”

“當然,與貴國合作,是最讓我們愉快的事情。”

牧浩洋笑了笑,覺得卡拉瓦完全誤解了他的意思。

雖然在FC-30項目中,巴基斯坦以極低的價格獲得了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使空軍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大截。如果一切順利,巴基斯坦將成爲全球第十三個裝備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即便美國向印度在出售F-22I與F-35I的項目進展順利,巴基斯坦也將現於印度獲得第四代戰鬥機。但是在這筆買賣中,中國也沒有吃虧,因爲按照協議,巴基斯坦拿來支付二百五十億元軍火款項的易貨貿易中,主要爲礦物,而且均以雙方的協商價進行交易。也就是說,中國可以用遠遠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從巴基斯坦獲得國家建設急需的重要資源。在這份協議中,還包括了一條從伊朗通往瓜達爾港、年輸送能力達到五千萬噸的戰略石油輸送管道。只要這條管道建成,中國的油輪就不用進入波斯灣,在瓜達爾港就能獲得每年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總量百分之二十的原油,從而避免在美國控制地區,與美國爭奪戰略資源。

接下來,兩人還討論了另外幾項新式裝備項目。

空軍方面,除了FC-30項目,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兩種以中國國產運輸機爲平臺的大型支援飛機。

一種是以國產戰略運輸機爲平臺的大型預警機。

雖然巴基斯坦擁有幾架預警機,而且其國土面積,也用不着戰略預警機,但是在進行談判的時候,巴基斯坦空軍明確要求大型預警機,對中方提出的建議不感興趣,認爲戰術預警機沒有多大價值。

結果,巴基斯坦以參與研製的方式,獲得了採購權。

當然,以巴基斯坦的國力、以及軍事需求,最多隻需要四架大型預警機,兩架也能滿足基本需求。

爲了這兩架預警機,中國必須承擔更多的研製經費。

Wшw ✿TTκan ✿¢〇

如果不是簽署的一攬子軍貿協議,恐怕這筆買賣就得虧本。事實上,也正是這兩架大型預警機,讓巴基斯坦總統做出了把瓜達爾港的管理權交給中國的決定,並且由中國負責瓜達爾港的建設工作。

除了預警機,巴基斯坦空軍還盯上了戰略電子偵察機。

只是受經費限制,巴基斯坦空軍最終接受了中國的提議,以戰術運輸機爲平臺,而不是以戰略運輸機爲平臺。

這麼做,能在裝備八架的情況下,把總費用減少四十億元。

海軍方面,巴基斯坦最感興趣的不是水面戰艦,而是潛艇、以及中國海軍正在開發的反潛巡邏機。

最初,巴基斯坦希望獲得技術援助,自行建造常規潛艇,然後發展攻擊核潛艇。

問題是,巴基斯坦沒有這個國力。

建造常規潛艇的問題還不大,在二零一七年,巴基斯坦就獲得了一艘041型AIP常規潛艇,並且打算自行建造三艘,取代從法國採購的“阿戈斯塔B”型潛艇。但是在二零一九年,完成了第一艘041型潛艇的自建工作後,巴基斯坦海軍取消了後兩艘的訂單,轉而尋求更加先進的常規潛艇,而且提出了新的建造方式,即在外購一艘之後,自行建造五艘,把常規潛艇的數量增加到八艘。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大訂單。

在國際市場上,六艘最先進的常規潛艇,至少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

爲了拿到這筆合同,武漢造船廠拿出了正在設計的042型常規潛艇方案,並且開出了巴基斯坦海軍無法拒絕的條件:聯合研製。

這筆軍貿合同的總價值高達六百億元,包括了六艘潛艇、人員培訓、技術支持、造船廠基礎建設、以及造船人員培訓。

按照武漢造船廠做出的承諾,合同完成之後,巴基斯坦不但將獲得自行維護與維修潛艇的能力,還將獲得基本設計能力。如果巴基斯坦海軍需要更加先進的常規潛艇,可以通過與中國合作的方式進行。

毫無疑問,其他國家的造船廠都不可能開出如何優厚的條件。

只是,042型潛艇的設計工作要到二零二一年底才能完成,在二零二五年完成首艇的建造工作。

最快也要到二零二六年,巴基斯坦才能自行建造。

至於巴基斯坦海軍夢寐以求的反潛巡邏機,最快也要等到二零二四年才能交付,能在二零二六年形成戰鬥力就很不錯了。

相對而言,巴基斯坦陸軍的裝備需求並不強烈。

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把大批96式與99式主戰坦克以極爲低廉的價格銷售給友好國家。二零一七年之前,巴基斯坦陸軍接受了四百八十輛99式與七百二十輛96式,加上之前採購的四百多輛“哈立德”,主戰坦克全面進入第三代,裝甲兵實力超過印度,並且迫使印度重新採購了一批0。

這還沒完。

從二零一九年開始,巴基斯坦陸軍在中國北方重工的幫助下,對99式與96式進行了現代化改進。

按照外界評價,完成改進後百八十輛99改就能幹掉印度陸軍的一千二百輛0。

因爲技術裝備的優勢非常明顯,所以巴基斯坦陸軍沒有迫切需求。再說了,巴基斯坦陸軍的總兵力也就六十萬左右,一千七百輛主戰坦克已經足夠了,在今後十年之內都沒有必要採購新式坦克。

至於其他方面,巴基斯坦陸軍一點都不比印度陸軍差。

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陸軍的首要任務提高空軍的戰鬥力,其次是增強海軍的威懾力。

問題是,即便把重點放在空軍與海軍建設上,巴基斯坦也力所不逮。。.。

第132章 臨界點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2章 太陽風暴第8章 倒計時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2章 大決戰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9章 臨時考覈第47章 前哨第12章 開戰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80章 歸宿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3章 巧合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3章 試探第175章 犯糊塗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章 第一步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3章 底線第4章 不留活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章 科技競賽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2章 兇猛打擊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73章 共同化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2章 擔憂第80章 情況有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2章 成果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1章 以進爲退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章 是戰是和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53章 謀略家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02章 衝刺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9章 統一第17章 緊急出動第9章 十萬火急第7章 機關算盡第175章 三板斧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4章 生於憂患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7章 決戰之前第49章 果斷反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68章 歷史時刻第68章 搶任務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25章 鶴蚌相爭
第132章 臨界點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2章 太陽風暴第8章 倒計時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2章 大決戰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37章 攻堅戰第9章 臨時考覈第47章 前哨第12章 開戰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80章 歸宿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3章 巧合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3章 試探第175章 犯糊塗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6章 第一步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3章 底線第4章 不留活口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3章 敵後營救第4章 科技競賽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2章 兇猛打擊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73章 共同化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2章 擔憂第80章 情況有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2章 成果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1章 以進爲退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章 是戰是和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53章 謀略家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02章 衝刺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9章 統一第17章 緊急出動第9章 十萬火急第7章 機關算盡第175章 三板斧第37章 小國海軍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4章 生於憂患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7章 決戰之前第49章 果斷反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68章 歷史時刻第68章 搶任務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25章 鶴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