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防空火網

實戰早就證明,中程防空導彈在對付戰鬥機、反艦導彈與彈道導彈時的作戰效率都比不上區域防空導彈,屬於可有可無的東西。可是爲什麼到大戰期間,中美海軍還爲戰艦配備了中程防空導彈呢?

看得見的因素是:區域防空導彈不適合裝備所有戰艦。

一套完整的區域防空系統,不但要擁有數十枚區域防空導彈,還要有一套包括遠程警戒雷達、遠程探測雷達、火控照射雷達在內的完整的火控系統,整備質量非常大,需要佔用大量甲板空間。

結果就是,區域防空系統只適合於裝備大型戰艦。

隨着技術進步,戰艦受到的空中威脅與日俱增,對區域防空系統的性能要求也是水漲船高,導致系統不但質量與體積越做越大,而且價格愈發昂貴。拿中國海軍爲大型綜合戰艦研製的區域防空系統來說,在包含一百四十八枚區域防空導彈的情況下,整套系統的價格高達二百四十億元。

要知道,一艘反潛戰艦的總造價也就三百多億元。

顯然,就算反潛戰艦的噸位做得足夠大,也無法裝備區域防空系統。

問題是,反潛戰艦也需要一定的防空能力,即便在航母戰鬥羣內作戰,反潛戰艦也需要有限的自衛防空能力。原因很簡單,反潛戰艦往往會到遠離編隊核心區域的地方活動,不大可能得到防空戰艦掩護。

如此一來,價格低廉的中程防空系統就有了市場。

此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因素: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中程防空導彈的作戰效率不見得比區域防空導彈差。

比如,在對付超低空突防的戰鬥機時,中程防空導彈就是理想選擇。

要知道,即便艦隊上空有預警機,也不見得能夠引導防空戰艦攔截視距外的目標,因爲預警機還有別的任務。

當戰鬥進入到視距內,中程防空導彈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與區域防空導彈相比,中程防空導彈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靈活。比如中國海軍最新式的中程防空導彈的總質量只有二百四十七公斤,而區域防空導彈接近一噸。在發射後,中程防空導彈能在一秒鐘內轉向,在三秒鐘內加速到六馬赫,隨即拋掉起飛助推發動機,進入攻擊階段,而區域防空導彈要到第八秒的時候,纔會拋掉加速發動機。在已經看得見的交戰距離上,這五秒鐘的差距將有決定性的影響。除此之外,中程防空導彈的機動過載幾乎都是一百個g以上,而區域防空導彈的機動過載很少超過六十g,因爲區域防空導彈主要依靠較快的速度攔截目標。

這些差別,對攔截超低空突防的戰鬥機有決定性影響。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程防空導彈就是萬能的,能夠對付所有超低空目標。

實戰已經證明,在面對現代化戰鬥機的時候,特別是那些能在瞬間把機動過載提高到二十g、而且最大機動過載不受高度與速度限制的先進戰鬥機,任何一種現役的中程防空導彈都有點力不從心。

只是,實戰也證明了中程防空導彈的另外一個價值:擾亂攻擊機羣。

這個價值,是中國海軍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與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發現的,即集中使用中程防空導彈,能夠迫使來襲的攻擊機分散,從而使敵機無法在同一時間向戰艦發起攻擊。

結果嘛,自然是爲戰艦爭取到了更多的自衛時間。

要知道,中國海軍已經證明,七十毫米電磁速射炮能夠攔截反艦制導炸彈,只是攔截效率不是太高,往往需要進行兩到三次重複射擊,而且在重複射擊間隙,需要對前一次射擊的效果進行甄別。

也就是說,攔截反艦制導炸彈是一件比較費時的事情。

如此一來,如果能夠迫使敵機分批次投彈,就能讓戰艦獲得足夠多的攔截時間,從而大幅度提高攔截效率。

這場戰鬥,證明了該理論的正確性。

當時,一百二十架美軍戰鬥機,分成三個編隊進入,結果都在投彈前,被迎面射來的中程防空導彈打散。

這下,問題出來了。

要知道,美軍飛行員中,四分之三是菜鳥與新手,只有四分之一的飛行員有經驗。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菜鳥與新手都跟在老鳥後面,並且跟隨擔任長機的老鳥投彈。被防空導彈打散後,那些菜鳥與新手不得不獨自投彈。結果就是,在面對密如蛛網的防空火力時,絕大部分菜鳥與新手都不可能取得突破。當時,一些手忙腳亂的美軍飛行員在離目標戰艦還有三十多公里的時候就投下了炸彈。

這種分散的,每次只有數架戰鬥機進入的攻擊,對第二艦隊幾乎沒有威脅。

在強大的末段防禦系統面前,分批次投下的炸彈全部遭到攔截,而且重複攔截次數都在四次以上,擊落概率接近百分之百。準確的說,不是擊落,而是利用電磁炮炮彈的動量改變反艦制導炸彈的飛行彈道,使之最終偏離目標。當時,大部分反艦制導炸彈都落到了離目標戰艦三百米到五百米的區域內,部分反艦制導炸彈在落水後爆炸,對附近的戰艦產生了一些影響,只是不嚴重,更不致命。

從空中看去,炸起的海水幾乎籠罩了目標戰艦。

顯然,這很容易讓飛行員產生誤判,既認爲炸彈命中了目標戰艦。

結果就是,在彙報戰果的時候,一些有經驗的美軍飛行員都堅稱擊沉、或者重創了目標戰艦。

實際結果是,第二艦隊沒有一艘戰艦被反艦制導炸彈直接擊中,只有一艘反潛戰艦被一枚落在一百米外的炸彈擊傷。準確的說,是炸彈在海面下爆炸後,產生的猛烈衝擊波震壞了這艘反潛戰艦左側的輔助推進器。因爲反潛戰艦的極限速度能達到四十七節,所以少了一臺輔助推進器,航速也能達到四十五節。

問題是,尼克松並沒有懷疑報告戰果的飛行員。

雖然美軍前出的預警機在監視第二艦隊,而且沒有發現有戰艦沉沒,但是在雷達屏幕上很難辨認出戰艦是否受損。

更重要的是,攻擊行動結束的時候,空戰也結束了。

也就是說,沒有戰鬥機去甄別戰果。

當時,已經快四點半了。

事實上,即便尼克松知道第二艦隊沒有喪失戰鬥力,甚至沒有損失一艘戰艦,他也無可奈何,因爲美軍第三艦隊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將近一百架戰鬥機,其中七十四架是在空戰中被擊落的,還有二十二架在攻擊的時候被防空導彈擊落。除掉帶傷返航的十四架,美軍第三艦隊只剩下了一百零六架戰鬥機。

對於組織一次攻擊來說,這點戰鬥機顯然不夠。

除非尼克松打算在傍晚的時候,也就是美國空軍動用戰略轟炸機攻擊第二艦隊時,再發動一次攻擊,不然他就得想辦法離開戰場。

顯然,剛剛結束的戰鬥,已經讓尼克松認識到,戰略轟炸機的攻擊也不見得有效。

結果就是,尼克松放棄了努力,決定撤離。

當然,怎麼撤離,絕對是個大問題。

事實上,這個時候,佟少雲也犯了糊塗。

戰鬥結束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大型防空戰艦補充彈藥,特別是已經快要見底的電磁速射炮炮彈。

經過兩次高強度防空作戰,第二艦隊至少消耗了五十萬枚電磁速射炮炮彈。

正常情況下,一套末段防禦系統的備彈量爲一萬二千枚,即八十次攔截的彈藥量,因此四十八套末段攔截系統的總備彈量只有五十七萬六千枚。按照海軍的作戰守則,在備彈量低於百分之五十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彈藥補給。如果不是美軍的第二輪打擊到來,第二艦隊早就進行彈藥補給了。

這個時候,第一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都已撤走,連預警機都飛走了。

從時間上看,要到五點半,第一艦隊的防空戰鬥機纔會再次到來。

所幸的是,第二艦隊沒有再次遭到攻擊,不然正在補充彈藥的戰艦肯定會成爲美軍戰機的活靶子。

當然,在補充彈藥的時候,艦隊的航速一下子就降到了三十節。

主要是,電磁速射炮的彈藥主要以垂直運輸的方式進行補給,而快速戰鬥支援艦在三十節的時候才能操作傾斜旋轉翼飛機。

事實上,佟少雲沒有在中午的戰鬥後進行補給,與他把全部傾斜旋轉翼飛機派去執行偵察任務有關。

可惜的是,這輪偵察任務沒有取得任何收穫。

原因很簡單,佟少雲的重點搜索區域是新赫布里底羣島北面,而美軍第三艦隊的確切位置在所羅門羣島東端,相差大概有兩百公里。更要命的是,所羅門羣島與新赫布里底羣島之間仍然烏雲密佈,執行偵察任務的傾斜旋轉翼飛機都是在到達搜索區域之後,再降低到雲層下方。

根據美軍第三艦隊的作戰記錄,當時至少有兩架傾斜旋轉翼飛機從附近飛過。

必須說,巧合在很多時候產生了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影響。

第一架傾斜旋轉翼飛機從美軍第三艦隊附近飛過的時候,尼克松派出的第一批護航戰鬥機剛剛飛走十多分鐘,正在準備讓攻擊機起飛,因此美軍沒有進行攔截。而第二架傾斜旋轉翼飛機從附近飛過的時候,美軍的第二批護航戰鬥機也已出發,根本沒有防空戰鬥機,也沒有進行攔截

更重要的是,第二架傾斜旋轉翼飛機是在返航的時候,從美軍第三艦隊附近飛過的。

事實上,也正是這架飛機,促使尼克松想辦法撤離戰場。

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3章 周密計劃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9章 機會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50章 另有其人第98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時間點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6章 放長線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27章 滅絕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1章 入朝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56章 難題第236章 消耗戰第17章 緊急出動第62章 戰略意第12章 封鎖第118章 和解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5章 宣傳戰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21章 起源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0章 援助第53章 繼續打第3章 本性難移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9章 場外因素第50章 大無畏第1章 棄武從文第41章 求生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64章 致命打擊第8章 高歌猛進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0章 豐收時期第26章 重拳出擊第203章 覆滅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98章 戰略轟炸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67章 預見性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70章 投降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67章 預見性第127章 雷暴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3章 大難不死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98章 追趕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0章 混戰第85章 重拳出擊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章 鬥爭
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3章 周密計劃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9章 機會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50章 另有其人第98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時間點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6章 放長線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27章 滅絕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1章 入朝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56章 難題第236章 消耗戰第17章 緊急出動第62章 戰略意第12章 封鎖第118章 和解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5章 宣傳戰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21章 起源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0章 援助第53章 繼續打第3章 本性難移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9章 場外因素第50章 大無畏第1章 棄武從文第41章 求生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64章 致命打擊第8章 高歌猛進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0章 別無選擇第40章 豐收時期第26章 重拳出擊第203章 覆滅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98章 戰略轟炸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67章 預見性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70章 投降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67章 預見性第127章 雷暴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3章 大難不死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98章 追趕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0章 混戰第85章 重拳出擊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章 鬥爭