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歐盟的機會

大國博弈,已是全球主流趨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但中國與美國是全球性大國,連歐盟與俄羅斯也有可能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特別是歐盟。

第二次朝鮮戰爭後,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就大大加快了。

最大的影響不是這場戰爭,而是戰爭的後繼效應,即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美國的戰略地位遭到削弱。雖然歐洲遠離熱點地區,周邊局勢也比較穩定,但是對歐盟來說,在美國轉爲戰略收縮之後,不得不考慮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建立在與美國同盟基礎之上的對外政策,能夠有效維護歐洲的利益,增強歐洲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給歐洲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退去,中國與美國率先復甦,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現實。

要知道,歐洲的復甦速度遠遠比不上中國與美國。

雖然國際大環境轉好,歐盟也獲得了實質性好處,比如在外來投資增加之後,歐盟經濟開始復甦,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迅速退去,但是中國與美國先後推出地方經濟政策,建立以本國爲核心的經濟圈,對歐盟造成了更加嚴峻的挑戰。說得直接一點,在大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時代,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必然分崩離析,對市場與資源的爭奪將愈發激烈,而歐盟在這場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

對歐盟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擴大影響力。

爲此,歐盟就得成爲一個緊密的統一國家,而不是鬆散的國家聯合體。

事實上,歐盟的致命問題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就暴露了出來。

在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就有大批經濟學家指出,危機本身不是歐洲經濟不健康,而是歐元的基礎不夠牢固,即歐元區內各個成員國奉行不同的經濟政策,而任何一個成員國的錯誤政策都會對整個歐元區產生影響,在沒有統一財政部的情況下,統一貨幣只能帶來大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從希臘開始的主權債務危機,只是歐盟經濟體系諸多問題之一,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得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由一個政府來管理整個歐元區,確保在財政開支等對經濟具有重大影響的決策上不出問題。如果沒有統一的政府,歐盟的主權債務危機只是被轉好的經濟勢頭所掩蓋,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下一次金融、甚至經濟危機到來時,歐盟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對歐盟來說,第二次朝鮮戰爭絕對是一個機會。

原因很簡單,在朝鮮戰敗後,美國不得不奉行戰略收縮政策,而且把戰略重點轉向中國周邊地區,特別是西太平洋,因此不得不放鬆對歐洲的控制,在很多時候,還得尋求歐盟的支持。

說得簡單一些,歐盟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

二零一五年,在歐盟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國領導人就表示,有責任與義務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在經濟一體化基礎之上,首先實現統統防務,然後開始政治一體化。

隨後五年,由法德意三國主導,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與拉托維亞參與的歐洲軍團的規模擴大了三倍,常備軍事力量增加到八個旅,軍事基地增加到了三十二個。

二零二一年,法國與德國率先組建“歐洲聯合海軍”。

第二年,法國、德國與意大利開始整合空中力量。

二零二三年,突尼斯發生軍事政變,伊斯蘭革命武裝組織推翻了民選政府,歐盟迅速出兵干預,“歐洲軍團”第一次以主要參戰力量身份,在這場持續不到一個月的軍事行動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當然,在軍事上講,這場干預行動根本說明不了問題。

可是在政治上,這次行動卻給了歐洲各國領導人,特別是法德意三國領導人非常多的信心,也讓他們認識到了建立統一國家的重要性。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歐洲軍團開始逐步取代美國,成爲歐洲安全基石。

到二零二九年,歐洲軍團的規模已達八十五萬,其中地面部隊四十萬、海軍二十萬、空軍二十五萬,擁有二十八個旅、一百三十多艘大型艦艇、一千三百多架作戰飛機,以及一支規模在五千人左右的外籍軍團。

當年,法國總統正式宣稱,法國願意、也有能力爲歐盟成員國提供戰略安全保障。

在任何人眼裡,這是法國挑戰美國權威的直接表現。

要知道,在此之前,歐洲國家、即便是歐盟成員國,戰略安全保障也是建立在以美國爲首的北約組織之上。也就是說,對這些國家而言,歐盟只是經濟、政治與外交同盟,而北約纔是安全同盟。

當然,法國總統沒有吹牛。

按照“華盛頓條約”的規定,法國有足夠的戰略打擊能力,也就足以爲歐盟成員國提供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歐洲周邊局勢較爲穩定,沒有實質性威脅。

雖然中東近在咫尺,但是對歐洲來說,仍然是較爲遙遠的地區,因爲不管是以色列、還是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威脅歐盟的能力。

要說威脅,也就只有伊朗了。

二零一二年,伊朗對歐盟進行石油禁運,讓歐洲人記憶猶新。

問題是,即便是伊朗的威脅,也不那麼突出。原因很簡單,伊朗對待歐盟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美國影響,即在歐盟充當美國的打手時,伊朗纔會對歐盟構成威脅。如果歐盟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於美國爲伍,也不再替美國火中取栗,那麼伊朗就沒有理由威脅歐盟。

法國總統在這個時候站出了振臂高呼,也正好符合其他歐洲大國,特別是歐洲大陸強國的利益。

二零三一年,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波蘭與奧地利率先就政治一體化進行談判。

按照在二零三零年歐盟領導人峰會上達成的協議,政治一體化將分階段進行。

這裡所說的“階段”,主要指地域,而不是一體化程度。

這次,邁出第一步的不是法國,而是德國。

二零三二年,德國與奧地利單獨進行了政治一體化談判,即組建聯合政府,以聯邦的方式完成統一。

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奧地利也是日耳曼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是德意志聯邦的頭號強國,與後來統一德國的普魯士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的鬥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爲了阻止德國再次壯大,協約國集團禁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再次與奧地利分裂,始終沒能成爲統一的日耳曼國家。

不管怎麼說,德國與奧地利統一有民族基礎。

更重要的是,在歐盟體制內,德國與奧地利的經濟已經高度融合在了一起,百分之八十的德國企業在奧地利有業務,比如奔馳公司最大的汽車組裝廠就在奧地利,而奧地利企業也在德國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既有民族基礎,又有經濟基礎,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就不再是難事。

到中日戰爭爆發時,德國與奧地利的統一談判已經進行到首尾階段,雙方都認可了最基本的政治模式,即組建大德意志聯邦,奧地利將獲得除外交與軍事之外的自治權,並且以聯邦憲法取代兩國憲法。

可惜的是,中日戰爭,以及隨後到來的自然災難,使德奧統一進程受到了影響。

如果德國與奧地利能夠實現統一,那麼匈牙利、捷克也有希望併入大德意志聯邦,而大德意志聯邦必將成爲歐洲實現政治統一的基礎。

當然,歐洲實現政治統一,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主要的就是:民族分歧仍然無法消除。

暫且不說規模較小的民族,德國與奧地利的統一談判就在法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半數以上的法國人認爲,這是對法國在歐洲大陸地區統治地位的直接威脅,因爲統一起來的日耳曼必然是法蘭西的最強競爭者。對於高傲的法國人來說,肯定無法容忍受到一個由日耳曼人主宰的政府統治。

這不僅僅是法國的問題,也是其他歐洲國家的問題。

比如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像波蘭這樣的國家,大部分公民都不會接受一個被其他民族控制的政府。

那麼,組建多民族政府又有可行性嗎?

至少在二零三六年前後,看不到多大希望。首先是這個多民族政府能否有效解決民族之間的分歧,其次是多民族政府的行政效率是否比歐盟更高,最後是多民族政府仍然存在主導權之爭。

對歐洲國家來說,沒有一次深痛的教訓,肯定無法認識到統一的重要性。

這個教訓不但要深痛,還必須發生在歐洲附近,而且要對歐洲產生足夠大的影響,才能使那些仍然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歐洲人,特別是社會精英認識到,分散作戰的歐洲永遠也不可能獲得全球影響力,更加不可能在大國博弈的時代成爲舉足輕重的力量,而歐洲的利益也就得不到保證。

當然,最需要有這個認識的不是歐洲大陸國家,而是英吉利海峽對面的那個國家。

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92章 長遠目光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章 臨時考覈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40章 援助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39章 去臺灣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6章 理由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6章 威逼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76章 硬碰硬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80章 援助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84章 青出於藍第55章 兩手準備第37章 犧牲品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章 鐵娘子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0章 圍剿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48章 交戰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4章 重大發現第60章 圍剿第60章 立即反擊第257章 切入點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1章 不怕死第25章 走投無路第49章 疑點重重第43章 試探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章 千錘百煉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6章 登島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5章 強攻第53章 橄欖枝第24章 反擊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24章 內耗第270章 投降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41章 求生第100章 恐懼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89章 虛與委蛇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26章 內訌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章 點火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8章 針鋒相對第7章 鋼鐵鯊魚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1章 不怕死第6章 軍事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
第12章 前途未卜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92章 長遠目光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章 臨時考覈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40章 援助戰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39章 去臺灣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6章 理由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6章 威逼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76章 硬碰硬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80章 援助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84章 青出於藍第55章 兩手準備第37章 犧牲品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章 鐵娘子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0章 圍剿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48章 交戰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4章 重大發現第60章 圍剿第60章 立即反擊第257章 切入點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1章 不怕死第25章 走投無路第49章 疑點重重第43章 試探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章 千錘百煉第96章 部署到位第46章 登島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25章 強攻第53章 橄欖枝第24章 反擊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24章 內耗第270章 投降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41章 求生第100章 恐懼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89章 虛與委蛇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26章 內訌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章 點火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8章 一己之力第48章 針鋒相對第7章 鋼鐵鯊魚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1章 不怕死第6章 軍事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