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多種手段

與陸軍相比,海軍的最大問題就是裝備建造週期過於漫長?

即便以戰時標準,一艘大型戰艦的建造週期也長達兩年以上,部分高達三年,小型艦艇也在一年左右。?

事實上,戰爭爆發後,牧浩洋首先擴大了海軍艦艇的建造規模。?

只是,他在二零五二年底做的部署,最快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見效,甚至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才能發揮明顯作用。?

在此之前,海軍依然得依靠現有裝備作戰。?

毫無疑問,這跟不上戰局發展的速度,即海軍的作戰能力,已經遠遠低於中國在軍事上的最低需求。?

事實上,誰都看得出這個問題。?

如果戚凱威的戰略計劃順利實施,那麼到二零五四年下半年,大陸戰爭就將以俄羅斯完敗結束。到時候,除非遇到預料之外的情況,比如歐洲投靠了美國、或者是中東戰局出現了逆轉,或者是美國全力以赴的支援俄羅斯,不然都會出現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即中國海軍無法爲陸軍開闢新戰場。也就是說,在中國陸軍總兵力擴充到五百萬之後,很有可能出現無仗可打的尷尬局面。?

從某種意義上將,正是海軍存在的現實問題,讓牧浩洋推行的戰略受到了質疑。?

雖然這不能怪牧浩洋,畢竟誰也沒有想到,中國海軍在開戰之初就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主力艦隊,而且在半年之後只剩下了一艘可用的航母,但是誰也不能改變事實,即中國海軍繼續擴充艦隊規模。?

面對這個問題,牧浩洋採取了三個辦法。?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的擴充艦隊規模,從民間徵召可以改造成戰艦的大型運輸船,以及從盟國借用艦艇。當然,前者是主要辦法,後者的可行度不是很高,最多隻能邀請盟國艦艇組成多國艦隊。?

二零五三年六月,牧浩洋就起草了一份船隻徵用清單。?

在這份清單中,海軍羅列了五百多艘商船,主要是排水量在十萬噸以上的快速貨輪,其中由以集裝箱貨輪與滾裝貨輪爲主。前者能夠較爲方便的改造成航速適中的護航航母,從而組建以護航航母爲核心的護航艦隊,解決在東海、南海與印度洋上的護航問題,把用來執行護航任務的大型戰艦替換出來。後者能夠改裝成兩棲戰艦,通過搭載傾斜旋轉翼飛機,頂替部分原本應該由戰艦執行的任務,比如在登陸作戰中爲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持,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等。?

按照牧浩洋的要求,在二零五三年底,就要徵用至少兩百艘商船。?

當然,這與牧浩洋的宏偉計劃有關,即在年底,航母戰鬥羣增加到七支之後,出兵攻打所羅門羣島。?

較爲長遠的辦法,還是加大艦艇的建造規模。?

只是,這也是較爲困難的辦法,因爲造船廠的船臺非常有限,而且牧浩洋在去年年底就已經調整了造艦計劃。當時能做的,就只有壓縮商船的建造規模,讓幾家主要的造船廠集中力量建造戰艦。?

最初,牧浩洋的提議受到了國務院的堅決反對。?

原因很簡單,戰艦存在的主要價值是奪取制海權,而奪取制海權的目的是讓中國的商船能夠自由安全的在海洋上航行,如果連商船都沒有了,制海權又有什麼意義,艦隊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要知道,在開戰後的頭半年內,中國損失了百分之十一的商船,絕大部分是在印度洋上被美國潛艇擊沉的。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到二零五三年六月份,中國的商船總噸位已經比戰前降低了百分之八。?

雖然從總量上來看,影響還不是很大,特別是在伊朗參戰之後,大陸戰場連成一片,鐵路運輸填補了海運的空缺,但是戰爭期間的運輸量本來就比和平時期大得多,損失的海運力量已經對同盟集團的經濟產生了影響。別的不說,當時囤積在波斯灣各大港口裡的貨物超過了一億三千萬噸,主要是化肥等化工產品,而中國國內的農業工廠儲備的化肥只夠維持三個月。?

由此可見,海運得不到恢復,經濟遲早要出問題。?

結果就是,國務院堅決反對降低商船建造量,而且要求相應的提高建造數量,以填補戰爭損失。?

爲了這件事,牧浩洋費了不少力氣。?

首先,他請杜小蕾親自出面去聯繫幾個造船能力雄厚的盟國,比如馬來西亞、越南、印度與泰國,讓這些國家加快商船的建造速度,以便彌補中國縮小商船建造規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其次,他以戰爭部長的身份,向黃瀚林提出,無條件的徵用扣押的敵對國船隻、以及有條件的徵用中國港口內的中立國船隻。雖然黃瀚林不大同意徵用中立國船隻,但是牧浩洋提出了一點,即美國已經在徵用中立國船隻了。最終,黃瀚林做出了讓步,只是要求杜小蕾首先與被徵用船隻的所有國進行外交談判,爭取使徵用合法化。只是不管談判結果如何,從二零五三年十月一日起,所有進入中國港口的中立國船隻都將有條件徵用。準確的說,應該是戰時租用,即在戰後歸還,並且由中國『政府』承擔因戰爭導致的所有損失,而被徵用船隻上的海員有自主選擇權。?

最後,就是增強船隊的護航力量。事實上,這與前面提到的徵用商船有關,即建立更加完善的護航體系。當時,牧浩洋向杜小蕾做出承諾,在年內把商船的出航損失率降低百分之五十。爲了兌現這個諾言,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中國海軍不但把十二艘快速集裝箱貨輪改裝成了護航航母,還額外採購了三百多架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並且臨時徵召了一萬多名海員。只是,這些護航手段都沒有發揮良好的效果,商船的出航損失率仍然居高不下。結果到了二零五四年,中國海軍啓用了新的護航戰術,即用『性』能先進的全電動潛艇充當船隊的反潛力量,與護航航母、反潛戰艦協同作戰。新的反潛戰術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幫助牧浩洋兌現了承諾。?

事實上,新的反潛護航戰術與牧浩洋根本沒有關係,而是周渝生的功勞。?

別忘了,周渝生本來就是潛艇艇長,有非常豐富的潛艇作戰經驗,也有非常豐富的反潛作戰經驗。?

通過深入研究,周渝生髮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此次大戰的破交作戰與前兩次大戰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特點,『性』能先進的潛艇不但具有幾乎無限的潛航能力,而且航行噪聲非常低。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在前兩次大戰中發揮了顯著效果的護航戰術不再有用,必須探尋新的反潛護航戰術。?

根據潛艇的特點,周渝生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最有效的反潛平臺就是一艘『性』能更加先進的潛艇。?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辦法。?

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商船的航行速度更有效,因爲任何一種潛艇,都有一個最大的安靜航速,只要超過這個速度,潛艇的航行噪聲就非常明顯,也就非常容易被反潛巡邏機與反潛戰艦探測到。?

問題是,絕大部分商船的速度都在二十四節以內,而現役的大部分潛艇的安靜航速都在二十四節以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商船航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不可能對在航的所有商船進行改裝,也不可能用新造的商船替換。也就是說,用提高商船的航行速度來對付潛艇的辦法根本行不通。?

所幸的是,提高潛艇的『性』能並不見得是難事。?

事實上,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總共建造了近兩百艘護航潛艇,這些潛艇都根據護航作戰的具體戰術需求進行了改進,主要就是通過降低其他戰術『性』能,提高了在某一特定航速時的靜音『性』能。比如,“黃貂魚”級後三批就是按照護航潛艇標準建造的,而“金槍魚”級前兩批的主要任務也是護航。當時,海軍甚至打算建造採用磁流體推進系統的“金槍魚”級潛艇,只是發現在使用已有的燃料電池時,其續航力還不足兩千海里,只能滿足不到百分之二十的護航作戰要求,才放棄了這個計劃。?

總而言之,提高護航效率,對海軍建設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啓發了中國海軍,即提高破交作戰效率,能夠最大限度的打擊對手。?

從某種意義上講,破交作戰對美國的影響更大。?

原因很簡單,在戰爭爆發前,美國的商船建造量排全球第五,僅爲中國的四分之一,即便把美國造船廠的潛能算進去,也僅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二,而西方同盟集團的造船能力僅爲東方同盟集團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方同盟集團更加依賴海運,比如貨物運輸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必須依靠海運,而東方同盟集團僅爲百分之七十二,此外西方集團海運航線總長度是東方同盟集團的三倍。?

顯而易見,只要能發揮出破交作戰的威力,美國就得建造更多的商船,而不得不減少戰艦的建造數量。也正是如此,中國纔在大戰期間建造了數百艘航程高達一萬多海里的“金槍魚”級全電動潛艇。?

只是,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牧浩洋看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還是像陸軍那樣,通過技術革命徹底改變海軍的作戰模式。

第48章 外派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0章 重創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4章 昏了頭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8章 九死一生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20章 逼婚第48章 交戰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3章 再次出擊第321章 起源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章 本性難移第34章 炮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27章 改進第54章 最後衝刺第46章 大戰略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51章 再接再厲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9章 本質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94章 誘餌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65章 門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59章 盟軍第31章 接觸第273章 共同化第16章 巢臼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38章 狼羣第13章 底線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98章 決裂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0章 剋制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0章 混戰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9章 餘輝第1章 新崗位第61章 動力革命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39章 去臺灣第159章 盟軍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章 千錘百煉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7章 精妙戰術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7章 山窮水盡第86章 膠着第9章 進軍神速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8章 奢望第141章 入朝第40章 自作主張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32章 金融戰爭
第48章 外派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0章 重創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4章 昏了頭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8章 九死一生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20章 逼婚第48章 交戰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3章 再次出擊第321章 起源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章 本性難移第34章 炮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27章 改進第54章 最後衝刺第46章 大戰略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51章 再接再厲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9章 本質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94章 誘餌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65章 門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59章 盟軍第31章 接觸第273章 共同化第16章 巢臼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38章 狼羣第13章 底線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98章 決裂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0章 剋制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0章 混戰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9章 餘輝第1章 新崗位第61章 動力革命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39章 去臺灣第159章 盟軍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章 千錘百煉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7章 精妙戰術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7章 山窮水盡第86章 膠着第9章 進軍神速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8章 奢望第141章 入朝第40章 自作主張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32章 金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